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歐洲央行推低西、意國債收益率需謹慎


歐洲央行推低西、意國債收益率需謹慎
2012 年 07 月 31 日 11:25
歐洲央行 (European Central Bank) 的債券購買計劃而言,可能還是細節決定成敗。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 (Mario Draghi) 上周表示,部分成員國國債收益率過高,破壞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歐洲央行準備在職責范圍內解決這一問題。德拉吉的這番表態推動西班牙和意大利國債價格大幅反彈。不過,如果歐洲央行認為當前的國債收益率水平不適宜,那麼什麼又是恰當的水平呢?

德拉吉認為有三個因素可能會造成主權債券收益率高於利率水平: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和可兌換性風險(即與潛在的歐元崩盤相關的匯兌風險)。他表示,歐洲央行幾乎沒有辦法應對信用風險,並暗示長期再融資操作似乎已經解決了流動性問題。但德拉吉特別強調匯兌風險值得關注。

事實上,匯兌風險是無法獨立於信貸或流動性風險之外,被作為西班牙或意大利國債收益率的一個組成部分進行量化的,因為這三種風險都是相互關聯的。一個粗略的衡量標準可能是 5 年期國債收益率與信用違約掉期 (CDS) 溢價之差,這應當是一個“比較簡單”的信貸風險指標:如果國債收益率高於 CDS 溢價,則反映了某種其他風險。野村 (Nomura) 指出,以西班牙為例,該國 5 年期國債收益率與 CDS 溢價之差已從幾天前的 1.8 個百分點收窄至 0.8 個百分點。

在衡量西班牙和意大利國債收益率的整體水平時,也可以參照愛爾蘭國債收益率。愛爾蘭國債與西班牙國債不僅享有同樣的信用評級,而且也存在類似問題:房地產泡沫和銀行業危機。2 年期愛爾蘭國債收益率為 3.44%,而 2 年期西班牙國債收益率則要高得多,達到 4.65%。但重要的是,外界普遍認為愛爾蘭的信用狀況即便沒有改善也至少保持穩定;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信用狀況則每況癒下,尤其面臨進一步降級的風險,一旦遭遇降級,將引起投資者對兩國問題的重視。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西班牙國債收益率持續高於愛爾蘭國債收益率。

即便能夠準確地將匯兌風險隔離開來,歐洲央行也需要小心謹慎地拉低西班牙和意大利國債收益率,無論是從政治角度還是經濟層面而言都應如此。德國央行 (Bundesbank) 反對歐洲央行的債券購買計劃,認為此舉混淆了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之間的界限。如果成員國國債收益率降幅過大,則可能被視為歐洲央行在變相地幫助成員國彌補赤字,此外,由於歐洲央行的幹預,成員國政府在推進經濟改革方面的壓力減小,從而會引發道德風險。

最終,修正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還要依靠成員國政府。各國政府需要通過組建銀行業聯盟來切斷主權國家與銀行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解決基本的財政和競爭力問題來降低信用風險。而德拉吉所能提供的只是臨時性解決方案。

Richard Barley

3 重減債 歐經濟更冷

工商時報  2012.07.31
3 重減債 歐經濟更冷
記者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信評機構標準普爾周一發佈報告指出,歐洲政府、民間和銀行業現正積極降低債務,「三重減債」正抑制經濟成長,恐讓歐洲的衰退加劇。標普認為,2013 年歐洲經濟體陷入二次衰退的機率達 40%。
     標普表示,近期的經濟數據顯示,多數歐洲經濟體正進一步走向衰退,而且歐元區的核心國家也逐漸受到波及。
     標普在名為「三重減債將歐洲拖進更衰退深淵」報告中指出,「如果部分新興市場出現硬著陸,讓全球貿易復甦延後,亦或歐元區主要國家之一未能順利進入資本市場的時間延長,或是消費者需求緊縮加劇,那麼歐洲國家在 2013 年陷入二次衰退的機率達 40%。」
     標普歐洲、中東、非洲地區首席經濟學家席克斯(Jean-Michel Six)表示,「歐洲各國、各部門三重減債的過程已發展至不同階段,我們預期完成整個過程還需要幾年時間,讓 2013 年成為經濟成長十分疲弱的一年之機率大增。
     根據報告顯示,歐洲經濟下滑的部分原因可歸咎於新興市場需求復甦遲緩,致使全球貿易環境疲弱,然而將歐洲推向緊縮的主力,基本上還是國內因素。
     由於整體經濟活動持續走弱,標普已調降歐元區和英國的經濟成長預測。標普目前預估,2012 年歐元區整體國內生產毛額(GDP)將下滑 0.6%,2013 年也僅成長 0.4%,相較於先前預測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為零和 1%。
     標普預估法國今年 GDP 成長率只有 0.3%,2013 年為成長 0.7%,相較於前次預估的上升 0.5%和 1%。預期西班牙今年經濟將衰退 1.7%,明年也將下滑 0.6%。
     標普雖將英國今年的 GDP 預測下調至成長 0.3%,但英國日前公布第 2 季經濟衰退 0.7%,恐使得標普的預測值更添不確定性。

出口太差! 全年 GDP 勉強保 2


出口太差! 全年 GDP 勉強保 2
 
下半年成長動能仍偏弱
行政院主計總處今天公布第 2 季經濟成長率為 -0.16%,是 98 年第 4 季以來首次負成長,並且調降台灣全年的最新經濟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降為 2.08%,勉強保「2」,5 月原預估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 3.03%,主計總處表示,經濟成長率下修主因是出口太差。下半年經濟成長率雖比上半年好,但成長動能仍然持平偏弱。
主計總處 5 月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為 3.03%,今日下修 0.95 個百分點;概估第 2 季經濟成長率為 -0.16%,較 5 月預測的 0.77% 降低 0.93 個百分點,也是民國 98 年第 4 季回復正成長以來,再度轉為負成長。
主計總處表示,受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影響,國內出口、投資及消費表現均不如預期,上半年經濟成長率僅 0.11%,下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為 3.93%。但下半年數字較高有一部分是基期因素,因為去年下半年經濟成長率僅 2.64%,因此主計總處認為,下半年經濟成長動能仍是持平偏弱。
全年民間消費僅成長 1.77%
主計總處表示,全年經濟成長率大幅下修主要原因是出口太差,第 2 季出口下修 23 億美元,下半年出口下修 58 億美元,全年出口下修 81 億美元。在內需方面,受到全球景氣走緩,企業獲利不佳,股票市值與實質薪資同步縮水,衝擊消費信心和意願,預測全年民間消費僅成長 1.77%。此外訂單持續下滑,廠商投資步調趨緩,資本形成全年負成長 2.84%。
主計總處預測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上漲 1.9%,較 5 月預測的 1.84% 上漲 0.06 個百分點,主計總處表示,雖然有油電雙漲後續效應,豪雨影響國內蔬果供應,加上國際穀物價格因乾旱上揚,但因國際油價走跌,舒緩國內部分產品價格上漲壓力,全年物價還算平穩。全年平均每人 GDP 和 GNP 分別為 2 萬 290 美元和 2 萬 286 美元。


【2012/07/31 聯合晚報】

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美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速進一步回落


美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速進一步回落
2012 年 07 月 28 日 08:27
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速進一步回落﹐因消費支出增速減緩。

美國商務部 (Commerce Department) 週五公佈﹐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 (GDP) 折合成年率增長 1.5%。第一季度 GDP 經向上修正後為增長 2.0%﹐去年第四季度為增長 4.1%。

此前接受道瓊斯通訊社 (Dow Jones Newswires) 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第二季度 GDP 折合成年率的增速為 1.3%。

上述數據對奧巴馬 (Barack Obama) 連任競選而言是一個潛在打擊。

國內消費支出減少﹐各州和地方政府也繼續削減開支。

第二季度個人消費支出僅增長了 1.5%﹐為一年來的最小增幅﹐同時低於第一季度的 2.4%。耐用品支出減少 1.0%。

第二季度政府開支對經濟總體增速的負面貢獻為 0.28 個百分點。各州和地方政府開支減少 2.1%﹐聯邦政府開支減少了 0.4%。

第二季度非住宅固定投資增長 5.3%﹐第一季度增幅為 7.5%。

私人部門庫存的變動對經濟整體增速的正面貢獻為 0.32 個百分點。

第二季度住房建築和其他住宅投資支出增幅收窄至 9.7%﹐但也是連續第五個季度改善。

第二季度出口增長 5.3%﹐為連續第三個季度增長﹐意味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對美國出口的影響沒有一些人擔憂的那麼嚴重。

但貿易整體仍對經濟構成拖纍﹐因為第二季度進口增長 6.0%﹐增速加快。

週五的報告顯示﹐第二季度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上升 0.7%﹐第一季度為上升 2.5%。第二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貨膨脹率為 1.8%﹐第一季度為 2.2%。

Eric Morath / Sarah Portlock

景氣連八藍 復甦再等等


景氣連八藍 復甦再等等
 

經建會昨(27)日公布 6 月景氣燈號續亮代表「衰退」的藍燈,景氣「連八藍」,是 1984 年以來史上第 4 長的藍燈期。儘管領先指標已連續 10 個月向上,不過,增幅大幅收窄,顯示當前景氣復甦力道依舊疲弱。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經建會每月公布景氣燈號,6 月景氣對策信號分數維持 15 分,與 5 月相同,續亮藍燈。儘管信號分數只要再提升兩分,即可步入代表景氣轉換的黃藍燈,不過,經建會對短期看法保守,也讓外界擔憂,7 月燈號恐續亮藍燈,演成連九藍。
幾前波經濟低迷的期間分別是:2000 年 12 月到 2002 年 2 月,共亮出 15 個藍燈; 1995 年 3 月到 11 月、2008 年 9 月到 2009 年 5 月(金融海嘯期間)各亮出連九藍。經建會經研處處長洪瑞彬表示,目前景氣雖沒有惡化,但也沒有立即好轉跡象,「6 個月平滑化後的領先指標雖是連續 10 個月向上提升,不過,增幅已大為收窄,顯示景氣還要再低緩一段時間,短期難好轉。」
經建會昨天公布的領先指標綜合指數是 131.3,6 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是 5.9%,較上月微幅僅增加 0.1 個百分點,增幅大為收斂。同時指標綜合指數則是 131.0,較上月上升 0.5%,但去除長期趨勢後的同時指標是 91.147,反倒微跌。
洪瑞彬表示,6 月領先指標與同時指標,罕見地貼近水平面移動,顯示景氣復甦力道仍然很弱。當媒體問及,目前景氣是否像是落在「大臉盆」底部,他反問,「平底鍋會不會好一點?」他形容,當前景氣仍處在淺淺的 U 型底部。
他也說,展望未來,歐債危機潛在風險仍高,美、中經濟依舊疲弱,全球經濟短期內難好轉,勢將影響我出口動能。我內需也因外在環境不佳,廠商投資意願保守,加上股市量能萎縮、實質薪資未能提升,對民間消費支撐力道略顯不足。6 月燈號中,「唯二」變燈者是,能反映出口表現工業生產指數,由藍轉為黃藍燈;反映內需的批發零售餐飲指數,由黃藍轉入藍燈。經建會官員說,代表內外需的燈號,正好在臨界值,誰稍微往上衝一點,就可能帶動燈號轉變。
閱報祕書/景氣燈號
又稱景氣對策信號,類似「交通號誌」表達景氣狀況,每個月公布一次,是呈現當前經濟、未來景氣的重要依據,由貨幣總計數 M1B、股價指數、工業生產指數、海關出口值等 9 項指標構成,每項總分 5 分,加總後綜合判斷。6 月分數維持 15 分,與 5 月相同。 (林安妮)
【2012/07/28 經濟日報】

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歐洲央行行長誓言捍衛歐元


歐洲央行行長誓言捍衛歐元
2012 年 07 月 27 日 13:07
洲央行行長德拉吉 (Mario Draghi) 發出了迄今為止最強烈的信號﹐表示該行願意動用印鈔權來維護歐元區的完整。這促使投資者猜測﹐歐洲央行將在危機惡化時大舉介入歐債市場購買成員國國債。

德拉吉這次在倫敦發表的講話距離歐洲央行下一次政策會議的召開還有一週時間。他在講話中說﹐“歐洲央行願意在職責範圍內盡一切可能保存歐元﹐相信我﹐這足夠了”。

雖然其他歐洲官員也曾做過類似支持歐元的承諾﹐但德拉吉這次發表的講話是他上任九個月來所做的最為明確的保證。

在德拉吉發表上述講話前﹐西班牙已經遭遇了一系列打擊。從 1,000 億歐元(約合 1,230 億美元)的銀行業救助計劃到巴倫西亞大區請求中央政府援助﹐這個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已經走到全面申請國際援助的邊緣。西班牙國債收益率週三觸及歐元時代新高 7.7%。許多分析師認為﹐只要國債收益率超過 7%﹐南歐政府就失去了自主融資的能力。

西班牙財政大臣 Luis de Guindos 對德拉吉釋放的救援信號表示歡迎。Guindos 說﹐德拉吉知道歐洲央行對歐元區的未來至關重要﹐也知道現在的形勢變得越來越棘手﹐他本人對此深信不疑。

德拉吉本來不願意讓歐洲央行進一步扮演債務危機消防員的角色﹐現在改弦更張恰好說明歐洲市場已經惡化到何種地步。同時這也表明﹐光靠成員國實施財政緊縮和加強經濟政策一體化是不夠的﹐歐洲央行現有的政策也是不夠的。

法國央行行長諾亞 (Noyer) 週四呼應了德拉吉的表態。諾亞說﹐“我們將盡一切努力讓貨幣政策在最大程度上幫助經濟﹐這一點非常明確。”

法國巴黎銀行 (BNP Paribas) 經濟學家 Ken Wattret 稱﹐歐洲央行似乎傾向於在重啟債券購買計劃時加大購買力度。

自 2010 年 5 月以來﹐歐洲央行已累計購買 2,200 億歐元左右的南歐國家及愛爾蘭國債﹐但過去四個月暫停了國債購買操作。

這反映了 2009 年底希臘債務危機爆發以來歐洲央行一貫的謹慎立場。購買成員國國債對歐洲央行來說是一個創新﹐但也充滿爭議。德國對此強烈反對。德國央行 (Bundesbank) 對德拉吉週四的表態不予置評。

不過﹐與同樣購買大量國債的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 (Federal Reserve, 簡稱 Fed) 和英國央行 (Bank of England) 不同﹐歐洲央行表現得相當有節制﹐一再強調其國債購買計劃的規模有限。歐洲央行官員擔心﹐一旦執行了規模更大的國債購買計劃﹐歐洲各國政府削減赤字和實施經濟改革的緊迫性會降低。

歐洲央行此前購買了希臘國債等高風險資產﹐資產負債表因此膨脹至 3 萬億歐元。歐洲央行還向銀行系統出借了超過 1 萬億歐元的三年期低息貸款﹐但歐元區政府面臨的高融資成本問題並未得到解決。

眼看危機達到臨界點﹐歐洲央行必須做出選擇﹕要麼繼續購買成員國國債﹐化解債務危機﹐與德國鬧僵也在所不惜﹔要麼打道回府﹐把爛攤子丟給成員國政府。

德拉吉週四的講話擲地有聲﹐不像他的前任特里謝 (Jean-Claude Trichet)﹐反倒更像 Fed 主席貝南克 (Ben Bernanke)﹐這說明﹐歐洲央行已經決定要大膽採取行動。歐洲央行與歐洲政客們不同﹔政客們要做成一件事﹐不僅要過議會這一關﹐還要征得其他成員國的同意﹔歐洲央行由於掌握著無限制印刷鈔票的權力﹐只要它願意﹐馬上可以把語言化為行動。

歐洲央行可以選擇重啟債券購買計劃並顯著擴大債券購買規模﹐也可以選擇更極端的做法﹕給弱國和強國之間的利差設置上限﹐這需要歐洲各國官員做出無限制的承諾﹐但他們至今也不願作出這樣的妥協。歐洲央行還可以一并購買強國和弱國的國債﹐刺激整體歐元區經濟增長。

西班牙和意大利國債價格週四大幅走高﹐歐元和英鎊兌美元均上漲超過 1%。幾乎所有歐洲股市都上揚﹐意大利和西班牙股市漲幅雙雙突破 5%。

週四尾盤﹐10 年期西班牙國債收益率報 6.96%﹐較週三下跌近 0.5 個百分點。10 年期意大利國債收益率報 6.03%﹐也較週三下跌近 0.5 個百分點。短期國債價格漲勢尤甚。

德拉吉認為﹐成員國的舉債成本關係到歐洲央行貨幣政策能否正常傳導至經濟。這是歐洲央行兩年多以前決定購買成員國國債、同時又不違反禁止央行為公共債務融資的相關規則的理論依據。這種看法緩解了市場的壓力。

德拉吉說﹐考慮到當前主權債券風險溢價對貨幣政策傳導渠道造成的破壞﹐解決這個問題已成為歐洲央行職責所在。

德拉吉週四的表態與他三週前發表的講話截然相反。德拉吉三週前似乎排除了歐洲央行採取進一步行動的可能。他在 7 月 5 日的歐洲央行會議結束後表示﹐除了下調利率﹐歐洲央行沒有討論其他經濟維穩措施。

歐洲央行在 2010 年和 2011 年遭遇信任危機﹐當時針對放寬抵押品要求、購買債券和希臘債務重組問題﹐歐洲央行每一次都表示反對﹐可每一次都在市場瀕臨崩潰時轉變立場﹐給人留下出爾反爾的印象。

這一次德拉吉反其道而行之﹐讓歐洲央行的信譽面臨完全相反的考驗。如果在下週四召開的會議上﹐歐洲央行只出台不痛不癢的舉措﹐甚至什麼措施也沒有﹐金融市場將很可能再度陷入混亂。

荷蘭商業銀行 (ING BANK, N. V.) 經濟學家 Carsten Brzeski 稱﹐德拉吉用強硬的措辭喚起了金融市場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金融市場一心期許歐洲央行有所行動﹐一旦德拉吉食言﹐市場可能會瘋掉。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懷疑一個意見不統一的歐洲央行能夠有何作為。歐洲央行購買了大約 450 億歐元的希臘國債﹐佔希臘債務餘額的很大比例﹐但終究未能避免希臘違約。去年下半年歐洲央行買入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國債﹐但也沒能起到長期降低兩國融資成本的作用。這些國家都存在歐洲央行無法解決的深層次的經濟問題。

德國央行強烈反對歐洲央行購買成員國國債以及任何調用歐洲央行資金支持成員國政府的行為。德拉吉或許能在 23 個成員組成的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中獲得足夠的支持以壓倒德國央行行長 Jens Weidmann 的反對。但失去歐元區最大經濟體的支持意味著任何計劃的效果都要打折扣。

Spiro Sovereign Strategy 負責人 Nicholas Spiro 表示﹐“如果市場進一步惡化﹐德國是否會對降低西班牙和意大利國債收益率的更有力的舉措睜一眼閉一眼﹐我們還需拭目以待。”

Brian Blackstone / William Horobin 

英國經濟面臨巨大挑戰


英國經濟面臨巨大挑戰
2012 年 07 月 26 日 10:38

便以英國的低標準衡量﹐第二季度該國經濟表現也令人感到震驚﹕當季國內生產總值 (GDP) 較前一季度萎縮 0.7%﹐萎縮幅度遠超出市場預期的 0.2%。雖然有理由相信英國經濟並不像數據所反映得那樣糟糕﹐但從整體來看﹐英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並未能夠持續帶動經濟重現生機。

上述 GDP 初值好受到比正常情況下更大的不確定性的影響。6 月份英國女王登基 60 週年慶典的舉行使得公共假日額外增加了一天﹐經濟增長因此受到影響。此外﹐今年 6 月份還是自 1910 年有記錄以來最多雨的一個月﹐人們由此預計當月建築業產值不容樂觀。有鑒於此﹐英國國家統計局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對第二季度 GDP 大幅萎縮的估計更多是基於對 6 月份服務業、工業和建築業產值分別下降 2.2%、3.5% 和 7% 的考慮。這些數據可能未必經得起驗證。而且﹐英國衰退明顯加劇也與顯示就業增長的數據不符。

不過﹐即便英國國家統計局過於悲觀﹐數據所蘊含的潛在信息仍是英國經濟已經陷入停滯。英國經濟已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萎縮。自 2008 年英國經濟開始衰退以來﹐經濟產值已較衰退前的峰值下降了 4.5%。九個月來﹐作為經濟支柱的商業服務和金融行業的發展一直步履維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 IMF) 在 7 月份英國經濟報告中就該國經濟的問題作出了明確分析。緊縮的信貸環境抑制了私人需求﹐因而無法抵消去槓桿化和財政政策收緊帶來的負面影響﹐如公共部門裁員等。這阻礙了經濟再平衡的步伐。廣義貨幣以及面向非金融類私營部門發放的貸款已連續兩年出現下降。英國央行 (Bank of England) 和財政部 (Treasury) 在著手降低銀行融資成本方面一拖再拖﹐未來可能還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第三季度英國經濟表現可能會略有好轉。儘管不斷惡化的歐元區危機仍對英國經濟構成威脅﹐但通貨膨脹率的下降將有助於提高人們的實際收入﹐而且奧運會的召開可能也會提振經濟。不過﹐除非英國能夠抓住要害﹐否則即便經濟實現復甦﹐也將是曇花一現。

Richard Barley

====================================================
倫敦奧運應該可以刺激英國的經濟,因此我對於英國經濟並不悲觀。

IMF﹕進一步希臘救助資金需求應由歐盟承擔

IMF﹕進一步希臘救助資金需求應由歐盟承擔
2012 年 07 月 27 日 08:23

際貨幣基金組織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 IMF) 週四證實﹐任何對希臘進一步救助計劃的資金需求﹐不管是通過債務重組還是額外注入資金﹐都應該由歐盟 (European Union) 來承擔﹐並且希臘將需要進一步的資金支持。該機構近期曾表示﹐希臘救助已經偏離計劃軌道。

IMF 發言人 David Hawley 表示﹐自從 3 月份的評估以來﹐該機構在希臘救助計劃中扮演的角色並未改變。IMF 當時預計﹐2014-2020 年期間希臘可能還需要總計 700 億歐元(合 860 億美元)資金。該機構還明確表示﹐這部分救助成本應該由歐洲來承擔。

不過 Hawley 未透露公共部門參與債務重組是否是目前談判內容的一部分。他表示﹐目前並未對外公開談判的所有內容。IMF 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為歐元區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議﹐報告談及對歐洲央行 (ECB) 所持希臘政府債券重組的問題。

Ian Talley

=====================================================
IMF 此舉從希臘中抽身,是因為希臘的表現不符合她的期望?還是 IMF 要保留實力來應付面對未來更嚴峻的經濟情勢?

德拉吉﹕歐洲央行願在職責範圍內保護歐元

德拉吉﹕歐洲央行願在職責範圍內保護歐元
2012 年 07 月 27 日 07:27

洲央行 (European Central Bank) 行長德拉吉 (Mario Draghi) 週四表示﹐該行可能願意在職責範圍內購買國債或採取其他舉措來推低主權借貸成本﹐雖然存在市場壓力﹐但該行不會啟動新一輪長期再融資操作或定量寬鬆措施。

德拉吉在倫敦舉行的商政界會議上表示﹐歐洲央行認為歐元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這並非空話﹐該行將採取舉措鞏固這一趨勢。

德拉吉稱﹐歐洲央行的利率水平處於紀錄低位﹐但日益上升的風險溢價可能會阻礙低利率對更廣泛的經濟產生作用。

德拉吉還稱﹐歐洲央行已準備好盡一切所能保護歐元﹐但仍會在職責範圍內行事﹐不會代替政府採取行動。歐洲央行將在一週後召開利率決策會議。

德拉吉強調指出﹐歐洲央行不願放棄維護價格穩定的使命。

他表示﹐在職責範圍內﹐歐洲央行願意盡一切努力保護歐元。

Margit Feher

=======================================
歐洲央行不會再次啟動 LTRO,如果美國 FED 也不啟動 QE3 的話。
從貨幣面來看,黃金似乎失去了上漲的理由。

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日本 上半年逆差寫新高


日本 上半年逆差寫新高
 
因歐洲與中國等地需求減弱,日本 6 月出口出現 4 個月來首度下滑,且上半年貿易逆差達破紀錄的逾 2.9 兆日圓,意味可能連續第 2 年出現全年貿易逆差。若經濟復甦陷於停滯,日本銀行(央行)將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
財務省 25 日公布,6 月出口比去年同期下滑 2.3% 至 5.644 兆日圓,但進口也因油價下跌而縮減 2.2% 至 5.582 兆日圓,導致意外出現 617 億日圓(7.89 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優於市場預估的 1,400 億日圓逆差。
不過,今年 1 到 6 月進口攀升 7.4%,但出口僅增 1.5%,貿易逆差達 2.916 兆日圓(373 億美元),寫下歷史新高。
另外,6 月進口下滑是 30 個月來首見,鋼鐵類產品進口銳減 12%、有色金屬也減逾 10%,加上煤礦和部分電子產品進口走低,抵銷了能源進口的強勁成長。這可能是國內生產減緩或下滑的跡象。
財務省說,上半年對歐盟的貿易順差為歷來新低,汽車和半導體出口雙雙縮減;6 月對歐洲出口大減 21.3%,減速是 2009 年 10 月來最快。6 月對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出口也減 7.3%,為 2 月以來最大減幅,主要因為鋼鐵和重機械的出口減少。
【2012/07/26 經濟日報】

M1B、M2 年增率 連 2 降


M1B、M2 年增率 連 2 降

  • 2012.07.26
  •  
  • 【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昨(25)日公布 6 月貨幣總計數 M1B 與 M2 年增率,代表股市資金動能的 M1B 年增率連續 2 個月下滑,散戶指標的證券劃撥餘額更創近 2 年新低,顯示台股資金動能恐面臨不足的疑慮。
  受銀行放款和投資成長減緩,讓 M1B、M2 年增率持續下滑到 3.18%及 4.19%,創下近 4 個月和 23 個月低點,股市資金面持續呈現死亡交叉。
  觀察下半年貨幣總計數走勢,央行經研處副處長陳一端表示,M1B 年增率會受到基期、景氣、股市等金融交易影響,尤其去年第 3 季企業發放現金股利較今年高,所以若看基期因素,今年第 3 季 M1B 年增率走勢恐怕還會再往下。
  除了 M1B 數據不利台股,據統計,6 月底證券劃撥餘額已連 4 個月下滑,月減 418 億元至 1.21 兆元的近 2 年低點,主要原因是因為稅款和股市表現不佳所致。
  針對證所稅過關,陳一端表示,先前有市場人士認為,證所稅通過及不確定因素淡化之後,可解讀為利空出盡,不過整體來看,股票主要是反映經濟基本面,因此台股還是要回歸到基本面觀察。
  外資 6 月出現小幅匯出力道,淨匯出 3.44 億美元,賣超台股金額同步縮小至 262 億元,外國人新台幣存款餘額也因而較 5 月小幅減少 19 億元至 2,043 億元;至於股市融資則掉到 2,178 億元,是連續第 3 個月下滑,顯示投資人參與股市意願降低。
  台股昨天上下震盪,外資賣超 123.02 億元,並在匯市匯出約 6~7 億美元,讓新台幣因而貶值 9 分,收在 30.206 元的今年 1 月 9 日以來新低,匯市成交量合計 15.7 億美元。匯銀主管指出,兩大重量級企業台積電、宏達電發放股息,因此昨天不少外資將股息款匯出,新台幣貶勢因而加重。

英國 上季 GDP 萎縮 0.7%


英國 上季 GDP 萎縮 0.7%
 
英國第 2 季經濟萎縮幅度創逾 3 年來最大,遠超乎市場預測,不尋常的豪雨肆虐和慶祝女王鑽禧慶典的額外假期,加重了已受歐債危機衝擊的經濟負擔。分析師說,英國經濟萎縮加劇可能導致債信遭到降評。
英國國家統計局(ONS)25 日公布,第 2 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初估值比前季萎縮 0.7%,幅度較前季的萎縮 0.3% 加深,創 2009 年第 1 季來最大,也遠比經濟學家預估的萎縮 0.2% 糟。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季 GDP 萎縮 0.8%,縮幅高於經濟學家預估的 0.3%,創 2009 年第 4 季來最大。
英國去年底陷入 4 年來第 2 度衰退,今年第 2 季是連續第 3 季經濟萎縮。ONS 說,上季服務、運輸、倉儲和通訊業產值比第 1 季縮減 1.4%,製造業產值也下滑 1.4%,營建業產值則銳減 5.2%,寫下 3 年多來最大減幅。
分析師說,英國經濟上季萎縮幅度創下 2009 年第 1 季以來的最大,將成為三大信評公司評估的重要因素,穆迪與惠譽已將英國政府的債信展望調為負向。
財政大臣歐斯本說:「我們都知道英國經濟有根深蒂固的問題,今天的數據證實了這點。我們同時面對國內的負債與海外的債務危機。」
【2012/07/26 經濟日報】

劉憶如:證所稅 改進空間大

劉憶如:證所稅 改進空間大
 
前財長劉憶如
立法院臨時會昨(25)日三讀通過證所稅相關修法案,最早推動此案的前財政部長劉憶如不願多做評論,不過,她近日曾撰文指出,開徵證所稅的對象,初期「應是少數賺大錢的人,不是沒有賺到錢多數股民」。言下之意,證所稅的改革仍有極大改進空間。
昨天三讀通過的修正法案,明訂自 102 年起,個人證所稅採「設算所得」與「核實課稅」雙軌制;104 年起設算所得制落日,只剩核實課稅制單軌運行。這並非財政部的原始構想,據說,劉憶如也是因無法認同此一版本,堅持拒絕為其背書,寧可遞出辭呈,也不願為了烏紗帽妥協於一個失去公平理想的「證所稅」。
劉憶如辭官後,親自撰文還原證所稅改革的部分真相。她特別強調,證所稅的課徵目的,在「追求有所得就繳稅」的稅制公平原則,而不是在追求增加政府稅收。因此,課徵證所稅的對象,特別是初期,應只針對少數股市「賺到大錢」的人,而不是在股市「沒有賺到錢」的大多數股民。但是,即將開徵的證所稅,與劉憶如當時堅持的理念完全背離。
完成立法的證所稅課徵案,幾乎完全參照 6 月 4 日財委會立委動議版本通過。其與財政部版(或行政院版)最大的差別,即是採行設算所得制。在設算所得之下,股市達 8,500 點時,即要就出售股票金額加徵最低千分之 0.2 的「證所稅」,這項「表面是證所稅,裡子卻是證交稅」的課徵方式,投資人不論賺賠都要繳稅,散戶更是加稅的首當其衝者。
【2012/07/26 經濟日報】

財長宣示 證所稅 2 年後檢討


證所稅 散戶一看就懂
 
問:證所稅何時開始課稅?
答:民國 102 年起實施,施行前 2 年採「設算所得」及「核實課稅」雙軌制。104 年起,設算所得制落日,由核實課稅制單軌課稅。設算所得採取就源扣繳、分離課稅;核實課稅則是分開計算、合併報繳。
問:什麼是設算所得?
答:設算所得是採就源扣繳方式課徵,原則上只實施 2 年,104 年以後,即不再採行。也就是 102 年及 103 年間,台股指數達 8,500 點時,除了適用核實課稅者外,多數出售股票的投資人,將進入設算所得的課徵範圍,每出售一筆股票,就要按其出售金額乘上扣繳稅率,繳納證所稅。但 104 年之後,即不再受台股指數約束,除非適用核實課稅者,其餘投資人買賣證券交易所得,等同回復免稅。
問:設算所得的課徵標準與稅率為何?
答:設算所得以台股指數 8,500 點為分界,低於 8,500 點維持免稅;8,500 點到 9499.99 點,按賣出金額的 0.02% 課稅;9,500 點至 10,499.99 點,稅率為 0.04%;10,500 點以上,按 0.06% 課稅。
問:設算所得的指數門檻以何日為準?
答:首先,設算所得的指數標準是以「賣出前一日」的台股收盤指數為準,舉例來說,102 年 1 月 1 日台股收盤指數是 8,501 點,在 102 年 1 月 2 日出售股票的投資人,就要按出售金額扣繳 0.02% 的證所稅。換句話說,102 年 1 月 2 日當日台股收盤指數跌破 8,500 時,在 102 年 1 月 3 日出售股票的投資人,即不必繳納證所稅,依此類推。
問:設算所得的方式為何?
答:設算所得因是就源扣繳,投資人不必再就這筆所得辦理結算申報,其所得計算公式為:賣出金額 X 扣繳稅率。例如,甲在 102 年 1 月 2 日出售 A 股票,出售金額是 100 萬元,若前一日台股收盤指數為 8,500 點,甲應扣繳的證所稅就是 200 元(出售價 100 萬元×扣繳率 0.02%)。
問:什麼是核實課稅?哪些人適用?
答:核實課稅與設算所得只會擇一課徵,即設算所得課稅者,不必擔心要核實課稅。依據法條,核實課稅分二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 102 年及 103 年,課徵對象包括四大類:當年度出售興櫃股票達 100 張、出售 102 年以後掛牌的初次上市櫃股票(IPO)逾 10 張者、出售未上市及未上櫃股票、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者買賣證券交易所得。
104 年起,核實課稅進入第二階段,除前述四類課徵對象外,再增加當年度出售股票總額逾 10 億元以上者。
問:核實課稅的投資人,如何報繳證所稅?
答:核實課稅是採「分開計算、合併報繳」的課徵方式,投資人需在 103 年 5 月時,就 102 年全年出售股票的交易所得,按 15% 的稅率,計算出證所稅的應納稅負,再與一般所得的應納稅負合併報繳。
問:如何計算核實課稅的證券交易所得?
答:適用核實課稅計算證所稅的投資人,課徵公式是: 證券交易所得=出售收入-原始取得成本-必要費用。
以甲出售未上市櫃股票 10 張為例,其取得成本分別是 10 元 2 張、13 元 2 張、15 元 3 張、16 元 3 張,合計 10 張未上市櫃股票的加權平均成本是 13.9 元。甲在 102 年全部出售,每股售價 20 元,支付證交稅 600 元、買進及賣出手續費 483 元,其證交所得為:20 元×10 張×1,000 股-13.9 元×10 張×1,000 股-(600 元 +483 元的稅費)=59,917 元證所稅即為:59,917 元 X15%=8,987 元。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2/07/26 經濟日報】



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OBU 人民幣債 業界不想讓香港得利


OBU 人民幣債 業界不想讓香港得利
 
金管會開放上市櫃公司主體赴海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將使國銀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投資香港人民幣債券(俗稱點心債)同步鬆綁。若台灣不開放 OBU 市場發人民幣債可採公募,恐使香港市場漁翁得利,不利台灣的 OBU 人民幣債券市場發展。
銀行表示,上市櫃公司發點心債可有信評等級,OBU 就可以投資。已有上市櫃公司在 OBU 發人民幣債配套不明前,準備先赴港發點心債。
過去台灣企業到香港發點心債,多半是透過海外第三地的境外公司擔任發行主體,故所發點心債沒有信評,OBU 無法投資,因此,目前國銀僅限香港分行有投資點心債,OBU 卻很少。不過,上市櫃公司本身擔任發行主體,債券信評問題有解,即使上市櫃公司不是來 OBU 發人民幣債券,而是到香港發點心債,OBU 也可投資。
金融業者表示,金管會已開放上市櫃公司可擔任人民幣債券發行主體,選擇哪個發行市場自然是以最有利發行成本與籌資順利為準。考量時效性,急於取得人民幣資金的企業,還是會考慮走老路,也就是到香港發點心債,到時 OBU 仍可前往投資。
【2012/07/25 經濟日報】

OBU 人民幣債 銀行盼准公募


OBU 人民幣債 銀行盼准公募
 
金管會宣布開放台灣上市櫃公司赴國銀國際金融分行(OBU)發行人民幣債券,惟依現行規劃採私募方式發行,國銀 OBU 本身將無法投資。
銀行業者希望金管會修法,開放 OBU 市場發人民幣債可採公募,並可在櫃買中心(OTC)掛牌交易,使國銀 OBU 的人民幣資金,可投資人民幣債券,支持企業籌資。
另外,金管會規劃在 OBU 建立人民幣債券市場,證券商一直被排拒門外,證券商也希望金管會可正視多數銀行 OBU 欠缺承銷配備的問題,讓券商可參與承銷商機;並開放證券商的債券自營資金,可投資海外債券,包括 OBU 人民幣債券在內。目前證券商的股票自營資金,依法已可有部分額度用於投資海外股票。
金管會開放上市櫃公司可到 OBU 發人民幣債券,是希望讓上市櫃公司快速取得人民幣資金,並讓國銀 OBU 吸收的人民幣資金能有更多去化管道,雙重利多理論上應對企業、金融業都有利。不過,相關配套仍有多項疑慮待釐清,才能真正打開 OBU 建立人民幣債券市場的大門。
銀行業者指出,依照規定,業者投資債券,須以公募為限,例如銀行業者經常會投資同業發行的次順位金融債,金融債須為公募。但目前政策規劃 OBU 人民幣債券以朝私募方式發行,將導致投資人身分僅限於 OBU 的客戶,也就是與 OBU 往來的境外法人與自然人,OBU 本身不能投資。
另外,銀行業者也希望,可以開放 OBU 人民幣債可在 OTC 掛牌交易,但投資人身分仍限境外;關鍵在於,若比照現行境外債券發行方式辦理,則人民幣債券目前以香港為主要市場,將使國際機構收取保管費等相關費用時,金額過大,若可於 OTC 掛牌,較有利保管與交易成本,次級市場可更活絡。
證券商則是從第一次與金管會證期局會談,就強烈表達希望開放券商可參與 OBU 人民幣債承銷的意願,畢竟銀行 OBU 有承銷能力的家數有限,另外,券商債券自營資金也希望能配套鬆綁,可投資海外債券並涵蓋人民幣。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2/07/25 經濟日報】

歐洲央行的惶恐之夏


歐洲央行的惶恐之夏
2012 年 07 月 24 日 09:58
元區 2012 年的夏天越來越像 2011 年的夏天了。

西班牙國債收益率創出歐元誕生以來的紀錄新高﹕10 年期西班牙國債週一觸及 7.5%﹔西班牙和意大利已經在股市實施賣空禁令。西班牙的官員們紛紛呼籲白衣騎士前來救助﹕西班牙外交大臣馬加略 (Jose Manuel Garcia-Margallo) 上週六表示﹐只有歐洲央行 (European Central Bank) 有能力採取行動。但是﹐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 (Mario Draghi) 能做些什麼呢﹖

馬加略說的沒錯﹐確只有歐洲央行有能力採取足夠快且規模足夠大的行動。蘇格蘭皇家銀行 (RBS) 指出﹐在為西班牙銀行業救助行動劃撥 1,000 億歐元之後﹐歐洲金融穩定基金 (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 簡稱 EFSF) 眼下只剩下 1,480 億歐元資金了。而原本要接替 EFSF 發揮作用的歐洲穩定機制 (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 簡稱 ESM)﹐則需要等待德國憲法法院 (German Constitutional Court)9 月份的裁決結果。

去年 8 月份﹐在金融市場陷入恐慌時﹐歐洲央行首次購買了西班牙和意大利國債﹐並在當年晚些時候又啟動了兩輪長期再融資招標﹐向歐元區的銀行借出了多達 1 萬億歐元的 3 年期貸款。然而﹐這些操作卻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那些現金拮據的成員國的命運與本國銀行捆得更緊了。歐洲央行有可能會實施第三輪長期再融資招標﹐但此類行動的效果或許會越來越差。

歐洲央行的另一個選擇是像去年夏天一樣重啟購買國債的證券市場方案 (Securities Markets Program)。歐洲央行並不情願這樣做﹐而且歐洲央行目前已經依據該方案持有了 2,115 億歐元的成員國國債。

有一些人認為﹐歐洲央行應該更大膽一些﹐明確表態對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國債的收益率設定上限﹐就像瑞士央行 (Swiss National Bank) 限制瑞士法郎兌歐元走高一樣。不過﹐就像瑞士央行的遭遇一樣﹐壓制某一成員國國債收益率很可能會變成一個沒有上限的購買承諾。而這樣的大動作實際上等於通過走後門將歐洲的債務公共化﹐可能會在北歐成員國掀起政治風暴。與此同時﹐限制國債收益率或許只會導致投資者擔心﹐未來投資者所持歐元區成員國國債的償還次序可能會排在歐洲央行之後﹐就像希臘債務重組時所發生的情況一樣。

歐洲央行最後一個選擇是進一步減息。歐洲央行把存款利率降至零﹐受此影響部份德國國債的收益率降至負值﹐這迫使投資者承擔更大的風險。但這一舉措並未刺激投資者買入意大利或西班牙證券﹐只是讓那些最不需要借款(信譽良好的國家和企業)的借款成本進一步下降。目前還不清楚進一步減息能給外圍歐元區成員國的借款成本帶來什麼樣的積極影響。

德拉吉上週末向法國《世界報》(Le Monde) 表示﹐雖然歐洲央行在幫助歐元區經濟體復甦方面沒有“禁忌”﹐但解決個別成員國的金融問題並非歐洲央行的職責。此話聽起來多少有些空洞﹐因為歐洲央行過去也曾有類似表態﹐不過最後該行還是不得不入場為市場提供支撐。

如果金融市場繼續惡化﹐德拉吉不大可能袖手旁觀。不過﹐今年夏天歐洲政壇的形勢更為糟糕﹐民調顯示德國人對於更多救助的反對態度日趨強硬。市場似乎終於要試探歐洲央行真正的底線了。

Richard Barley

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中經院:全年經濟成長率 2.36%


中經院:全年經濟成長率 2.36%

  • 2012.07.24
  •  
  • 【洪凱音/台北報導】
     中華經濟研究院昨日下修台灣經濟成長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降為二.三六%,儘管比上季大幅下修一.一九個百分點,但比中研院預測的一.九四%略高,中經院院長吳中書表示,景氣已於第二季落底,下半年將逐漸好轉,今年「保二」機會相當高。  中研院上周公布經濟預估,發出「保二」無望警訊,昨日中經院公布數字至少保二,主計總處將於七月卅一日公布最新統計,經濟成長率下修機率頗高;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台灣今年出口狀況,較主計處先前預估,高估了廿三億美元,但進口金額也被同步高估逾四十億美元,主計總處須等到六月數據出爐後,才決定最新預測結果。  吳中書表示,即使國際經濟動能仍遲緩,但整體表現仍不悲觀,未來景氣朝「穩健」成長邁進,加上去年下半年比較基期低,中經院預測,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季起,成長率預測分別為○.一八%、三.四八%以及五.一三%,全年經濟成長「保二」應該可以達成。  中經院也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表現,從上次四.○一%,上調○.二八個百分點,來到四.二九%。

製造業生產指數 連 4 月下跌


製造業生產指數 連 4 月下跌
 
經濟部昨(23)日發布 6 月工業生產指數為 128.59%,年減 2.44%;製造業生產指數為 131.39,年減 2.31%,皆為連 4 個月下跌;經濟部統計長林麗貞表示,在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減緩下,預期 7 月仍為負成長,呈連 5 衰局面。

林麗貞指出,歐債危機未解,美國景氣復甦力道疲弱,以及大陸經濟成長減速,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 3.5%,較 4 月預測值下修 0.1 個百分點,可能抑制我國工業生產的成長動能。
製造業 8 大主要行業中,僅電子零組件業年增 2.92%,其餘皆下跌。林麗貞說,半導體高階製程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檔,加上節能補貼措施與歐洲奧運賽事挹注面板增產,帶動電子零組件業生產。
6 月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年減 12.27%,主因全球經濟表現疲弱,重挫消費性電子產品買氣,加上部分行動裝置產品正值新舊機種交替期,造成此產業持續 3 個月減產。
官員進一步說,6 月手機生產年減 15%,GPS 則減少 11%,平板電腦減產幅度更為驚人。
6 月機械設備業減少 13.79%,主因全球經濟景氣混沌不明,廠商設備投資意願較為保守,且來自大陸、印度及巴西等主要出口市場接單縮減,加上去年比較基數偏高,生產連四月呈 2 位數衰退。
經濟部昨天並發布 6 月批發、零售與餐飲業營業額為 1 兆 2,040 億元,年減 0.87%。林麗貞預估,7 月商業營業額年減 1.27%,第 3 季商業營業狀況較第 2 季為佳,國內整體內需尚穩。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2/07/24 經濟日報】

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羅比尼專欄/5 病毒肆虐 美經濟將陷停滯


羅比尼專欄/5 病毒肆虐 美經濟將陷停滯
雖然市場已認清歐元區有失序風險,但對美國的看法普遍仍很樂觀。過去 3 年來,一般共識一直是認為美國經濟即將出現強勁且自發性的持久復甦,結果證明這是錯誤想法。隨著資產負債表去槓桿化的痛苦過程展開--反映私部門的超額負債以及債務轉移到公部門的狀況--意味往後幾年的復甦頂多都只有低於平均值的水準。
就連今年,一般共識也看走眼,預期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幅將超越平均的 3%。然而,上半年的成長率看來最多只逼近 1.5%,甚至低於 2011 年慘澹的 1.7%。很多人誤判上半年情勢後,現在又開始編織美夢,認為油價下跌、汽車銷售增長、房價回升和美國製造業恢復活力將提振下半年經濟,並刺激明年出現超高水準的成長。
但事實正好相反,下半年經濟將進一步減速,明年甚至更慢--幾近停滯狀態。
多重因素會導致這種情況。首先,第 2 季經濟成長率已從前季的溫和擴張 1.8% 滑落,且就業市場每月平均只新增 7 萬人。
其次,外界擔心今年底加稅與減支方案自動生效後,美國可能跌落「財政懸崖」,這種預期心理將導致下半年消費者支出和經濟成長偏低。其他不確定性也影響甚鉅,包括誰當選新任總統、稅率和支出規模、舉債上限導致政府部門關閉的風險,以及債信評等可能再度遭降級等等。在這些情況下,多數企業和消費者都將謹慎衡量支出,因而進一步削弱經濟。
第三,如果財政懸崖真的出現,嚴重情況將對明年 GDP 造成 4.5 個百分點的影響。即使最後只導致 GDP 小幅折損 0.5 個百分點,而今年底經濟成長率若只有 1.5%(看來很有可能),這已足以讓經濟趨緩到幾近停滯的狀態:成長率勉強只有 1%。
第四,過去幾季民間消費成長並未反映實質薪資增加(實際上反而下滑)。自去年來,可支配所得(與消費)主要受到減稅 1.4 兆美元和政府展延轉移性支出的支撐。明年隨著這兩項政策逐漸撤消與到期,可支配所得和消費成長也將減緩。屆時美國不僅要承受財政拖累帶來的直接影響,還包括民間消費的間接效應。
第五,有 4 股外力將進一步阻礙美國成長,包括歐債危機惡化、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新興經濟體成長普遍減速,以及明年油價可能升高。政策回應對阻擋美國經濟減速至停滯狀態的效果將非常有限:即使財政拖累只小幅衝擊成長,但歐債危機和全球避險氣氛轉濃可能使美元轉強。聯準會(Fed)今年將會採取更多量化寬鬆措施,但恐怕也是鞭長莫及,因為長期利率已很低,繼續降息無助於刺激消費。
此外,成長疲弱的壓力很可能凌駕於更多量化寬鬆對股價的拉抬作用,尤其目前股票估值並不如 2009 年或 2010 年差。實際上,現在企業獲利正逐漸喪失動力,理由是需求疲弱傷害毛利和獲利能力。
股價大幅修正可能是明年拖累美國經濟陷入萎縮的肇因。如果美國(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又開始打噴嚏,這回世界其他地區將會得肺炎,因為歐洲抱恙和新興國家成長減速已削弱他們的抵抗力。
(作者 Nouriel Roubini 是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Project Syndicate 專欄作家/編譯莊雅婷)
【2012/07/22 經濟日報】
==========================
老實說我不喜歡「股價大幅修正可能是明年拖累美國經濟陷入萎縮的肇因」這一段。我認為這似乎倒因為果。
不過從七月份所公佈的製造業 PMI 數據來看,美國經濟成長似乎有熄火的現象。

西債危機再起 歐美股走跌


西債危機再起 歐美股走跌
 

圖/經濟日報提供
因債務沉重的西班牙瓦倫西亞地區(Valencia)政府要求中央撥款紓困,使市場對西國債務危機疑慮再起,歐元 20 日再度跌破 1.22 美元關卡,西班牙借貸成本飆升突破 7% 的危險水準,西、義股市分別重挫逾 5% 與 4%,美股盤中跌幅約 0.7%。瓦倫西亞政府 20 日表示,由於為償還到期債務籌資陷入困境,將向剛成立的政府基金申請紓困。聲明指出:「瓦倫西亞像其他地區一樣,因經濟危機導致的市場流動性緊縮而受到衝擊。」該區在年底前須償還 28.5 億歐元債務。
位於西班牙東部的瓦倫西亞與北方鄰區加泰羅尼亞地區(Catalonia)同列該國債務最沉重的區域。西班牙政府上周才批准設立最多達 180 億歐元的基金為地方政府紓困。
不過,接受緊急融資的地區也須削減預算赤字。西國財長蒙特羅說:「瓦倫西亞將有義務達成新條件以取得融資。」

圖/經濟日報提供
受上述利空衝擊,歐元兌美元 20 日盤中重挫 1.12%,報 1 歐元兌 1.2144 美元,創 2 年來新低;歐元兌日圓更跌至 2000 年來最低點,報 1 歐元兌 95.42 日圓。西班牙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衝上 7.23% 新高紀錄,與作為基準的德國公債利差擴大至超過 600 個基點,為歐元問世 13 年來首見。義大利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也攀至 6.17%,與德國公債利差擴大至 501 個基點,為 1 月 16 日來最高。義大利總理蒙提同日表示,債務危機已蔓延至義國,須試圖避免紓困。
歐股 20 日盤中也全面下挫,道瓊歐洲 Stoxx 600 指數跌 1.2%,其中西班牙股市重挫近 6%,義股大跌逾 4%,法、德跌逾 1%。美股 3 大指數盤初開低,標普 500 指數跌 0.7%。
西班牙政府同日亦將 2013 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從預估成長 0.2%,下修至萎縮 0.5%,意味預期西班牙今明兩年都將陷於經濟衰退;西班牙預期今年 GDP 萎縮 1.5%。今年失業率預估值上調至 24.6%,高於前估的 24.3%。
【2012/07/21 經濟日報】

黃小玉漲勢凶「旱」 衝擊亞洲


黃小玉漲勢凶「旱」 衝擊亞洲
 

美國逾半世紀來最嚴重的旱災導致玉米等穀物價格飆漲,可能促使亞洲糧食進口成本攀升,漲勢恐延續至明年。不過,聯合國經濟學家認為還不致演變成全球糧食危機。
(美聯社)
美國逾半世紀來最嚴重的旱災已推升穀物價格飆漲,可能促使亞洲食品進口成本大幅攀升,漲勢恐延續至明年,台灣、南韓等東亞國家都將遭受衝擊。不過,聯合國經濟學家認為還不致演變成全球糧食危機。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本周來穀物價格屢創新高,玉米期貨逼近每英斗 8 美元,黃豆期貨漲破每英斗 17 美元,雙雙超越 2007 年至 2008 年糧食危機的高峰期價格。小麥也衝破 9 美元大關,創下 4 年來新高。由於美國乾旱恐持續蔓延,目前並無漲勢稍歇的跡象。
CBOT 黃豆期貨 19 日盤中上揚 2.3% 至每英斗 16.9025 美元,再創歷史新高。玉米期貨上漲 2.1% 至每英斗 7.95 美元,逼近 18 日盤中創下的 7.99 美元高點。小麥期貨小漲 0.4% 至每英斗 9.3875 美元。
美國是全球最大穀物出口國,每年出口到東亞市場的數量高達數百萬噸,包括中國、日本、南韓與印尼等。雖然近來糧價已攀漲,但買家擔心日後價格漲得更高,不得不持續買進。
道瓊社報導,台灣 19 日買進美國小麥的價格較 1 個月前每噸高出 70 美元。東亞每年進口至少 3,000 萬噸的小麥,每噸價格若上漲 100 美元,等於每年進口成本增加 30 億美元。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黃豆進口國,可能在這波危機首當其衝。中國預料在 10 月 1 日開始的會計年度進口 6,000 萬噸黃豆,將近是全球貿易的 60%。日本與南韓也是玉米進口大國,但已快被中國趕上。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資深經濟學家阿巴希恩表示,玉米與黃豆都是重要飼料,價格攀漲勢必衝擊畜牧業,進而迫使食物價格上漲。
阿巴希恩說:「目前情況嚴重,必須密切監督,但現在稱為糧食危機還言之過早。稻米並未出現生產或供應問題,這對全球數千萬人的糧食保障來說相當重要。」
美國未來 3 個月農業地帶的氣溫預料高於正常值,且降雨量偏低,市場大多預期糧價持續上揚。澳盛銀行(ANZ)駐墨爾本農經學家迪恩表示,未來糧價可能續漲 10% 至 15%。
【2012/07/21 經濟日報】

我 6 月外銷訂單 連衰四個月


我 6 月接單 5 大市場全衰退
圖/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部昨(20)日發布 6 月外銷訂單金額為 363.8 億美元,年減 2.62%,已連續 4 個月負成長;我主要接單 5 大地區全軍覆沒,美國接單負成長 2.34%,是 2009 年 10 月以來首度出現負成長。經濟部認為,7 月衰退幅度還會持續擴大,恐怕上演連 5 衰。
經濟部副統計長蔡美娜表示,全球經濟復甦期程比預期延後,拖累接單表現。展望未來,受到全球經濟成長走低,歐債疑慮未除,新興市場需求減弱,將抑制我未來接單動能。
蔡美娜說,去年 7 月接單金額高達 375.9 億美元,是歷年單月第 4 高,若換算成年增率,今年 7 月衰退幅度將持續擴大,預估不會超過 5%,但 7 月接單恐怕不易擺脫「疲軟態勢」。
繼 5 月我對東協接單衰退,創金融海嘯後首度負成長,6 月我自美國接單不僅由正轉負成長,也創金融海嘯後首度衰退,我 5 大主要訂單地區年增率 6 月全面出現負成長。外銷訂單 8 項主要貨品,6 月也僅資訊及通信產品金額成長,其餘皆黑。
蔡美娜指出,過去 2 年中國大陸(含香港)訂單平均每月 92 億美元,6 月為 90.9 億美元,負成長 3.63%,低於水準。我自大陸接單自去年 12 月以來,扣除掉春節期間,一路負成長,顯示大陸經濟平緩。
6 月我自美國接單由正轉負,金額為 86.1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2.34%,以資訊及通訊產品減少 1.1 億美元為最多。蔡美娜說,訂單減少應是智慧型手機減少造成。
蔡美娜解釋,6 月我自美國接單轉呈負成長,主要去年 6 月基期偏高,為歷年單月第 1 高,但美國經濟復甦受到歐債危機壓抑,未來必須密切觀察美國接單情勢。
歐洲接單縮幅有減小,6 月接單金額為 66.5 億美元,年減 0.39%,蔡美娜說,主因前陣子英特爾(Intel)處理器缺貨,訂單遞延到 6 月,資通訊產品增加 2.3 億美元。歐洲失業率居歷史新高,內需不振,加上歐元貶值超過一成,對歐洲未來接單不能樂觀。
6 月東協 6 國接單金額為 39.8 億美元,負成長 0.05%,連 2 月負成長。蔡美娜表示,歐債危機是否波及、拖累東協等新興國家內需,還須觀察 1 至 2 個月。日本接單也呈負成長,但衰退幅度有縮小之勢。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2/07/21 經濟日報】

連 4 月衰退 經部:外銷訂單動能停頓

圖/聯合報提供
經濟部昨天公布,6 月分外銷訂單為 363.8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9.8 億美元,衰退 2.62%,連 4 個月負成長。經濟部坦言,國際大環境持續不佳,加上基期偏高,7 月接單仍難擺脫「疲軟態勢」,外銷訂單恐將上演「連五衰」。

綜觀今年第 2 季的外銷訂單,經濟部副統計長蔡美娜形容,動能陷入「停頓」。
她解釋,相較去年同期,今年第 2 季外銷訂單金額衰退了 3.06%,雖然減幅不是很大,卻是 2009 年第 4 季金融海嘯復甦以來,首次出現「季」的年增率衰退。
蔡美娜說,就 6 月接單貨品觀察,外銷訂單衰退,以電子產品較去年同期減少 3.4 億美元最大,主要原因是終端消費性電子產品仍處於新舊交替期,對零組件需求遞延;其次,因全球鋼市不振、鋼價走跌,基本金屬製品較去年同期減少 3.3 億美元。
與去年同期相比,8 大主要接單貨品中,除了「資訊與通信產品」接單金額正成長外,其他在 6 月都衰退。
值得注意的是,與去年同期比,5 大對外接單地區:中國大陸、美國、歐洲、東協六國以及日本,6 月接單同時出現負成長,其中,美國訂單少了 2.1 億美元,是 2009 年 10 月以來首次出現負成長。
蔡美娜分析,除了基期偏高,還需要持續觀察美國經濟是否受到歐債影響。
展望未來,蔡美娜表示,儘管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超輕薄筆電等新產品持續推出,有利資通訊及電子產品接單;不過,全球經濟成長走低、歐債疑慮未除、美國經濟緩步復甦、新興市場需求減弱,恐會抑制接單成長動能。
【2012/07/20 聯合報】

外銷訂單 Q2 比 Q1 差 10 年罕見
經濟部昨(20)日發布第 2 季外銷訂單金額為 1,089.5 億美元,經季節調整後較前季減少 2.13%。經濟部副統計長蔡美娜表示,往年都是第 2 季接單較第 1 季好,但第 2 季季調後卻出現負成長,為 10 年來罕見。
第 2 季較去年同期比較,年減 3.06%,蔡美娜說,這是金融海嘯後,2009 年第 4 季外銷接單轉正後,首次出現季年增率負成長,顯示外銷訂單動能在第 2 季陷入「停頓」現象。
展望第 3 季接單,經濟部 6 月針對第 3 季接單預估調查,以家數計算的動向指數為 47.35,以接單金額計算的動向指數為 60.9,顯示第 3 季整體接單金額較第 3 季擴增。蔡美娜說,這也反映季節慣性,即第 3 季返校需求及中國大陸十一長假效益,今年仍有旺季。
今年上半年外銷訂單金額為 2,127.5 億美元,是歷年同期第 3 高,但呈年減 0.91%。蔡美娜分析,上半年接單結構中,中國大陸和美國是主要接單來源,合計占比為 49%;若觀察接單貨品,集中在資訊通信產品及電子產品,合計占比達到 48%。
【2012/07/21 經濟日報】

身心障扣除額 擬擴大適用


身心障扣除額 擬擴大適用
 
各區國稅局已接到財政部指示,將依大法官 701 號解釋令內容,研擬擴大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適用範圍,包含非健保但合法的醫院,在家長期照護等都將列入適用範圍,至於是否獨立出來,增設居家照護特別扣除額的新項目,還待觀察。
立委陳學聖日前召開記者會,指稱曹姓民眾從民國 89 年至 96 年,包含醫療耗材、人力支出和運送費用,花費近新台幣 1,000 萬元。但在申報 94 年綜所稅時,將父親的在家長期照護醫藥費列報扣除,遭到國稅局以「部分金額非法定醫療院所的就診費用」駁回,僅能抵免醫院特別護士的費用。曹姓民眾不服判決,提起上訴、釋憲,最後根據大法官 701 號解釋令判決認定,住院長期照顧與居家長期照顧權益應平等。
國稅局人員說明,所得稅法中,對於醫療列舉扣抵範圍,原本僅規定一個概括範圍,包含健保給付等醫院,既然大法官已經出示解釋令,財政部已要求針對解釋令內容,研擬擴大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適用範圍,將其他合法醫院與在家長期照護費用等,一同列入抵免適用範圍。
目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適用對象,必須是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為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精神衛生法第 3 條第 3 款規定的嚴重病人,每人抵免上限是 10 萬 4 千元。
【2012/07/23 經濟日報】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銀行業安全過頭了?

銀行業安全過頭了?

江森專欄/Libor 醜聞 擊潰金融正當性


江森專欄/Libor 醜聞 擊潰金融正當性
 
巴克萊集團執行長博達文(Robert Diamond)近日的辭職標記了一個轉折點,雖然過去也有不少大銀行的高層主管因失職而下台,但博達文向來是業界的不倒翁,他曾不靠政府支援帶領巴克萊度過 2008-09 年的危機,巴克萊也曾數度涉及違規,但他個人總能安然脫險。
媒體報導英國當局有意在巴克萊操縱倫敦銀行間拆放利率(Libor)醜聞案中,讓博達文低調過關,但激烈的政治反彈刺激博達文反擊,甚至指控英格蘭銀行的不是,註定了他下台的命運。
博達文去職帶來 3 個意義更深遠的教訓:
第 1,政治反彈來自主流政壇,英國主要政治人物口徑一致譴責巴克萊的行為,尤其是 Libor 醜聞暴露的系統性欺騙。英國財相歐斯本甚至說:「詐欺在一般行業是犯罪,為什麼在銀行業就不是?」言下之意巴克萊犯了詐欺罪,這出自英國財相口中可是嚴重的指控。
在全球金融業過去五年不斷鬧出大規模醜聞後,人們的耐性已經有限。紐約時報的波特(Eduardo Porter)說:「較大的市場容許較大的詐騙,資產負債表較複雜的大公司有地方可以隱藏大詐騙,而大到政府不讓它們倒的大銀行最有動機這麼做。」
第 2,博達文顯然認為他可以挑戰英國當局。他的幕僚洩露他與央行資深官員塔克的談話,暗指央行告訴巴克萊報告不正確的利率。博達文顯然也忘記,以巴克萊規模如此大的銀行要能生存、並為股東賺錢,幾乎完全取決於與主管當局維持良好關係。大銀行從政府隱而未宣的大規模擔保獲利,這也是「大到不能倒」的意思。
最後 1 個教訓是,民主與大銀行家的大攤牌仍未到來—包括在美國和在歐陸。表面上看,銀行仍然勢力龐大,但它們的正當性正慢慢崩潰。
戴蒙(Jamie Dimon)帶領的摩根大通銀行,今年來因為高風險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而虧損近 60 億美元,但戴蒙的職位顯然還很安穩,他甚至還繼續擔任紐約聯準銀行董事,而紐約聯準銀行不僅參與調查摩根大通的交易虧損案,也正調查它是否也涉入 Libor 醜聞。
儘管美國銀行體系持續抗拒改革,但情況還是有進展。戴蒙是大銀行抗拒改革的代表人物,輿論持續不斷鞭策他,強化了人們想阻止大銀行的過度行為和不負責任的涉險。
另一方面,歐洲情勢似乎一觸即發,歐盟的政策鼓勵金融機構買進被假設為「無風險」的政府債券,但在歐元區周邊主權債務危機升高的情況下,政府違約很可能拖垮大銀行。歐洲央行提供銀行大量流動性,銀行則用來買進更多公債。這雖有助於短期壓低債務利率,卻冒著萬一政府違約會帶來更損失的風險。
銀行與政治在所有先進經濟體都有錯綜複雜的關係,博達文最後發現政治人物打倒了銀行家—至少在英國。
但真正重要的是正當性與輿論有充分的資訊。你真的相信「大銀行以目前的結構對民間其他部門有益、因而對經濟成長和創造就業也有利」這個可疑的說法嗎?或者你開始更嚴肅地思考一個日漸成為主流的觀點:全球大銀行和它們的領導人已變得太強大和太危險了?
(作者 Simon Johnon 是前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教授)
【2012/07/20 經濟日報】

穆迪:金融要變強 最好公併公


穆迪:金融要變強 最好公併公
 
穆迪信用評等公司昨(19)日表示,「台灣金融業結構性問題不解決,銀行業努力也沒有用。」去年台灣銀行業獲利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但資產報酬率(ROA)在亞洲敬陪末座,且是唯一不到 1% 的地區。

穆迪信評認為,台灣金融業結構性的問題就是家數過多,造成過度競爭。台灣的金融業有必要進一步整併,不管怎麼併都行,並建議,以政治現況來看,公併公是較可行方案。
穆迪信評說,台灣金融產業並非未曾整併,過去曾高達五十幾家銀行,現在只有三十幾家。但相較於其他國家,銀行家數仍然過多。
穆迪信評副總裁郭書岑表示,以新加坡為例,銀行家數從 10 家併成 3 家,馬來西亞剩下 9 家,韓國在金融危機後,金融業也大舉整併。很多國家的銀行整併,都是由政府主導,且銀行業競爭力在整併後都變強。
穆迪信評昨天召開台灣銀行業展望說明會,穆迪信評亞太區金融機構評等分析師徐嵩宜表示,台灣的銀行體系展望為「穩定」。雖然資產品質可能因為外部形勢艱鉅而有所轉弱,但低利率、持續的經濟成長和具韌性的不動產市場應該會限制弱化的程度。
徐嵩宜指出,在激烈市場競爭及充裕的流動性下,台灣銀行業的獲利能力將維持偏低,並繼續負面影響銀行的評等。台灣銀行業的獲利能力目前處於亞太區最疲弱之列。
依據穆迪資料,台灣銀行業的 ROA 在 2010 年還略高於日本,但在 2011 年上半年被日本超越。
針對金管會樂觀預期本國銀行今年的獲利,有機會再創歷史新高,徐嵩宜認為,應該沒這麼樂觀,主因景氣不佳,銀行有較高的提存壓力,另外,股市表現欠佳下,財富管理手續費也會縮水。
至於銀行業積極赴大陸拓點,是否可以成為獲利的金雞母?穆迪認為,短期內仍看不到。
【2012/07/20 經濟日報】
======================= 
公公併之後,位置變少了。
這些主管機關的高官退休之後要去哪裡發揮專長呢?

中研院下修 GDP 只剩 1 字頭


中研院下修 GDP 只剩 1 字頭
 


中研院大砍今年經濟成長率,只剩「一字頭」。景氣不佳、消費不振,不少商店最近大推夏季折扣,希望刺激買氣。
記者林澔一/攝影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昨天大幅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GDP)預測,僅有百分之一點九四,不但直指官方「保三」目標無望,而且還「破二」,只剩「一字頭」。這是今年首次出現「不保二」的經濟預測,也是近期對今年台灣最悲觀者。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雨田直言,今年肯定無法「保三」。
台灣綜合研究院、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六月已相繼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不保三」,僅有百分之二點五左右;昨天中研院再開一槍,直接砍到「一字頭」,比去年底預測的百分之三點八一幾乎下修將近一半。主計總處七月卅一日也將公布最新經濟預測,官方的預測數字備受矚目。
中研院指出,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僅百分之零點三九,「表現令人失望」;第二季更將轉為負成長,預測將負成長百分之零點八九;第三、四季才漸有起色,預估分別為:百分之二點七二與五點二九。
中研院經濟所所長彭信坤說,前幾天,中研院預測經濟的團隊曾對今年經濟成長「能不能保二」展開論戰,結論是:上半年經濟幾乎是零成長,如果全年要「保二」,下半年經濟成長率就要達到百分之四以上,這樣「太樂觀了」。
彭信坤說,「保三幾乎是不可能任務,也是高難度挑戰。」
他強調,台灣經濟下半年沒有樂觀的理由,預測結果即使最好的情況,全年都無法保三;若經濟的不確定因素未解,全年經濟成長率最壞將跌到百分之一點二四。
周雨田說,由於全球經濟前景不明,貿易活動明顯下滑,台灣對外出口已連四月衰退,實質進出口貿易成長率下修了逾三個百分點,未來影響經濟的三大不確定因素包括:歐債危機、美國經濟復甦腳步放慢、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動能趨緩。
「現在是政府介入的時候!」周雨田說,當民間投資、消費及貿易需求已不足以保持經濟成長動能,政府必須介入,目前貨幣政策能做的已經不多;而民間資金充分,投資意願卻不夠,政府應積極採取擴張的財政政策。

圖/聯合報提供
【2012/07/19 聯合報】
===============================
不只是我,現在連中研院也預測第二季台灣經濟成長率為負值。
但是台股就是跌不夠深,找不到安全邊際夠大的股票。

中研院 SOS:經濟即將著陸 快繫上安全帶


中研院 SOS:經濟即將著陸 快繫上安全帶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周雨田昨天直言,民眾要「繫上安全帶」,「經濟即將著陸」。
周雨田解釋,經濟成長率下修,代表景氣不佳,接下來企業獲利減少甚至虧損,為了節省成本支出,企業很可能裁員或減薪,就業市場將會惡化,除了失業率上升,企業也可能要放無薪假,民眾「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就業和家庭經濟上都要未雨綢繆。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也指出,就算基本工資調漲,對大多數人並無影響,民眾別期待加薪。吳中書分析,我國國內生產毛額(GDP)逾七成依賴出口,歐美及中國大陸的主要市場經濟衰退,台灣能做的並不多。
吳中書說,根據環球透視(GI)預測,明年歐洲經濟仍負成長,雖然今年第二季是「最壞時刻」,但接下來將是緩步恢復「緩到民眾可能感覺不到經濟復甦」。
銀行主管表示,民眾最好平時就開始儲存三到六個月的家庭所需資金,而且最好放定存;一旦因景氣不佳而失業或被迫無薪假,臨時沒有收入,至少還有一筆錢可應急,讓生活不致陷入困境。
周雨田指出,民眾在投資理財要更謹慎,因為景氣不好,投資市場風險波動幅度會更劇烈,要小心別賠掉家庭生活資金。
【2012/07/20 聯合報】

2012年7月19日 星期四

歐洲股票到底是不是“燙手山芋”?


歐洲股票到底是不是“燙手山芋”?
2012 年 07 月 19 日 07:11
BRETT ARENDS


人想要歐洲股票。沒人願意碰它們﹐沒人想聽你談論它們。高爾夫球場的基金經理們紛紛吹噓自己持有的歐洲股票有多麼少。如果在野餐會上提到歐洲股票的話題﹐人們會看著你發笑。

原因當然顯而易見。正如一位基金經理前不久跟我說的﹐那些懶人“每年只工作 10 個月卻拿 14 個月的工資”。即便這場歐元危機最終結束──現在已經是第三年了──歐洲還是逃不過多年停滯和衰落的命運。歐洲銀行業一無是處﹐希臘和西班牙已經破產﹐意大利、葡萄牙和愛爾蘭也快了。法國甚至都變成“社會主義國家”了。真是糟透了!還要多久斷頭台才會再次矗立在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憤怒的暴民面前?還要多久股東們的頭顱才會開始像足球一樣滾進塞納河?

歐洲大陸從 1940 年以來還從未被這樣看衰過(又或者是 1349 年﹐就是黑死病蔓延的那年)。歐洲將死。注意措辭﹐是“完蛋了”。

你可以認為我對這種觀點有懷疑。不過這沒關係。為討論方便﹐我們假設這種觀點是正確的。投資者應該依然會是這樣一種簡單的反應:那又怎樣?

有一個事實與我們的直覺是相反的﹐那就是﹐投資者的回報與一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關係不大﹐而且在下個季度甚至下一年幾乎都與 GDP 無關。華爾街對這些東西的痴迷是“制度”上的﹐並不是理性思考。其實這完全就是一個騙局。

1958 年至 2008 年的這半個世紀﹐瑞典和日本誰的經濟增長更快?正如大多數人會猜到的﹐答案是日本。據研究公司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 Barra 公司(MSCI Barra)統計﹐日本在這一時期經通脹調整的經濟增幅為每年 4.5%﹐而瑞典的增幅不足 3%。但哪個國家的投資者賺的錢更多呢?結果是相差甚遠。MSCI Barra 說﹐瑞典投資者的實際回報平均每年比日本多出整整三個百分點。

這絕非偶然現象。MSCI 發現﹐這段時期許多其他主要市場的 GDP 增長和股票回報之間並無顯著關聯。其他人也沒有發現這種關聯:幾年前﹐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金融學教授里特(Jay Ritter)經過計算發現﹐20 世紀這 100 年二者的關係實際上是反向關聯的。

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這似乎是完全搞顛倒了。怎麼會這樣呢?

一個原因是﹐投資者在買入增長較快經濟體的股票時通常會出價過高﹐就像他們對風光無限的“增長型”產業一樣。歷史不容置疑:這往往是非常糟糕的做法。股票只不過是對一家公司未來股息的申索。不會多也不會少。如果你預先買的太貴﹐那沒人能幫你。

第二個原因是股票的稀釋效應。形勢大好的經濟體能吸引更多資本﹐也會有新公司出現與老公司競爭﹐對老公司的投資者而言是不利的。在美國﹐Facebook 希望按照谷歌(Google)對雅虎(Yahoo)的做法對待谷歌﹐此舉對雅虎的股東而言是不利的。有研究估算﹐在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稀釋效應可能會讓投資者每年損失約 2%。

第三個原因是﹐市場和公司現在已經全球化了。巴黎的奢侈品公司路威酩軒集團(LVMH Moet Hennessy Louis Vuitton)到底是歐洲公司還是全球化公司?荷蘭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呢?保時捷(Porsche)呢?

基於以上等等原因﹐長期股票回報並不會與東道國的 GDP 增長緊密相連。短期 GDP 數字基本不算數﹐因為股票是長期資產。波士頓基金公司 GMO 資產配置主管因克爾(Ben Inker)認為﹐從經驗來看﹐一只股票的價值只有約四分之一來自未來 10 年的收益。真正的價值在於不久的將來其所支付的利潤和股息。下一年的收益?完全不相干。明智的投資者會在乎下一年收益的唯一理由是希望恐慌會使短期主義投資者拋售股票﹐從而讓聰明人廉價買入更多。

現在的歐洲股票並不是 20 世紀 30 年代或 70 年代的那種“撿錢”式的便宜﹐但它確實便宜。據市場研究公司 FactSet 的數據﹐西歐股票基於預期收益的整體市盈率為約 10 倍﹐股息收益率近 4%。西班牙股票股息收益率近 7%。意大利的股價為賬面價值的三分之二。從這些數據及其他指標來看﹐歐洲股票比美國股票便宜得多。

對投資者來說﹐油水最多的地方在大盤股。許多家喻戶曉、擁有全球業務的藍籌公司的股價都受到外部因素的拖累而下跌。

正常情況下﹐我會推薦買入指數基金﹐比如交易所買賣基金﹐從而能夠有機會低價買入各類大盤股。先鋒 MSCI 歐洲指數交易所買賣基金(Vanguard MSCI Europe ETF)持有市值最高的 350 家公司的股票﹔安碩 MSCI 歐盟指數基金(iShares MSCI EMU Index)將倫敦市場排除在外﹐只專注於歐元區國家。

這已經算得上是明智的做法了﹐不過存在一個不足:投資者約 17% 的資金都進入了金融股。歐洲銀行如今還是未知數﹐就像四年前的美國銀行一樣。許多銀行需要籌集資金來修復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從我個人來說﹐這些銀行我都會儘量避開。我不喜歡押注看不見的牌。我發現有很多不涉及金融業且具有吸引力的藍籌股。

打算買入個股的投資者這樣做就很容易。大多數主要歐洲公司都有美國存托憑證(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s)。比如說英國超市連鎖公司樂購(Tesco)﹐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該公司的投資者﹐不過他支付的價格高於現行股價。樂購正迅速在英國以外地區擴張﹐包括波蘭和中國等﹔亞洲在其收入中已佔近五分之一。樂購股票市盈率為九倍﹐收益率 5%。

歐洲以外地區的增長是許多歐洲藍籌公司的主題。法國製藥巨頭賽諾菲(Sanofi)目前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銷售額來自西歐﹐新興市場的份額比西歐更多。賽諾菲涉及領域包括消費者保健產品、藥物和生物科技﹐並已於 2011 年收購美國公司 Genzyme。它也是巴菲特的投資對象﹐而且他的出價也高於現行股價。公司市盈率為九倍﹐收益率 3.2%。

對想淘便宜股票的人來說﹐其他一些製藥公司也是不錯的選擇。英國製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的股票收益率在 5% 以上。該公司的產品從疫苗到漱口劑應有盡有。總部位於瑞士巴塞爾的諾華公司(Novartis)近幾年開始涉足非專利藥物生產和眼保健產品﹐以及高利潤的腫瘤藥物。目前該公司基於預期收益的市盈率僅為 10 倍左右。

在能源領域﹐歐洲債務危機、法國左翼抬頭以及油價下跌都對道達爾公司(Total)的股東有影響。其美國存托憑證交易量已經下跌﹐有可能跌至八年前曾出現過的低值。這是不是買入的機會呢?六倍的市盈率和 6% 的股息收益率﹐道達爾股票如今看起來相當便宜。

便宜的歐洲跨國公司股票還有很多﹐但其最大的亮點是:在美國大多數投資者都在艱難盈利之際﹐關注歐洲藍籌股的投資組合﹐即使在沒有任何金融股的情況下﹐也能獲得 4% 以上的收益率。

本文譯自《巴倫週刊》

==========================================
我也認為歐洲的股票 (金融股之外),應該有很多寶可以撿。
但是看著股利殖利率而買進 ADR 似乎不是明智之舉,除非你也考慮到稅。
透過美國券商購買 ADR 雖然山姆大叔抽不到 30% 的 NRA withholding tax,但是該公司的註冊國會抽 0%~35% 不等的 withholding tax,除非你的身份特殊有 tax treaty 保護,否則一般很難省掉這 0~35% 的必要之痛。
先前我在這篇文章收錄各註冊國的 withholding tax 稅率。依照該文,我會認為英國公司的 ADR 應該是比較值得考慮買進持有並參加配息的。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貝南克在 QE3 上面臨政治因素困擾


貝南克在 QE3 上面臨政治因素困擾
2012 年 07 月 18 日 12:29
在的情況應該很清楚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 (Federal Reserve) 主席貝南克 (Ben Bernanke) 希望採取更多措施提振美國經濟。他可能會達到這個目的。

貝南克週二在美國參議院發表的證詞中重申了美聯儲在 6 月份做出的承諾,表示如果就業市場未見好轉,那么美聯儲將進一步採取行動。貝南克警告稱,若國會在今年年底不採取行動,屆時出現的增稅與支出削減將令美國經濟難以承受。貝南克表示,他不但認為通脹風險較低,還認為美國經濟面臨輕微的通縮風險。

最近美國經濟的消息面不甚樂觀,6 月份零售額的下滑已促使經濟學家紛紛下調對美國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預期。這給貝南克採取行動提供了理由。其中一項政策選擇就是推出第三輪定量寬鬆措施,實施該舉措的可能性最大,美聯儲可以藉助該計劃購買長期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但並不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的所有委員都對第三輪定量寬鬆政策抱有很大興趣。美聯儲 6 月份的政策會議紀要顯示,部份 FOMC 的委員對於進一步採取行動持保留意見。美聯儲在此次會議上決定延長扭曲操作 (Operation Twist) 的期限,繼續賣出短期國債,並將出售所得用於買入長期國債。

但自那以後,FOMC 委員們的看法開始變得更加悲觀。在週二的講話中,克利夫蘭聯邦儲備銀行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leveland) 行長 Sandra Pianalto 給出的經濟預期較她 5 月底的預測明顯更為黯淡。而就在上週五,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 (Atlanta Fed) 行長 Dennis Lockhart 就表示,若經濟數據不見改善,他此前認為不必推出第三輪定量寬鬆的看法將變得站不住腳。

美國的大選政治是一個潛在的問題。由於長期利率已經位於歷史地位,美聯儲將很難聲稱有必要進一步推低借款成本。如果實施第三輪定量寬鬆政策,其目的可能是鼓勵投資者投資股票及其他風險資產。但問題在於,由於美國股市只比近期高點低數個百分點,美聯儲在 11 月大選前人為地提振股市將引發有關其自身獨立性的爭議。

沒有人會真正相信美聯儲聲稱在決策過程中不考慮政治因素的陳詞濫調。不過,如果美聯儲在其認為應該採取行動的情況下沒有採取行動,將會令其自身面臨另一種不同的責難。

儘管一些美聯儲官員依舊擔心更多定量寬鬆措施帶來的風險和好處可能一樣大,但從當前的政治形勢來看,若美聯儲打算推出第三輪定量寬鬆,將會在 8 月 1 日結束的、為期兩天的政策會議上採取行動。

畢竟,貝南克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對美聯儲政策抱有很高期望的市場對第三輪定量寬鬆政策感到失望,從而迫使美聯儲在距離美國大選更近的時候推出另一輪定量寬鬆政策。

Justin Lahart

貝南克對美國經濟作出悲觀評價


貝南克對美國經濟作出悲觀評價
2012 年 07 月 18 日 07:09
國聯邦儲備委員會 (Federal Reserve, 簡稱 Fed) 主席貝南克 (Ben Bernanke) 週二向國會作證時對美國經濟作出了悲觀評價﹐稱今年經濟活動放緩並且失業率居高不下。

在向參議院銀行委員會 (Senate Banking Committee) 發表的書面證詞中﹐貝南克沒有就 Fed 是否會採取進一步行動支持脆弱的經濟復甦提供新的直接線索﹐不過他在描述美國經濟前景時語氣更加悲觀。

貝南克在其半年度證詞中稱﹐美國經濟持續復甦﹐但今年上半年經濟活動似乎有所減速﹔近期數據顯示﹐一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 (GDP) 增長了 2%﹐二季度增速甚至會更慢。他還指出﹐在上個月的政策會議上﹐Fed 官員是根據今年實際 GDP 增長 1.9%-2.4% 的預期作出決策的。

在 6 月份的會議上﹐Fed 官員將扭曲操作 (Operation Twist) 的期限延長到年底﹐並表示已做好了在必要時採取進一步行動的準備。

貝南克週二對勞動力市場的疲軟表示出深刻的擔憂。他預計﹐降低 8.2% 的失業率似乎將是一個“令人沮喪的”緩慢過程。Fed 官員明確表示﹐勞動力市場是他們決定是否推出更多刺激政策的核心依據。

貝南克稱﹐季節性因素﹐包括反常的暖冬天氣﹐只是造成近期就業增長不振的部分原因。

貝南克沒有太多提及 Fed 官員對是否啟動第三輪定量寬鬆 (QE3) 的討論情況。他重申﹐Fed 已準備好在必要時採取進一步行動來支持經濟復甦﹐這與 Fed 政策委員會在 6 月份會議上傳達的信息一致。

貝南克特別指出美國經濟面臨的兩個主要風險﹕歐洲債務危機緊張局勢加劇以及美國預算政策的不可持續性。

貝南克稱﹐歐洲金融市場和經濟依然承受著較大的壓力﹐隨之產生的溢出效應使得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金融和經濟狀況也受到影響。他補充表示﹐歐洲局勢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仍是威脅經濟前景的一個巨大風險。美國決策者正在與歐洲官員就這一問題密切交換意見。

貝南克重申﹐希望美國議員能夠盡快解決大規模削減支出以及增稅的做法是否會在明年年初給經濟帶來衝擊的問題。

貝南克還指出以下幾個令人擔憂的方面﹕信貸狀況較為緊張﹔出於對就業和收入前景的擔憂﹐美國家庭總體信心相對較低﹔製造業近期有所放緩﹔有跡象顯示投資需求可能已經進一步下降。他稱﹐全球經濟疲軟也給美國貿易造成不利影響。

貝南克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製造業和資本投資增速放緩似乎反映出歐洲經濟面臨的壓力﹐再加上其他貿易夥伴經濟的放緩勢頭﹐導致美國的出口需求受到制約。

貝南克還表示﹐儘管陷入困境的住房市場已顯示出溫和改善的跡象﹐但仍存在許多因素妨礙其進一步改善。

貝南克還指出﹐受過去數月來原油價格下降的影響﹐通貨膨脹率有所回落。Fed 官員預計﹐今年的通貨膨脹率在 1.2%-1.7% 之間﹐位於 Fed 目標水平 2% 的下方。

自 1 月份以來﹐Fed 官員一直表示預計將把短期利率接近零的政策至少維持到 2014 年年底。

Kristina Peterson / Michael R. Crittenden

如何買到最便宜的國際機票?


如何買到最便宜的國際機票?
2012 年 07 月 18 日 07:23
一個傳統的旅行小竅門:國際航班的機票訂得越早﹐價格就越便宜。

但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對機票價格走勢的研究發現﹐最佳的訂票時間是在出發前的兩三個月。在這之前訂票的話﹐相同的座位你可能會比晚些訂票的人多花好幾百美元﹔而臨近出發才急忙買票也會付出高昂代價﹐因為這時候的機票價格通常都會上漲。

咨詢顧問鮑勃•哈瑞爾 (Bob Harrell) 在過去九個月來﹐為《華爾街日報》跟蹤機票價格﹐研究約 100 個國際航線的價格走勢﹐他說﹐“國際機票的起始價格會很高﹐然後慢慢下降﹐最低點是在出發前的兩個月左右。”

Getty Images
選擇何時買票是安排旅程時最讓人操心的決策之一。航空公司會定期上下浮動票價﹐有時候同一天甚至調整好幾次﹐買到特價票的時機稍縱即逝﹐熱門航線上的便宜座位也十分稀缺。如果你堅持要等一個好價格﹐一路攀升的票價可能讓你追悔莫及﹔而如果不去貨比三家就貿然訂票﹐隨後的價格下跌也會讓你出離憤怒。

就國內航班而言﹐特價票通常在每週一的晚上放出﹐因此週二和週三經常出現最優惠的機票。(不過﹐大多數休閑度假者往往在週末訂票﹐而那時的價格可能是比較高的。)旅行規劃網站 FareCompare 發現﹐68% 的美國國內特價票是在週一晚上放出的﹐優惠價格通常會保持一到三天。

FareCompare 的首席執行長瑞克•肖恩尼 (Rick Seaney) 說﹐“國內機票的價格走勢很有規律。但國際機票的價格走勢往往變幻莫測。”

機票價格分析人士說﹐航空公司會針對每條國際航線來試探市場需求﹐起始票價較高﹐然後再放出一批價格較低的座位﹐比如在出發時間前的四五個月。如果某些航班的機票訂出速度比往年更快﹐價格就會上揚。如果銷售情況比歷史走勢要差﹐價格可能進一步下跌。不過﹐往往在出發前的兩三個月﹐票價才會降到最低點﹐因為那時候航空公司開始對國際航班上還沒賣出去的座位擔心起來。

票價專家表示﹐國際機票的特價促銷是季節性的﹐而不是每周都會出現﹐優惠政策往往不會覆蓋全球﹐而是分不同航線推出。

肖恩尼說﹐“可能會有一批法國航線的特價票﹐或者一批休斯頓航線的特價票。”

航空公司經常在 7 月底或 8 月初推出秋季旅行的特價票。票價專家說﹐一年中最便宜的票價會在 2 月份的國際航班上出現﹐而這類特價票通常在 11 月份或 12 月初投放市場。

舉例而言:2012 年 6 月 25 日週三﹐英國航空公司 (British Airways) 開始放出 7 月 16 日到 9 月 2 日之間往返倫敦的公務艙特價票﹐價格為 2,012 美元﹐而通常的價格在 5,000 到一萬多美元之間。夏季的公務艙機票往往賣得不太好﹐而且奧運會也可能導致商務旅行的減少。

和美國國內機票的情況一樣﹐週二、週三或週四的國際機票一般要比週末的機票便宜一些。

對於每條航線﹐航空公司都會把十幾種甚至更多的票價方案納入訂票系統﹐並在特定的時間選擇在特定航班適用哪一種方案。這通常基於機票的銷售情況﹐以及航空公司對座位需求的預判﹐同時把那些訂票較晚的商務旅行者的需求考慮在內。

哈瑞爾研究夏天旅遊旺季的機票價格﹐發現在訂票系統中最便宜的那批特價票起始價格很高﹐隨後幾個月逐步下跌﹐在出發前又開始回升。他對從美國前往歐洲的 100 條不同航線進行比較﹐發現就平均而言﹐夏天旺季票的最高價格出現在上一年的 10 月份﹐因此在 10 月份為來年的夏季旅行訂票不是明智之舉。

買這種旺季票的最佳時間是:四月份。

怎麼才能知道自己選對了機票?如果可能﹐經常瀏覽一下機票價格﹐把最低的票價信息寫下來。這些歷史數據能幫你拿主意﹐看某張機票是否值得出手。微軟公司 (Microsoft Corp.) 搜索引擎網站 Bing.com 的旅行訂票板塊能提供一些航線幾個月來的歷史價格走勢。如果其中正好有你想訂的航班﹐那就省事很多:你可以從走勢圖上看出﹐目前的機票價格與以往票價相比是高還是低。

早些時候﹐人們預期 2012 年夏季的國際機票價格會大幅上漲﹐但後來這一預期逐步緩和﹐票價隨之回落。目前來看﹐價格僅比去年夏天有小幅上漲。

旅行服務商們表示﹐由於歐洲經濟動盪﹐美國經濟復蘇緩慢﹐橫跨大西洋兩岸的歐美國際航線需求不振。很多人似乎更傾向於選擇離家較近的度假地點﹐以此來控制夏季度假的開銷。

根據 Sabre 控股公司 (Sabre Holdings Corp.) 旗下旅行服務網站 Travelocity 的數據﹐7 月 4 日美國國慶節小長假期間的國際機票價格僅比去年上漲 1.3%﹐2011 年平均為 888 美元﹐而今年平均為 899 美元。兩年前﹐Travelocity 網站上國際機票的平均價格(包括往返於美國與加勒比海、墨西哥、加拿大、歐洲、亞洲和南美之間的航班)為 804 美元。

Travelocity 網站稱﹐往返於美國與 2012 年夏季奧運會舉辦城市倫敦之間的國際機票也呈現同樣的走勢﹐並沒有出現因需求增加而導致票價大漲的情況。航空公司紛紛增開往返倫敦的航班﹐以滿足運動員、教練、官員和觀眾的旅行需求。一開始的高票價﹐加上對倫敦大批人流集結的預先警告﹐可能嚇走了一些遊客。Travelocity 說﹐其網站上今年夏天飛往倫敦的平均機票價格為 1,226 美元﹐比去年的 1,197 美元上漲 2%。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飛往墨西哥旅遊城市坎昆 (Cancun) 的機票價格比去年上漲了 15%。

Travelocity 的副總裁西蒙•布萊姆利 (Simon Bramley) 說﹐“從今年初到 5 月份﹐市場對倫敦航線的需求一直都非常非常強勁﹐而這種需求現在開始放緩。”

不過﹐航空燃油價格居高不下﹐這導致旅行者曾經享受過的許多非旺季特價票今年也蹤跡罕見。肖恩尼說﹐航空公司在設定國際機票價格時﹐加入了平均 450 美元的往返燃油費﹐在一些航線上﹐各項稅費和政府收取的費用可能達到 200 美元甚至更多。在美國﹐航空公司只能顯示機票總價﹐旅行者看不到票價的具體構成情況。雖然燃油費只是票價成本的一部分﹐但越洋航班僅收取 200 美元的燃油費就意味著機票的起步價要在 1,000 美元左右。

肖恩尼說﹐“這真的讓人們對於秋季和冬季的票價預期發生變化﹐以往這兩個季節的國際機票價格在五、六百美元左右。”

肖恩尼說﹐他喜歡秋天去德國玩﹐享受慕尼黑啤酒節 (Oktoberfest) 的氣氛。以前去德國的往返票價一般在 700 美元左右﹐但今年他有心理預期﹐票價應該會更貴一些。

Scott McCartney

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當心﹐電子書也在“讀”你


當心﹐電子書也在“讀”你
2012 年 07 月 17 日 07:42
通讀者用 Kobo 電子閱讀器看完蘇珊娜•柯林斯 (Suzanne Collins) 的《飢餓遊戲》(Hunger Games) 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只需七個小時﹐差不多每小時看 57 頁。該系列第二部中的一句話──“因為有時候人們總會遇到一些事﹐但又沒有做好處理的準備。”──被近 18,000 名 Kindle 用戶高亮標示出來。至於巴諾書店 (Barnes & Noble)Nook 電子閱讀器的用戶﹐他們讀完《飢餓遊戲》第一部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載下一部。

在過去﹐出版商和作家都無從瞭解讀者的閱讀情況。他們無從瞭解讀者是看了三頁就不看了呢還是一口氣把書讀完了?大多數讀者會跳過介紹還是會仔細閱讀它、會不會在一些段落下劃線、會不會在空白處做筆記?而現如今﹐電子閱讀器能夠讓出版商和作家一窺銷售額背後的故事﹐它們不僅僅能夠顯示某些書吸引了多少購買者﹐還能揭示他們的閱讀強度。

數世紀以來﹐閱讀基本上是一種單獨的、私密的行為﹐它是讀者與書頁上的文字之間的親密交流。然而﹐隨著電子閱讀器的興起﹐我們的閱讀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閱讀轉變為某種可以測量的半公開的行為。

目前﹐電子書出版領域的主要競爭者有亞馬遜 (Amazon)、蘋果 (Apple) 和谷歌 (Google)﹐它們能夠輕鬆跟蹤讀者的閱讀進度、花在閱讀上的時間、以及搜索圖書時使用的關鍵字。iPad、Kindle Fire 和 Nook 等平板電腦的圖書軟件能夠記錄用戶打開軟件的次數並能記錄他們的閱讀時長。電子書零售商和一些出版社開始細緻研究這些數據﹐從而對人們的閱讀行為獲得前所未有的瞭解。

說到揣度消費者的愛好和習慣﹐出版界要遠遠落後於文娛業的其他領域。例如﹐電視製作人孜孜不倦地通過焦點小組來試播新節目﹐電影公司通過一系列試映來播放影片﹐然後根據觀眾的反應重新進行調整。然而﹐在出版界﹐讀者滿意度主要是通過銷售數據和書評來衡量﹐這些指標往往只是在事後對一本書的成功做出衡量﹐並不能促成或是預測到一本書的熱銷。如今﹐由於出版社和書商開始獲得大量數據﹐再加上更多科技公司將目光轉向了出版界﹐這種情況正開始發生轉變。

巴諾書店借助其電子閱讀器 Nook 在電子書市場佔有 25% 至 30% 的份額﹐該公司最近開始研究消費者的電子閱讀行為。例如﹐從 Nook 收集而來的數據能夠顯示讀者看某些書的進度、他們的閱讀速度以及某些特定類型的讀者的閱讀方式。巴諾書店負責電子書業務的副總裁吉姆•希爾特 (Jim Hilt) 稱﹐該公司正開始與出版商分享他們的調查結果﹐以幫助他們創作出更能抓住大家的吸引力的書籍。

這件事對該公司而言利益攸關﹐因為其正努力尋求提高自己在電子書市場的份額。在過去這一財年﹐Nook 平板電腦的銷售額上升了 45%﹐Nook 電子書的銷售額則大升 119%。總的說來﹐Nook 平板電腦和電子書的銷售額從上一財年的 8.8 億美元升至 13 億美元。最近﹐微軟 (Microsoft) 投資三億美元收購了該公司 17.6% 的股份。

希爾特稱﹐該公司依然處於“深度分析的最初階段”﹐正在對“超出他們所能運用的數量的數據”進行細緻分析。但這些數據──聚焦於不同的讀者群體而非個人──已經在揭示人們對特定類型書籍的閱讀方式方面帶來了一些很有助益的發現。例如﹐購買像《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 這樣的暢銷系列小說或是薇諾妮卡‧羅斯 (Veronica Roth) 所作的《分歧者》(Divergent) 這樣的青少年系列小說第一部的 Nook 用戶往往會把該系列全部讀完﹐彷彿他們讀的就是一本小說。

對來自 Nook 的數據進行分析之後﹐巴諾書店確定﹐人們在讀非小說類書籍時往往會有間歇﹐讀小說時一般會連續把書讀完﹐而且非小說類書籍、特別是篇幅長的﹐往往會更早被讀者扔在一旁。科幻小說、言情小說和犯罪小說的愛好者的閱讀速度常常比文學類小說讀者的速度快得多﹐而且他們會把看的書大多數都看完。文學類小說的讀者讀書半途而廢的情況更常見﹐並且常常會同時交替閱讀不同的書籍。

這些發現已經對巴諾書店在 Nook 上出售的書籍的類型產生了影響。希爾特稱﹐當數據顯示 Nook 的讀者經常棄讀長篇幅的非小說類書籍時﹐該公司就開始想辦法來吸引讀者閱讀短篇幅非小說類作品和長篇報刊文章。他們決定推出“Nook Snaps”﹐其中均為短篇作品﹐內容涉及從減肥、宗教到“佔領華爾街”運動的五花八門的話題。

希爾特稱﹐確定讀者心生厭煩的時間也可幫助出版商通過增加視頻、網絡鏈接或其他多媒體功能來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數字版本。如果發現某系列科幻小說的讀者在購買並迅速讀完頭兩本後突然放慢了速度或者不再讀該系列的書時﹐出版商或許能夠確定該系列小說什麼時候開始喪失了吸引力。

他還說﹐“我們試圖發掘的大方向是讀者在閱讀某些類型的書籍時於何處停止閱讀﹐我們能夠與出版商合作採取哪些措施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如果我們能夠幫助作家未來創作出比現在更棒的作品﹐這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部分作家對此前景持歡迎態度﹐其中美國作家協會 (Authors Guild) 主席、小說家斯科特•特羅 (Scott Turow) 便表示長期以來他對出版業未能研究消費群感到失望。特羅說﹐“我曾經和我的一名出版商發生爭論﹐我說‘我和你合作出書那麼長時間了﹐你仍然不知道哪些人買我的書﹐’他說道‘好吧﹐出版界都沒有人知道’。如果你能發現書的篇幅太長了﹐那麼你就要狠狠地刪減﹐就我個人而言我樂意獲得這種信息。”

其他作家則擔心﹐這種以數據推動的創作方式可能會阻礙那些有可能創作出偉大文學作品的風險性創新。Farrar, Straus & Giroux 出版社總裁及發行人喬納森•加拉西 (Jonathan Galassi) 認為﹐“一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可以是超乎尋常的﹐它可以是它所需要的長度﹐這應該是與讀者沒有任何關係的事情。我們不會因為有人讀不完《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 就把它改短。”

目前﹐出版商僅僅是剛開始細緻考慮電子閱讀數據的潛在用途。許多人對分析學是否能夠對出版業搶奪逐漸被遊戲和社交媒體所吸引的消費者的持續大戰提供幫助持懷疑態度。然而﹐在傳統出版商在與亞馬遜和蘋果等科技巨頭的大戰中節節失利的情況下﹐更好的數據分析似乎帶來了一些讓人無法抗拒的希望。

William Duke
其中﹐亞馬遜在這個領域擁有特別的優勢﹐因為它不僅是零售商﹐也是出版商﹐這些因素讓它在利用其收集的消費者閱讀習慣的數據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亞馬遜和其他一些電子書零售商跟蹤和存儲有關消費者購買和閱讀什麼書的消費者信息已不是什麼秘密。Kindle 用戶購機時會簽署一份協議﹐授權亞馬遜將來自 Kindle 的信息存儲在其數據服務器上﹐其中包括用戶最終的閱讀進度、書簽、高亮標記處、筆記以及注釋等。

亞馬遜可以確認電子書的哪些段落受到讀者的歡迎﹐並能通過“最受關注的段落”列表等此類功能將其中部分信息公佈在其網站上。讀者在用 Kindle 看書時可以用按鍵將節選出來的區域以數字方式高亮標出﹐他們在讀書時還可以選擇查看其他讀者共同高亮標記出來的句子。亞馬遜將這些節選出來的句子匯總在一起﹐查看哪些句子被高亮標出的頻率最高﹐其中次數最多的是《飢餓者遊戲》三部曲中的那句話﹐位居其次的是《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 開篇第一句話。

亞馬遜發言人金莉•佩爾索爾(Kinley Pearsall)稱﹐“我們認為這是所有用 Kindle 看書的讀者的集體智慧。”

一些隱私監管機構提出﹐應保護電子書讀者的電子閱讀習慣不被記錄下來。倡導消費者權利及隱私的非營利組織電子前沿基金會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簡稱“EFF”) 的法務總監辛迪•科恩 (Cindy Cohn) 稱﹐“有一種社會理想狀態是﹐你看什麼書與他人無關。但是現在你卻沒有辦法告訴亞馬遜說‘我想買你們的書﹐但是我不希望你們跟蹤我在讀什麼書’。”亞馬遜拒絕就該公司如何分析和利用其收集的 Kindle 數據置評。

EFF 已推動立法工作﹐防止電子書零售商在未獲得法院批准的情況下將有關個人閱讀習慣的信息作為證據交給執法機構。今年早些時候﹐加州制定了《讀者隱私法案》﹐它加大了執法機構獲取消費者的電子閱讀記錄的難度。依據這項新法案﹐執法機構在獲得法院命令之後才可要求電子書銷售商提供披露消費者瀏覽、購買並高亮標示了哪些書的信息。美國公民自由聯盟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和 EFF 曾聯手谷歌和其他組織推動這項立法﹐如今它們正努力推動美國其他州也制定同樣的法案。

網絡安全專家及作家布魯斯•施奈爾 (Bruce Schneier) 擔心﹐由於害怕自己的閱讀會被跟蹤﹐讀者可能會徹底遠離關於健康、性行為和安全等敏感題材的電子書﹐其中也包括他自己寫的書。他說﹐“我們讀的東西有許多是不想讓別人知道的。”

市場研究公司 Forrester Research 的分析師稱﹐美國使用中的電子書和平板電腦分別約有 4000 萬部和 6500 萬部。美國出版商協會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 近期發現﹐2012 年第一季度的電子書銷售額達 2.82 億美元﹐而紙質書的銷售額為 2.3 億美元。

與此同時﹐電子書閱讀潮流引發各家尋求利用從電子閱讀設備和閱讀軟件收集而來的大量數據的電子書初創企業你爭我奪。如今讀者可通過新型電子閱讀服務購買電子書並把書存儲在電子書庫中﹐然後可以在不同設備上閱讀這些書﹐這些服務安裝了一些最精密的讀者跟蹤軟件。例如﹐擁有 50,000 名訂閱用戶的電子閱讀平台 Copia 會收集有關人口特徵和閱讀數據的詳細信息﹐其中包括購買了某些書的消費者的年齡、性別和就讀的學校以及這些書被下載、打開和閱讀的次數﹐並和出版商分享其調查結果。Copia 將這些數據匯總﹐這樣一來單個用戶的身份不會暴露﹐Copia 會與提出索取要求的出版商分享這些信息。

Kobo 是一家電子閱讀設備製造商﹐同時還運營著一項存儲了 250 萬本電子書、擁有逾 800 萬用戶的電子閱讀服務。該公司最近開始研究讀者群對某些書和某些類型的書籍的閱讀習慣。該公司會跟蹤讀者閱讀某些書的時間和他們的閱讀進度。例如﹐該公司通過跟蹤發現大多數看喬治•馬丁 (George R.R. Martin) 的奇幻小說《與龍共舞》(A Dance With Dragons) 的讀者都會把這本書讀完﹐他們花在這本書上的時間平均為 20 小時﹐對於一本長達 1,040 頁的書來說速度算是比較快的了。

有些出版商開始在出版紙質版本之前先銷售電子版試探市場反應。比如說﹐在今年早些時候﹐每年出版 250 本書的 Sourcebooks 出版社就通過一種新式的成系列的在線出版模式進行嘗試。其推出了六本書的初期在線版﹐題材涉及愛情、青少年讀物與非小說類書籍等﹐最終在出版紙質版本時﹐讀者的反饋會被融合進來。

此外﹐出版了《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和《飢餓遊戲》等暢銷青少年小說的 Scholastic 出版社也建立了在線留言板以及與其暢銷系列小說《39 條線索》(39 Clues) 關聯的互動遊戲。該在線遊戲和相關留言板有 190 萬名註冊用戶﹐它們能夠幫助 Scholastic 追蹤哪些故事線索和角色能夠引起年輕讀者的共鳴。Scholastic 的發行人及編務總監戴維•萊維森 (David Levithan) 稱﹐在線反饋為仍在繼續創作的《39 條線索》系列小說的構思提供了幫助﹐並使其成為全球性暢銷書﹐印刷數量超過了 1500 萬本。

萊維森說﹐“你極少能一窺讀者的想法﹐紙質書不存在數據分析這樣的事情﹐你無法分辨哪些頁被讀者折上了角。”

很少有出版商的嘗試能達到與 Coliloquy 同樣的程度﹐後者是一家電子出版公司﹐由計算機科學家、曾在谷歌任工程師的韋恩•盧 (Waynn Lue) 和風險資本家、遊戲分析公司 Twofish 的前總裁麗莎•盧瑟福 (Lisa Rutherford) 創立。

Coliloquy 的電子書可以在 Kindle、Nook 和 Android 等電子閱讀器上讀到﹐這些電子書具備一種“選擇你自己的歷險經歷”的模式﹐允許讀者自己設計人物角色和情節線索。該公司的工程師會把從讀者的選擇中收集而來的數據匯總起來﹐然後把它發給作家﹐最後作家再在他們接下來要寫的書中調整故事線索來體現受大眾歡迎的選擇。盧說﹐“我們看到數據和分析方法是如何徹底改變了手機軟件和遊戲等某些行業。在閱讀方面﹐我們還沒有那種互動數據﹐我們所希望的就是提供一種以往並不存在的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反饋機制。”

Coliloquy 借助亞馬遜的 Kindle 數據開發者項目開發了其軟件﹐亞馬遜的這個項目允許外部企業為 Kindle 創建互動內容。Coliloquy 的專有數據平台採用了類似於遊戲軟件的複雜算法﹐可讓讀者從不同的敘事路徑中進行選擇。

Coliloquy 聘請了六名編輯和五名技術和產品開發人員﹐並招募愛情、非小說類書籍、青少年奇幻小說和情色小說等一系列類型作品的作家。自今年 1 月份啟動以來﹐該公司已發行了八本書﹐並正在新增犯罪小說、法理驚悚小說以及實驗性小說。盧和盧瑟福以與亞馬遜簽署了保密協議為由﹐拒絕提供 Coliloquy 所發行的書籍的銷售額。他們說﹐購買 Coliloquy 所發行的書籍(售價從 2.99 至 7.99 美元不等)的讀者有 90% 以上把書讀完了﹐還有 67% 的讀者會重讀一遍。

基拉•斯耐德 (Kira Snyder) 的青少年懸疑系列小說《Parish Mail》的故事背景設在新奧爾良﹐讀者可以決定書中的少年主角是利用魔法破案還是與一位警探十幾歲的兒子一同聯手破案。琳達•威斯德姆 (Linda Wisdom) 與琳達•司各特 (Lynda K. Scott) 合寫的情色愛情系列小說《大逃亡》(Great Escapes) 的讀者可以決定主人公的外貌和愛情場景的熾熱程度。Coliloquy 最近一份報告顯示﹐《大逃亡》讀者心目中理想的主人公應該是高個子、黑頭發和綠眼睛﹐體格要強壯結實﹐還應該有適度數量但不應過多的胸毛。

托娜•芬斯基 (Tawna Fenske) 的浪漫驚險喜劇小說《拋棄》(Getting Dumped) 的主人公是一個起初在當地公共關係部門擁有一份體面工作、在被解雇後在一個垃圾填埋場找了份工作的的年輕女孩﹐讀者可以選擇女主人公與三位追求者中的哪一位產生故事。最近一批數據顯示﹐53.3% 的讀者選擇了休•格蘭特 (Hugh Grant) 類型的科林 (Collin)﹐16.8% 的讀者選擇了英俊但是已有對象的皮特 (Pete)﹐另外還有 29.7% 的讀者選擇了女主人公感情疏遠的男友丹尼爾 (Daniel)。

芬斯基原本計劃在書中把丹尼爾送進監獄並讓他從該系列中消失。後來她看到了這些數據﹐最終她決定 29.7% 的比例佔了讀者的一大部分﹐因此不能忽視他們。

芬斯基說﹐“長期以來都是編輯、經紀人或出版商告訴你‘這是讀者想讀的﹐’但是這些(數據)都是第一手的讀者數據。以前我總是在想﹐那個人有沒有買書、是不是只看了三頁就不看了?如今我可以瞭解到他們買了書並在買完書的頭一個星期就看了。”

Alexandra A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