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佛里曼專欄/四大經濟區域 正在崩解


佛里曼專欄/四大經濟區域 正在崩解
 
抓緊你的帽子和錢包。冷戰結束後,全球體系很大程度上是由四個重大治理體制所維繫,如今這四個治理體制同時日漸崩解,將需要重建。這個從美國開始的重建是否會發生、又會如何進行,將嚴重影響到你的財產。
這麼說好了:歐盟正在崩解,阿拉伯世界也是;中國的成長模式面臨壓力;美國由信貸驅動的資本主義模式遭警告性的心臟病襲擊,需要整體反省。單是重塑這四者其中的一個就已工程浩大,要在世界如此緊密相連的現今一次重塑四個,難度更高。如今我們又一次處在創造的過程中,但我們在創造什麼?
先從全球最大產油區中東談起。利比亞人民剛繼突尼西亞、埃及和葉門之後,加入推翻獨裁者的行列;敘利亞和伊朗人希望很快也能跟進。不用多久,幾乎每個中東獨裁者都將被推翻或被迫分享權力。舊有模式無法維繫,國王和軍事獨裁者不再能藉掌控石油收入穩固自身權位,受經費充裕的軍隊及保安部門保護,並不時花錢收買中堅階層的人民。這個蓋子是由阿拉伯日漸龐大的青年人口掀起,如今他們能知道世上其他人過著什麼生活,不再忍受落後、教育不足、失業、遭受欺凌和無能為力。
然而舊有中東體系雖已瓦解,但這些社會要制定自己的社會契約來規範鐵腕政權垮台後如何共同生活,將需要時間。我對此抱最大希望、但做最壞的打算。
至於對歐盟和歐元區而言,這或許是個好主意:保留貨幣聯盟和共同貨幣,但讓各成員管理自己的財政政策,只要他們保證會像德國人那樣勤儉。但這個想法好到不像真實。部分歐洲國家的政府福利計畫龐大,當地生產的收入又不足以支持這些計畫,最終將導致主權債務膨脹。而這些債務的債主大多是歐洲銀行,然後銀行又將開始反抗。歐洲北方的生產者兼救星,正與支出過度的歐豬五國(PIIGS,即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希臘和西班牙)制定新協議。
德國不大可能退出歐盟,因該國有很大一部分的出口輸往這五個超支且缺乏競爭力的國家。歐洲北方的國家其實是在設法讓歐豬五國遵守更嚴格的紀律,但這些國家能再吸收多少撙節措施,尤其是當更深的衰退帶來更多社會壓力時。未來走上街頭的將不只是倫敦人,無論如何歐盟一定會縮小或變得更緊密,過程中可能遭遇混亂、震撼全球的過渡期,此階段尚未反映在市場價格上。
而中國仰賴的模式是建立在刻意壓低人民幣匯率和出口導向的成長上,國內消費低落、儲蓄率高。這使中國共產黨能維持與人民間特有的共識:我們給你工作和愈來愈好的生活水準,你們讓我們執政。如今這個共識受到威脅,美國和歐洲的高失業率使北京當局的低估貨幣/低消費/高出口模式變得較難以持續。
至於美國現在需要的是結合削減支出、增稅、稅制改革和投資(投資基礎建設、教育、研究和生產)的混合政治,但這種政治不在任何一黨的議程上,除非兩黨能找出方法圍繞著這種新政治相互合作,或有第三黨出現,否則僵局會持續,也會造成更多痛苦。
當全球同時發生如此多個痛苦的轉變,尤其在失業率如此高、且經濟如此疲軟的此刻,美國這個全球最重要的支柱應該比以往都堅固,美國若不團結行動,不僅會拖長國內危機,還會催生全球危機。
(作者Thomas L. Fried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著有《世界是平的》等書)

五條助你高枕無憂的投資策略


五條助你高枕無憂的投資策略
2011年 08月 29日 07:12

去幾週里發生的戲劇性事件可真不少:兩黨間的提高預算上限之爭、美國信用評級被下調、歐洲銀行經營狀況遭質疑、股票市場過山車……

這些都讓投資者們夜不能寐。

世界如此紛亂﹐我們怎樣才能高枕無憂呢?基本上來說﹐制定一條明智的長期投資策略才能讓我們安然躲過各種疾風驟雨﹐甚至可以幫助我們在風暴中乘風前行。

那麼怎麼做呢?很多時候﹐靜觀其變是最好的策略。不過過去幾天里市場的大幅跌盪恐怕會讓人感覺﹐要想置身世外並不容易。而且什麼都不做通常也不會讓我們感覺更安全。

那麼這裡給你提供五條無需大動干戈就或許能讓你平靜一些的投資策略。

第一條:現金。數數你的投資組合中有多少現金。當世界有些瘋狂時﹐留一些應急的現金能讓人稍感心安。經驗告訴我們﹐我們手頭應該留有足夠應付大約四到六個月日常開銷的現金﹐以防哪天突然丟掉了工作。

這聽起來或許是一大筆錢。不過鑒於當下經濟前景如此不明朗﹐做足準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有必要。

Bloomberg News
酒業巨頭的股票比其他股票表現更好。圖為蘇格蘭格拉斯哥的Diageo酒廠。
如果手頭現金不足﹐你可以考慮做三件事。首先﹐你可以趁著市場反彈的時候獲利回吐來增加現金頭寸。過去兩週有不少次大漲的機會﹐也見識了不少的下跌。可以想見﹐未來還會有更多動盪﹐所以記得抓住上漲的機會增加你的現金持有。

第二﹐你或許有些深深套牢的股票在大盤反彈的時候也未見起色。你可以止損賣掉這些股票﹐然後用這些損失來抵消你獲利回吐所得。

第三﹐由於目前原油價格已經從其4月末的高點上下跌了25.7%﹐因此汽油價格將在未來幾個月裡下降。利用汽油價格的差異來增加你的儲蓄。當油價在三美元時﹐假裝你往油箱里加的仍是近四美元的油﹐然後將差額部分的錢存在現金賬戶里。

第二條:投資公共事業股。公共事業公司並不誘人﹐但他們足夠穩重。保證在這一領域有一定的投資將能夠減少你投資組合的上下波動。道瓊斯公用事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Utility Average)也同大盤一道波動﹐不過幅度要小一些。

此外公共事業股能提供大量股息分紅﹐而且跟其他公司不同的是﹐公共事業公司的派息歷來非常可靠。所以﹐即便公共事業股也如其他股票一樣大幅下跌之時﹐你仍可以指望股息收入給你帶來些安慰。目前該類股的股息收益率是4.34%﹐相比之下﹐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只有微不足道的2.26%。

第三條:其他派息股。還有一些非常大的公司也有很好的派息記錄﹐儘管這些公司股票的風險會比公共事業股略高些。這其中包括:默克(Merck)﹐其股息收益率為4.9%﹔輝瑞(Pfizer)﹐股息收益率4.5%﹔強生(Johnson & Johnson)﹐股息收益率3.7%﹔Verizon Communications﹐股息收益率為5.7%﹔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股息收益率6%。

儘管不是特別吸引人﹐而且這些股票股價有可能繼續大幅波動。不過就像公共事業股那樣﹐投資這些股票你可以收獲些小小的回報﹐從而使得股價下跌看起來不那麼不可忍受。

第四條:黃金。這種貴金屬的價格在過去這輪股市動盪中一飛沖天。金價通常會在股市大跌時飆升。這一相反走勢可以為你投資組合中的其他投資提供一些對沖。

如今一些人相信黃金價格已經漲過頭了。比如說﹐它在8月11日那個交易日股市沖高時就曾大幅下跌。不過仍有很多因素對金價構成支撐:比如當前美國和歐洲面臨的財務困境﹐疲軟的美元﹐美國聯邦政府關於2013年之前都不會上調基準利率的承諾﹐以及經濟前景的不確定。黃金價格就像股票和債券一樣﹐很有可能會繼續波動﹐所以打這張牌的時候也別玩過火。

第五條:煙酒類股。或許瘋狂的市場、動盪的經濟以及政治打擊讓你想要喝一杯或是抽支煙﹐很多人都這麼想。當其他一切都陷入亂攤子的時候﹐煙酒類公司看起來似乎混得還不錯。

酒業巨頭Diageo、SABMiller和Anheuser-Busch InBev的股價表現比其他股票要好﹐而且Diageo的股息收益率還相當不錯﹐達2.7%。

煙草類股表現也不錯。Altria Group當前股價距離其52週高點不遠﹐而且該公司股息收益率高達6%。菲利普-莫里斯國際公司(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股息收益率為3.7%﹐該股表現雖然不及Altria﹐但在當前的動盪格局中仍是一只強勁的個股。這類股漲勢可能有限﹐但近來的表現顯示它們足夠穩定。

最後﹐一旦你感覺自己的投資組合──包括現金持有量──能夠讓你更安心了﹐那麼你可以開始以更清醒的方式來搜尋那些隨時可能出現的獲利機會了。就像過去兩週我們時而會看到的情形那樣﹐當市場出現恐慌時﹐值得投資的股票也會隨之出現。

包括蘋果電腦(Apple)、卡特彼勒(Caterpillar)和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在內的一些前景強勁的個股﹐如今股價低了很多。現在也許很難說銀行類股是不是已跌到了底部﹐不過這裡面有不少基本面強勁公司的股價比兩週前看起來更吸引人了。

Dave Kansas

喬布斯的工作格言:不要隨遇而安


喬布斯的工作格言:不要隨遇而安
2011年 08月 26日 14:58

Associated Press

布斯週四辭去了蘋果公司(Apple)首席執行長一職。他曾在2005年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談到了自己對人生、死亡、愛以及他非常規的學術和職場道路的思考。喬布斯的這番演講令人深受啟發﹐不僅對於那些希望鞭策子女養成獨立思考習慣的父母來說是這樣﹐對於任何一個在格子間里做著自己可能並不熱愛的工作的人來說亦是如此。

在那次演講中﹐喬布斯講述了他在早期職業生涯中被蘋果炒魷魚這件事如何成為他可能擁有的最棒的經歷﹐因為他的創造力得到了釋放﹐他得以把經歷真正放在他所熱愛的工作上。他繼續前行並最終成立了電腦動畫製作公司Pixar﹐然後再度回到蘋果﹐領導了蘋果的復興。喬布斯說﹐他從不安於做任何不是他真正熱愛做的事。以下是他演講的節選:

你的工作將會佔據你人生大部分時間﹐因此獲得成就感的惟一途徑就是做你自己認為是偉大的工作﹐而成就一番偉業的惟一途徑就是熱愛你的事業。如果你還沒有找到讓自己熱愛的事業﹐你要繼續尋找﹐不要隨遇而安。跟隨自己的心﹐總有一天你會找到的。而且﹐工作和你之間的關係與其他任何一種偉大的關係一樣﹐隨著歲月流逝﹐它會變得越來越順暢。所以﹐繼續尋找﹐直到找到為止﹐不要半途而廢。

當然﹐我們中的很多人不得不中途放棄。有時﹐做我們熱愛的工作就會付不起賬單﹐或者我們渴望施展抱負的領域目前沒有空缺﹐而我們卻需要一份收入。另外﹐並不是每份工作都讓人覺得天天熱血沸騰、樂趣無窮又極其充實。

讀者朋友﹐請問你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是否是安於現狀呢?或說你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工作了嗎?

Rachel Emma Silverman



===========================================


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UF8uR6Z6KLc
文本:http://news.stanford.edu/news/2005/june15/jobs-061505.html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Jobs says

This is a prepared text of the Commencement address delivered by Steve Jobs, CEO of Apple Computer and of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on June 12, 2005.
I am honored to be with you today at your commencement from one of the fines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I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Truth be told, this is the closest I've ever gotten to a college graduation. Today I want to tell you three stories from my life. That's it. No big deal. Just three stories.
The first story is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
I dropped out of Reed College after the first 6 months, but then stayed around as a drop-in for another 18 months or so before I really quit. So why did I drop out?
It started before I was born. My biological mother was a young, unwed college graduate student, and she decided to put me up for adoption. She felt very strongly that I should be adopted by college graduates, so everything was all set for me to be adopted at birth by a lawyer and his wife. Except that when I popped out they decided at the last minute that they really wanted a girl. So my parents, who were on a waiting list, got a call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asking: "We have an unexpected baby boy; do you want him?" They said: "Of course." My biological mother later found out that my mo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nd that my fa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She refused to sign the final adoption papers. She only relented a few months later when my parents promised that I would someday go to college.
And 17 years later I did go to college. But I naively chose a college that was almost as expensive as Stanford, and all of my working-class parents' savings were being spent on my college tuition. After six months, I couldn't see the value in it. I had no idea what I wanted to do with my life and no idea how college was going to help me figure it out. And here I was spending all of the money my parents had saved their entire life. So I decided to drop out and trust that it would all work out OK. It was pretty scary at the time, but looking back it was one of the best decisions I ever made. The minute I dropped out I could stop taking the required classes that didn't interest me, and begin dropping in on the ones that looked interesting.
It wasn't all romantic. I didn't have a dorm room, so I slept on the floor in friends' rooms, I returned coke bottles for the 5¢ deposits to buy food with, and I would walk the 7 miles across town every Sunday night to get one good meal a week at the Hare Krishna temple. I loved it. And much of what I stumbled into by following my curiosity and intuition turned out to be priceless later on. Let me give you one example:
Reed College at that time offered perhaps the best calligraphy instruction in the country. Throughout the campus every poster, every label on every drawer, was beautifully hand calligraphed. Because I had dropped out and didn't have to take the normal classes, I decided to take a calligraphy class to learn how to do this. I learned about serif and san serif typefaces, about varying the amount of space between different letter combinations, about what makes great typography great. It was beautiful, historical, artistically subtle in a way that science can't capture, and I found it fascinating.
None of this had even a hope of 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my life. But ten years later, when we were designing the first Macintosh computer, it all came back to me. And we designed it all into the Mac. It was the first computer with beautiful typography. If I had never dropped in on that single course in college, the Mac would have never had multiple typefaces or proportionally spaced fonts. And since Windows just copied the Mac, it's likely that no personal computer would have them. If I had never dropped out, I would have never dropped in on this calligraphy class, and personal computers might not have the wonderful typography that they do. Of course it 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I was in college. 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ten years later.
Again,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My second story is about love and loss.
I was lucky — I found what I loved to do early in life. Woz and I started Apple in my parents garage when I was 20. We worked hard, and in 10 years Apple had grown from just the two of us in a garage into a $2 billion company with over 4000 employees. We had just released our finest creation — the Macintosh — a year earlier, and I had just turned 30. And then I got fired. How can you get fired from a company you started? Well, as Apple grew we hired someone who I thought was very talented to run the company with me, and for the first year or so things went well. But then our visions of the future began to diverge and eventually we had a falling out. When we did, our Board of Directors sided with him. So at 30 I was out. And very publicly out. What had been the focus of my entire adult life was gone, and it was devastating.
I really didn't know what to do for a few months. I felt that I had let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of entrepreneurs down - that I had dropped the baton as it was being passed to me. I met with David Packard and Bob Noyce and tried to apologize for screwing up so badly. I was a very public failure, and I even thought about running away from the valley. But something slowly began to dawn on me — I still loved what I did. The turn of events at Apple had not changed that one bit. I had been rejected, but I was still in love. And so I decided to start over.
I didn't see it then, but it turned out that getting fired from Apple was the best thing that could have ever happened to me. The heaviness of being successful was replaced by the lightness of being a beginner again, less sure about everything. It freed me to enter one of the most creative periods of my life.
During the next five years, I started a company named NeXT, another company named Pixar, and fell in love with an amazing woman who would become my wife. Pixar went on to create the worlds first computer animated feature film, Toy Story, and is now the most successful animation studio in the world. In a remarkable turn of events, Apple bought NeXT, I returned to Apple, and the technology we developed at NeXT is at the heart of Apple's current renaissance. And Laurene and I have a wonderful family together.
I'm pretty sure none of this would have happened if I hadn't been fired from Apple. It was awful tasting medicine, but I guess the patient needed it. Sometimes life hits you in the head with a brick. Don't lose faith. 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And that is as true for your work as it is for your lovers. 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And, like any great relationship, it just gets better and better as the years roll on. So keep looking until you find it. Don't settle.
My third story is about death.
When I was 17, I read a quote that went something like: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It made an impression on me, and since then, for the past 33 years, I have looked in the mirror every morning and asked myself: "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would I want to do what I am about to do today?" And whenever the answer has been "No" for too many days in a row, I know I need to change something.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Remembering that you are going to die is the best way I know to avoid the trap of thinking you have something to lose. You are already nake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 heart.
About a year ago I was diagnosed with cancer. I had a scan at 7:30 in the morning, and it clearly showed a tumor on my pancreas. I didn't even know what a pancreas was. The doctors told me this was almost certainly a type of cancer that is incurable, and that I should expect to live no longer than three to six months. My doctor advised me to go home and get my affairs in order, which is doctor's code for prepare to die. It means to try to tell your kids everything you thought you'd have the next 10 years to tell them in just a few months. It means to make sure everything is buttoned up so that it will be as easy as possible for your family. It means to say your goodbyes.
I lived with that diagnosis all day. Later that evening I had a biopsy, where they stuck an endoscope down my throat, through my stomach and into my intestines, put a needle into my pancreas and got a few cells from the tumor. I was sedated, but my wife, who was there, told me that when they viewed the cells under a microscope the doctors started crying because it turned out to be a very rare form of pancreatic cancer that is curable with surgery. I had the surgery and I'm fine now.
This was the closest I've been to facing death, and I hope it's the closest I get for a few more decades. Having lived through it, I can now say this to you with a bit more certainty than when death was a useful but purely intellectual concept:
No one wants to die. 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 die to get there. And yet death is the destination we all share. No one has ever escaped it. And that is as it should be, because 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 change agent. It clears out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Right now the new is you, but someday not too long from now, you will gradually become the old and be cleared away. Sorry to be so dramatic, but it is quite true.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When I was young, there was an amazing publication called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which was one of the bibles of my generation. It was created by a fellow named Stewart Brand not far from here in Menlo Park, and he brought it to life with his poetic touch. This was in the late 1960's, before personal computers and desktop publishing, so it was all made with typewriters, scissors, and polaroid cameras. It was sort of like Google in paperback form, 35 years before Google came along: it was idealistic, and overflowing with neat tools and great notions.
Stewart and his team put out several issues of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and then when it had run its course, they put out a final issue. It was the mid-1970s, and I was your age. On the back cover of their final issue was a photograph of an early morning country road, the kind you might find yourself hitchhiking on if you were so adventurous. Beneath it were the words: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It was their farewell message as they signed off.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And I have always wished that for myself. And now, as you graduate to begin anew, I wish that for you.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Thank you all very much.
=========================================


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波克夏砸50億美元 買美銀股


波克夏砸50億美元 買美銀股
 
巴菲特。
圖/經濟日報提供
美國規模最大的銀行美國銀行(BofA)表示,「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將斥資50億美元收購美銀股票;這項消息激勵美銀股價早盤一度暴漲25%,帶動美股盤初早高。但受德國股市15分鐘內急跌4%拖累,美股三大指數盤中各跌1%左右。美銀25日表示,準備出售5萬股累積永久優先股(cumulative perpetual preferred stock)給波克夏,每股價格為10萬美元、每年股息6%,未來的贖回溢價則是5%。另外,波克夏也取得7億股美銀認股權證,履約價僅每股7.14美元,未來十年內隨時都可行使購買權。
巴菲特說:「美銀是很強健、管理良好的企業,所以我想投資美銀。我對這家銀行的獲利能力感到驚訝,他們極具野心地跨越所有挑戰,並專注於服務他們的客戶。」
消息傳出後,美銀股價25日在紐約早盤一度上漲逾25%至8.80美元,並激勵標準普爾500指數盤初走高,但隨後美銀漲幅縮小至13%。分析師說,這代表巴菲特對美銀深具信心,對經濟抱持樂觀的態度,也再度凸顯巴菲特在美國金融機構出現危機之際,扮演穩定投資人信心的角色。
美銀市值今年來已跌掉53%,外界曾揣測美銀必須透過公開市場籌資,不過執行長莫尼罕(Brian Moynihan)已表明,無須藉發售新股因應新的國際資本標準規定,和籌措問題房貸訴訟的和解金。
巴菲特也曾在金融危機期間投資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在2008年秋天買進高盛股票,後來為波克夏帶進鉅額收益;高盛已於今年稍早贖回股票。市場觀察家指出,這顯示巴菲特已成為銀行業走投無路時尋求資金的管道。
另外,波克夏併購路博潤公司(Lubrizol)25日獲歐盟執委會批准。波克夏3月出價90億美元買下生產引擎潤滑劑的路博潤,看好後者持續增長的全球出貨量。這起併購案與近期發動的其他併購交易相比,反映出波克夏拓展北美以外營運事業的意圖。
【2011/08/26 經濟日報】
===================================
我很納悶美國銀行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怎麼會需要這麼龐大的資金?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在Internet Explorer 中開啟 Office 檔案時出現檔案下載對話方塊

當用IE點選 Microsoft Office的超連結時,經常會出現一個對話視窗,要求使用者選擇是要開啟,或者是存檔。

以下方法可以使這個對話視窗不再出現:
For Windows 2000、Windows XP
Step 1. 我的電腦→工具(T)→資料夾選項(O)。
Step 2. 按一下「檔案類型」索引標籤,在「註冊的檔案類型」方塊中按一下特定的檔案類型(例如 XLS),然後按一下「進階」。
Step 3. 取消「下載之後進行開啟確認」核取方塊,然後按一下「確定」

可以參考:http://support.microsoft.com/kb/303475/zh-tw#appliesto

另外,若要將其恢復,除了利用上述方法之外,還可以利用 regedit的方法: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AlwaysPromptWhenDownload"=dword:00000001
把這段內容存成 1.reg,然後在檔案總管中 double-click它,再回答YES即可。



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上半年上班族加薪 全被通膨吃掉


上半年上班族加薪 全被通膨吃掉
 
國內經濟迄今還是無感復甦!主計處昨天公布,今年上半年(1-6月)上班族平均「實質經常性薪資」只有3萬4370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竟然負成長0.15%,代表上半年國人加薪幅度還趕不上通貨膨脹速度,薪水統統被通膨吃掉。
圖/聯合報提供
「實質經常性薪資」,是相對於「名目經常性薪資」,指的是將「名目經常性薪資」扣除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通膨因素)後,國人實質拿到的每月薪資。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陳憫表示,今年上半年物價指數上漲1.45%;名目經常性薪資為3萬6590元,年增率為1.3%,比較起來薪資增加的幅度,還不如物價上漲的幅度。因此,雖然上半年不少企業在喊加薪,但其實加薪幅度並不高或根本沒有加,國人的加薪還是統統被通膨吃掉了。
但今年上半年,明明國內景氣熱絡,復甦狀況明顯,為何薪資負成長?陳憫解釋,主要有幾個因素:第一是今年許多雇主加薪,不是加經常性薪資,而是加獎金,所以今年初許多企業有發放較多的年終獎金或績效獎金,使國人上半年的「平均薪資」(即經常性薪資加上獎金)為4萬8947元,為歷年最高水準,年增率為3.28%,但這無法反映在經常性薪資的漲幅中。
其次,今年調薪的多為大型廠商,中小型廠商調薪比率較少,而且許多廠商調薪也不是全面調整,而是僅調整部分部門,所以數字也無法反映。
第三,陳憫說,因為今年上半年失率業降低,代表全國勞工人數持續增加,企業多了許多新進人員,因新進人員薪水較低,所以會拉低整體平均
根據主計處統計,除了今年以外,金融海嘯前的民國97年,我國上半年實質經常性薪資也是負成長2.5%,主因是當年物價指數上漲高達3.88%;另外,金融海嘯當年度 (民國98年) ,上半年實質經常性薪資也是負成長7.59%,主要是因為海嘯造成的景氣衰退。
同時,雖然上半年景氣回溫,但是國人的名目經常性薪資為3萬6590元,也還是不如海嘯前(民國97年)的3萬6613元。
另外,主計處昨天公布,7月失業率為4.41%,比6月略升0.06個百分點。陳憫表示,主要是因為暑假打工以及畢業旺季等季節性因素造成。
【2011/08/23 聯合報】

零售餐飲內需7月風光 8月恐下滑
 
經濟部昨(23)日公布,7月零售額與餐飲業營業額分別是3,179億元、326億元,各自創下歷史單月次高與新高紀錄。不過,受8月全球股市動盪、景氣詭譎影響,經濟部預估8月內需表現恐怕將下滑。
經濟部昨天公布7月國內製造業生產與內需市場表現,儘管7月製造業動能明顯偏弱,不過,內需表現卻是搶搶滾。不僅國內零售市場拜暑期商機、資訊展之賜,零售額飆上歷史次高;就連餐飲業也在外籍觀光客加持下,創新高。
經濟部統計指出,7月零售額是3,179億元,較去年同時增加5.47%,各業別均呈現正成長,以資通訊及家電設備零售業增加7.92%最多;包括便利商店、量販店、百貨公司在內的綜合商品零售業,年增率也有6.98%,位居第二位。
近來國際金價一飛衝天,連帶使得進口黃金的台灣銀行貿易部營業額暴增,7月營業額達35億元,年增率達35%,使得批發業的家庭器具及用品營業額,增加7.69%。
經濟部統計長黃吉實說,7月31日進入中元普渡旺季,國內各大量販店、便利超商都推出促銷、引爆零售買氣,家電業者也樂得迎接冷氣大賣。餐飲業搭上不少觀光客趁暑假來台,歡喜迎接大單小單不斷。
【2011/08/24 經濟日報】 

Q3工業生產指數 成長率剩2趴


製造業連跌帶爬 本季不旺
 
經濟部昨(23)日公布7月製造業指數是137.01,創歷史單月第四高。不過,包括電子零組件、化材、基本金屬等「主力軍」,都出現製造動能連跌帶爬現象。經濟部斷言,第三季旺季不旺已成定局。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部昨天公布7月製造業指數是137.01,年增率是3.73%,年增率一連四個月都落入個位數,淡季現象十足明顯。
8月旺季接單,經濟部未報佳音,7月預測8月的動向指數,一下子跌落到44.51,顯示廠商悲觀情緒濃厚。
經濟部統計長黃吉實直言,今年旺季不旺的格局基本確立,連月來晶圓雙雄台積電、聯電紛紛下修第三季營收成長率,面板雙虎友達、奇美也調節第三季產能利用率到八成,其他製造業者更面臨艱難處境。
今年第一季國內製造業年增率是15.6%,第二季年增率降至6.21%。黃吉實認為,第三季製造業動能明顯偏低,「年增率可能接近一、兩趴」,為國內下半年出口、製造埋下隱憂。
7月化學材料年增率是-8.64%,為牽制整體指數向上爬升的關鍵。
由於石化龍頭之一的台塑集團,年底前都將安排廠區分期停工安檢,使得年底前的化材族群的表現,恐怕將持續黯淡。
向來被劃入績優生行列的電子零組件、基本金屬、機械設備與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除了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一枝獨秀、維持兩位數的生產年增率,其餘年增率都落在個位數區間,顯示製造動能相當疲弱。
電腦電子及光學表現好,黃吉實說,近期宏達電接連推出新機種,在國內陸續開出新產能,加上即將問世的蘋果iphone5也頻頻帶動鏡頭供應商大立光、玉晶光出貨,預估這幾個月該族群都會籠罩在難得的生產熱當中。
至於電子零組件業,7月年增率僅有5.09%,主因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受債務問題羈絆,影響終端電子消費需求,「目前國內不少半導體、面板業者都面臨庫存升高壓力」,加上去年基期偏高,使得6、7月增幅均縮限個位數。
【2011/08/24 經濟日報】

Q3工業生產指數 成長率剩2趴
 
下半年景氣真的趨緩了!經濟部昨天公布,7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34.12,年增率僅3.93%,經濟部統計長黃吉實表示,第三季「旺季不旺」已「明顯確定」,第三季工業生產指數成長率恐怕只剩1%~2%。
他還表示,經濟部調查廠商對8月產能看法,結果製造業動向指數僅44.51,小於50,代表廠商看壞8月景氣居多。代表8月製造業生產將較7月減少,產能進一步下滑。
黃吉實分析,電子業大廠聯電、台積電在法說會紛紛釋出第三季狀況不妙的訊息,聯電將第三季營收下修了10%-12%,台積電也下修了6%-8%,晶圓雙雄的產能利用率雙雙下調,電子業恐怕要到第三季底、第四季初,產能才有機會回升。
另外,面板業也傳來不好的消息,友達下調了三成資本支出,奇美電更下調了一半的資本支出,面板雙虎產能下滑到僅剩八成。
黃吉實表示,這些不好的訊息,都代表電子業第三季旺季不旺的狀況已明顯確定。黃吉實說,今年第一季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為15.6%,第二季為6.21%,但第三季恐怕只有1%~2%的微幅成長。
不過,他指出,累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工業生產指數成長9.25%,南韓僅8.9%、新加坡也才4.2%、日本更滑落至-4.7%,僅大陸達14.3%,顯見我國與亞洲鄰近競爭國家相比,表現還是不錯。
7月工業生產指數僅成長3.93%,黃吉實說,4月起工業生產指數已連續三個月只剩個位數成長,成長速度趨緩。
主要業別方面,化學材料業負成長8.64%,主要受到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大幅震盪,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影響,加上台塑工安意外頻傳,紛紛停工檢驗,使國內石化業元氣大傷、產能萎縮。
另外,電子零組件成長率為5.09%,已是連二個月僅個位數成長,黃吉實分析,因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受債務問題牽絆,影響終端電子消費品需求,半導體、面板庫存壓力升高,抑制新產品出貨。
【2011/08/23 聯合報】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EXCEL陣列公式之相關限制

最近在改寫EXCEL的Layout,將某個資料的表達由橫式轉為直式,
並將原本引用整列(例如: 1:1)的陣列公式轉為整欄(例如 A:A)。

但不論如何嘗試,EXCEL總是出現錯誤值。

經過查詢後,才知道EXCEL的陣列公式有以下限制:

  1. 記憶體(DRAM)是否足夠。
  2. 整欄規則:儘管EXCEL可以建立超大陣列,但不能建立使用一整欄儲存格的陣列。Microsoft所給的理由是重新計算使用整欄儲存格的陣列公式非常耗時,故EXCEL不允許在公式中建立此類陣列。
  3. 陣列公式上限:一張工作表最多可包含 65,472個其他工作表的陣列公式。
資料來源:http://support.microsoft.com/kb/166342/zh-tw#appliesto

2011年8月19日 星期五

美國副總統:世界上最不重要的工作?


美國副總統:世界上最不重要的工作?
2011/08/19 09:28:30

杜劍峰
總統一度是美國歷史上最有權力的人。

1789年4月21號,約翰•亞當斯在紐約宣誓成為美國第一任副總統時,當選總統喬治•華盛頓還在趕往臨時首都的路上。所以在華盛頓於4月30號就任之前的9天裡,亞當斯作為副總統,就成了這個年輕國家的最高行政長官。

可惜幸福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在華盛頓上任後,副總統的地位馬上一落千丈。亞當斯雖然名義上是總統的副手,但是對大部分的行政事務卻無權過問,甚至連自己的辦公室都沒有。HBO出品的電視劇《約翰•亞當斯》裡有這樣一段情節:喬治華盛頓和剛剛上任的部長們召開第一次內閣會議時,亞當斯興沖沖地也想參加,沒想到卻被華盛頓禮貌地拒之門外。

鬱悶的亞當斯曾經向太太阿比蓋爾抱怨說:“副總統是這個世界上最無關緊要的一份工作。”這句話至今還可以在白宮官網介紹副總統的頁面上找到。

在亞當斯之後的兩百多年中,有很多副總統也像他一樣有過類似的抱怨。第25任副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把副總統比作“四輪馬車上的第五個輪子”第28任副總統托馬斯•馬歇爾曾經講過這樣一個笑話:從前有兄弟兩人,一個離家出走作了水手,另一個當上了美國的副總統,從此以後,人們再也沒有聽到過他們兩個的消息。

哈佛的政治學教授塞繆爾•拜耳曾經建議取消副總統這個職位,他說:“真不知道我們的開國元勛們當初是怎麼想的,竟然在憲法裡塞進這樣一個沒有意義的職位。”

問題在於,當初美國的開國元勛們在設立副總統職位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認真想過。在1787年召開的制憲會議上,來自美國各州的代表們圍繞著怎樣選舉總統、各州設立幾個議員等問題爭吵了整整116天,但是只花了不到一天的時間來討論副總統的設置和職權。

在最後頒布的憲法中,規定副總統只有兩個責任,一是在總統因死亡或者其它原因不能履行職務時,接替總統的職位;二是作為參議院議長,在參議院投票出現讚成票數和反對票數相同的情況時,參與投票打破僵局。這樣的規定令副總統在美國政府的行政和立法兩個分支中都扮演了角色,但又不能參與日常的工作。美國憲法模糊的界定,導致這個歸屬不清、腳踩兩只船的職位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裡,一直難以在美國的政治生活中有效地發揮作用。

用 “可有可無”來形容這份工作再合適沒有了。由於副總統的工作如此不重要,以至於在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中,竟然有37年零290天幹脆沒有副總統。美國憲法最初沒有提到如果副總統亡故或辭職由誰來繼任。所以在歷史上,每當副總統意外離職,這個位置就便空在那裡,直到下一次選舉。到了1967年美國通過了憲法第25修正案,才把這個“bug”修補上。

在被“閑置”了近兩百年後,美國副總統們的命運在上世紀70年代末終於有所改觀。吉米•卡特執政期間,副總統蒙代爾由於深受卡特信賴,得以作為總統的特別顧問參與很多重要事務的決策,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國家事務中有所作為的副總統。

冷戰結束之後,副總統在政府中的作用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在克林頓執政的八年中,對副總統戈爾委以重任,不僅授權戈爾主導有關環境科技等領域相關政策的制定,甚至在一次內閣會議上對與會的部長們說,副總統戈爾將負責整個政府的日常事務,“你們接到副總統的電話時,就像接到我的電話一樣。”

在小布什入主白宮後,切尼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副總統。他不僅在反恐和伊戰等問題上完全左右了布什政府的政策,甚至在同小布什出現分歧時,他還會忽視甚至抗拒阻撓總統政策的執行。很多人認為,在布什執政的八年裡,切尼才是白宮真正的主人。

經過戈爾和切尼兩任強勢人物,再也沒有人認為美國副總統是“世界上最不重要的工作”了。

2008年奧巴馬代表民主黨競選總統時,為了彌補自己國際事務上經驗不足的缺陷,邀請長期擔任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的喬•拜登擔任自己的競選搭檔。當年11月大選勝出後,拜登成為了美國第47任副總統。

在上任伊始,拜登沒有真正進入白宮的核心決策層。人們常說,在擔任副總統的第一年裡,拜登的主要工作是取代退休的小布什,作為白宮的“代表”,成為晚間脫口秀節目中被取笑的對象。

今年5月,在美軍擊斃拉登之後,從其藏身處搜出的大量文件顯示,他曾密謀策劃暗殺美國的軍政要員。在拉登的暗殺名單上,除了排在第一位的總統奧巴馬之外,還有國防部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等。不過卻沒有副總統拜登,原因是“他的工作不重要”。

現在看來,拉登所掌握的情報已經有些過時了。因為在最初的磨合期之後,拜登依靠自己在外交事務上多年積累的經驗,在奧巴馬政府中已經擁有了很大的影響力。尤其在2010年中期選舉之後,奧巴馬開始大規模人事整頓,一些競選時同他一起打天下的元老親信紛紛去職,拜登的地位隨之得以進一步提高。

現在,他不僅作為奧巴馬十分倚重的外交事務顧問,在制定阿富汗撤軍時間表等問題上發揮了主導作用,而且還取代了前任白宮辦公廳主任伊曼紐爾,成了奧巴馬在同國會打交道時的全權代表。在不久前結束的提高債務上限的談判中,拜登利用自己在參議院任職30多年所建立起來的強大人脈,左右斡旋,為協調國會兩黨最終達成協議作出了很大貢獻。

經過債務談判這一役,在接下來的任期裡,奧巴馬將面臨來自國會共和黨的更大阻力。為了保証自己所推行的各項政策能夠得以落實,奧巴馬無疑將對拜登更為倚重。

生活中的拜登是個有名的好男人。在1972年他的第一任妻子因車禍去世之後,他向孩子們承諾每天晚上都會回家陪他們。為了兌現自己的承諾,拜登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每天下班後坐1個多小時的火車從華盛頓回到自己在特拉華州的家中。他因此幾乎從不參加國會的各種晚宴和party。以至於在相當長時間裡在,拜登在華盛頓都處於一個“局外人”的狀態。

拜登還以低調親民的作風聞名。 當上副總統之後,每次出行他都命令下屬不得使用警車開道,車隊遇到紅燈必須停車。在聚光燈之外,他和現任夫人吉爾•拜登一直盡力維持著普通人的生活方式。貴為美國第二夫人的吉爾,多年來一直在一家社區大學擔任英文老師。往往在坐飛機參加國事活動的時候,她包裡還要帶上一疊待批改的學生作業。每到周末,只要沒有特殊活動,拜登和夫人都會回到特拉華州的家裡。在那裡街坊鄰居們沒有人管他叫副總統,大家都直接稱呼他“喬”。兩口子喜歡看電影,周末常常跑到電影院,跟大家一樣排隊買票,看上一場《黑天鵝》或《命運規劃局》。不過有的時候,也會因為電影票賣光了而不得不悻悻而歸。

作為副總統,拜登所從事的,早已不是“世界上最不重要的工作”了。但是在生活中,他還是盡量把自己當作一個不那麼重要的人。

東施般的價格與西施般的價值


東施般的價格與西施般的價值
2011/08/19 07:44:50

劉軍寧
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俄爾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復見其鄰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列子•說符》

上一篇專欄《價值在價值投資中的地位》刊出之後,一些讀者抱怨說,對價值自身的探討太抽象,而且沒有實用價值,不能作為實戰的指導。這樣的抱怨是有道理的。有關價值的哲學討論,距離具體的投資實踐都很遠。同時,需要向讀者說明的是,這個有關保守主義投資哲學系列文章,其本意是要探討投資背後的重大觀念問題以及投資活動的道德基礎,不是為從事實戰的投資者提供具體的方法指導。請讀者朋友明察。

回到主題。這兩天我再次翻閱《道德經》,再次看到了老子對天道的描述。老子說,天道這個東西:你想看看不見,想聽聽不到,想摸摸不著,沒有邊際、沒有形狀。在它對面,你看不見它的腦袋,在它身後,你看不見它的尾巴。它是什麼模樣,你根本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見《道德經•第十四章》)。

我覺得,把老子這番話用於對價值的描述一點都不差。價值這個東西,誰親眼見到過,親耳聽到過,親手摸到過?是圓的,還是扁的?你見過它的頭,追過它的尾嗎?可以肯定,再高明的價值投資者對上面這些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但是,能夠因為答不上這些問題,就因此認為去發現天道或價值沒有意義嗎?就連孔子也答不上來這些問題,但是他並沒有絕望,更沒有去貶低天道,而是發出了這樣的的感慨:朝聞道,夕死可矣!投資者應該向孔子學習,不能因價值這個東西讓人看不明白、想不明白、難以發現、難以言表,人言人殊,就輕言放棄。跟天道一樣,上面描述的價值的這些特性,正是其魅力所在。如果價值就像擺在眼前的巧克力蛋糕一樣,看得見、聞得到、摸得著、張口就能吃,那怎麼能把投資者們的投資水平區別開來?

跟天道還有一個相似之處,即價值自己不會說話,需要人們去發現。在現實中,價值總是以價格的形式呈現出來,以至於離開了價格就無法表達價值,而且任何價值都是按價格來交易的。如上所言,價值是看不見摸不到的。價值在估值過程中顯現,即投資者賦予它以價值。一個投資對象,你認為它值多少,對你而言,它就值多少。從這種意義上講,價值看似在投資對象裡面,實際上它在投資者的心裡面。正因為如此,同樣的東西,人們賦予的或認可的價值可能完全不同。其背後正是估值的標準不同,而這些標準完全是由估值者主觀認定的。一加侖的清水,對於戈壁上行走的人,與對於守著水龍頭的人,價值是完全不一樣的。可以說,對特定投資對象中的價值,有多少個投資者,就有多少種看法。而且每位投資者對這一價值的看法也常常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由於價值具有上述的神秘屬性,投資者在對待價值時特別容易犯兩種類型的錯誤。第一種類型的錯誤就是把價格當作價值。

在市場中,價值與價格之間常常被劃上等號,價格被公認是價值的度量單位。在市場中,用價格來回答關於價值的問題是最穩妥、最有效的辦法。看清價格比看清價值要容易很多。在市場上,一個人若要查看任何一件東西,一只股票也罷,一塊牛排也罷,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價格。尤其是股票,除了代碼,就是價格。你連股票的成色、品相都看不到。所以,價格隨處可見,價值卻藏於無形。於是,價格常常就被當作價值,一分錢不多,一分錢也不少。但是,價格是價格,價值是價值。價格不等於價值。

即使價值與價格偶爾重合,並以價格的形式顯現出來,你要看到的仍然是那個視之不見的價值,而不是價簽上的數字。價格要求你注重市場行情,價值要求你注重企業自身。對價格變化的注重,造就了閱讀蠟燭圖的行家;對企業的生意的關注,造就了發現價值的行家。無怪乎格雷厄姆說,以生意經為投資經的投資才是最成功的(Investment is most successful when it is most businesslike.)。所以,格雷厄姆也以鄙視市場先生著稱。而市場先生的工作就是每天向投資者報出價格。以價格為價值,每天跟著行情隨波逐流,必然造成投資者行為短期化,以投機代替投資,以抓住價格代替抓住價值,每天以價格上漲喜,以下跌悲,結果反而錯過了真正的價值。

投資者最容易犯的第二種類型錯誤是“疑鄰竊斧式”的錯誤。由於價值具有很強的主觀認定性,一些投資者就完全按自己的偏好任意高估投資對象的價值,並且像在前文《列子》的典故中所說的那樣,只尋找或接受支持自己判斷的証據,甚至把任何相關的現象都看成是支持自己價值判斷的証據,完全無視並拒絕那些不支持自己判斷的証據。一些學者把這種現象稱作Confirmation Trap。

這種錯誤的性質,相當於人們常說的,情人眼裡出西施。犯這種錯誤有個獨特的好處,就是由於自己斷定自己得到了西施,所以心情特別好,至少在發現她不是西施之前心情都很好。這種錯誤的壞處是用得到西施的成本往往得到的是東施,結果是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

一些投資者由於自己在情感上喜歡某只股票、某個公司或某個投資項目,怎麼看怎麼都心生歡喜,就會尋找各種証據來支持自己的這個看法,認為自己完全了解這個對象並得出正確的判斷。我們只是以為自己知道,其實可能並不知道;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的,通常多於自己實際知道的。

給投資對象估值,就像審美活動一樣,很容易犯情人眼裡出西施的錯誤。但是,很顯然,並不是每個情人都是西施。最糟的是以西施般的價格獲得東施般的價值。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讚同性的証據比否定性的証據更讓人興奮,這是人類改不了的錯誤。所以,保守主義投資哲學在這裡正好派上用場。它告誡,假如你發現了貌似西施的投資對象,不要過於興奮,反而要格外審慎,多重驗証;做判斷時要保守、不要激進。保守主義投資哲學所致力於的,正是如何以東施般的價格獲得西施般的價值。

(作者劉軍寧,北京大學政治學博士,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著有《保守主義》、《共和﹒民主﹒憲政》、《權力現象》等。文中所述僅代表他個人觀點,您可以通過新浪微博與作者聯系。)

今年GDP下修至4.81% 明年更差


今年GDP下修至4.81% 明年更差
 
行政院主計處昨(18)日大幅下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由原先預估5.01%降至4.81%,已保不了五,略低經建目標4.82%。
預測明年更差,經濟成長率只有4.58%。主計處第三局局長蔡鴻坤說:「由於國際經濟成長趨緩,台灣回到中度成長。」蔡鴻坤指出,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世界貿易量成長將減緩,由今年的8.2%降到6.7%。這影響到台灣的出口,明年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年增率幾乎減半,由今年15.24%降為8.52%。

圖/經濟日報提供
出口產業強弱有別,主計處認為智慧型手機和自動化設備明年出口值仍高,面板產業要應付生產過剩,半導體明年銷貨看法則出現雜音。
主計處預測科科長高志祥指出,台灣智慧型手機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宏達電,歐美是其主要市場,歐美經濟成長遲緩,但宏達電不斷推出新機型,屬於創新產品的消費市場較不受景氣影響。自動化設備出口主要往新興市場,新興市場明年經濟仍佳。
環球透視(GI)預測明年全球經濟成率比今年高,今年成長3.1%、明年成長3.6%,蔡鴻坤解釋,扣除日本,全球明年只有3.2%,和今年差不多,日本明年有重建,所以會擺脫負成長,但日本重建對台灣出口幫助不大。
出口成長下滑,連帶影響薪資、就業和投資,主計處預測明年民間消費成長率,由今年3.55%降至3.18%。
民間投資下半年將出現負成長8.43%,明年轉正成長,高志祥解釋,半導體等投資只是延遲,提升製程仍會落實,延遲的投資明年會實現。
預估日本大地震影響失準,主計處統計指出,當時廠商擔心斷鏈,重複下單,導致超額生產,今年第二季存貨大增,初步統計實質存貨增加379億元,較5月預測時高出400億元,因此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為5.02%,較預期高。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1/08/19 經濟日報】


保不了5 主計處下修今年經濟成長
 
主計處昨天大幅下修今年全年的經濟成長率,由原預估百分之五點零一降至百分之四點八一,只能「守四」,已保不了五,更略低於百分之四點八二的經建目標。
主計處第三局局長蔡鴻坤說,因為國際經濟成長趨緩,台灣回到中度成長。
主計處還下修今年下半年經濟成長率至百分之四點一一;預測明年比今年更差,經濟成長率只有百分之四點五八。
行政院副院長陳冲說,因為歐債、美債等因素影響,摩根士丹利昨天也下修世界各國的經濟成長率,當然包括台灣在內,「可見這是全球性的因素」,世界各國防止通膨採取的措施,也對經濟成長造成一定的衝擊,而國光石化停建、台塑停工也是不能忽略的影響因素。
除了國際景氣充滿變數致使台灣出口減少外,下半年經濟成長率還被台塑集團停工拖累。蔡鴻坤說,光是台塑石化八月到十二月,因六輕停工減少油品出口,就足以使得今年全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減少兩百四十億元,經濟成長率下降零點二個百分點。
不過,主計處預測,今年全年的平均每人所得可望突破兩萬美元大關,為兩萬一千兩百八十美元,是亞洲四小龍中最後一個站上兩萬美元門檻的國家,也超越韓國。
今年通膨壓力將明顯趨緩,主計處下修今年全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由原先的百分之一點八九降至百分之一點五九。主計處解釋,由於今年颱風幾乎都過門不入,加上近來國際農工原料價格漲幅逐漸緩和,有效紓解原本山雨欲來的物價漲勢。
蔡鴻坤說,今年下半年預期表現最差的是民間投資,因為國內高科技大廠的投資轉趨謹慎,使得民間投資總金額比原先預測減少兩百二十七億元,下修多達二點一三個百分點,民間投資下半年將出現負成長百分之八點四三;明年轉正成長。
民間消費也會減緩,他說,由於歐美國家經濟成長力道不如預期,全球股災更大幅削弱企業與民眾的投資信心,自然也會影響消費成長。
【2011/08/19 聯合報】

如何克服演講恐懼


如何克服演講恐懼
2011年 08月 18日 07:55

人都會畏懼某種東西﹐有人怕蜘蛛﹐有人恐高﹐有人怕被蜜蜂蜇。好在蜘蛛和蜜蜂雖然會為野餐帶來挑戰﹐但一般不會成為你的職場障礙。我可就倒霉了﹐我怕的是當眾講話。

Everett Collection
我的恐懼症一度嚴重到當眾陳述時右眼會發生痙攣。我不僅會擔心自己的講話﹐還擔心眼睛會不會痙攣﹐痙攣一旦出現﹐就很難陳述自己所要表達的信息了(不信你就試試用一只不聽使喚的眼球來閱讀筆記)。當然﹐一緊張就必然會發生痙攣。這就成了惡性循環。

有沒有什麼克服恐懼的方法呢?心理學家希安•貝洛克(Sian Beilock)在接受《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雜志採訪時支了幾個緩解緊張的妙招。

不要想太多:貝洛克的研究顯示﹐如果你為演講做了充分準備﹐那麼登場後順其自然就好了。當我們已經把演講練得盡善盡美﹐或者已經做過數百次高爾夫擊球練習﹐臨場表現出色的要訣就是不要太在意。

把顧慮寫下來:寫下你的顧慮﹐把它們“下載”到紙上﹐這樣它們就不致臨場彈出﹐影響你的表現了。

轉移注意力:試試在腦海中默唱﹐或者三個三個地跳著從大到小數數﹐它們能讓你不再為臨場表現的細節而憂心忡忡。這樣你就不會總琢磨著“每個人都在看我!弄砸了怎麼辦?要是……”。從本質上說﹐轉移注意力能夠幫助你消滅那些阻礙你發揮最佳水平的念頭。

這些招數對我真的挺管用。最近我接受了幾次與我的“工作•家”博客相關的電台和電視訪談。幸虧邀請往往在採訪前一兩個小時才發出﹐讓我幾乎沒時間感到緊張或者擔憂。當然﹐每次在錄音間門外等候時﹐我總感覺好像是馬上就要走進牙醫診室做根管治療﹐但我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想想窗外城市的街道上在發生什麼﹐街邊麵包房裡的紙杯蛋糕﹐還有外面有多熱。不知不覺中﹐採訪就完成了﹐而每多經歷一次採訪﹐緊張情緒就會減少一些。

讀者朋友﹐你們當眾講話時會不會緊張?你們有哪些克服緊張的妙招?你們有其他一些影響職場表現的恐懼症嗎?

Michelle Gerdes

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此次危機為何不同於2008年?


此次危機為何不同於2008年?
2011年 08月 09日 11:18

誘華爾街銀行家和投資者走上歧途的是相似的事件:2011年是2008年的重演﹐金融動盪的歷史在一個沒有盡頭的循環中周而復始。

正如過去的這個週末﹐一位大型基金的經理一邊走進辦公室為一個動盪的週一做準備﹐一邊暗自低語的:似曾相識的感覺幾乎令人作嘔。

那些把2011年看作“2008年續集”的人如今恰恰遭遇了自己的“雷曼時刻”。只要把上週五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對美國信用評級歷史性的下調換成2008年9月投行雷曼兄弟的崩塌﹐砰!難以想象的事情發生了﹐你得到了雷曼事件的翻版﹐而且令全球市場驚慌不已。

他們在最後一點上說對了。週一投資者看起來明顯驚慌不已﹐亞洲和歐洲股市大幅下挫﹐道瓊斯指數暴跌643.76點﹐跌幅超過5%。

不過﹐僅僅是市場動盪並不足以證明歷史在重演。

借用一下常被用作投資泡沫借口的一句話﹐這次是不同的﹐那些透過2008年棱鏡看待現在的問題的銀行家、投資者和公司高管可能錯誤地估計了全球經濟面對的問題。

三年前的金融危機與這次有三個根本不同點。

讓我們從最明顯的說起:兩次危機的起因完全不同。

上次的危機是由下向上擴散的。危機開始於過於樂觀的買房人﹐然後沿著華爾街的證券化機器向上﹐在信用評級公司的推波助瀾之下﹐最終影響到了全球經濟。那次是金融業的崩潰導致了衰退。

與之相反﹐這次的困境卻是一個由上而下的過程。全球政府難以刺激本國經濟、保持良好的財政狀況﹐他們漸漸失去了企業和金融界的信任。

這進而導致私營部門支出和投資的銳減﹐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造成失業率居高不下和經濟增長乏力。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和銀行是受害者﹐而不是始作俑者。

第二點不同或許是最重要的:在2007-2008年的危機前﹐金融公司和家庭一直享受著毫不費力就獲得的大量信貸。

當泡沫破裂時﹐隨之而來的急速去槓桿過程造成了大規模的衰退性沖擊。

這次﹐問題恰恰相反。經濟低迷促使公司和個人將錢存起來、避開負債﹐造成消費和投資增長乏力。

最後一點不同是前兩點不同的一個直接結果。鑒於2008年金融災難的成因﹐當時有一個簡單但痛苦的解決方法:政府不得不介入﹐以通過低利率、銀行救助和向經濟中注入現金提供大量流動性。

當時﹐一位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官員稱這種方法為“速戰速決”(譯者:shock and awe,軍事用語﹐如伊拉克戰爭。)另外一名官員則一言蔽之:我們要為每樣東西提供最終支持。

實施這項政策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全球各國政府共向金融系統注入了約1萬億美元。對於那些不得不為別人的過錯而買單的納稅人來說﹐這也並不公平。但無論如何﹐該政策最終還是成功避免了一場全球大蕭條。

不過﹐如今的議事日程上並沒有這種應對策略。當前的問題並不是由缺乏流動性(例如﹐美國企業目前坐擁創紀錄的現金儲備)或槓桿率過高引起的。企業和個人的資產負債表上不再負債累累。

真正的問題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彼此之間以及對政府是否有能力推動經濟增長缺乏長期信任。

如果你對這一點存疑﹐看看金融系統“各管道”(包括回購市場和銀行同業拆借等)存在的問題便知﹐要麼你可以問問標普或購買意大利和西班牙國債的買家﹐看看他們對於政治領導人理清這一團亂麻有多大信心。

本次危機的獨特性意味著借助上次危機中用過的武器是行不通的。

華爾街現在極力要求貨幣當局出手干預﹐希望美聯儲或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為經濟注入更多流動性(即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

這也太2008年了。

即使中央銀行願意這麼做﹐向一個資金已十分充裕的經濟體注入更多資金其實並不能提供什麼安慰。這些天來﹐大型企業對銀行一直頗為不滿﹐前者在安全但閑置的賬戶中存入了超額資金﹐這一點從紐約銀行(Bank of New York)上週採取的前所未有的舉措就可見一斑﹐該銀行竟然向準備在它這裡存錢的企業收取一定的費用。

至於那些緊張不安的投資者﹐美國或德國政府再多印幾十億鈔票可能也不足以說服他們重返股市。
2011年﹐金融界不能再向政府伸手要錢﹐希望得到救濟。為擺脫目前的困境﹐市場將不得不依靠其內在力量﹐或坐等政界人士採取“既治標又治本”的舉措來刺激經濟增長。

由市場引導的解決辦法並非不存在。當資產價格有一天變得很低時﹐投資者和企業的“動物本性”就會被再度喚醒。

正如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有一次致信股東時所說:我們通常是在大家對宏觀經濟的擔憂達到頂點時買到了最好的東西。

另一種選擇方案是﹐希望歐美領導人會推行重振需求和投資增長所需的財政和勞動力市場改革。但這勢必要花點時間。

和以往一樣﹐過去的情況看起來常常要比眼下的形勢簡單得多。但現實是﹐與2008年不同﹐政府資金在目前承受了很大壓力的經濟環境下毫無益處。

Francesco Guerrera

======================================
你可以把馬牽到河邊,但不能逼馬喝水。
就如同你可以把利率降到很低、到處灑錢,但不能逼投資人買東西。


因此,QE3不能解決問題,因為與2008年相比,市場根本不缺乏流動性。
市場缺乏的是信心。

不要對美國股市恐慌


不要對美國股市恐慌
2011年 08月 08日 17:49

BURTON G. MALKIEL

許多市場觀察人士來說﹐迪斯尼卡通人物“四眼天雞”(Chicken Little)那句“天塌下來了!天塌下來了!”的警告今天可能顯得尤其切中要害。但我卻並不這麼認為。這不是2008年那場市場崩盤的重演。事實將證明﹐恐慌性拋售美國普通股是非常不適當的應對之舉。

Getty Images
股市上週的大幅下跌重新燃起了人們對美國經濟將陷入二次衰退的恐懼。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已下降至接近停滯的水平﹐今年上半年﹐美國折合成年率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已不足1%。過去兩個季度﹐美國實際的消費支出一直在下降。就像當自行車速度急劇減慢時騎車人有可能摔倒一樣﹐美國經濟也面臨著尚未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復蘇就再度滑入衰退的危險。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 & Poor's)現在下調了美國的信用評級﹐其理由是華盛頓在解決美國的長期預算問題方面缺乏進展。

美國經濟增長目前面臨著許多不利因素。消費者依然負債過度﹐家庭財務狀況嚴重不佳。房價雖經歷了大幅下跌﹐卻仍有進一步下挫的可能。房價跌跌不休對美國家庭的財富淨值造成了巨大打擊﹐並妨礙了建築活動的復蘇﹐而這種復蘇在任何經濟擴張的早期階段通常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美國的失業率已經突破9%﹐即使是最樂觀的經濟預測人士也認為﹐就算美國經濟今年下半年恢復溫和復蘇勢頭﹐失業率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依然很小。

更糟糕的是﹐歐洲並未真正解決其經濟問題。那裡的增長前景黯淡。在美國﹐政府的決策機制出現了功能紊亂﹐對於降低失業率無能為力。雖然美國最近達成的預算協議將削減開支的重頭戲推到了日後去上演﹐但美國未來幾個季度的財政政策預計仍然會很少具刺激性。而鑒於美國已經實施了將短期利率推至接近於零的水平、將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降至2.5%的貨幣政策﹐美國通過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手段似乎已經用盡。當然﹐股市的急劇下跌會產生負財富效應﹐並對消費者信心產生有害影響。

現在到了賣出你所有股票、甚至對那些價格遠高於2009年低點的股票也要賣出的時候了嗎?我認為不是。沒人能預測股市本週和未來幾週將如何表現。股市有可能繼續下跌﹐但我認為投資者如果陷入恐慌性拋售將犯下嚴重錯誤。以下幾個理由可以使我們樂觀地認為﹐長期而言股市估值將會升高而非下降。

首先﹐我認為現如今的股價是便宜的美國股市的市盈率目前僅略高於14倍﹐基於企業預期收益的預期市盈率則不足12倍。這些市盈率與歷史上的先例相比是低的﹐與2.5%的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相比更是尤其低。美國股票平均為2.5%的股息收益率也優於10年期美國國債的票面利率。雖然股價與上市公司10年平均收益之比(即所謂的希勒市盈率)目前並不算低﹐但鑒於美國上市公司目前的利潤要遠高於歷年平均利潤﹐因此10年平均利潤並不是評估美國企業當前盈利能力的良好指標。

再者﹐美國企業的盈利結構反映得越來越多的不是美國本土經濟活動﹐而是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國家等海外經濟活動這也是為什麼在美國經濟增長不溫不火之際﹐美國企業還能實現如此迅速的盈利增長。對於美國大型跨國企業來說﹐新興市場的持續增長將是公司未來盈利增長的最重要決定因素。對很多公司而言﹐中國、印度和巴西的經濟形勢要比歐洲無力振興以及美國和日本經濟增長陷入停滯更重要。

美國經濟目前無疑處於十分窘迫的境地。本世紀初美國出現了房地產泡沫﹐而必要的大規模去槓桿化只能慢慢完成。幸運的是﹐美國家庭資產負債表正在不斷改善。家庭負債收入比自2008年以來大幅降低﹐不過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相對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家庭目前的還本付息與收入之比已大幅下降。油價最近的下跌應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消費者的財務困境。美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目前異乎尋常地健康。

單是出售過剩的房屋(包括被取消抵押品贖回權的少量存量房)就是一項需要很長時間完成的艱巨任務。但如果說美國房地產市場還有任何令人高興的事的話﹐那就是國民的房屋負擔能力現在處於歷史最高水平。當美國勞動力市場出現實質性改進﹐我們可能見到美國房屋銷售大幅增加。

沒錯﹐美國是存在問題﹐但眼下的情況跟2008年完全不同。對於那些認為美國股市下跌必將意味著美國經濟將再次出現蕭條的人來說﹐請牢記美國已故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的名言:過去發生五次衰退﹐美國股市就預測到了九次。

面對眼下的情況﹐人們顯然應保持克制﹐不要反應過度。我們都要清楚自己預測未來股價的能力範圍。沒人能告訴你美國股市何時會止跌回升﹐但有些事情卻是我們十分清楚的。投資者在美國股市大跌時拋售股票的做法肯定不對。有充足的證據表明﹐普通投資者往往會在股價處於或接近最高時投資股市﹐並在股市暴跌和發生極大波動時拋售股票。長期來看﹐美國股市提供的年平均回報率較大﹐但普通投資者獲得的收益卻遠遠低於市場回報率﹐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他們在錯誤的時間做出了糟糕的投資決定。

我給投資者的建議是放長線﹐釣大魚。從來沒有人因長期看跌美國而成為富豪﹐我認為以後似乎也不可能。美國目前仍是全球最靈活、最富創新的經濟體。實際上﹐投資者應考慮重新調整自己的資產配置。如果債券價格走高、股價走低使得固定收益類在資產配置中的比例出現不當上升(考慮到自己的投資期和風險承受能力)﹐那麼投資者應該賣掉部分債券﹐買入股票。多年後你會對自己的這項決定感到高興。

(編者注:BURTON G. MALKIEL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名譽經濟學教授﹐撰有《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W.W.Norton 出版社2011年第10版)一書)。

標普﹕美國在財政問題上缺乏政治共識是評級下調主因


標普﹕美國在財政問題上缺乏政治共識是評級下調主因
2011年 08月 08日 09:49

准普爾(Standard & Poor's)主權評級委員會主席John Chambers表示﹐美國圍繞提高債務上限的政治角力持續了數月﹐令該評級機構對美國決策者能否合力解決財政問題產生懷疑﹐這也是上週五下調美國信用評級的主要原因。

Chambers在電話會議上表示﹐雖然美國近期就在未來十年內削減至少2.1萬億美元支出達成一致﹐但標准普爾預計在一段時間內美國的債務負擔將繼續加重。他還稱﹐雖然美國決策者可能採取的更多削減赤字舉措或許會改善該國的評級前景﹐並促使標准普爾重新評估美國的債務評級﹐但近期圍繞債務上限的政治角力表明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

Chambers稱﹐美國政府沒有能力找到能穩定公共財政狀況的長期解決方案。

Michael R. Crittenden



===========================================
美國白宮與國會在處理債務上限的過程被S&P扣分。
這是S&P拿走美國AAA評等的主要原因。

標普首次下調美國國債評級


標普首次下調美國國債評級
2011年 08月 06日 10:35

級公司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的管理人員週五說﹐美國國債不應再被視為全球最安全的投資之一。全球金融體系的一塊基石隨之被撼動。

標普首次取消了美國債務保持了70年之久的AAA評級﹐說華盛頓最近達成的預算協議在應對美國財政狀況的長期暗淡局面方面做的不夠。標普將美國國債評級下調至AA+﹐這個評級低於列支敦士登﹐與比利時和新西蘭相同。

Bloomberg News
標準普爾醞釀下調美國債務評級已經有數月的時間。
這一前所未有的舉措是在數小時的重大波折之後做出的。它開始於週五早間﹐當時有消息透露說下調評級近在眼前﹐股市隨之暴跌。下午一點半左右﹐標普管理人士通知美國財政部﹐他們計劃下調美國債務評級﹐並向政府提交了他們的研究結果。不過﹐財政部官員注意到標普的計算中存在2萬億美元的誤差﹐這令公佈下調評級的聲明推遲了數小時。後來﹐標普管理人士決定無論如何也要發佈聲明。晚上8點後﹐他們正式宣佈下調美國債務評級。

標普說﹐下調美國債務評級反映出我們的觀點﹐我們認為﹐國會和政府最近達成一致的財政整合計劃不足以穩定政府中期債務局面。標普還指責說﹐在挑戰日益加劇之際﹐美國決策和政治機構的有效性、穩定性和可預測性減弱。

美國債務評級的下調將迫使交易員和投資者實時地重新考慮一直以來作為現代金融基本假設的問題。自7月14日標普警告說可能下調美國債務評級以來﹐鑒於美國國債在華爾街和經濟體系中的滲透程度﹐分析人士一直難以確定這樣一種舉動可能對金融格局帶來怎樣的影響。

可能的情況是﹐這一打擊短期內可能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現實的。競爭對手評級公司穆迪投資者服務(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和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近幾天保持了他們對美國債務的最高評級。此外﹐目前為止﹐對擔憂美國經濟狀況和歐洲債務危機形勢的投資者來說﹐美國國債一直是一個安全避風港。宣佈下調評級之前的論戰可能進一步消弱其影響。

一項重要的擔憂將是﹐外國投資者(尤其是中國)對美國國債的需求是否可能改變。中國是美國國債的最大外國持有者。據美國銀行/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研究﹐1945年﹐外國人僅持有1%的美國國債﹔如今﹐他們持有創紀錄高的46%。

DAMIAN PALETTA / MATT PHILL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