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施般的價格與西施般的價值
2011/08/19 07:44:50劉軍寧
人
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俄爾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復見其鄰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列子•說符》上一篇專欄《價值在價值投資中的地位》刊出之後,一些讀者抱怨說,對價值自身的探討太抽象,而且沒有實用價值,不能作為實戰的指導。這樣的抱怨是有道理的。有關價值的哲學討論,距離具體的投資實踐都很遠。同時,需要向讀者說明的是,這個有關保守主義投資哲學系列文章,其本意是要探討投資背後的重大觀念問題以及投資活動的道德基礎,不是為從事實戰的投資者提供具體的方法指導。請讀者朋友明察。
回到主題。這兩天我再次翻閱《道德經》,再次看到了老子對天道的描述。老子說,天道這個東西:你想看看不見,想聽聽不到,想摸摸不著,沒有邊際、沒有形狀。在它對面,你看不見它的腦袋,在它身後,你看不見它的尾巴。它是什麼模樣,你根本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見《道德經•第十四章》)。
我覺得,把老子這番話用於對價值的描述一點都不差。價值這個東西,誰親眼見到過,親耳聽到過,親手摸到過?是圓的,還是扁的?你見過它的頭,追過它的尾嗎?可以肯定,再高明的價值投資者對上面這些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但是,能夠因為答不上這些問題,就因此認為去發現天道或價值沒有意義嗎?就連孔子也答不上來這些問題,但是他並沒有絕望,更沒有去貶低天道,而是發出了這樣的的感慨:朝聞道,夕死可矣!投資者應該向孔子學習,不能因價值這個東西讓人看不明白、想不明白、難以發現、難以言表,人言人殊,就輕言放棄。跟天道一樣,上面描述的價值的這些特性,正是其魅力所在。如果價值就像擺在眼前的巧克力蛋糕一樣,看得見、聞得到、摸得著、張口就能吃,那怎麼能把投資者們的投資水平區別開來?
跟天道還有一個相似之處,即價值自己不會說話,需要人們去發現。在現實中,價值總是以價格的形式呈現出來,以至於離開了價格就無法表達價值,而且任何價值都是按價格來交易的。如上所言,價值是看不見摸不到的。價值在估值過程中顯現,即投資者賦予它以價值。一個投資對象,你認為它值多少,對你而言,它就值多少。從這種意義上講,價值看似在投資對象裡面,實際上它在投資者的心裡面。正因為如此,同樣的東西,人們賦予的或認可的價值可能完全不同。其背後正是估值的標準不同,而這些標準完全是由估值者主觀認定的。一加侖的清水,對於戈壁上行走的人,與對於守著水龍頭的人,價值是完全不一樣的。可以說,對特定投資對象中的價值,有多少個投資者,就有多少種看法。而且每位投資者對這一價值的看法也常常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
由於價值具有上述的神秘屬性,投資者在對待價值時特別容易犯兩種類型的錯誤。第一種類型的錯誤就是把價格當作價值。
在市場中,價值與價格之間常常被劃上等號,價格被公認是價值的度量單位。在市場中,用價格來回答關於價值的問題是最穩妥、最有效的辦法。看清價格比看清價值要容易很多。在市場上,一個人若要查看任何一件東西,一只股票也罷,一塊牛排也罷,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價格。尤其是股票,除了代碼,就是價格。你連股票的成色、品相都看不到。所以,價格隨處可見,價值卻藏於無形。於是,價格常常就被當作價值,一分錢不多,一分錢也不少。但是,價格是價格,價值是價值。價格不等於價值。
即使價值與價格偶爾重合,並以價格的形式顯現出來,你要看到的仍然是那個視之不見的價值,而不是價簽上的數字。價格要求你注重市場行情,價值要求你注重企業自身。對價格變化的注重,造就了閱讀蠟燭圖的行家;對企業的生意的關注,造就了發現價值的行家。無怪乎格雷厄姆說,以生意經為投資經的投資才是最成功的(Investment is most successful when it is most businesslike.)。所以,格雷厄姆也以鄙視市場先生著稱。而市場先生的工作就是每天向投資者報出價格。以價格為價值,每天跟著行情隨波逐流,必然造成投資者行為短期化,以投機代替投資,以抓住價格代替抓住價值,每天以價格上漲喜,以下跌悲,結果反而錯過了真正的價值。
投資者最容易犯的第二種類型錯誤是“疑鄰竊斧式”的錯誤。由於價值具有很強的主觀認定性,一些投資者就完全按自己的偏好任意高估投資對象的價值,並且像在前文《列子》的典故中所說的那樣,只尋找或接受支持自己判斷的証據,甚至把任何相關的現象都看成是支持自己價值判斷的証據,完全無視並拒絕那些不支持自己判斷的証據。一些學者把這種現象稱作Confirmation Trap。
這種錯誤的性質,相當於人們常說的,情人眼裡出西施。犯這種錯誤有個獨特的好處,就是由於自己斷定自己得到了西施,所以心情特別好,至少在發現她不是西施之前心情都很好。這種錯誤的壞處是用得到西施的成本往往得到的是東施,結果是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
一些投資者由於自己在情感上喜歡某只股票、某個公司或某個投資項目,怎麼看怎麼都心生歡喜,就會尋找各種証據來支持自己的這個看法,認為自己完全了解這個對象並得出正確的判斷。我們只是以為自己知道,其實可能並不知道;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的,通常多於自己實際知道的。
給投資對象估值,就像審美活動一樣,很容易犯情人眼裡出西施的錯誤。但是,很顯然,並不是每個情人都是西施。最糟的是以西施般的價格獲得東施般的價值。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讚同性的証據比否定性的証據更讓人興奮,這是人類改不了的錯誤。所以,保守主義投資哲學在這裡正好派上用場。它告誡,假如你發現了貌似西施的投資對象,不要過於興奮,反而要格外審慎,多重驗証;做判斷時要保守、不要激進。保守主義投資哲學所致力於的,正是如何以東施般的價格獲得西施般的價值。
(作者劉軍寧,北京大學政治學博士,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著有《保守主義》、《共和﹒民主﹒憲政》、《權力現象》等。文中所述僅代表他個人觀點,您可以通過新浪微博與作者聯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