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CPI低檔…雞肉米卻大漲
| ||
![]() | ||
| ||
主計總處昨(6)日公布去(2013)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僅0.33%,持續在低檔徘徊;然而,行政院監控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飆漲近2%,民眾經常購買的食物、能源等非耐久性商品漲幅也超過1%,顯示年關前市井小民荷包負擔仍然不輕。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副處長蔡鈺泰表示,12月物價指數偏低,蔬菜、蛋類、通訊費、成衣以及3C消費性電子產品價格較上(2012)年同期下滑。扣除能源和蔬果的核心物價指數增幅更低,僅較去年同期上漲0.21%。
去年全年CPI年增0.79%,低於主計總處去年11月預測的1.21%。蔡鈺泰指出,儘管今年10月電價調漲,但商品價格並沒有完全反映電價漲幅;此外,今年民間消費成長較低,業者在定價策略上傾向保守。儘管12月整體CPI漲幅偏低,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監控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漲幅卻持續飆高,較去年同期上漲1.95%,也創下去年5月以來最高增幅。其中,春節常用的雞肉受到電宰墊高成本和需求量增加影響,足足較上年同期漲了12%,漲勢最為凌厲,而奶粉、米也都有超過5%以上漲幅。
一般家庭購買頻率較高的非耐久性消費品,12月也較上年同期上漲1.38%,明顯高於整體CPI增幅,形成「買得愈多、漲得愈兇」的情勢。值得關心的是,低所得家庭因食物等非耐久性消耗品採購比重較高,以致面臨的物價漲幅明顯高過高所得家戶。
和國際相比,我國去年全年CPI漲幅低於南韓的1.3%、新加坡的2.4%和香港的4.3%,漲幅仍維持亞洲四小龍最低。
至於反映大宗批發物資價格的躉售物價指數(WPI)12月終止連續21個月負成長,轉為上漲0.02%。其中國產內銷商品WPI漲幅最高,達到0.53%。不過蔡鈺泰指出,今年8月以來國際經濟情勢變化不大,WPI增幅仍算弱。此外,光是電價上漲就貢獻WPI漲幅約0.25個百分點,換言之,若扣電價因素,WPI仍未見止跌。
【2014/01/07 經濟日報】
|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12月CPI低檔…雞肉米卻大漲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11月物價微升 小民感覺漲很大
11月物價微升 小民感覺漲很大
| ||
![]() | ||
| ||
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持續在低檔徘徊,較上年同期上漲0.67%。不過受食物類價格高漲影響,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非耐久性消耗品上漲2.35%,顯示一般民眾對物價上漲「很有感」。
11月CPI年增率僅較上月小增0.03個百分點,維持今年5 月以來1%以下的低度增幅,累計1 到11月CPI僅較去年同期上漲0.83%。 不過,一般民眾關心的食物類價格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漲2.7%,明顯偏高。其中蔬菜類雖供應量充裕,但因去年同期價格偏低,導致11月漲幅高達19.3%,連續第三個月出現兩位數增幅。 若按一般家庭購買習慣分析,每個月至少購買一次的商品漲幅高達1.98%,創近半年新高,印證民眾對物價高漲的主觀感受。 在此情勢下,低所得家庭受害最深。主計總處統計,可支配所得最低20%的家庭,11月CPI較去年同期上漲1.03%,高於中所得家庭的0.77%和高所得家庭的0.55%。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副處長蔡鈺泰指出,若依主計總處最新預測,12月CPI漲幅可能進一步擴大。 雖然食物等消費品漲幅維持高檔,但11月扣除蔬果和能源商品後的核心CPI僅年增0.2%,為連續第八個月出現低於1%的增幅,引起通貨緊縮疑慮。蔡鈺泰指出,台灣物價目前沒有出現全面性下跌,加上貨幣供給量正常,並沒有通縮狀況。 反映大宗批發物資的躉售物價(WPI)年增率,11月為連續第21個月負成長。主計總處分析,本月指數持續下滑,主要受到基本金屬、機械設備、電腦、電子及光學產品價格較去年走低所致,與國際整體需求有關。不過,WPI跌幅已從上個月的-1.86%收斂至-0.95%。 國際方面,今年亞洲主要國家物價相對平穩,大陸前十月CPI較去年同期上漲2.6%,日本小幅上漲0.1%。
【2013/12/06 經濟日報】
|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新興國 搶發抗通膨債券
新興國 搶發抗通膨債券
| ||
![]() | ||
| ||
新興市場政府為開拓更多籌資管道,正紛紛搶進抗通膨債券,也表明各國遏止通膨的決心。
印度今年頭一次發售抗通膨債券,菲律賓也打算明年首度發行這類債券。據市場資訊公司湯森路透Eikon統計,今年以來,巴西、印度、土耳其、泰國共發行127億美元的抗通膨債券,注入這個新興經濟體中規模5,500億美元的市場。
追蹤主要新興經濟體抗通膨債券表現的巴克萊新興市場政府抗通膨債券指數(EMGILB)今年前八個月下跌6%,但10月底以來上漲2.4%。
對希望從通膨求得保障的買家而言,這波發展倒是個好消息,因為債券的利息是隨通膨變動的。全球新興市場物價近來持續上漲,一般固定利息的債券持有者深以為苦。
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開發中經濟體今明年的通膨率各為4.4%和4.5%,已開發經濟體各為1.6%和1.8%。
投資人表示,抗通膨債券讓他們有安全感。各國政府發行這類債券也展現不容通膨惡性上漲的決心,因為物價上漲,政府得付出更多利息。
美盛(Lagg Mason)旗下的西方資產(Western Asset)新興市場基金經理人亞柏德(Robert Abad)說:「政府發行這類債券,是發展本地債券市場的自然延伸,本身也是一個正面進展。」「本地債券市場愈大,各國政府愈可以減少依賴發行外幣計價的債券。」
已開發經濟體也陸續發售抗通膨債券,日本10月發行5年期所謂的通膨調整債券(linker),紐西蘭去年重返這個市場後,今年也將再度發售同類債券。
不過,今年抗通膨債券的需求不強,外國投資人認為殖利率太低,未能正確反映風險。
【2013/12/04 經濟日報】
|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通脹率過低現象在歐洲蔓延
通脹率過低現象在歐洲蔓延
通
貨膨脹放緩的狀況正由歐元區17國蔓延至其他歐洲國家,增加了有關整個歐洲可能陷入長期通貨緊縮並因此衝擊經濟的擔憂。歐元區以外國家瑞典和匈牙利的數據顯示,10月份這兩個國家本已處在低位的通貨膨脹壓力進一步減弱。這一方面是受到歐元區通貨膨脹顯著降溫波及,同時也反映出全球需求的總體不振。
即使在過去五年大部分時間通貨膨脹率都顯著高於鄰國的英國,數據也顯示物價的快速上升至少正暫時停歇。
Moody's Analytics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表示,這是一個全球性現象,通貨膨脹處在低位且還在不斷降低,這對全球財政可持續性以及經濟復甦構成顯著威脅。
歐洲的低通脹正值日本在對抗持續十多年的通貨緊縮方面似乎終於取得一些進展之際。
瑞典和匈牙利上述數據發布不到兩週前,歐盟(European Union)統計機構曾公佈,10月份歐元區按同比計算的通貨膨脹率由9月份的1.1%降至僅0.7%,進一步遠離略低於2%的歐洲央行目標。
這促使歐洲央行快速做出反應,上週將基準利率下調至0.25%的紀錄低點。德國、意大利、塞浦路斯和葡萄牙等歐元區國家週二公佈的最新數據也反映出歐元區通貨膨脹總體疲軟。
上述數據表明,通貨膨脹率的降低是整個歐洲都面臨的問題。
以上許多國家10月份通貨膨脹的放緩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國際油價下跌推動這些國家的國內燃油成本降低。此外,疲軟的消費需求和失業率的高企也是拖累因素。
儘管通貨膨脹放緩局面如果持續,應該能使歐洲國家央行獲得更多時間用低利率和其他寬鬆貨幣舉措提振經濟,但也將帶來通貨緊縮風險,而通貨緊縮會打擊公共和私人部門償還債務的努力,同時可能導致消費陷入停滯。
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成員Jorg Asmussen在德國報紙《Neue Osnabrucker Zeitung》週二刊登的專訪文章中表示,決策者在上週意外降息之外,可能還需求採取其他有力舉措支持歐元區經濟,例如對銀行存放在歐洲央行的現金收取費用。Asmussen對該報稱,上述降息對於促使通脹水平靠近合理區間無疑是有必要的。
經濟學家們表示,瑞典按同比計算的通貨膨脹率下降可能加大該國央行追隨歐洲央行下調利率的壓力。瑞典官方統計機構週二公佈,該國10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下降0.1%,為今年以來第二次出現同比下降。
Nordea Bank分析師Torbjorn Isaksson稱,瑞典央行面臨的降息壓力無疑在增加。
在匈牙利,官方數據顯示,10月份按同比計算的通貨膨脹率降至0.9%,為197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增加了匈牙利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進一步下調利率的可能性。該國關鍵利率目前為3.4%。
根據歐盟的統計標準,塞浦路斯成為繼愛爾蘭和希臘之後第三個陷入通貨緊縮的歐元區國家。該國10月份CPI同比下降0.5%,9月份為上升0.3%。週二公佈的數據還顯示,葡萄牙處在陷入通貨緊縮的邊緣,該國物價同比持平。
與此同時,英國國家統計局公佈,該國10月份按同比計算的通貨膨脹率由9月份的2.7%降至2.2%,創2012年9月份以來新低。英國近期宣布上調家庭能源價格,因此通貨膨脹短期內不太可不能進一步降低,不過,接近2%目標水平的通脹率應該能使英國央行在失業率降至7%以前繼續恪守不考慮上調基準利率的承諾。
Jason Douglas / Paul Hannon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三年最低增幅/CPI漲0.08% 通縮…還好
三年最低增幅/CPI漲0.08% 通縮…還好
| ||
![]() | ||
| ||
主計總處昨(5)日公布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0.08%,幾近躺平,創近三年來單月最低增幅,再度引發通貨緊縮疑慮。
主計總處官員澄清,7月物價漲幅平緩主要受基期效果影響,加上第2季民間消費成長仍高於預期,需求面不弱,尚無通縮壓力。 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2010年9月以來最低增幅,扣除波動較大的蔬果及能源產品後,核心CPI年增0.51%,物價漲幅溫和。 今年CPI漲幅自3月起不斷縮小,引起通縮疑慮。 對此,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副處長蔡鈺泰說,7月各類商品有漲有跌,並未全面下滑,第2季民間消費概估值還高於主計總處5月預測。
【2013/08/06 經濟日報】
|
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5月物價漲幅 15個月來最低
5月物價漲幅 15個月來最低
| ||
![]() | ||
| ||
近期毒澱粉事件延燒,主計總處坦言,對消費信心會有影響,不過,產品有替代性,「不吃這個,可能改吃其他」,暫難判斷毒澱粉事件對物價影響。
至於6月物價能否延續當前平穩態勢?主計總處說,要看天候。
5月CPI漲幅不高,主因占物價權重較高的食物類價格走勢平穩,加上國際景氣疲弱,一路走跌的原物料價格,近期傳導到零售端,造成不少產品跌價。
【2013/06/06 經濟日報】
|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日CPI續跌 「製造通膨」要加油
日CPI續跌 「製造通膨」要加油
| ||||
![]() | ||||
| ||||
經產省31日公布,4月工業生產較前月增加1.7%,遠高於3月的0.9%及經濟學家預估的0.5%,為連續第五個月攀升,寫下311大地震來持續增加最久的記錄。
統計局另公布,4月核心CPI比去年同期下滑0.4%,下滑幅度雖略低於3月的0.5%,但為連續第六個月滑落。日本核心CPI未計入生鮮,但包括石油。
不過,東京地區5月核心CPI攀升0.1%,是四年來首度增加,意味政府促升物價的努力可能有進展。
經產省調查顯示,製造商預期5月生產持平、6月縮減1.4%,反映出製造業者的「審慎態度」。但經產省仍維持工業生產將逐步復甦的評估不變。另據Markit/JMMA,日本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抵51.5,高於4月的51.1,為去年8月來最佳,且連三個月高於代表景氣榮枯分水嶺的50。
日股近來的波動,凸顯繼貨幣與財政刺激措施後,安倍經濟學蓄勢待發的「第三支箭」--成長策略,必須贏得民眾與投資人信心。
【2013/06/01 經濟日報】
|
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17項民生品 上月漲2.28%
17項民生品 上月漲2.28%
| ||
![]() | ||
| ||
主計總處昨(6)日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04%,當前物價尚稱平穩。不過,行政院監控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4月上漲2.28%,創去年2月來新高,凸顯升斗小民日子難過。
行政院長期監控麵粉、豬肉、雞肉、蛋、糖、速食麵、奶粉、牙膏、洗髮精等17項重民生物資走勢,4 月價格漲幅是當月物價漲幅兩倍多,其中雞肉價漲8.88%,蛋漲7.19%,沙拉油亦漲了6.18%,說明庶民物價壓力並未減輕。
4月CPI年增1.04%、今年前四月CPI 年增1.62%,主計總處據此判斷,當前物價合理、和緩。不過,前四月核心物價上漲1.13%,行政院監控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漲幅亦高,與庶民對物價實況感受,差異頗大。
【2013/05/07 經濟日報】
|
4月躉售物價指數 跌幅擴大
4月躉售物價指數 跌幅擴大
| ||
![]() | ||
| ||
主計總處昨(6)日公布4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減3.69%,跌幅較前兩月擴大,顯示國際景氣疲弱、需求端依舊不振。受日圓貶值影響,進口物價已連四個月跌幅超過3%。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副處長蔡美娜指出,進口物價跌深,有助國內進口商減輕成本,但也點出全球需求停滯困境,對出口接單沒好處。 4月WPI連14個月衰退。蔡美娜表示,躉售物價主要受匯率與國際原物料價格影響,4月新台幣對美元匯價,較上年同月貶值1.20%,若排除匯價因素,近期躉售物價下跌主要受國際原油及農工原料價格拉回影響。主計總處顯示,4月石油輸出國組織 現貨平均油價每桶101.05美元,年減14.5%。
【2013/05/07 經濟日報】
|
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美聯儲將繼續實施債券購買計劃
美聯儲將繼續實施債券購買計劃
美
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週三表示,將繼續推行每月850億美元的債券購買計劃,同時暗示如果就業或通貨膨脹數據未達到其預期,甚至可能加大行動力度。Fed在為期兩天的政策會議結束後發表的這一聲明顯示出其官方語氣上的變化。
今年3月份,隨著美國就業市場狀況明顯好轉,Fed官員們曾開始討論如何以及何時可以縮減上述債券購買方案。
但在週三的聲明中Fed並未給出傾向於縮減債券購買計劃的暗示,而是表示可能會增加或縮減每月債券購買規模,具體取決於未來幾個月的通貨膨脹和就業增長情況。
目前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已明顯低於Fed 2%的調控目標,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全球經濟放緩。這為Fed及其他國家央行減輕了壓力,使他們不必急於收回通過注入新流動性來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
下一個採取行動的可能是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市場普遍預計,該行在週四的政策會議上將下調基準短期利率,以應對歐元區經濟的萎縮和通貨膨脹的放緩。
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今年已顯著提高債券購買規模,以期戰勝持續二十年的通貨緊縮,實現2%的通貨膨脹目標。
Fed債券購買計劃旨在壓低長期利率,並推升股票和其他資產價格,進而推動信貸、支出和就業。
Fed強調,目前面臨的威脅之一來自美國政府。在談及旨在短期內削減預算赤字的稅收和支出政策時,Fed直言不諱地表示,美國的財政政策制約了經濟增長。Fed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已呼籲奧巴馬(Obama)政府和國會達成一項在長期削減赤字的預算方案,避免在美國經濟疲軟之際大幅削減支出。
全球通貨膨脹回落是Fed和其他央行面對的一個更讓人意外的問題,最近幾週這一發展趨勢已變得更加明顯。
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週一公佈,截至3月份的12個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僅上升1%,遠低於Fed 2%的目標。歐元區4月份通貨膨脹率降至逾三年低位1.2%,也低於歐洲央行略低於2%的目標值。
理論上,當央行增加金融系統的流動性供應時,貨幣的購買力將會減弱,從而催生通貨膨脹,但低迷的全球需求加大了許多企業提價的難度。
Fed在政策聲明中稱,通貨膨脹略低於Fed的長期目標。
這可能只是暫時現象,但一些企業已開始採取觀望態度。美國墨西哥連鎖餐廳Chipotle Mexican Grill Inc.從1月份開始就在考慮漲價,以抵消之前調味汁、雞肉成本上漲帶來的影響。但是該公司一直拖著沒有把上漲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Chipotle Mexican Grill的首席財務長Jack Hartung在4月18日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經濟再一次發出了矛盾的信號。過去幾年,經濟在年初每每有不錯的開局,但是一到春季,消費者信心、就業等指標就會發出好壞不一的信號。
他表示,第一季度該公司的食品成本下降(但仍高於去年同期),公司打算觀望一段時間再決定是否提價。他說,如果漲價,時間將定在夏末或秋初。
多個指標顯示,最近幾週的通脹壓力減弱。包括石油、棉花、糖、黃金在內的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均低於一年之前。與此同時,對通脹敏感的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已跌至1.638%,扭轉了去年12月份開始的上漲勢頭。
全球通脹回落的背後有幾點原因。許多經濟學家預計,今年歐元區整體經濟將連續第二年萎縮,而去年放緩的中國等發展中經濟體,今年表現也無起色。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首席全球經濟學家Bruce Kasman指出,經濟學入門課告訴大家,如果全球增長在一段時間內達不到預期水平,那麼通脹就會下降。
Kasman的經濟學家團隊預計,2013年全球通脹率將為2.3%,低於去年的2.4%和前年的3.1%。他表示,通脹面臨著更大的下行壓力,該行的預期可能還是有些高。
Fed希望將通貨膨脹率維持在其認為能夠保持經濟增長和就業穩定的2%水平附近。通貨膨脹高於或低於2%都會令企業和家庭在制定未來計劃方面遇到困難。
幾乎沒有經濟學家擔心美國通貨膨脹的放緩會演變為較嚴重通貨緊縮。在金融危機過後,Fed已大舉下調利率防止出現通貨緊縮。
目前來看,美國經濟走勢相對良好,表明出現通貨緊縮的可能性仍很低,而且美國經濟增長今年晚些時候還有望加快。
歐洲的情況則有所不同。雖然本月通貨膨脹有所上升,但許多分析師預計,由於南歐國家經濟嚴重衰退和失業大幅增加抑制了工資和物價,今年晚些時候歐洲通貨膨脹可能下降。
此外,儘管歐元區經濟陷入衰退已超過一年,但目前歐元匯率顯著高於長期平均水平,令歐洲企業難以提高產品價格,原因是擔心市場份額被價格較低的進口產品奪走。這也將抑制歐洲的通貨膨脹。
Berenberg Bank駐倫敦的經濟學家Holger Schmieding表示,在內需不振之際,歐元匯率又處在高位,如果歐元區經濟今年晚些時候無法觸底,通貨膨脹率可能大幅降至零附近,甚至變為負值。
為應對上述局面,預計歐洲央行週四將把主要再融資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0.5%。
實力較強的銀行能夠以低於上述水平的利率從私人借貸機構獲得資金。如果再融資利率降低,歐洲央行可能會對那些依賴央行融資的、實力較弱的銀行施以援手。
不過,歐洲央行的許多官員目前已經倍感壓力。由於缺乏統一的銀行監管和存款擔保機制,歐洲借貸市場比較散亂。在西班牙、葡萄牙等受到危機衝擊的國家,企業的借款成本尤其高昂。一些分析師警告稱,除非這些國家的銀行業問題得到解決,否則,即使歐洲央行採取更多舉措,效果也將有限。
Jon Hilsenrath / Victoria McGrane / Brian Blackstone
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日本央行放寬實現通脹目標期限
日本央行放寬實現通脹目標期限
在
經濟學中,一年的時間並不算短。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目前表示,將努力在三年內達到原定兩年完成的目標。三週前日本央行引人注目地宣佈,力爭在兩年內達到2%的通貨膨脹目標。但就在上週五,日本央行對這一計劃進行了修改。該行稱,將力爭在2016年3月前(而不是2015年3月前)達到通貨膨脹目標。
日本央行早些時候承諾將每年向金融系統注資60萬億-70萬億日圓(合6,100億-7,100億美元)。但修改該計劃的期限似乎意味著日本央行已默認,讓日本擺脫通貨緊縮困局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的確如此。上週五發佈的數據顯示,日本3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較上年同期下跌0.9%。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和日本央行近來已取得一些進展,但物價下跌卻是事態朝著錯誤方向發展。
不過,公平而言,貨幣政策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對經濟產生影響,而日本央行目前要做的是結束已持續15年的通貨緊縮。該行作出的寬鬆貨幣政策承諾顯然已經令日圓走軟,並推動國內股市走強。索尼公司(Sony Co., SNY, 6758.TO)、佳能(Canon Inc., CAJ, 7751.TO)等日本企業表示,由於日圓貶值給出口帶來提振,預計公司利潤將會增長。
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貨幣政策如何才能影響到家庭收入和消費?擴大就業或提高民眾購買力都會刺激需求,但在這方面還需付出巨大努力。里昂證券(CLSA)的數據顯示,日本工人2月份的平均月工資較上年同期下降0.7%。相對於日本不斷老齡化和縮減的人口而言,女性和海外移民的勞動參與率依然過低。
換句話說,寬鬆貨幣政策的作用僅此而已。日本政府還必須採取更多措施說服企業提高薪酬並招募更多員工,而這將會相當困難。瑞銀(UBS)的分析師Duncan Wooldridge稱,即便未來兩年日本15-64歲女性的勞動參與率每年上升1個百分點,能否達到持久的2%通貨膨脹率也值得懷疑。
安倍晉三和日本央行已多留出一年的時間來實現艱巨的通貨膨脹目標,但如果沒有重大政策措施,放寬一年恐怕不夠。
Abheek Bhattacharya
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日升通膨預估…新數據潑冷水
日升通膨預估…新數據潑冷水
| ||
![]() | ||
| ||
日銀維持貨幣政策不變,未來兩年將每年擴增貨幣基數60兆到70兆日圓,以了解其激進寬鬆行動是否奏效。日銀並預測,排除明年4月調漲銷售稅的效應和波動較大的生鮮食品成本後,今年度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上漲0.7%,明年度CPI將漲1.4%。
日銀預估,2015年4月起的2015年度核心CPI將漲1.9%,顯示日銀預期未來兩年能幾乎達成2%的通膨目標。
黑田表示,日銀在物價穩定上漲2%前,都將維持刺激措施。不過由於煤油和汽油價格漲幅縮小,3月核心CPI年跌0.5%,跌幅創兩年來最大,也比市場預期大,是連續第五個月下跌,顯示2%的通膨目標仍很遙遠。
日銀未說明今後可能推出的額外刺激措施,加上最新數據衝擊市場信心,拖累日經225指數26日跌0.3%,日圓盤中最多漲1.43%至97.84日圓兌1美元。
曾任日銀官員的摩根大通首席日本經濟學家菅野雅明說,日銀想在兩年內達成2%通膨率的目標不切實際,甚至五年後都無法達成。預料日銀10月發布新物價預測時,可能須推更多寬鬆措施。
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西岡純子也說,若物價未能上漲,日銀今年稍後可望擴大寬鬆,因清楚溝通目標、維持物價上漲的預期,對日銀至關緊要。
瑞穗總合研究所經濟學家石川雄介認為,日銀要達成通膨目標,服務業物價就須上漲,前提是要調漲工資。
【2013/04/27 經濟日報】
|
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
抗通膨債 投資人急著脫手
抗通膨債 投資人急著脫手
| ||
![]() | ||
| ||
汽油價格意外下跌緩和了債券投資人對通貨膨脹的恐懼,但也衝擊債券市場的一個區塊,投資人紛紛脫手抗通膨債券。
華爾街日報報導,債券投資人過去一年在美國抗通膨債券(TIPS)投入8,830億美元,希望保障購買力不被物價上漲侵蝕。TIPS投資人可根據通膨率獲得本金價值的調整,保護投資不被通膨侵蝕。
美國勞工部16日公布的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下跌0.2%,跌幅超過市場預期,主要由汽油價格下跌4.4%所帶動。
雖然溫和的通膨能讓消費者喘一口氣,卻不為TIPS投資人所樂見,因為通膨預期趨緩會減損債券價值。債券價格走勢與殖利率相反。
Tradeweb的資料顯示,5年期TIPS與同年期一般公債的殖利率差16日縮小到2.1個百分點,遠低於3月中觸及的今年高峰(2.34個百分點);這代表投資人預期未來五年美國通膨率約2.1%。兩者利差也被稱為平衡率(break-even rate)。
美國聯準會(Fed)去年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曾吸引一些投資人擁抱TIPS,今年初汽油供應疑慮導致汽油價格上漲,帶動另一波需求。
然而隨著汽油價格重挫,通膨疑慮迅速消退;聯準會官員可能逐漸收回刺激措施,進一步抑制通膨預期。
【2013/04/18 經濟日報】
|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匯豐報告:安倍經濟學 恐失敗告終
匯豐報告:安倍經濟學 恐失敗告終
| ||
![]() | ||
| ||
匯豐銀行的經濟學家在最新一期匯豐財智報告中指出,日本新內閣推行的「安倍經濟學」,本意是改革日本經濟,但結果卻可能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經濟民族主義升溫,進而困擾甚至損害全球經濟。
匯豐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史金恩在報告中寫道,安倍重掌首相大權,並推行大膽的刺激經濟政策,對日本經濟可能帶來四種結果:一是以失敗告終,二是造成英國式的家庭收入下降,三是名目成長成功地加速,四是通脹嚴重惡化。匯豐認為,第一種可能性兌現的機率最大。
金恩指出,日本銀行雖宣布了2%的通膨目標,並承諾將無限期收購資產,但有野心是一回事,能不能實現是另一回事。
他說,日本經濟目前面臨人口結構老化、產業外移、服務業生產率低下、婦女勞動人口參與率偏低,以及對移民的抵制等諸多問題,對於供給面都是層層的限制,這些因素過去20年來也一直拖累日本的成長。日本雖在2001至2006年間率先採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但並未能將經濟拖出泥淖。實際上,無論前述哪一種情況最終成為現實,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日本政府推出的刺激政策都很容易在國外造成更大的影響,某些情況下還會帶來「錯誤的」再平衡變化。例如,日本在2001至2006年間實施的數量寬鬆貨幣政策,儘管造成了日圓下跌,經常帳順差翻倍,但並未能提升國內需求加速擴增。 金恩表示,如果安倍的政策透過日圓貶值而發揮作用,日本的主要出口競爭對手就成了靶子:受衝擊最大的將是德國、南韓與中國,因為這些國家的出口產品和出口市場,或多或少都與日本重疊。
以出口產品來看,德國、中國、南韓都以機械工業品出口為主。若從出口目的地來分析,中國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場,對中國出口占日本GDP的2.8%,對美國出口占2.2%。
而德國對美國的輸出占其GDP的2.9%,對中國出口占2.5%;南韓對美國的出口占其GDP5.1%,對中國出口占12%,對日出口占3.6%。
【2013/04/01 聯合晚報】
|
日本央行灑出來的錢大多都被拿去carry trade了,不會留在國內成為M2。
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
11個月新高 陸2月CPI升3.2%
11個月新高 陸2月CPI升3.2%
| ||
![]() | ||
| ||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上午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比去年同月上升3.2%,升幅遠高於1月的2%,是去年4月以來最高水準。此外,2月的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則連續第12個月下降,較去年同月下降1.6%,符合經濟學家預期。
中國2月的CPI數據很可能因今年春節假期落在2月中旬,食品及其他商品價格大幅上漲,而遭到扭曲。接受道瓊通訊社訪調的經濟家預測的2月CPI中間值是上升3.0%。
野村經濟學家張智威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假日因素與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是CPI加速上升的推手。其他經濟學家表示,燃料價格大幅攀升,可能也是一大因素。
由於過去數月通貨膨脹相對溫和,最新的CPI數據可能促使決策當局採取更強硬的措施抑制物價上漲。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在最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今年將致力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
外界認為,人民銀行(中國央行)對通貨膨脹形勢越來越憂心,分析師預計人行將於今年稍晚收緊政策。張智威表示,如果央行依然維持現行的寬鬆貨幣政策立場,2013年CPI升幅將可能遠遠高於3.5%的目標。然而,中國政府對2月CPI數據維持樂觀,認為2月CPI數據已經見頂。國家統計局在公告中表示,近期物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2月食品價格雖較上年同期上漲6.0%,非食品價格僅上漲1.6%。
美銀美林經濟學家陸挺在研究報告中說,如果中國政府能抑制投資需求,通貨膨脹將能得到控制,今年年中通貨膨脹率有望降至3%以下,年底時才升至3.5%或4%。
【2013/03/09 聯合晚報】
|
中國物價拉警報,希望只是春節的影響,三月份可以自然回落。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道指新高只是一個“名義”紀錄
道指新高只是一個“名義”紀錄
對
於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週二收盤刷新歷史紀錄一事﹐投資者和華爾街分析師歡欣鼓舞﹐經濟學家們卻好像不為所動。
相關報導
在剔除物價因素的情況下(這也是經濟學入門級課程所教的)﹐道指距離歷史高點還差得遠:已經超過13年沒有涉足實際紀錄區間了。
道指上一次創下名義紀錄是在2007年10月﹐而若剔除通脹因素﹐則完全稱不上是什麼歷史記錄。真正的(即經通脹調整的)歷史高位是在2000年1月14日創下的。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New York University's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金融史教授西拉(Richard Sylla)說﹐分析師和投資者應該更加重視通脹。他說﹐如果不注意這個因素﹐就可能會上當。
通脹的影響從短期來看相對較小﹐但長期看﹐通脹造成的失真現象可能非常明顯。西拉說﹐忽略通脹因素﹐道指目前似乎是100年前的140倍左右﹐這是個巨大的漲幅﹔但若剔除物價上漲因素只計算實際漲幅的話﹐道指只是100年前的七倍左右﹐表現還算不錯﹐但遠小於表面上看起來的漲幅。
即使在過去14年這段對很多普通投資者來說非常重要的時期里﹐道指的名義與實際漲幅的差別也很大。從名義值來看﹐道指目前較2000年1月的紀錄高位上漲了24%。但若考慮到通脹﹐道指仍比那個高位低10%以上。
對於那些為退休後的生活做規劃的投資者來說﹐忽略通脹可能會嚴重錯估投資在未來的價值。西拉說﹐如果投資的是債券而不是股票﹐可能更是如此﹐因為投資者從債券中獲得的利息收入不會隨著物價的上漲而變化。債券的期限越長﹐通脹對債券回報就侵蝕得越厲害。
西拉說﹐因為大多數普通人目前都在投資﹐以滿足未來的需求﹐所以考慮未來可能的通脹情況就至關重要。通脹會侵蝕未來投資回報的實際價值。
西拉說﹐如果你的投資能有10%的回報﹐你可能會覺得不錯﹐但如果物價也上漲了10%﹐你的財富就沒有增值﹐儘管看起來好像是大賺了一筆。
華爾街痛恨這種現實。週二﹐道指報收14253.77點﹐超過了2007年14164.53點的名義值﹐也超過了2000年的11722.98點。
但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自從1994年底以來(即上世紀90年代股票繁榮期的開始)﹐美國物價已經上漲了55%。為瞭解股價的真實漲幅﹐分析人士應剔除這段時間的通脹影響。
若以1994年的美元來衡量如今的現實﹐不僅收益會大打折扣﹐道指圖表也會顯得不那麼令人興奮。但正如經濟學家喜歡說的﹐這些才是真實的數字。若剔除通脹﹐道指週二僅收在9256.38點﹐甚至還不如經通脹調整的2007年高位10194.80點。據投資集團Bespoke Investment Group計算﹐道指週二的收盤遠低於2000年1月14日創下的實際高位10424.28點。經通脹調整後﹐道指自1994年以來仍上漲了一倍多﹐但自1999年上半年以來便沒有絲毫上漲。
按照這種方法衡量﹐道指要想創下經通脹調整的實際紀錄﹐應達到16052.22點的名義值﹐也就是說﹐要比週二的收盤點數高出13%。
E.S. Browning
=====================================
不過就是有些人喜歡用「名義」的股價指數與「實質」的經濟成長率來比較。
可見要學好經濟學還頗難的?
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日本抗通縮 得下超級猛藥
日本抗通縮 得下超級猛藥
| ||
![]() | ||
| ||
黑田東彥還未走馬上任,就面臨比幾天前更大的難關,他現在可能需要採取更積極的手段才能振興日本經濟。
新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日本通貨緊縮比原本以為更牢不可破。同時,可對抗通縮的日圓貶值,恐怕難以為繼,因為市場對全球涉險的信心又開始動搖。
黑田上台之後,將明確表明日本通膨以2%為目標的立場。問題是,日本消費者物價持續下滑,1月份下跌0.3%,甚於市場原估0.2%的頹勢,已連跌八個月。12月份尚只下跌0.1%,反映通縮更加惡化。
上周全球金融市場反映失望之情。中國、歐元區、英國的經濟數字無不顯示,今年初原本看來十分篤定的全球復甦,好像又不行了。
全球投資人又開始迴避風險高的資產,從澳、紐、加幣過去幾天表現不如美元和日圓等避險貨幣即可見一斑。
若此情勢繼續下去,黑田上任後,若要打壓日圓,恐怕會是一場硬戰。目前為止,這位總裁候任人選對於收購外國公債,形同直接拋售日圓的作法,意願不大。
盛傳可能的作法,是把現有收購日本政府債券的計畫納入最高5年期的債券,也買進公司債和股票。
不過,如果這都無法讓日圓再度貶值,黑田恐得推動比幾天前才規劃還急進的政策。
可用的更急進的政策,就是恢復收購外國債券,直接進場干預,是日銀讓日圓維持貶值以刺激經濟的唯一辦法。 (取材自道瓊社)
【2013/03/05 經濟日報】
|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去年CPI保二 今年估漲1.27%
去年CPI保二 今年估漲1.27%
| ||
![]() | ||
| ||
主計總處昨(7)日公布,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是1.61%,全年CPI為1.93%,成功「保二」。展望今年,國際原物料價格雖在高檔盤旋,不過,全球需求疲軟,預估今年國內物價應可溫和上漲。
主計總處去年8月、11月預測今年CPI是1.93%,昨天公布謎底,昔日預測精準命中。去年全年CPI上漲1.93%,雖創98年來新高,不過,成功保二,也是政府去年唯一達標的經建目標。
展望今年,主計總處預測科長高志祥表示,國際機構多認為今年農工原料價格將在高檔維穩狀態,只要今年國內天候狀況穩定,CPI預估溫和上漲1.27%,躉售物價(WPI)則將續跌0.82%。早前,行政院設定今年經建目標,物價仍需保二。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今年10月將啟動第二階段電價調整方案,屆時是否如去年第一階段電價調漲時,引發一波民生物資跟漲,甚至還累及經長施顏祥賭上烏紗帽,宣示物價不破2,值得關注。
主計總處物價統計科長王淑娟指出,去年前三季,物價先後受油電雙漲、前年國際農工原料遞延上漲效應與夏秋颱風影響,物價一度蠢動,不過,進入第4季後,天候回穩,加上實際景氣疲弱,難推升物價長期上漲,是去年CPI能「保二」關鍵。
與鄰國相比,大陸去年前11月CPI上漲2.7%、香港漲4.1%、新加坡漲4.6%,南韓去年全年CPI則漲2.2%,我全年CPI1.93%,相對溫和。
【2013/01/08 經濟日報】
|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警惕央行行長聲譽泡沫
警惕央行行長聲譽泡沫
政
界人士對央行行長表達過多讚賞很少是個好兆頭。賦予央行行長在貨幣政策方面的獨立性就是為了抑制政界人士的通脹傾向。因此﹐如果﹐首先就意味著政治家的這種傾向會受到抑制。 因此﹐鑑於英國財政部(U.K. Treasury)在下一任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行長Mark Carney上任前就將其描述為“他所在時代的傑出央行行長”﹐Carney還是應當小心自己聲譽的破裂。

Bloomberg News
Mark Carney
投資者也應當對未來的風險保持警覺。由於受到政界人士的鼓動﹐央行行長們似乎在爭先恐后地大規模的貨幣寬鬆政策。Carney暗示﹐要解決英國等經濟面臨衰退的國家的問題﹐可以採用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目標的辦法﹐以此來指導貨幣政策的制定。Carney近期表示﹐加拿大不適用於這種做法。
誠然﹐設置年度名義GDP增長目標的做法顯然具有欺騙性﹐這會使央行行長在實體經濟增長緩慢時對階段性的高通貨膨脹視而不見。但這是一種危險的做法。眾所周知﹐GDP的統計難度很大﹐通常會進行大幅度的修正。
什麼是恰當合適的名義GDP目標也不明確﹐因為這取決於對不引發通貨膨脹前提下經濟產值增長速度的預測﹐而這又是很難預測的。此外﹐如果公眾注意到價格上漲﹐公眾會推測央行已失去對價格的控制﹐並會作出相應的反應。
由於英國央行在2011年通貨膨脹率升至5%上方時仍在繼續發行貨幣﹐因此許多人懷疑該央行早已秘密採用了名義GDP目標。在這一問題上英國央行一直都在謹慎行事﹐該央行以相當於GDP 30%的資金購買了國債市場不超過40%的資產。
除了在貨幣政策上的謹慎態度外﹐外界對造成英國經濟黯淡的另一種解釋是﹐政界在英國經濟深層結構性問題方面的不作為。供應面面臨的挑戰包括﹕規模佔GDP超過50%的公共部門不產生積極效益﹔社會福利體限制了勞動力的流動性﹔赤字削減策略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銀行及規劃系統功能失常。
選擇忽視供應面的問題而專注於利用貨幣政策提振需求﹐這種做法反映出一種全球性的傳統觀點。在政界人士回避經濟改革的情況下﹐很少有央行行長能夠頂住打破禁忌採取非常規政策的壓力。
日本自由民主黨(LDP)領袖安倍晉三(Shinzo Abe)在週末舉行的日本眾議院選舉中獲勝。如果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不採取更多經濟刺激措施的話﹐安倍晉三可能會調整央行的職責。美國方面﹐Fed目前已決定將失業率目標作為上調利率的前提條件﹐其他央行迫於壓力可能也會採取類似措施。
如果這些政策最終失敗﹐討論焦點可能將轉向採取更為極端的做法﹕取消債務、直接向實體經濟注入現金以及為確保競爭力而干預匯市等。只要不存在通貨膨脹的跡象(使用傳統方式衡量的通貨膨脹)﹐政治家們就會盡量避開艱難抉擇﹐而央行行長們則會順著他們的意思去行事。
只有等到通貨膨脹最終重新出現時﹐投資者才會明白誰才真正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央行行長。
Simon Nixon
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主計總處:今年CPI不逾2%
主計總處:今年CPI不逾2%
| ||
![]() | ||
| ||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5)日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是2.36%,較9月2.96%進一步下降。主計總處認為,在蔬果價格持續回落、國際油價回穩,加上天候穩定,未來2個月CPI增幅可望縮減,全年維持在2%以下。
雖然主計總處打包票,但由於今年1至10月CPI年增率已達2%,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評估,若全年物價增幅要保2%「有點壓力」,未來2個月CPI的平均年增幅「不能超過1.98%」,綜合來看,今年全年CPI年增率會在2%附近,而且高於2%的機率「仍然在升高」。 與鄰近主要國家相比,中國大陸今年1至9月CPI平均年增幅2.8%、新加坡4.8%、香港4.1%,而南韓今年1至10月是2.3%,台灣仍是亞洲4小龍當中最低。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物價統計科長王淑娟表示,第4季CPI年增率預估為1.87%,全年1.93%,目前仍維持這個看法,全年物價可望控制在2%以下,而10月年增率2.36%,未來2個月平均勢必要低於2%。
主計總處公布,扣除蔬果、水產及能源後的核心物價年增率為1.06%,為今年2月以來最高增幅,王淑娟表示,雖然較前幾個月略高,大致上維繫在1%左右,仍屬溫和上揚。
【2012/11/06 經濟日報】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