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是怎樣煉成的?
2011年 04月 28日 08:06也
許我們不一定能成為百萬富翁﹐但從有錢人那裡我們可以學到許多關於理財和人生規劃的秘訣。大多數人都知道﹐美國的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如今﹐在這些淨資產達到或者超過一百萬美元的人當中﹐大部分人的錢都是靠自己掙來的。
他們中有許多人都是企業家﹐其中既有創建了高速網路的人﹐也有垃圾車製造商﹐涵蓋的範圍無所不包。他們中有些人建房築渠﹐種植玉米﹐製造珠寶。有些人同郵票、硬幣和藝術品打交道﹐有些人從事害蟲防治以及修剪草坪的工作。還有的人救死扶傷﹐給人們安裝新牙。另外有些人還會幫助他們的鄰居﹐甚至供養他們。
而他們花錢並不是大手大腳。實際上相對他們的財富來說﹐這些富豪中的大多數都生活得相當簡樸——想想仍然住在奧馬哈那座簡陋房子裡的巴菲特(Warren Buffet)吧——他們把錢用於投資﹐讓這些錢為他們帶來更多的財富。
《鄰家的百萬富翁》(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一書的作者斯坦利(Thomas Stanley)和達科(William Danko)說﹐財富是你積累了多少﹐而不是你花出去多少。這本講述美國富人故事的書於1996年首次出版﹐是一部產生了深遠影響的大作。
這兩位作者寫道﹐人們很少是靠運氣、繼承遺產、高學歷或是高智商而致富。更多情況下﹐財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結果﹐一種兢兢業業、鍥而不捨、做事有規劃、尤其是自律的生活方式。
財富的定義方式有很多種﹐不過通常它被定義為除去債務後你所擁有的一切東西的價值。但市場性資產與個人財產是有差別的﹐前者是指可以很快變現的資產﹐如股票、債券和房產﹐而後者是指像汽車、服裝和家庭用品這類你會經常使用而不大可能出售的資產。
一個人單靠收入並不能成為有錢人。當然﹐它對於財富的增加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但那些實現了財務自由的人將他們的工資視為一種手段﹐一種為了獲得更大財富的手段。
聯合行銷(Unity Marketing)的創始人丹齊格(Pam Danziger)說﹐有錢人並不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他們通過使投資價值最大化來獲得財富。聯合行銷是一家消費者市場研究公司﹐專門從事奢侈品及其消費情況的研究。
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會去買價格昂貴的漂亮鞋子或是衣服﹐只是說他們大部分人會對商品精挑細選﹐他們買的是品質和價值。丹齊格說﹐他們真的是將購買行為看成是一項投資﹐而不是一筆開銷。
不過他們所做的是將這些投資多元化﹐這使他們在遇到困難時能有更大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來度過難關。摩根大通私人理財業務(JPMorgan 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的董事總經理萊斯特(Leslie Lassiter)說﹐財力最為雄厚的客戶有著十分多樣化的投資組合﹐他們的投資領域不僅僅限於股票和債券﹐還涉及對沖基金、匯市、大宗商品和新興市場。
萊斯特說﹐現在有很多共同基金可供選擇﹐你可以通過它們來投資上述各類資產。
有錢人和那些希望成為有錢人的人﹐二者之間最大的差別之一在於他們買單的方式不同。百萬富翁們通常是用現金購買大部分商品﹐包括汽車、房屋和遊艇。
當然﹐對普通的工薪階層而言﹐不一定能做到這一點﹐但這一事實仍然傳遞出一個道理:不要讓債務為你的生活方式買單。
大多數有錢人舉債是為了用於投資﹐而且他們十分小心不讓自己的負債水平變得過高。萊斯特說﹐任何人都應當謹慎利用債務。
他們還會進行細緻的規劃﹐並為它投入大量的時間。許多有錢人在喜歡攢錢的同時也鍾愛投資﹐他們常說發財致富的過程要比這個結果有意思得多。
此外他們富有耐心﹐願意進行長線投資並耐心地等待。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旗下國民金融公司(National Financial)的總裁米爾查達尼(Sanjiv Mirchandani)說﹐他們穩定地持有自己的投資品﹐很可能事先便制定了財務計劃。
許多富人採取長線投資的策略是因為他們眼下是為了實現財務自由而工作。比如當他們退休後﹐他們當中的很多人會清楚地知道他們需要多少錢來維持生計、多少錢用於捐贈以及留下多少錢作為遺產。
萊斯特說﹐最具頭腦的人十分清楚維持日常開銷所需要的流動資金數量﹐他們會確保手頭上有這麼多的現金。她還說﹐普通人也應該做到如此。
與此同時﹐她說大多數富人都會非常謹慎地對待債務。富人們傾向於在資產和債務之間實現平衡。
下面是對如何積累財富的一些建議:
量入為出:那些收入不菲但卻是“月光族”的人其實並不富有﹐他們只是很傻。
做好計劃:就是說為今天、明天以及退休後的三十年做好計劃。慢慢地去規劃﹐不要著急﹐每天都花些時間去檢測你的計劃。制定出預算並且嚴格地執行。
多樣化投資:正如萊斯特所說﹐不妨嘗試投資共同基金﹐通過它們你可以對彼此沒有關聯的資產類別進行投資。
減少信用卡的使用﹐採用現金支付:當然對於有錢人來說﹐用現金買下一棟房屋要比大多數普通人更容易﹐但由於購買奢侈品或是享受豪華假期而欠下的信用卡債務是永遠不會引領你走上致富之路的。
讓現金隨手可得:雖然富人們將他們的大部分財富都用於投資﹐但只要有所需要他們就能獲得現金。萊斯特說﹐要擁有某種可以使用的信貸額度﹐比如你從未用到的房屋淨值信貸額度。它就像是一個安全閥。萊斯特建議手頭留有的現金應該能夠確保一年的花銷﹔丹齊格認為這一時間最好為三年。
將現金分散:當富人們兩三年前將資金從股市中撤離時﹐他們轉而在銀行開立了帳戶﹐銀行存款帳戶都有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提供的高達25萬美元的存款擔保。
將子女考慮進來﹐牢記遺產規劃的重要性:富人們會盡其所能地對他們的子女進行理財方面的教育——這也是每一個家庭都應該做的。儘管與孩子們說到錢的問題時總是很容易令人心生不祥之感﹐但你的繼承者應該知道你所有的銀行存款和銀行保險箱在哪兒——即便上面已經寫有了他們的名字——以及律師是誰﹐遺囑和受託物是向誰遞交的﹐這很重要。
Jennifer Waters
(本文譯自MarketWatch)
===================================
本文所陳述的概念在某種程度而言與《富爸爸,窮爸爸》相近。
其中說到節儉,不由得讓我想到祖父。祖父在家中遭遇變故,將所分攤的債務處理完畢之後,帶著妻子與五個小孩舉家北上,從拉黃包車、水泥工、開計程車到任職公務機關工友。他對於新奇事物並不會有很多慾望,但對於生活上所需要的東西也不會吝於花費。上班認真工作、下班墾地種菜,假日至市場賣菜貼補家用。他不曾出過國、沒坐過飛機,勤奮節儉、努力累積財富,如今已幫每個兒子購屋。
現在想來,這種勤儉樸實的精神,真是我應該效法的。
另外提到被動收入。經過這幾年股市的洗禮之後,越來越發覺,不應該將辛苦賺來的工資拿來進行追逐資本利得的冒險。反而應該將其投入能創造被動性收入的資產當中。
不過內文提到,有錢人舉債是為了投資。
印象很深刻的是,2008~2009年間正逢金融海嘯,百業蕭條。有某間市場傳聞受創嚴重的吳氏銀行對本公司員工推出優惠信用貸款,記得當時利率好像不到2%。
如果當時,勇敢舉債拿來投資績優股的話,相信可以大幅縮短獲得財務自由的時間。
很可惜,當時沒有這麼做,因為當時我還不是有錢人。
希望未來有一日,我能夠成為能夠放下心來,進行舉債投資的有錢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