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

西班牙──歐元的下一個戰場

西班牙──歐元的下一個戰場




2010年02月26日08:22





希臘引發了令歐元區動盪不安的危機。西班牙則可能決定16個國家使用的歐元是屹立還是倒下。



西班牙是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目前失業率為19%﹐樓市泡沫破裂﹐債務累累﹐預算赤字巨大。2009年西班牙國內生產總值(GDP)萎縮3.6%﹐預計今年會繼續萎縮﹐令西班牙陷入50年來最深重、最漫長的衰退之中。



圍繞希臘是否有能力償還巨額債務的擔憂擴散到了其他更弱的歐元區國家﹐不過這種擔憂如今卻在嗜咬著西班牙的腳跟。問題在於﹐主要因為西班牙是歐元區成員國﹐它缺乏經過實踐檢驗的修復經濟的途徑。



由於歐元的價值由德國規模更大、更具競爭力的工業經濟所推動﹐西班牙無法貶值貨幣來增加出口商品的吸引力或令陽光明媚的海灘度假勝地價格更便宜。馬德里不能降息或印鈔票來刺激借貸和支出﹐原因是降息和印鈔票如今都是由在法蘭克福的歐洲央行作決定。



西班牙仍可以通過減稅和擴大支出來刺激增長。不過該國已經積累了巨額刺激支出﹐導致其預算赤字去年激增至GDP的11.4%﹐西班牙將需要發行更多債券來籌集新資。西班牙國債的買家因希臘違約的可能而感到不安﹐他們已經要求馬德里提高利率了。



華盛頓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拉克曼(Desmond Lachman)說﹐西班牙是真正考驗歐元的案例。如果西班牙深陷麻煩﹐歐元將難以堅持﹐我本人的看法是西班牙已經深陷麻煩了。



西班牙政府拒絕談論危機。西班牙財長薩爾加多(Elena Salgado)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的經濟基本面是堅實的。



歐元區主要國家德國和法國承諾﹐必要時候會支持希臘。不過﹐考慮到西班牙規模1.6萬億美元的經濟幾乎是陷入困境的歐元區成員國希臘、葡萄牙和愛爾蘭加在一起的兩倍﹐對西班牙展開任何救助都要付出更加高昂的代價。



據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估計﹐必要時候將採取的旨在重振對西班牙財務狀況信心的大規模注資將需要約2,700億美元。該行估計﹐為重振對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的信心而進行的注資則分別需要680億美元、470億美元和410億美元。



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西班牙有三種選擇。



第一種選擇是﹐政府不採取任何行動﹐任由經濟多年處於高失業率和債務違約之中。第二種選擇是﹐政府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削減支出﹐同時採取不受人歡迎的措施來提振供方﹐包括整頓死板的勞動力市場。



週二﹐西班牙央行行長強烈敦促選擇第二種道路﹐在演講中呼籲政府迅速採取行動﹐以便降低預算赤字﹐改革勞動力市場。



美國企業研究院的拉克曼是眾多懷疑西班牙政府是否會採取這一途徑的悲觀人士之一。他認為﹐西班牙長期無力重啟增長﹐這將導致它考慮第三種選擇:退出歐元區﹐進而打破歐元區的統一。這樣﹐西班牙就可以貶值貨幣﹐進而立即增加該國的競爭力﹐令經濟恢復增長。



一種更加主流的看法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不敢面對退出歐元區所帶來的金融動盪﹐包括西班牙政府在內。



布魯塞爾親歐洲的智庫Bruegel的皮薩尼-費瑞(Jean Pisani-Ferry)說﹐退出歐元區代價將非常高。一個國家的政府暗示可能貶值貨幣的那一刻﹐就會出現銀行擠兌﹐與那個國家簽訂的任何歐元金融合約實際上都會違約。你開始承認自己在考慮退出歐元區的那一天﹐就已經陷入了金融困境。



Stephen Fidler

巴西存準率 一口氣升6碼

巴西存準率 一口氣升6碼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路透巴西利亞二十四日電】 2010.02.25 02:38 pm





巴西央行逐漸終結金融危機時期的應急寬鬆政策,24日宣布將銀行存款準備率一舉從13.5%提高六碼到15%。



巴西是最近一個開始緊縮信用的新興國家,中國與印度早先都已提高銀行準備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本月12日宣布,自25日起,將存款準備率上調0.5個百分點;美國聯準會(FED)18日也調高重貼現率1碼,成為0.75%。



除了銀行存款準備率外,巴西央行也將所謂的額外需求與定期存款利率分別從5%與4%提高到8%。



分析師認為,央行這些措施能讓央行從金融體系吸收710億里爾 (390億美元)的資金,但並不表示升息的需要已經下降;他們預期央行最快3月就會開始調高利率。



巴西央行總裁梅雷萊斯在記者會上表示,金融體系的現況已顯著改善,這些措施是結束金融危機時期應急措施的退場策略之一。



巴西央行貨幣政策官員孟德斯也說,此舉是中性措施,調整基準利率仍是央行控制物價增長的主要政策工具。為對抗金融危機以及提高流動性,巴西央行2008年9月曾對市場挹注約1000億里爾的資金。





【2010/02/25 聯合晚報】

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民間資金 去年回流8,000億

民間資金 去年回流8,000億




【經濟日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 2010.02.24 03:40 am





遺贈稅調降吸引國人資金大量回流,中央銀行昨(23)日公布去年國際收支,遺贈稅去年1月底調降後,民間部門資金一年內回流250.5億美元(約新台幣8,000億元),其中以民間在海外的存款回流金額逾200億美元最多。



央行官員解釋,觀察金融帳的其他投資項目,可看出政府、銀行、個人和企業等民間部門在海外資金調度情況,去年扣除政府及銀行後,民間部門資金淨流入250.5億美元,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民間在海外的存款,也就是過去因為逃避稅制而轉進海外的民間資金。



前年第四季,政府有意調降遺贈稅消息傳出後,相關資金當季便淨流入144.92億美元。





【2010/02/24 經濟日報】

金融帳+經常帳 喜見雙順差

金融帳+經常帳 喜見雙順差




【經濟日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 2010.02.24 03:40 am





中央銀行昨(23)日公布去年國際收支,代表投資資金進出的金融帳和反映貿易收支的經常帳,三年來首度同步出現「雙順差」,並雙創新高;整體國際收支順差大增至541.3億美元,是歷來最高。





銀行主管指出,觀察央行本次公布的國際收支,特色是前年「內資回流,外資出走」的情形,去年大逆轉,內資再度「錢」進海外,外資則重返台灣。反映金融海嘯過後,國際資本的機動性大幅提高,資金短期大量進出將成為市場常態。



國際收支是指一定期間(通常是一季或一年)內,資金在一國進出的「總帳」,主要項目包括進出口貿易為主的經常帳、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的金融帳,還有代表價格移轉的資本帳。國際收支大幅順差,指資金大量從國外流入,通常會帶動貨幣升值。



央行官員表示,去年經常帳的商品貿易、服務及所得順差均增加,顯示國內景氣已自金融海嘯復甦;至於金融帳順差,主要是外資淨匯入投資台股,加上遺贈稅調降使國人海外資金轉回台灣,代表台灣資本市場對資金具有誘因。



官員提醒,比較去年和前年國際收支表現,可發現金融帳變動較大,前年國人投資海外證券資金淨回流32.9億美元,外資單年則淨匯出157.8億美元;但去年外資對台證券投資淨匯入213.7億美元,是歷年第四大量,國人投資海外證券淨匯出則創下316.6億美元的第五大量。



官員表示,這代表金融海嘯之後,全球資金移動模式已出現變化,擺脫追求高報酬的邏輯,轉為重視風險,因此只要投資地區有任何風吹草動,資金移動速度會比以往更快速。



官員強調,台灣因為是小型開放經濟體,資金快速進出常衝擊整體金融環境穩定,央行去年底開始透過各種管道嚴防熱錢,希望降低資金快速出入產生的波動;但資金大額高速移動勢所難免,未來金融行情波動勢必較過往更劇烈。



市場人士認為,國人過去投資習慣「錢」進海外,外資則將台灣視為重要投資市場,前年的金融海嘯雖讓投資情勢大轉彎,在金融海嘯和緩後,國際資金也很快重新布局,再度呈「內資出走、外資重返」的局面,可看出經海嘯洗禮,相關投資操作靈活性大幅提升。





【2010/02/24 經濟日報】

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閱報秘書/聯邦資金利率與重貼現率

閱報秘書/聯邦資金利率與重貼現率




【經濟日報╱謝璦竹】 2010.02.20 03:47 am





聯邦資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是美國民間存款機構相互拆款(期間通常為隔夜)所收取的利率,該利率由雙方根據聯準會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訂定的聯邦資金目標利率(federal fund target rate)協調後決定。Fed則透過公開市場操作來調整貨幣供給,確保銀行同業拆借利率能追隨目標利率。



聯邦貼現利率(Federal Discount rate,又稱重貼現率)民間存款機構如果無法透過同業拆款時,最後手段是拿商業票據向各區域聯邦準備銀行的貼現窗口貼現。該利率比聯邦資金利率高,以鼓勵銀行透過同業拆款。





【2010/02/20 經濟日報】

退燒了? TDR股價跟著現股走

退燒了? TDR股價跟著現股走

【聯合晚報╱記者張涵婷/台北報導】 2010.02.11 03:08 pm





台灣存託憑證(TDR)可說是去年最紅的金融商品之一,不過觀察去年以來上市的12檔TDR,今年以來股價多呈現下跌走勢,雖然今年初,大盤急跌,TDR也難免受到影響,不過,因證交所去年底增訂對TDR的監視條款,抑制過度熱炒問題,目前雖只有歐聖TDR被列為警示,不過多檔TDR與原股的溢價幅度多有收斂,主管機關宣示對TDR炒作的關注頗見成效。

證交所去年推動海外台商以TDR回台上市,卻一度成為市場熱錢炒作焦點,去年底祭出監視條款,若TDR與原股折溢價幅度過大,顯然有炒作嫌疑者,將被列為警示對象,並取消先前證交所認定交易異常標準排除掉TDR的做法,而歐聖TDR在9日因與原股溢價差逾80%,且收盤價為六個營業日最高,被證交所列為注意交易資訊股票,成為今年TDR監視制度新制第一家被列為警示的新TDR。

法人指出,投資TDR不可不留意原股價格,目前已有六檔TDR折溢價幅度收斂至一成以內,包含康師傅、真明麗、東亞科、中國旺旺、新焦點與越南製造等,這表示TDR價格回歸較合理投資價位,未來可望與原股走勢較為貼近。

TDR熱潮退燒,加上今年初股市殺出一波跌勢,TDR難有表現,股價多跌,只有聖馬丁以及真明麗在今年以來,股價有回漲,今年第一家上市的僑威TDR,生不逢時,在台股下殺時期上市,上市首日就鎖不住漲停,上市第二日就跌破上市價,創下新TDR族群中漲停板蜜月期最短、最快跌破上市價的紀錄。


【2010/02/11 聯合晚報】

科威特投資公司身陷險境

科威特投資公司身陷險境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10.02.22 02:36 pm





金融時報報導,銀行界高層人士警告,很多科威特金融公司在經濟衰退前從事高度的財務槓桿操作,沈重的償債負擔如今將讓多數科威特投資公司消聲匿跡。



科威特因為融通成本低廉,擁有豐沛的現金,而且國內投資機會有限,於是先後成立數十家投資公司,押注國際與區域房地產、私募基金和股票市場。在顛峰時期,科威特投資公司擁有的資產超過500億美元。然而,多數的大手筆併購交易都是透過短期貸款融通,而金融危機就像海嘯一般席捲當地的投資公司。



雖然許多銀行家都說,投資公司的災難大致控制在科威特境內,並未擴散出去,但仍可能導致賤賣海外資產,並對曝險的科威特銀行部門造成打擊。



層層的憂慮已讓科威特上市投資公司的市值暴減約270億美元,相當於顛峰時期七成。Kipco旗下資產管理事業Kamco的研究主管加塞德尼說:「他們仍在等市場復甦,但恐怕是等不及了。」





【2010/02/22 聯合晚報】

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IMF籲新興市場管制資本

IMF籲新興市場管制資本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道瓊社華盛頓十九日電】 2010.02.20 01:53 am





國際貨幣基金(IMF)一改過去反對資本管制的立場,轉而呼籲開發中國家採取課稅及管制行動,以阻止資金持續大量湧入,免得釀成資產泡沫及其他金融巨災。



IMF指出,實施資本管制的新興市場在全球經濟衰退期間的表現優於未設下管制的市場。這項建議顯示IMF的立場出現現一百八十度大轉變,IMF一直是資金自由流動的擁護者,強調這是自由貿易必然會產生的結果,可協助開發中國家邁向繁榮。但全球金融危機已促使IMF重新思考長久以來的信念。IMF不久前曾表示,若各國央行能允許通膨水準高過目前設定的區間,這個世界可能會更好。



IMF研究部副主任奧斯特里說:「我們已開始檢視證據,希望從當前的危機學到教訓。」他與IMF其他五位經濟學家合著《資本流入:資本管制扮演的角色》一書。



巴西、智利和馬來西亞等國推出的資本限制措施,如對流入的資本課稅、要求外資把部分資金以存放在央行且不收利息及減少貸款給外資的做法,都成了IMF的研究對象。IMF建議各國不妨先試看看,包括放任貨幣貶值在內傳統政策,能否減緩資金流入速度,至於本國貨幣匯價適中、而且不願透過降息阻擋資金流入的國家,則應考慮非傳統措施。



大量資金持續湧入新興市場,已引發中國、南韓、台灣、新加坡等國已浮現資產泡沫的疑慮,房地產市場的情況尤其令人擔心。國際金融協會(IIF)指出,今年預料會有高達7,220億美元的私人資本流入開發中國家,比去年高出66%,但與2007年金融危機前湧入新興市場的1.28兆美元相比仍相去甚遠。



IMF說,私人投資大致上有助於經濟成長,但資金增長度速過快可能導致榮景曇花一現。IMF經濟學家半年前開始探討資本管制與經濟損失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實施資本管制的國家遭遇嚴重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遠低於無資本管制國。奧斯特里說:「金融結構的風險愈低,愈不可能大起大落。」





【2010/02/20 經濟日報】

2010年2月18日 星期四

歐元區經濟熄火 上季僅成長0.1%

歐元區經濟熄火 上季僅成長0.1%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10.02.13 12:16 pm


歐元區去年第四季經濟成長幾近停滯,前四大經濟體中僅法國持續擴張,德國則意外停下腳步,市場擔心歐元區經濟復甦只是曇花一現,歐洲央行(ECB)可能也得考慮暫緩升息或收回支援銀行的措施。

歐盟統計局(Eurostat)資料顯示,歐元區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前一季僅微幅成長0.1%,增幅遠不如預期的0.4%,主要是因德國上季經濟零成長,且義大利和西班牙陷入衰退。儘管法國成長0.6%,仍無法有效提振歐元區整體經濟表現。

歐元區去年第三季經濟季增便已達0.4%,正式脫離衰退。如今成長腳步似有軋然而止的情況,市場擔心復甦無以為繼。

目前歐洲各國正努力阻止希臘債務危機擴散,一方面也在著手收回先前為支撐經濟而祭出的刺激經濟措施。

但此時南歐國家的債券殖利率不斷上揚,經濟復甦隨時有停擺之虞。

Natixis公司首席歐元區經濟學家布洛伊爾表示,去年市場要求各國推出振興措施,如今他們要求政府縮減赤字,「大砍預算可能傷及經濟成長,目前經濟仍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持續復甦。」

如果與2008年同季相比,歐元區去年最後一季萎縮2.1%,全年則萎縮4%。歐盟27國上季和第三季比同樣成長0.1%,比一年前萎縮2.3%。相較之下,美國去年第四季經濟成長1.4%。

分析師預估,歐元區今年復甦力道會不如美國,去年卻比美國摔得重。

德國聯邦統計局資料顯示,該國上季僅出口對經濟有正面貢獻,其他如進口、消費支出和資本投資等全數減少,導致經濟成長停滯。法國則因汽車銷售強勁帶動消費支出,推升經濟成長率從第三季的0.2%增至0.6%。

義大利去年第三季出現正成長,但第四季又萎縮0.2%;西班牙連續第七季萎縮,葡萄牙原地不動,希臘則還在沈淪,縮幅從第三季的0.5%擴大至0.8%。歐盟統計局還說,希臘去年前三季的萎縮程度都比原先公布的還嚴重。

德國經濟走弱也衝擊東歐,因為許多國家的經濟都和德國產業緊密連動。捷克的情況尤其明顯,該國上季經濟萎縮0.6%;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拉脫維亞也仍處衰退。

另一項數據顯示,歐元區去年12月工業生產下滑1.7%,是10個月來最糟,同樣顯示歐元區復甦遲滯。

【2010/02/13 經濟日報】

韓國維持利率不變;澳洲最快下月升息;瑞典預期提早於夏季升息

澳洲 最快下月升息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10.02.12 03:44 am

南韓央行11日連續第12個月維持利率在2%的歷史低點,並以全球經濟仍有疑慮為由,暗示近期內不會升息。另外,澳洲失業率意外下降,市場預期該國央行最快下個月升息。

央行總裁李成太在記者會上表示,利率不變並不會立即威脅到經濟發展,並強調「目前」會維持寬鬆立場,代表下個月也不會升息。

他也提到,如果實質經濟出現復甦跡象,央行會升息的立場不變。但他還說,全球經濟仍有不確定因素,此刻繼續維持低利率有助國內經濟復甦。

市場仍認為南韓本季可能升息,但愈來愈多人也相信,由於希臘問題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加上南韓國內近來幾個經濟數據並不理想,未來幾個月南韓央行可能按兵不動。

另有分析師指出,央行現任總裁李成太的任期到下個月底屆滿,而目前呼聲最高的新總裁人選立場較偏向青瓦台當局,以支撐經濟成長為優先考量,因此下個月不升息,可能要到第三季才會有所行動。

不過,另一派市場人士認為,由於南韓經濟穩定復甦,央行不得不開始正視通膨壓力升高的問題。南韓1月消費者物價比去年同期上揚3.1%,是九個月來最高,躉售物價增速也創十個月來最快。

香港SJS市場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科瓦爾奇克預測,南韓政府訂5月公布的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將非常強勁,之後央行可能會宣布升息。

此外,澳洲1月失業率降至5.3%,是11個月來最低,比去年12月的5.5%改善,之前市場甚至預測會增至5.6%。失業率下滑主要是因為就業人口增加5.27萬人到將近1,100萬人,增幅是市場預估值的三倍以上。

就業市場復甦也再度帶動市場對升息的預期,分析師預估利率最快可能於3月從目前的3.75%升至4%。

澳洲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首席經濟學家布萊斯預估,澳洲央行下個月會升息的機率如今高於50%,年底會升到5%。

澳元11日最高升抵0.8893美元,增幅逾1.6%。紐元也同步升值,最高從前市的0.6938美元漲到0.6991美元。

【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瑞典央行(Riksbank)如預期維持基準利率不動,但令市場意外的是,央行表示由於消費支出穩定復甦,可能提早在夏季或初秋時開始提高利率,激勵瑞典克朗兌歐元走升。

瑞典央行11日決議,將基準的附買回利率維持在0.25%,也是歐盟27國中的最低水準。央行並表示:「目前看來經濟穩定轉好中,有充分理由比先前估計的12月更早調升附買回利率。」瑞典克朗應聲上揚,升至9.9864克朗兌1歐元。

【2010/02/12 經濟日報】

糧價續揚 亞洲通膨危機再起

糧價續揚 亞洲通膨危機再起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10.02.12 03:44 am


華爾街日報報導,近來亞洲糧食價格開始上漲,使亞洲面臨另一波通膨竄升危機,印度可能首當其衝。但各國央行目前仍按兵不動,以免貿然升息威脅經濟復甦。

近幾月來,亞洲稻米、白糖與牛奶價格持續上揚,部分地區的蔬果和食用油也不斷漲價,導致通膨壓力升高。亞洲目前雖不至於爆發類似2008年的糧食短缺危機,但仍有分析師警告,供需不平衡的結構性因素尚未消失,通膨升高危機蠢蠢欲動。

在印度與越南,光是米價的變動,對通膨的影響就超越能源。滙豐估算,米價上漲20%,通膨就增加1.5個百分點;米價漲50%,通膨跳升3.7個百分點。

物價對印度的衝擊尤其大,該國2009年發生嚴重旱災,稻米和甘蔗歉收,導致食物通膨率竄升到二位數。

11日出爐的數據顯示,到1月30日止的12個月內,食物價格上漲17.9%,是連續第三周上漲。

但印度央行副總裁卻澆熄市場認為會升息的期望,表示除非發生完全出乎預料、不合理的事件,否則到4月的貨幣決策會議前,央行都不會有任何舉動。市場解讀央行擔心升息會阻礙經濟復甦腳步。

亞洲2007和2008年爆發糧食不足危機時,曾引發民眾囤積糧食,甚至因此發生暴動。泰國和菲律賓一度動用武裝警衛保護糧倉,印尼還派遣官員到邊界防止糧食走私。

所幸到目前為止,糧價還沒高到造成混亂的程度。例如泰國稻米出口商協會資料顯示,目前曼谷稻米每噸要529美元,低於去年底的618美元。

不過價格仍在上漲,兩年前因食物價格增加而受創的企業,也開始感受到壓力。麥格理集團分析師日前調降香港速食業者大家樂集團的評等,理由就是食物價格上漲。大家樂發言人也坦承,物價對公司確實是個挑戰。

亞洲各國政府,莫不希望今年農糧豐收,有助減輕糧價上漲壓力。目前看來情況還不錯,但真正的考驗是在主要的收割季節秋天。一旦歉收,可能引發政府囤糧或限制糧食出口,屆時糧價不漲也難。

【2010/02/12 經濟日報】

失業率飆十年來最高 南韓利率不變

失業率飆十年來最高 南韓利率不變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10.02.11 03:21 pm


南韓的失業率已飆到十年來最高水準,並對經濟復甦構成威脅,南韓央行11日宣布繼續維持準利率在空前低谷。

韓國銀行總裁李成太將七天期的附買回利率維持在2%的水準不變;根據彭博公司對17位經濟學家的預先調查,有14位預期央行利率會按兵不動。南韓10日公布1月的失業率突升到4.8%,和2000年2月締造的上一高峰相當。

南韓即將進行地方選舉,李明博總統已把就業列為最優先考量的政治要務,並對央行施壓,要求維持低利率來刺激經濟成長。李明博預測南韓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達5%。

首爾SK證券公司的經濟學家宋載希說:「全球的財政風險導致失業率躍升與金融市場的動盪,提高了國內外情勢的不確定性。在此情況下,政府可能持續對央行施壓,要求維持低利率。」

南韓財政部長尹增鉉本周說,南韓的財政健全,但在希臘被迫採取增稅等額外措施,以降低預算赤字後,政府將加強監控來自海外的風險。他在2月8日時說,「南韓此刻採取升息等積極的退場策略仍嫌過早」。

市場揣測希臘財政危機可能擴散,上周引發歐洲股市11 個月來的最大跌幅,擔保歐洲債券的成本也大幅升高。首爾股市的KOSPI股價指數本月來下跌2%。


【2010/02/11 聯合晚報】

央行放手 越南盾貶3.4%

央行放手 越南盾貶3.4%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2010.02.12 03:44 am


越南央行宣布讓越南盾貶3.4%,希望藉此降低貿易逆差和抑制通貨膨脹,是該行三個月來第二度讓本國貨幣貶值。

越南國家銀行(央行)表示,11日起越南盾兌美元的參考匯率訂為18,544越南盾兌1美元,比10日的17,941越南盾貶值3.4%。每日交易區間仍維持在上下3%。此外,央行也宣布將銀行美元存款利率的上限訂為1%,但不含信貸機構,盼能釋出更多美元到市場。

央行說,此舉是為了維持供需平衡、增加外匯資金流入,同時控制貿易逆差和穩定整體經濟。

越南盾匯價11日一度重挫逾2%,跌至18,838越南盾兌1美元的空前新低。部分分析師預期,未來越南盾匯價還可能下探19,000越南盾兌1美元。

由於西方資金不斷流入,使越南得以在全球衰退中仍有強勁的成長率。但經濟學家表示,越南近來強勁的表現,掩蓋了一些嚴重的根本問題,包括龐大的貿易逆差、高通膨問題,以及缺乏能讓金融產業蓬勃發展的美元。

去年11月,越南央行就以貿易逆差惡化與外匯存底大減為由,宣布讓越南盾貶值5%;在此之前回溯至2008年6月的期間,越南盾也曾兩度貶值。

新加坡星展集團研究公司(DBS)指出,越南央行11日宣布再讓越南盾貶值不令人意外,且今年可能還會採取貶值措施。國際貨幣基金(IMF)駐越南代表賓漢則說央行此舉出乎意料,「我們沒預期到央行會這麼做,特別在接近新年的時候」。

越南盾貶值有助於提振越南的主要出口,例如鞋類、咖啡和稻米等,可望改善該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不過,這也可能加深和鄰國的摩擦,特別是泰國;泰國近來曾抗議,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部分亞洲貨幣,都被過度低估。

但越南盾續貶是否足以紓解越南經濟的緊張仍不得而知。越南經濟失衡可歸因於2000年至2007年間經濟快速擴張,推升GDP平均年成長率達7.5%,但通膨也失去控制,2008年8月衝上28%的高峰。

雖然全球信用緊縮有助於減緩通膨,卻也造成越南的外來直接投資縮水與出口下滑,貿易逆差跟著暴增。越南當局估計,1月進口躍增87%,出口增加28%,貿易逆差達13億美元。

另一方面,通膨也開始蠢蠢欲動,越南1月通膨率為7.62%,超過政府全年7%的目標。


【2010/02/12 經濟日報】

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柏南克:美提高重貼現率 快了

柏南克:美提高重貼現率 快了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彭博資訊十日電】 2010.02.11 08:49 am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10日說,聯準會「不久後」可能提高重貼現率,但這是聯準會讓放款「正常化」的一環,並不代表聯準會的貨幣政策立場有任何改變。 柏南克在準備向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發表的證詞稿中,重申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的聲明,說低利率將維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他也說,如果聯邦資金利率變成「比平時不可靠的指標」,聯準會可能暫時以支付銀行存款的利率取代聯邦資金利率,作為政策標竿。 這項眾院的聽證會原訂10日舉行,但因暴風雪而延期。 本月開始續任聯準會主席的柏南克,將在眾院聽證會中發表一年多來首度的利率政策檢討,並詳述幾種未來可能用以緊縮信用「到某種程度」的工具。 外界預期,隨著美國經濟今年可能出現2006年來最快的成長,56歲的柏南克和同僚可望開始撤回刺激經濟的政策。 柏南克在證詞中說:「不久後,我們預期將小幅擴大重貼現率與聯邦資金利率目標的利差…這項改變預料不會導致家庭和企業的金融情況緊縮,也不應解釋為貨幣政策的展望有任何改變,而應與1月的FOMC會議當時一樣。」 聯準會在2008年12月降低直接放款給商業銀行的重貼現率到0.5%,同時把相當於銀行間拆款利率的聯邦資金利率降到零到0.25%間。兩項利率迄今未曾改變。 在2007年8月前,重貼現率比聯邦資金利率高1個百分點,隨後聯準會縮小兩者差距,到2008年8月縮至0.25個百分點。 柏南克說:「雖然目前美國經濟仍然需要高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持,但到某個時點,聯準會將必須藉提高短期利率和減少銀行準備餘額,來緊縮金融情況。」 【2010/02/11 經濟日報】

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

不接受美國境外投資人購買基金之基金公司

American Beacon American Century Ariel Buffal Direxion Guinness Atkinson Heartland Janus Jensen Loomis Sayles Matthews Asian Muhlenkamp Neuberger & Berman Perkins (Janus) Third Avenue Vanguard Yacktman Advisor's Inner Circle Aim Ameristock Artisan Baron FBR FPA Oakmark PIMCO/Allianz PIMCO Instutional U.S. Global Investors Wilshire

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兩件衝突的金融策略 及 央行澄清稿

中國時報  2010.02.04 兩件衝突的金融策略 沈中華  蕭副總統的財金諮詢小組於二○○九年十二月十七日表示,立基於我國高科技產業的優勢,擬推動台灣成立高科技籌資中心;而同年馬總統於十二月二十二日拍板定案,同意建立「高科技籌資中心」。但最近央行總裁彭淮南對熱錢宣戰,基本上熱錢造成匯率不安,再造成出口困境,故擬採用熱錢稅或其他措施以抑制熱錢流入,進行要求暫緩金融中心的推動。  一般人可能以為這兩件好事可同時並行,但二者之間其實有衝突。假設總統宣布的政策是「籌資中心」,則我們就應該更以平常心看待熱錢流入。所謂「籌資中心」就是一個籌資平台,外國人可以來台發行股票,把錢帶走,也可投資台灣,讓錢流入。雖然我們希望資金流進或流出均按部就班,但事實上國際上常會出現投資人理性與非理性的預期,而使資金突然大量流進或流出。由於這是成為一個金融中心必然會發生的現象,如果我們阻撓它,這些流出入的錢就到別的中心,我們就不是金融中心。  以全球三大金融中心而言,紐約、倫敦與香港,它們也擔心熱錢流入,也會發言嚴重警告,但這是提醒投資人小心泡沫,而非針對攜出入資金者,更絕不會干預。否則錢可進來時不能進來,可出去時又不能出去,如何是金融中心?  但這些金融中心又如何應付熱錢流出入對匯率的影響呢?再以這三大金融中心為例,前二者採浮動匯率,而香港則採聯繫匯率制度,與美元死死地綁在一起,它的央行也不予干預。也就是說金融中心的匯率制度落在光譜二極端,完全浮動或完全固定,但央行均不干預。而這二者對其出口業的不同影響,以後本人再詳論,所以金融中心的匯率制度沒有中間的管理浮動地帶,它們的央行也關心匯率,但作為一個金融中心的央行,不會每日替出口製造業思考其對匯率的期盼。  反之,對熱錢宣戰的巴西、智利與馬來西亞,他們的國家均非金融中心,它們採取實際行動,對熱錢課予稅率,它們並不想成為籌資中心,杜賓建議的熱錢稅是給開發中國家的建議,而非給金融中心如紐約、倫敦和香港的建議,而如何同時防止熱錢又成為金融中心並不容易,目前尚未有人討論。也就是說做為一個金融中心就沒有資格排斥熱錢,通俗一點說:如果敢開賭場,還怕賭客賺錢?  在金融海嘯時,許多人曾討論為何台灣受傷相當重?其中一個理由是以價格為導向的出口策略太依賴國外需求所致,即當國外需求減少,台灣的出口受到比別人大的影響,故當時大家熱烈討論這樣的出口策略是否應持續?經濟結構應否轉型?更應否加重金融服務業的比重?而且認為這是一個轉型的機會,但今天看來,央行選擇當出口製造業的央行,而非金融中心的央行,一念之間,金融中心停擺。  所以,我們心目中的籌資中心其實是只想建立比泰國、馬來西亞好的資本市場,我們看到出口的許多好處,忽略其帶來的壞處;但對金融中心,正好相反,我們強化其壞處,不想看其好處,我們內心極度恐懼金融中心所代表的資金自由進出,不解除這恐懼,台灣無法轉型。  (作者為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 ==================================== 中央銀行新聞稿 99年2月4日發布 (99)新聞發布第023號 本(4)日某報時論廣場刊載某位先生投稿「兩件衝突的金融策略」一文,內容敍及「央行擬採用熱錢稅或其他措施以抑制熱錢流入,進行要求暫緩金融中心的推動」,查與事實不符,特澄清如下: 1、本行要求匯入外資應依申報投資有價證券之用途使用,此為維持金融紀律之措施。在發展金融服務業之過程中,金融紀律尤為重要。近年來,金融危機發生之眾多原因中,金融紀律之鬆弛為主要因素。 至於文中所提其他措施,係國際組織(聯合國、世銀、亞銀及國際貨幣基金會)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rof. Joseph Stiglitz及Prof. Paul Krugman之建議,以及其他國家所採行者,並非本行之措施。 2、本行彭總裁曾出席討論建立「高科技籌資平台」會議多次,從未要求「暫緩金融中心的推動」。 3、新加坡致力發展金融服務業,其匯率制度為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可知發展金融服務業之國家,其匯率制度不必然採完全固定或完全浮動;另香港採用聯繫匯率制度,其貨幣當局經由買賣外匯,始能維持匯率之固定,並非央行從不干預。 備註:新聞聯繫單位:秘書處聯絡科        電話:2357-1558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歐元 前途仍不樂觀

歐元 前途仍不樂觀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 2010.02.04 03:48 am 即使歐盟執委會通過希臘政府刪減赤字計畫,投資人仍對執行成效存疑,對於其他同樣面臨財政困境的歐元區國家也滿腹懷疑,使歐元依然面臨沈重的貶值壓力。 歐洲的財政危機,加上美國經濟若持續復甦(美國政府訂5日公布非農就業人口數據),可能使歐元續探底,歐元兌美元今年來已貶值2.75%。 歐元兌美元匯價這兩天已小幅反彈升值,顯示投資人對希臘解決債務危機已報以正面回應。 儘管如此,希臘政府落實計畫的能力,及希臘官員刪減赤字計畫權衡標準是否太過樂觀,是投資人心中最大疑慮。 Calyon公司全球外匯策略長馬赫(Daragh Maher)表示,歐盟所言很難能對歐元帶來多少正面影響。 他說,外匯市場不喜歡等待的遊戲,在投資人看見雅典當局實際作為前,歐元的前途不容樂觀。 渣打銀行G10策略長巴羅(Steve Barrow)則表示,希臘之所以成為世人目光的焦點,是因為該國是歐盟國家財政危機中最脆弱的一環,且會影響整體,葡萄牙、西班牙等國,也都是未來數月內會影響歐元後市的重要關鍵。 貝羅預測,歐元兌美元匯價還可能跌破1.3美元。 (取材道瓊社) 【2010/02/04 經濟日報】

英國脫離衰退 不再撒錢了

英國脫離衰退 不再撒錢了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 2010.02.04 03:48 am 分析師說,英格蘭銀行(央行)預料4日將宣布停止挹注新資金到經濟體系,但會在利率決策會議中,決定維持利率在歷來最低的0.5%水準。 英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4日將舉行二天的決策會議。截至目前,央行已透過定量寬鬆挹注2,000億英鎊(3,200億美元)到經濟體系;央行藉向商業機構購買債券以創造資金。 這套激進的政策已實行約一年,央行賴以鼓勵商業銀行增加放款給和個人,協助英國擺脫現代史上最嚴重的衰退。上周公布的官方資料顯示,英國經濟在去年第四季已脫離衰退,但僅成長0.1%,遠低於市場預期的0.4%。 Investec公司經濟學家蕭說:「英國央行的主要政策選擇是,維持定量寬鬆的水準在2,000億英鎊,或進一步增加。」他也說:「央行很可能凍結定量寬鬆目標。」 IHS Global Insight公司經濟學家亞契同意這種看法,但認為第四季經濟成長仍十分虛弱,可能使部分央行決策者主張進一步定量寬鬆。 英國央行去年3月把利率降到0.50%,並維持迄今,同時央行也採取定量寬鬆來遏阻經濟急劇下滑。飽受高失業和龐大公共債務之苦的英國經濟,過去六季來衰退6%,是1955年以來最長的衰退期。2009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達4.8%,為歷來最大幅的年萎縮。 第四季貧弱的成長率導致部分分析師質疑定量寬鬆的效果。Hargreaves Lansdown公司投資經理人葉斯雷說:「大規模定量寬鬆目的在協助英國擺脫衰退和刺激成長,從這個角度看算是成功,但2,000億英鎊換來0.1%成長率似乎不值得。」 歐洲央行4日也將召開決策會議,商議歐元區財政壓力升高的問題,尤其是希臘財政赤字和債務可能引爆的危機。分析師預期,歐洲央行2010年全年都將維持目前1%的歷來最低利率。 【2010/02/04 經濟日報】

2010年2月3日 星期三

歐元公債 發行金額新高

歐元公債 發行金額新高
【經濟日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外電】 2010.02.03 03:43 am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歐元區各國政府今年已發行1,100億歐元公債,金額破紀錄。財政狀況欠佳的政府為債台高築付出代價,借貸成本上升。 主權國家 面臨違約風險 Axa投資經理人公司全球固定收益主管齊馬克表示,主權國家違約風險問題才剛開始,債務比例偏高的國家必須付出愈來愈高的殖利率,才有辦法發行新債券。

投資人警告,希臘、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義大利等債務沉重的國家,要提高發行新債的殖利率吸引買氣,直到投資人認為他們的財政上軌道。 另有投資人警告,外界對高債務政府的信心降到低點,如果政治人物出現不準備整頓國家財政的跡象,歐元區將湧現公債拋售潮。 希臘赤字和GDP(國內生產毛額)比率高達12%,但希臘政府表示將繼續舉債,使10年期希臘公債殖利率上周一度高達7.25%,創十年最高紀錄。

希臘財政危機引起關切之際,其他高負債國家開始減債行動。赤字比率接近希臘的西班牙宣布,要在2013年把支出減少500億歐元,把赤字比重降低至3%。葡萄牙也宣布要設法把占GDP約9%的預算赤字降低。愛爾蘭上月表示,要透過公務員減薪等方式削減支出6%以上。 歐盟國家 削減預算赤字 歐元區以外的歐盟國家,包括波蘭、捷克、羅馬尼亞,也準備削減預算赤字。保加利亞政府已經大幅刪減支出約15%。 【2010/02/03 經濟日報】

澳洲意外沒升息 澳元摔跤

澳洲意外沒升息 澳元摔跤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2010.02.03 08:45 am 澳洲央行2日宣布維持利率在3.75%不變,未如分析師預期的連續第四次升息,但暗示未來將進一步升息,分析師解讀澳洲只是暫緩而非停止升息,年底前澳洲基準利率上看4.75%。 經濟日報/提供 澳洲央行意外未升息拖累澳元走貶,澳元兌16種交易最熱絡貨幣2日走貶,澳元兌美元一度重貶1.5%至1澳元兌0.8781美元,澳元兌日圓也貶1.56%,成為79.5日圓。 不過澳洲央行總裁史蒂文斯強調,要是國內經濟一如預期持續好轉,可能需要進一步升息,以確保通貨膨脹能符合中期目標,但就目前來看,國內抵押貸款利率升高、中國緊縮政策和海外主權債券疑慮對澳洲經濟衝擊有限,「因此決策委員會認為目前應暫時按兵不動」。 史蒂文斯也說,全球經濟持續成長,且金融市場的運作情況已比一年前好,但全球經濟仍存在許多疑慮,「亞洲的金融業未受損害,迄今的經濟復甦腳步遠比其他地區快,儘管北京當局正試圖減少刺激經濟措施,而主要國家的信用條件依舊不寬鬆,銀行持續遭受與經濟疲軟有關的放款損失。」 澳洲國家銀行研究部主管賈利說:「這是中場休息而不是劃下休止符,央行只是比預期還早停下腳步,我不認為決策官員會大幅改變對經濟的看法,預料央行需要再升息,年底前利率可能升至4.75%。」 投資人現在也懷疑澳洲央行3月是否會升息,期貨市場顯示,投資人預期該行下個月升息的機率僅35%,投資人現在也預期,未來一年澳洲可能升息80個基點,少於先前的105個基點。 野村公司資深經濟學家羅柏玆說:「這顯示澳洲央行認為近期的升息幅度已足夠,我們認為該行未來幾個月將暫緩調升利率,今年中前會升息至4%。」 澳洲是全球金融危機後第一個升息的已開發國家,已在去年10月、11月和12月各升息1碼。這波金融危機拖累許多國家陷入衰退,但澳洲經濟逃過一劫,部分歸功於700億澳元(620億美元)刺激經濟措施奏效。 【2010/02/03 經濟日報】

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航空業去年慘賠110億美元 療傷要三年

航空業去年慘賠110億美元 療傷要三年 【經濟日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外電】 2010.02.02 03:33 am 去年全球衰退重創旅遊業,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理事長畢西納尼(Giovanni Bisignani)表示,嚴重失血的全球航空業至少需要三年時間才能恢復元氣。 畢西納尼上月31日在新加坡接受彭博訪問時表示,全球航空業過去十年共虧損500億美元,但光是去年一年就虧了多達110億美元,營收大減800億美元,「這些數字實在令人怵目驚心,我們十年來都是慘澹經營,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回復成長水準」。 IATA上月27日指出,去年全球航空業的旅客需求,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跌幅,導致新加坡航空 (SIA)、英國航空 (BA)等業者陷入虧損窘境,亞洲最大的日本航空 公司(JAL)更淪落到聲請破產保護的境地。 由全球230家航空公司組成的IATA表示,以旅客人數乘以飛行距離計算的全球運量,去年平均衰減3.5%,歐洲、北美、亞太地區的減幅則超過5%。 畢西納尼日前表示,全球經濟衰退及信用危機使民航旅客市場回到兩年半前、空中貨運市場更回到三年半前水準。他認為,航空業今年還要過苦日子,平均載客收益 (每公里票價收入)將持平,明年才會成長。預料由於成本控制及運量受限,今年全球航空業仍將虧損56億美元,約為去年虧損總額的一半。 觀察航空業表現超過20年的倫敦獨立分析師塔利認為,航空公司倒閉潮尚未結束。他說:「全球航空業復甦之路崎嶇難行。加上運能增加,意味價格下調,航空業重拾獲利將難上加難。」 根據IATA統計,2008年以來,全球已有34家航空業者關門大吉。IATA首席經濟學家皮爾斯(Brian Pearce)表示,航空業歷來最大的年度虧損金額是2001年的130億美元,但當年是911恐怖攻擊所致。 【2010/02/02 經濟日報】

克魯曼專欄/金改 學學無聊的加拿大

克魯曼專欄/金改 學學無聊的加拿大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 2010.02.02 03:33 am 金融危機時,沒新聞就是最好的消息。冰島崩潰屢屢登上頭條,而加拿大特別穩定的銀行,則不太上報紙。 然而當世界把焦點從金融紓困轉向到金融改革時,無聲的成功案例應該和驚人的失敗享有同等版面。我們需要向成功的國家學習,而最佳範例就是我們的北方鄰居。現在,加拿大是個重要典範。 我知道,加拿大總被認為很無聊。新共和雜誌曾經宣布,「值得提倡的加拿大創新」是史上最無聊的新聞標題(這是1980年代紐約時報的一則評論標題)。但我一直覺得加拿大非常引人入勝,這個國家和美國極度相似,但不盡相同。因為太相似了,兩國的發展經驗一旦不同,很可能是出自政策差異,不是文化或經濟結構的差別。 而且,銀行業無聊就是件好事。 先來談一點背景。過去十年來,美國與加拿大都面臨相同的全球環境,都面對亞洲廉價貨品與低廉資金大舉湧入。兩國的經濟學家都喜孜孜宣布,經濟大衰退已成歷史。 但當狀況開始惡化,兩國的遭遇卻截然不同。美國出現房貸違約暴增、幾家主要金融機構崩潰,其他則要靠政府鉅額紓困才能存活。加拿大沒遇上這些問題。兩國遭遇為何如此不同? 不是因為利率。許多評論者都批評聯準會把利息降到太低,維持低利太久,形成災難性的泡沫。但是加拿大的利率基本上緊跟著美國,所以看來,光是低利率並不足以造成金融危機。 加拿大的經驗看來也反對伏克爾的看法,這位讓人敬仰的前聯準會主席認為,金融危機的病兆起於金融業太大,範圍太廣,變成「大到不能倒」。但在加拿大,每家銀行基本上都是大到不能倒:因為只有五家銀行壟斷了金融市場。 另一方面,加拿大的經驗看來支持華倫女士(Elizabeth Warren)的看法。這位國會金融紓困監督委員會的主席認為,這波危機的起因是金融公司的欺騙性放貸。加拿大有一個獨立的金融消費保護局(Financial Consumer Agency),該機構大大限縮了次級信貸。 最後,加拿大經驗看來支持,要讓銀行業保持安全,最好的就是保持金融業的無趣;也就是說,限制銀行的涉險業務範圍。美國也曾有過無聊的銀行體系,但雷根時期的解除管制讓銀行業變得危險刺激。加拿大則繼續享有快樂的乏味。 更具體來說,加拿大比美國更嚴格限制銀行的金融槓桿,也就是限制他們借錢牟利的規模。加拿大也限縮了證券化市場,這種市場讓銀行把眾多放貸包裹出售。銀行宣稱證券能分散減少風險,但實際上是讓銀行用別人的錢愈賭愈大。 毫無疑問,加拿大的保守讓銀行家無法像在美國那樣,發揮他們的聰明創意;但到頭來證明,這終究是件好事。 所以,美國有機會仿效加拿大的成功範例嗎? 事實上,眾議院去年12月通過的金融改革法案,原有機會讓美國變得更像加拿大。這個法案要成立個獨立的金融消費保護局,限制槓桿比例,並且透過要求銀行留下一部分的放貸,從而限縮證券化市場。 但任何法案都要60票才能過關的參議院能否通過金改法案,則是大有疑問。共和黨顯然死命反對任何實質的金融改革(沒有任何一位共和黨人投票贊成眾議院法案),而一些民主黨人也模稜兩可。 所以,我們很可能什麼都不作,或作得不足以防止下一場金融危機。但這可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該怎麼作,隔壁鄰居已經明確說明,要怎樣才能安定銀行體系。 (作者Paul Krugman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2010/02/02 經濟日報】

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

權證達人 必備的3把放大鏡

權證達人 必備的3把放大鏡 【聯合晚報╱記者張涵婷/台北報導】 2010.01.30 03:13 pm 權證投資槓桿倍數高,以較少的資金即可投入,具有以小博大的特性,蘇先生本身為美股交易員,投資權證已有七年的經驗,但他表示,並不會持續進場,而是會看好時機再切入,以獲得較好的投資報酬率,他歸結多年操作權證的心得指出,影響權證價格的主要因素有三點,分別是「時間」、「波動率」以及「標的價格」。 要挑短時間內有大漲條件的標的 蘇先生指出,以時間來講,如果標的持平,可以一個交易日便損失2%,甚至更高的時間價值來估計,但若該檔權證越接近到期日,則時間價值流失更快,因此進場權證多半是選擇短時間內有大漲條件的標的以減少時間價值的消耗。 他舉例,假設持有一檔波動率合理、離到期還有三個月的權證,一個月後,標的可能出現三種情形,分別為上漲7%、持平、下跌7%,在隱含波動率不變的條件下,權證的報酬率是0%、-40%、-75%,換句話說,在這個月內如果標的沒有上漲,就必需接受40%的虧損,但若持有五天,標的同樣是呈現上述三種可能性,報酬率則分別是45%、-5%、-50%,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發現,時間價值流失對投資權證報酬的影響非常大,因此蘇先生強調,在操作權證上來講,應該是在極短線有大幅上漲機會的情況下進行切入較為適當。 避開隱含波動率偏高權證 另外,蘇先生指出,波動率也是投資權證必要觀察的數據,標的相同的權證中,有些權證的隱含波動率明顯偏高,若買進此種權證,會遭受相當大的損失,因此為避免犯此種錯誤,通常需觀察三個指標,包括一、同一個標的的權證其普遍隱含的波動率水準;二、該檔權證隱含波動率的歷史走勢;三、標的波動劇烈或和緩,他解釋,如果一檔權證的隱含波動率與其他發行商相較是合理或偏低,且該檔權證隱含波動率近期走勢也是處於偏低或是正常水準,這時若研判標的將整理完成或是短時間有大漲條件,就會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 蘇先生指出,目前為維持權證市場的穩定以及提供流動性,發行商大多都會依據他們所認為合理的隱含波動率,在市場提供買賣報價,因此投資人操作難度並不高,在波動率合理水位的情況下,找出有機會在短時間內有明顯漲勢的標的就可能有機會獲利。 【2010/01/30 聯合晚報】

伏克爾專欄/摧毀「大到不能倒」

伏克爾專欄/摧毀「大到不能倒」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 2010.02.01 03:38 am 隨著經濟進入療傷止痛期,金融改革的議題也開始浮現。這些討論包括提高銀行的適足資本與流動性;加強官方監理,強化企業自身的風險控管與董事會監理;改善對金融機構的會計方式。 但就如歐巴馬總統所強調,一些關鍵的結構問題卻在上述的討論中缺席。於是他在十天前提出一套作法,要補足這些缺陷。 問題出在央行與政府拯救瀕危金融機構,也帶來道德風險。政府為穩定商業銀行而提供的「安全網」,同時也用來支持投資銀行、房貸商,甚至是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 結果,這些非銀行企業的經營層、債權人甚至股東都獲得政府保障。 於是「大到不能倒」出現了。這個詞意味著規模夠大、經營夠廣、夠複雜的金融企業,隨時可以期待納稅人紓困。結果是這些金融企業融資更便宜,涉險更深,規模更大,槓桿更高,讓金融體系更為脆弱。 首先我們要知道,商業銀行維持基本的支付體系,還扮演關鍵的資金中介:把存款轉化成貸款與信用,提供給需要的企業與個人。 要執行這些功能,銀行不可避免需要涉險,有時是很大的風險。所以亞當斯密早在200年前就倡議「小銀行」,確保任一家銀行倒掉不會危及整個體系。 但今日的企業規模太大、投資所需的資金太高,小銀行無法應付。所以,政府一方面為商業銀行提供安全網,一方面希望以監管來平衡掉道德風險。 但許多大銀行轉而在保護網下,進行更大的風險投機交易,替本來就很有風險的商業銀行業務再添一層不必要的風險。所以,歐巴馬總統提議限制銀行的自營交易,希望解決這個結構缺失。 當商業銀行擁有或資助避險基金與私募基金,用自有資金從事交易,等於是把資本拿去投機涉險,而不是用來服務客戶。而且是由四、五家美國巨型商業銀行壟斷這個領域,剩下可能不到30%,才是其他國際銀行所為。 除了平添銀行系統的風險,這些活動還帶來幾乎無法解決的利益衝突。而且,這三種投機業務交給成千上萬的獨立避險基金與私募基金,照樣作得很好。這些獨立資本公司與其他企業同樣仰賴商業銀行的服務,而商業銀行擁有這些業務,則破壞競爭平衡,造成利益衝突。 這些獨立資本公司也沒幾家大到對系統構成威脅。事實上,已有無數這種資本公司關門大吉,卻未威脅市場的存續。 只有少數幾家投資銀行(或保險公司)倒閉會真正衝擊市場秩序,限制他們的資本與槓桿相當重要。不過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一套解散機制。也就是說,這些對市場極度重要的資本機構瀕臨崩潰時,主管機關應該有權適時接管,加以清算出售。過程中只提供營運所需的最低資金,只為了準備有序終結這個事業。政府不保護股東或債權人,如果清算所得不夠還債,債權人要承受損失。 簡單來說,就是要讓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大到不能倒」。這些金融公司可以創新,可以交易,可以投機,可以經營私募資本,但是也要像其他企業一樣,可以倒閉。 其他結構改革也很重要,但不是我這裡的重點。當然,衍生性商品市場應該有所限制,而且要成立有效的共同清算機制。我也同意該由央行監控市場體系的風險,找出弱點,提前行動。這些是國際上的共通議題。 就美國而言,我認為現行由州政府監管保險公司的作法應該改革。我們也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率的大型私人房貸市場,這要有商業銀行的積極參與。但這些都是未來的下一步問題。 當前最必要的,是讓國際形成改革的共識,尤其要納入總統提出的作法,限制商業銀行的自營交易。這還有許多細節需要釐清,尤其是要辨別出哪些業務是商業銀行為了服務客戶,必須採取的正當交易行為。 我很清楚某些利益團體希望「一切照舊」,繼續享受政府的保護網。他們會辯稱,光靠業者的自律與精明,以及改進現有監管機關,就能完成所需的風險控制。 但我必須告訴各位,結構改革無可取代。當過監管官員與央行官員、當過商業銀行的主管與董事,我在這一行已經待了近60年。 我看過人事如何更迭,記憶如何淡去;我看過在危機雨過天晴後,抗拒監管的壓力會如何捲土重來。 結論很明確,我們一定得面對必要的結構改革,把改革寫成法律。否則,我們就是學不到教訓。 (作者Paul Volcker是前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現任白宮經濟復甦諮詢顧問委員會主席) 【2010/02/01 經濟日報】

11金控 拿到參股陸銀門票

11金控 拿到參股陸銀門票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2010.02.01 03:02 am 行政院上周初審通過兩岸金融往來辦法草案,國內金控參股大陸銀行上限將訂為淨值的10%,兩大財務條件則是資本適足率須達110%,雙重槓桿比率不得逾115%,初估約有11家金控符合資格。以金管會最新資料估算,可參股陸銀的總投資額,合計最多1,400多億元。 經濟日報/提供 這11家金控包括,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永豐金、玉山金、元大金、兆豐金、華南金、第一金、台灣金及國票金。 國內金控共有15家,11家金控可參股陸銀,意即高達七成的金控都有機會登陸參股,對金控來說是一大利多。由於大陸大型銀行規模相當大,加上一家金控參股上限只有淨值10%,國內金控參股對象選擇,可能須以大陸城市銀行為主。行政院上周審查兩岸金融、保險及證券往來許可辦法草案,其中最複雜的兩岸金融往來許可辦法草案,在暫不准陸銀來台參股的政策定調後,很快就審查完成。 據了解,除了參股政策從「雙向」改為「單向」外,其餘有關兩岸金融往來的財務條件,行政院多尊重金管會提出的規劃,內容大部分未更動。 以最受國內金控業者關注的登陸條件為例,行政院官員昨(31)日透露,金管會送審的草案中明訂,金控登陸參股陸銀的兩大財務標準,在扣除參股投資金額後的資本適足率須達110%,雙重槓桿比率則不得逾115%。 由於金控未來會出資多少參股,尚無法獲知;若單以110%及115%兩大指標,及金管會最新揭露的財務指標來看,約有11家金控合格。但對兩大財務指標位於「合格」邊緣者來說,除非財務條件大幅提升,否則可參股空間也相對有限。 有關官員表示,金控參股上限10%,很難說比銀行嚴格,因銀行參股上限,是連同設分行、子行及參股合計不得逾淨值15%,金控就只有參股一項。 不過,這對旗下有銀行的金控來說,在登陸策略運用上會更有彈性,如由金控出面參股後,銀行就可將資金專注用於設立分行、子行等。 官員表示,銀行跟保險、證券業較不同的是,參股大陸金融機構,銀行除了可由銀行出面參股外,也可由金控出面參股。但金控旗下保險公司、證券商,若要參股大陸保險、券商,就只能由保險、券商出面參股。 【2010/02/01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