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高溫超導體輸電 不是夢
中國時報 2009.05.25
高溫超導體輸電 不是夢
陳文和/綜合廿二日外電報導
一九八七年春,三千名物理學家齊聚一堂,在美國紐約市的希爾頓飯店召開比美「胡士托」(Woodstock)音樂節的物理學盛會,當年高談闊論的「高溫超導體」,如今終於露出商業化曙光,可望運用在新型態能源的輸電線路。
一九八○年代晚期發現的高溫超導體材料雖轟動一時,具有零電阻等多項優點,只可惜在應用上較預期棘手許多,業界對它的需求也不高,令人有雷聲大雨點小之感。
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受到舉世關注,政府與企業全力追求節能減碳,高溫超導體再度當紅,技術關卡也有了解決之道。普林斯頓大學的材料學家卡瓦(Robert Cava)表示,五年前他對超導體技術還持存疑態度,但現今物理學界終於克服難題。
「美國超導體公司」(American Superconductor)創辦人尤瑞克(Greg Yurek)指出,歐洲、美國與日本多家公司,已發展出將脆弱的超導材料製成柔軟具彈性纜線的方法,近年來開始應用於製造船艦、風力發電機具和電動車。
但最重大的進展當屬電力傳輸設施。諸如風力、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可透過超導材料電纜傳輸,構成「智慧型電網」。傳統的銅線電纜價格高昂,且傳輸過程會因阻抗而損耗一四%電能。
超導材料則具零阻抗特性。五座大型核能發電廠產出的五百萬瓩電力,所需的超導材料電纜可收納在直徑不到一公尺的導管中,而且可以埋入地下。導管必須配以液態氮冷卻系統,因為高溫超導體要在約攝氏零下一七○度才能發揮作用。所謂「高溫」其實是相對於絕對零度(攝氏零下二百七十三度)而言。
液態氮的製造與低溫處理成本,較傳統的液態氦冷卻技術低廉。冷卻系統雖會吸收部分電能,但耗損率仍遠低於銅線電纜。
美國超導體公司表示,高溫超導材料不僅可提高傳輸效率,成本也不會超過傳統的銅線電纜,非常適合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