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FED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FED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美聯儲拖累了美國經濟?


美聯儲拖累了美國經濟?
2012年 03月 02日 07:21
GENE EPSTEIN

明年年底﹐美國的貨幣官僚機構就要迎來百歲誕辰了﹐不過﹐恐怕並非所有人都認為這件事值得慶祝。正如各位所知﹐我說的正是美國聯邦儲備體系(Federal Reserve System)﹐這個體系根據美國國會的一項法案創立﹐並於1913年12月23日由威爾遜 (Woodrow Wilson)總統簽署為法律。

或許﹐對於改革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某些做法一事﹐大多數經濟學家都持開放的態度。事實上﹐一位重要的改革者就是現任美聯儲最高官員──美聯儲主席貝南克(Ben S. Bernanke)。但主流觀點仍毫不懷疑美聯儲對美國經濟的積極影響﹐這種絕對信念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由利己主義激發的。美聯儲並非唯一一家為這些沉悶乏味的科學家提供資金、權力和名望的機構﹐不過它在這方面無疑做得相當不錯。

只有少數異端敢於質疑美聯儲在美國經濟方面發揮的作用。佐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經濟學教授塞爾林(George Selgin)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控訴方式直截了當﹐令人耳目一新。

若以某種非主流的貨幣和信貸動態理論為依據﹐有人會認為建立央行制度並不明智﹐並據此立論。不過塞爾林沒有採用這種深奧的論據﹐而是採用了簡單的對照法。他提出的問題是:以美聯儲自己制定的目標來衡量﹐美聯儲創立之後﹐美國經濟的表現是否比創立之前更好?

塞爾林將美聯儲“創立後”的期限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算起﹐從而免除了美聯儲在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中的責任﹐如此一來經濟狀況的記錄就朝著有利於美聯儲的方向發生了偏離。而“創立前”的期限則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他在一次滔滔不絕且條理清晰的談話中聲稱:美聯儲創立前的制度糟透了。但那時的制度是否就比美聯儲所制定的制度更差呢?

塞爾林詳盡調查了多方面數據﹐包括失業率、物價水平、經濟波動幅度以及衰退發生頻率。在最後一個標準上﹐他的發現或許會讓熟悉標準數據的人意外。修正衰退標準數據的不是別人﹐正是美國總統奧巴馬(Obama)的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羅默(Christina Romer)﹐她認為1913年以前發生的經濟衰退遠遠不像人們之前以為的那麼嚴重。

塞爾林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基本上在你可以想到的各個方面﹐1913年前的美國經濟至少可與二戰後相媲美﹐而且通常情況下還要更好。

如今﹐相信美聯儲“神授統治”的人越發少了﹐而美聯儲的責任是要證明﹐美國經濟在它的“統治”下比沒有它的時候要更好。

此外﹐還有一個充分理由可讓你相信美聯儲的存在弊大於利。相比1913年前﹐二戰後美國政府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大大加強﹐採取反經濟週期的舉措以穩定經濟的情況也較多。就憑這一點﹐主流經濟學本身就堅持認為﹐美國經濟本應當在近現代史上有更為出色的表現。而事實上它表現更糟﹐原因可能是什麼呢?破壞經濟穩定的首要嫌疑人就是美聯儲。

塞爾林就這一話題與其他兩位經濟學家撰寫了一篇論文﹐不久後大家就能在美國《宏觀經濟學雜志》(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上看到。屆時﹐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大逆不道”的問題:美聯儲的百歲壽誕是否應成為它過的最後一個生日?

本文翻譯自《巴倫周刊》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Fed救市 不排除QE3


Fed救市 不排除QE3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上個月的會議紀錄顯示,決策官員討論了一連串提振經濟的政策選項,當中包括推動第三輪量化寬鬆(QE3)措施。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2日公布9月20日的決策會議紀錄,文中指出十名決策理事中有兩人支持採取更大膽的行動提振疲弱經濟,但未指明這兩人是誰,也未透露他們希望祭出何種手段。
會議紀錄說:「若干與會者將大規模資產收購計畫視為更強大的工具,認為應該保留作為政策選項之一,以支撐經濟能較強勁復甦。」
9月的決策會議結束後,Fed宣布推出規模4,000億美元的扭轉操作計畫(Operation Twist),以出售短期公債、買進長期公債的方式壓低長期利率,同時達到支撐經濟的目的。但有三名理事投反對票,擔憂這種作法可能無法刺激成長並提高未來通膨竄升的風險。
反對者之一達拉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費雪12日表示,Fed已經盡力了,他並批評國會和白宮的行為「很可恥」。
今夏以來,Fed為因應美國經濟瀕臨衰退的窘境,已祭出多項措施刺激成長,包括進一步降息、矢言維持超低利率至少到2013年年中,並重新調整證券投資組合,增持更多房貸抵押債券與長期公債。
會議紀錄說:「兩名理事認為目前的經濟情勢和展望適合採取更強力的政策。」但他們贊成溫和調整Fed的投資組合,「因為未來不排除採取額外行動」。
【2011/10/14 經濟日報】

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美聯儲新舉或對銀行產生多重不利影響


美聯儲新舉或對銀行產生多重不利影響
2011年 09月 22日 12:27

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美聯儲)週三推出的舉措對金融類股而言具有多重不利影響。

美聯儲週三宣佈將採取扭轉操作﹐把1.66萬億美元美國國債中的4,000億美元國債轉為期限較長的國債﹐4,000億美元的操作規模業已超出市場原先預期﹐而更令市場意外的是此次將購買的較長期國債中有約30%為期限在20年至30年的品種。

因此雖然10年期美國國債價格在美聯儲舉措影響下表現不俗﹐但30年期國債表現得更為搶眼。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從美聯儲公告發佈之前的3.2%下降至3%。對於需要購買長期國債的保險商和退休基金而言﹐不利影響尤其嚴重。

銀行所受影響雖然沒有那麼大﹐但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下行意味著銀行仍將承受收益率曲線趨平以及超低利率之痛﹐因為上述情況會使銀行的淨利息收益率進一步承壓。

此外﹐更大的不利影響還在於美聯儲在公告中下調了對經濟前景的評估。美聯儲早先曾表示經濟形勢惡化﹐如今則表示經濟面臨“嚴重”下行風險﹐且全球金融市場局勢緊張。

這進一步佐證了貸款增長以及與之相關的銀行利潤正常化將繼續面臨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未來銀行在應對低利率所帶來的利潤壓力方面將面臨更大的困難。

Barclays Capital的銀行業分析師Jason Goldberg表示﹐銀行業利潤面臨壓力並不是什麼新現象﹐增加貸款就可解決其中的大部分問題。但如果貸款增加的速度不加快﹐那將更加令人擔憂。

美聯儲決定對到期的抵押證券進行展期﹐而不是將到期所得再投資於美國國債﹐那麼應有助於縮小抵押利率和10年期債券收益率之間的較大差距﹐這可能會刺激再融資活動、增加銀行的費用收入。不利的一面則在於﹐長期而言﹐銀行從新的抵押活動中賺取的利潤將減少﹐或者將不得不將資金再投資於收益較低的證券。

更為糟糕的一點是﹐幾乎沒有經濟學家認為美聯儲措施將對經濟產生具有意義的影響。金融類股最終需要的是經濟增長的加速﹐而不是在收益率曲線上玩花樣。

David Reilly

================================
「最終需要的是經濟增長的加速,而不是在收益率曲線上玩花樣」,這句話相當中肯。

馬帕斯專欄/扭轉操作 扭轉不了經濟弱勢


馬帕斯專欄/扭轉操作 扭轉不了經濟弱勢
 
在失業率居高不下且歐巴馬陷入反成長的加稅爭議之際,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再度被要求干預金融市場。最近的糟糕想法是,Fed要透過延長2.6兆美元債券投資組合的到期日來壓低長期利率(或壓平殖利率曲線)。
Fed應該做的是將精力和專業投注於提供健全資金,並運用其最佳講壇地位力促限縮聯邦支出和改革監管體制,以配合Fed充份就業的目標
為了壓平殖利率曲線,Fed必須收購更多長期公債,並藉出售部分短期公債取得融資(又稱為「扭轉操作」);另一個做法則是擴增Fed持有商業銀行1.6兆美元美元短期存款的規模(換句話說,更多量化寬鬆)。
無論哪種方法,借短放長都是充滿風險的金融舉動,這讓投資人暴露在利率風險之中,因為一旦利率上揚,Fed公債持有部位的價值也將下滑。
同樣令人擔憂的是,Fed收購公債造成國債到期日縮短。Fed購買公債會讓財政部的發債失去效用,後者的目標應是趁殖利率維持低檔時,將長期公債送進全球民間部門。
長期公債可保護納稅人在未來利率上揚時,抵擋攀升的利息成本。但如果Fed將這些公債買回,存入資產負債表,就無發揮這個功能。據我估計,Fed在2008至2011年間收購公債,已使國債到期日平均縮短四到五年,這還不包括Fed收購抵押房貸債券的影響。
聯準會收購更多公債將受到市場讚許,債市歡迎不在乎價位的大方買家。如果收購行動還事先宣布,那就更好了,投資人才有機會先馳得點。Fed 2008年透露要收購抵押房貸證券時,市場已搶先一步行動,成功賺進豐厚獲利。
同樣地,去年9月市場也在Fed表明收購後搶進公債,造成Fed著手前公債殖利率已經下滑,價格也跟著上揚。
多數華府官員也希望Fed收購更多公債。隨著赤字每年以超過1兆美元的速度增加,財政部必須擺脫大筆債務。然而,Fed不可能買光公債。根據白宮管理及預算局的中期評估,白宮預算將使美國國債額外增加10兆美元,到2021年舉債上限將提高至24兆美元。
掌聲不代表Fed繼續收購公債是正確做法。Fed此舉將導致存款利率下降,傷害存款人利益,也可能增加市場不確定性,進一步扭曲短期信用市場,並讓Fed在制定利率政策時面對更多利益衝突。
追根究柢,Fed不該當著全球市場的面操作債券收購。金融危機以來,Fed已從貨幣政策機構轉變成市場干預單位。
扭轉操作最初在甘迺迪政府時代試行,做法包括額外發行18 個月期的公債,同時由Fed買回長期債券。舊金山聯邦準備銀行4月發布研究報告說,扭轉操作可望把公債殖利率壓低0.15%,最後效果只是曇花一現。
現代版扭轉操作的效果可能更不顯著,因為市場早已有預期心理。Fed認為私部門將追求高風險且更持久的資產,以彌補Fed買回公債後的投資缺口。但證據顯示這招並沒奏效,Fed的超低利率政策和龐大公債持有部位造成不確定性,同時也傷害小企業信心和就業成長。
聯準會應該把呼籲行動導向政府,要求改革稅制、撙節支出,以及革新銀行監管法規,這些都有助於創造就業。Fed已收購將近2兆美元長期公債,但這個大規模市場干預行動未見成效,現在是時候向前邁進了。
(作者David Malpass是前雷根政府財政部助理部長,現任Encima Global公司總裁)
【2011/09/23 經濟日報】
======================
不論是之前的QE或是現在的TWIST操作似乎只讓公債交易商得利,對於實質民間部門或是失業率的幫助似乎不大。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美經濟疲弱 QE3箭在弦上

美經濟疲弱 QE3箭在弦上
 
由於美國經濟數據不佳、金融市場大幅震盪,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壓力漸增,包括債券基金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在內的專家紛紛預測,Fed最快本月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QE3)。
美債危機暫解後,市場關注焦點已轉至對經濟成長的擔憂。MSCI全球股市指數2日早盤一度跌到去年12月初來最低,道瓊指數早盤最低跌166點,英、法、德等主要股市最深跌逾2%;經濟降溫疑慮衝擊油價並推升具避險作用的黃金價格,西德州輕原油9月期貨盤中跌逾2%至91.75美元,紐約黃金12月期貨最高漲到1,675.9美元,再創空前新高。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投資長葛洛斯2日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美國尚未陷入衰退,但已處於臨界點。隨經濟成長下滑和股市重挫,Fed恐被迫再度祭出量化寬鬆政策。
廣東金融學院代院長陸磊認為,QE3已箭在弦上。美國提高舉債上限,短期內需標售債券,而主要增持者應仍是聯準會,如此一來Fed便會挹注更多貨幣到市場上,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的可能性非常大。
葛洛斯認為,Fed這回做法可能不同於著重收購資產的QE2或動用各種舉債工具的QE1。他預測Fed將在8月底的傑克森洞年會上公布訊息;Fed主席柏南克去年也是在同樣場合為QE2 鋪路
但有些分析師認為,Fed不會推出QE3,而是以收購更多資產、調降銀行存準率、或承諾維持超低利率更久一段時間等方式,支撐經濟。
【2011/08/04 經濟日報】
=============================
我是認為不會推出QE3。

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QE2讓誰受益?

QE2讓誰受益?
2011年 06月 23日 08:00
聯儲(Federal Reserve)6,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帶給華爾街的好處是大大的。

廉價資金洪流讓華爾街大銀行輕輕鬆松撈到了利潤。(上個季度﹐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的交易業務每一天都在賺錢。)大宗商品投機者已經富了起來。股市一片繁榮﹐至少按賬面來看是這樣的。自貝南克(Ben Bernanke)去年8月公佈第二輪量化寬鬆(QE2)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已經上漲約24%。

但普通投資者見到了多少好處呢?

為了對此有所瞭解﹐我聯繫了共同基金行業組織投資公司協會(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他們全面監測有關普通投資者投資共同基金數額的數據。

結果如何呢?過去10個月﹐普通投資者並沒有買進以參與華爾街的所謂繁榮。他們一直在變現。

這段時期內﹐他們總計從美國股票型共同基金撤資520億美元。他們與最豐厚的收益失之交臂。最大規模的撤資(約佔撤資總量的一半)是在最初的幾週﹐剛好是股市真正開始快速上揚之前。

如果這還不夠的話﹐那就再舉一個情況。當投資者重新參與這種繁榮當中的時候﹐他們也並不總是能選準最佳時機。比如他們在2月和4月買入了大量股票﹐而當時正是股價見頂回落的時候。他們在這些交易中虧了錢﹐因為目前的股市已經低於上述兩個月時的行情。

8000多萬進入老齡的嬰兒潮一代都希望在退休之前減輕在股票方面的敞口。關於QE2的作用﹐最多也只能說它通過抬升股價﹐幫助部分嬰兒潮一代以稍微高一些的價格變現了手中的股票。

但這個最新分析讓第二輪量化寬鬆大力提振了經濟的說法更加站不住腳。

即使是在週二慘淡的住房銷售數據公佈之前﹐我們也已經知道目前的樓市實際上比第二輪量化寬鬆實施之前還要差。我們已經知道﹐目前的通脹率和失業率比當初更高。我們已經知道﹐經濟增長變得更為緩慢。

讓人意外的是什麼呢?就連股市的所謂繁榮也跟其他情況一樣﹐只是一種幻覺﹐其根源是美元貶值。如果以強勢貨幣來衡量股市﹐其繁榮就顯得微不足道。事實上﹐過去幾週的股市動盪意味著﹐以瑞士法郎計算的話﹐標普500指數當前比去年8月27日僅上漲了不到2%﹐那正是貝南克首次公開其宏大理念的日子。

還有人想要第三輪量化寬鬆嗎?

Brett Arends

美聯儲:經濟前景疲弱 刺激手段技窮

美聯儲:經濟前景疲弱 刺激手段技窮
2011年 06月 23日 10:47
聯儲(Federal Reserve)官員認為﹐美國經濟今明兩年將呈現令人失望的疲弱復蘇﹐並表示他們已經用完了到目前為止所準備的經濟刺激手段。

這種悲觀展望與繁榮的世界經濟形成了鮮明對比。世界經濟的繁榮給美聯儲決策帶來束縛﹐卻讓美國企業在國外看到了機會。

經過兩天的會議﹐美聯儲決策者週三大幅下調了他們對美國經濟增速和失業率的預測。美聯儲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在一場沉悶的新聞發佈會上說:我們無法確切解釋經濟增長速度為什麼一直停滯不前。可能是我們曾經擔心的不利因素中的某一些──像金融部門的疲態﹐房地產行業、資產負債表和去槓桿化等方面的問題──其中一些不利因素可能太過強大﹐或者比我們曾經以為的更頑固

在正常年代的經濟減速期間﹐美聯儲可能會考慮下調短期利率。但在目前﹐它不希望造成加劇通貨膨脹的風險﹐而且短期利率也已經接近於零。美聯儲說﹐它預計利率至少還有好幾個月將保持不變。美聯儲去年啟動的6,000億美元債券購買計劃將按既定安排於本月月底結束。

物流公司聯邦快遞集團(FedEx Corp.)是全球經濟增長情況的晴雨表。該公司週三說﹐第二季度利潤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33%﹐主要得益於國外業務的強勁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估計﹐美國經濟2011年和2012年的增長率約為2.5%﹐不到同一時段中國經濟預計增速9.5%的三分之一。

美聯儲和聯邦快遞都預計美國經濟增長將在今年下半年提速。但它們對於美國經濟能夠實現多大程度反彈的預期已經降低。

美聯儲曾經說﹐日本大地震、中東亂局等短期因素沖擊了上半年經濟﹐減緩了增長速度﹐這些因素應該會減弱。

但經濟增長面臨的更長期障礙仍然存在﹐而人們對美聯儲當前立場的看法各不相同。其最新經濟刺激措施﹐也就是6,000億美元債券購買計劃﹐獲得的評價好壞不一。

貝南克說﹐這個計劃防止了日本式通貨緊縮、即消費價格下降的發生。但巨型債券投資基金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首席執行長埃爾-埃利安(Mohamed El-Erian)說﹐這個計劃絲毫沒有修復經濟中的根本性結構性問題。



=========================================
這段談話相當令人洩氣!
FED能做的都做了,但是美國經濟成長的速度依然緩慢。


接下來FED還能做什麼呢?
我想此時FED什麼都不做,等待一段時間會比較好。
貨幣政策從實施到發生效果通常會有時間上的遞延,QE2在六月底結束之後,應該要有一段時間來評估與等待政策發酵。
一昧地下猛藥,日後恐怕會造成更大的副作用(通貨膨脹)。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再救市 Fed出手買公債

再救市 Fed出手買公債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10.08.18 02:15 pm

美國經濟復甦數月以來明顯減緩,為了替經濟挹注活動並防止金融體系空洞化,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出手實施「量化寬鬆」(quantative easing),購買公債,買進額度25億5100萬美元(台幣813億5000萬元)。這是聯準會一年多以來首次振興經濟之舉。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網站發布聲明表示,聯準會買進25檔債券裡的14檔,到期時間從2014年8月到2016年2月。

紐約聯準銀行執行公開市場操作,貫徹「聯邦儲備系統」的政策。公開市場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是利率將近零時,央行以俗稱印鈔票的方式購買公債、房貸抵押證券之類作業的通稱。Fed上周議決維持2008年12月以來的0.25%利率。

聯準會將到期房貸抵押證券和債券資金重新投資於公債。康乃狄克州「CRT資本集團」政府債券策略師林根指出,聯準會這麼做法,是以「結構買家」的身分進入市場,「這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公債低收益率的環境將會持續不變」。

Fed以到期房貸抵押證券所得來收購公債,將其「系統公開市場帳戶」(SOMA)維持在8月4日當天的2兆540億美元水準。

金融界預測Fed未來將有類似動作。摩根大通策略師估計,Fed明年總共將買進大約2840億美元公債,多於明年5月為止中國和日本收購額的總和。瑞信分析師則預測3070億美元。

【2010/08/18 聯合晚報】

========================================
我認為近期美國公債殖利率的下挫與市場預期FED將執行量化寬鬆政策有關。
FED執行量化寬鬆政策,於公開市場中買進公債,為公債提供一股龐大的需求,
同時FED的宣示無形中在鼓勵投資人投入公債市場。導致近期美國公債殖利率的下挫。

至於,美國股市是否將因美國公債殖利率下挫而跟著下挫呢?歷史資料似乎是支持這樣的解讀。
但是我認為,美國股市仍將反應美國的經濟表現與企業的獲利情形。
因此若以長期來看,我認為投資在獲利穩定的美國大型股(如PG、JNJ等)與投資等級公司債(LQD)的獲利可以贏過美國公債。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美聯準會「印鈔票」救市 日圓飆新高

美聯準會「印鈔票」救市 日圓飆新高


【聯合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 2010.08.12 02:47 am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10日坦承近幾月經濟復甦速度減緩,決定祭出「量化寬鬆」措施,將到期房貸抵押證券及債券資金再用來收購公債,有如加印鈔票挹注現金到市場。歐亞股市11日紛紛下挫,日圓兌美元漲到15年來新高。

不少人擔心美元持續走弱,紛紛轉進日圓避險。日圓匯率11日升到84.71日圓兌1美元的15年來新高,強勢日圓將不利日本出口,導致日經指數11日收盤大跌258.2點到9,292.85點,跌幅2.7%;索尼股價下跌2.8%,日產汽車下跌3.6%,都是受害者。英法德歐洲三大股市11日跌幅超過2%,美股道瓊指數午盤也下跌逾兩百點。

聯邦準備理事會10日指出經濟復甦「近月減緩」,與6月底集會時表示經濟復甦「進行中」,態度明顯轉變,反映美國經濟正遇逆流。聯準會並重申,聯邦資金利率維持0至0.25%區間,超低利率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

華爾街人士認為,經濟明顯趨緩、失業率居高不下,聯準會可能到明年底都不會調動利率。

聯準會已將聯邦資金利率壓至目前歷史谷底,迄今逾1年8個月,降無可降,利率籌碼幾已掏盡,現在經濟又觸礁,只能重新採取量化寬鬆非傳統手段,以等同加印鈔票的方式向市場注資。

原本聯準會在3月停止收購計畫後,希望能以每月200億到美元的速度讓債券到期,逐步縮小注資規模,這種漸進的「退場機制」被迫叫停。聯準會宣布,將購自房利美、房地美「二房」到期房貸抵押證券及債券資金,再投入公債市場,增購2年至10年期財政部債券。

市場估計,這個金額每月約100億美元,金額相對聯準會現在持有的7,000億美元公債資產來說,象徵意義居多,但代表聯準會針對復甦減速已有實際因應動作。分析師指出,這顯示聯準會現在擔心物價下跌的通縮風險,更甚於物價飆漲的通膨風險

【2010/08/12 聯合報】

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Fed官員:美恐步日本失落10年

Fed官員:美恐步日本失落10年


【聯合報╱編譯彭淮棟、夏嘉玲/報導】 2010.07.31 02:00 am

美國經濟復甦步調趨緩,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高層官員柏拉德29日發表一篇悲觀的報告,指美國有通貨緊縮之虞,聯準會最好考慮再度實施危機對策,嚴防美國步上日本在「失落的10年」中經濟停滯的後塵。

柏拉德(James Bullard)是聖路易聯邦準備銀行總裁,也是聯準會決定利率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有投票權的成員。他警告說,當前的美國,比「晚近歷史上任何時期」更接近日本失落的10年的景況,想避免如此下場,困難重重,但坐視不是辦法,必須行動。

柏拉德表示,美國有物價直落的通縮風險,將造成企業癱瘓,成長愈來愈疲軟,聯準會應考慮再度啟動危機對策。

自2007年底金融危機開始以來,聯準會和美國財政部購進數千億美元債務,希望活絡經濟,經濟學上稱此為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但目前美國利率(0到0.25%)已是歷史低檔,聯準會無法再降息,能用來拉抬經濟的槓桿十分有限。柏拉德警告,聯準會如果想把利率拉回正常水準來協助擺脫物價下滑之勢,將會有心無力。

柏拉德認為,長期維持零利率,能夠載舟,也會覆舟,「要因應負面衝擊,比較好的政策應該是擴大量化寬鬆方案,也就是購買國庫券」。

柏拉德的見解比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悲觀。柏南克最近在國會表示,聯準會有進一步振興經濟的辦法,但除非經濟復甦真的後繼乏力,否則聯準會不會行動。

事實上聯準會成員都已警覺到通貨緊縮風險。上月23日聯準會討論利率時,就在會後聲明指出,近來通膨持平,能源與商品價格卻不升反降,通膨不是威脅,反有通貨緊縮之虞

學界目前對該如何應對美國財經問題也有截然不同的主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去年就開始警告美國的通縮和二次衰退風險,呼籲政府不要太快結束刺激經濟和寬鬆貨幣政策。但另一派學者認為,美國目前的赤字和國債問題幾乎是史上最嚴重,政府不宜繼續以公共支出方式刺激經濟,以免讓債務和財政問題更加惡化。

【2010/07/31 聯合報】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柏南克 籲持續刺激經濟

柏南克 籲持續刺激經濟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2010.07.24 03:46 am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22日說,美國經濟依然脆弱,仍仰賴政府刺激經濟方案來提振復甦並降低失業率,經濟若未持續復甦,Fed將進一步採取行動。美國總統歐巴馬同日也簽署一項失業福利法案,恢復對失業半年以上者提供失業救濟金。

柏南克22日赴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作證時,呼籲國會提出可降低政府長期預算赤字的可行計畫,也呼籲國會近期內不應削減支出或增稅,他說:「我認為短期內應該維持刺激經濟方案。」這是他連續第二天赴國會說明美國經濟所面臨的挑戰。

柏南克再次表示,Fed已準備在必要時採取新措施以提振復甦,「我們準備好了,要是經濟未持續好轉,我們將有所行動」。他21日赴參院發表年中經濟與貨幣政策報告時也說,經濟前景仍「異常不確定」,準備在必要時採取行動。

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顧德佛蘭指出,柏南克在國會報告中拐彎抹角地暗示美國出現通貨緊縮隱憂,使用「異常」兩字,代表Fed很擔心物價長時間持續下跌風險。德佛蘭認為,即使美國不太可能出現二次衰退,但由於勞動生產力超過需求,勞動市場可能持續萎縮,而且可能出現通貨緊縮。由於國會沒意願推出新的刺激方案,因此確保經濟持續復甦的重任目前落在柏南克肩上。大多數共和黨人和部分民主黨人擔心,在政府預算赤字迭創新高之際,8,620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會擴大支出和減稅,使財政雪上加霜。

【2010/07/24 經濟日報】

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Fed官員 拉響資產泡沫警報

Fed官員 拉響資產泡沫警報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2010.04.09 03:36 am

美國聯準會(Fed)兩名官員不約而同提出警告說,市場可能出現資產泡沫,Fed必須考慮開始提高基準利率,或採取總體審慎(macroprudential)的措施因應。此話傳出,加深市場對Fed多快將升息的不確定感。

堪薩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霍尼格(Thomas Hoenig)7日表示,Fed應考慮近期內把基準利率調高到1%左右,以防資產泡沫再度出現。

他說:「Fed必須在經濟復甦初期扭轉政策方向,雖然經濟數據仍好壞參半,但整體而言表現都很不錯。目前經濟情勢有理由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但隨著市況持續改善,長期維持低利率可能帶來風險。」

霍尼格的看法有別於Fed今年來發布的會議聲明,他認為維持低利率「一段時間」可能導致金融失衡惡化,長期來看也會對經濟穩定造成風險,而1%利率仍代表「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無獨有偶,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杜雷(William Dudley )同日也呼籲Fed重視資產泡沫問題。他表示,過去的常規性方法不足以因應市場泡沫,Fed必須改弦易轍。

杜雷說:「資產泡沫確實存在,而且經常發生。雖然金融市場泡沫通常不容易察覺,但央行官員不能因為不確定性而袖手旁觀。」他指出,由近期的經驗可知,資產泡沫破裂將重創金融市場和整體經濟。

杜雷的看法顯示Fed決策官員正在重新評估金融市場泡沫。他們的思維轉變歸因於近年來房價泡沫化,導致市場爆發金融危機和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Fed和財政部也因此被迫採取空前行動來維持金融市場運作。

不過,杜雷認為升息並非解決市場泡沫之道,因為此舉的影響層面太廣。他建議Fed擅用宣示效力和總體審慎政策的工具,例如設定貸款與估值比率上限、對金融機構和市場參與者加強監管,都會比採用貨幣政策效果更加。

另方面,Fed主席柏南克7日表示,升息前提之一是政府提出可靠削減赤字計畫。他指出,美國必須儘快為人口老化擬定對策並降低公共負債,否則不可能達到長期的金融穩定和經濟成長。柏南克強調,Fed不會印鈔票來替中央償債。

【2010/04/09 經濟日報】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紀要顯示美聯儲擔心過早加息風險

紀要顯示美聯儲擔心過早加息風險


2010年4月7日 02:48

新公佈的會議紀要顯示﹐3月16日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官員們擔心升息過快會對經濟復蘇帶來危險。

紀要顯示﹐部分官員總結說﹐較早開始收緊政策帶來的風險大於較晚開始收緊的風險。

他們的擔心包括﹐如果經濟形勢下滑﹐他們並沒有多少操作空間來提供扶助。2007年到2008年﹐為挽救不斷陷入衰退的經濟﹐他們實施了大規模的刺激計劃﹐但如今這種空間已經小了很多。

美聯儲內部並非全都擔心加息過早。包括堪薩斯城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行長霍尼格(Thomas Hoenig)在內的一些官員擔心﹐如果美聯儲未能及時撤回它已經向金融系統注入的大量刺激因素﹐那麼通貨膨脹可能會迅速加劇。3月份時﹐美聯儲同意在“較長時期”維持低利率﹐對此霍尼格投了反對票﹔1月份他也是這麼做的。3月份議息會議紀要在按照慣例延期三個星期後﹐於週二公佈。

美國的基準利率是聯邦基金利率﹐這是一種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由美聯儲對它實施影響。何時提高這一利率﹐是美聯儲討論的焦點。

期貨市場以很高的概率預期﹐到今年11月份﹐聯邦基金利率將從當前接近於零的水平提升到0.5%。

美聯儲已經採取措施撤回它的一些其他刺激措施﹐這包括在3月底結束其1.25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購買計劃。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行長Narayana Kocherlakota週二講話表示﹐美聯儲有可能需要出售這批證券中“不小的一筆”﹐從而降低其資產付債表的規模。

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對經濟復蘇的力度仍然存在明顯的擔憂。他們雖然一致認為經濟已經處在復蘇之中﹐但也指出了一些潛在的不利因素﹐比如財政刺激和公司補充存貨的效應不斷減弱。紀要說﹐還讓與會者感到擔心的是﹐雖然政府提供了多種形式的支持﹐但多數地區的房地產部門活動似在減緩。

美聯儲工作人員已經小幅下調了經濟增長預測﹐原因是房地產部門依舊疲軟。

他們還下調了通脹率預測。數位美聯儲官員也提到了近幾個月很多通脹指標的緩和。美聯儲重視的通脹指標是一個剔除了食品和能源的消費物價指數﹐今年2月份﹐這一指數同比上漲1.3%﹐低於美聯儲1.5%到2%的目標。

如果通脹率像幾位官員預測的那樣繼續放緩﹐美聯儲可能就沒有較早收緊政策的壓力。但一些官員對各種通脹指標的放緩心存疑慮﹐他們說﹐這些指標因房地產部門的疲軟而存在失真。

紀要說﹐如果經濟明顯加速﹐或者通脹率顯著上升﹐美聯儲不會排除“迅速”收緊政策。而如果經濟進一步走軟或通脹率進一步放緩﹐美聯儲則有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按兵不動。

Jon Hilsenrath

一樣的通脹率 分裂的美聯儲

一樣的通脹率 分裂的美聯儲


2010年04月05日16:22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決定將利率維持在接近於零的水平﹐並向金融體系大量注入信貸資金﹐這使人們不禁擔心最終會爆發通貨膨脹。

但在美聯儲內部﹐一批有影響力的決策者正在為相反的情形擔心﹐即已經處在低位的通貨膨脹率正在進一步降低。

在紐約和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的行長杜德利(William Dudley)及耶倫(Janet Yellen)看來﹐不斷降低的通貨膨脹率是顯示美國經濟依然存在過剩產能的確鑿證據﹐表明美國經濟仍需要美聯儲出手相托。

而由費城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普勞瑟(Charles Plosser)牽頭的一批美聯儲決策人士則認為﹐目前的通貨膨脹指標被住房成本的大幅下降所扭曲﹐它們可能掩蓋了通貨膨脹壓力正在加大的現實。

就在美聯儲內部圍繞通貨膨脹問題的爭論不斷加劇之際﹐美聯儲也在制定退出史無前例的超寬鬆貨幣政策的策略。美聯儲對通貨膨脹形勢的判斷﹐將影響它決定以多快的速度上調短期利率﹐並從金融體系中抽取它在經濟衰退期間注入的巨額資金。從按揭貸款利率到企業成本﹐再到股市表現﹐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調整短期利率的影響。而從最近的事態發展看﹐那種認為通貨膨脹率正在下降的觀點佔了上風。

2008年﹐美國的總體消費者價格指數半個世紀以來首次出現下降﹐不過在那之後隨著能源價格趨於穩定﹐這一價格指數也出現了反彈。過去12個月中﹐美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上升了2.1%。但如果去除掉波動性較大的能源和食品價格﹐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則在下降。美國二月份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消費者價格指數較上年同期上漲1.3%。這是該指數六年來最小的同比漲幅﹐大大低於本次衰退前2%以上的 同比上漲幅度。

耶倫上週在一次演講中說﹐當失業率如此之高的時候﹐工資和收入往往增長緩慢﹐生產企業和零售商難以提價。預計她將被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出任美聯儲副主席。耶倫說﹐這正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形勢﹐其結果是﹐核心通貨膨脹壓力已經非常低﹐並且其趨勢是進一步降低。

該陣營擔心的一個問題是﹐即使美聯儲不樂見﹐經通貨膨脹因素調整的利率(也就是所謂的實際利率)也有可能上升。實際利率上升不利於企業投資新項目﹐也不利於消費者花錢。

利率這種始料未及的上升有可能妨礙經濟復蘇。

而與耶倫這一派持相反觀點的陣營則認為﹐鑒於美國當前的低利率以及美聯儲向金融體系注入的一萬多億美元資金﹐通貨膨脹將不可避免。費城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普勞瑟在接受採訪時說﹐隨著經濟形勢的改善以及放貸額的增長﹐通貨膨脹太低將不是美國面臨的中、長期挑戰。他說﹐真正的風險是﹐未來兩到三年內通貨膨脹率將會上揚。

這一陣營不那麼關注於美國經濟的低迷程度﹐如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大量空空如也的寫字樓和購物中心﹐以及閑置的工廠﹐他們更關注的是消費者和企業的通脹預期以及他們根據這種預期採取行動的風險。在美聯儲三月中旬的會議上﹐堪薩斯城聯邦儲備銀行行長霍恩(Thomas Hoenig)認為﹐上調短期利率會“很快”降低長期通貨膨脹預期提高的風險。

民意調查和債券價格變動情況暗示﹐通貨膨脹率今年全年都將維持在2%左右﹐美聯儲官員認為﹐這種預期有助於保持通脹率的穩定。美國人通脹預期的提高或降低都有可能對美聯儲的決策產生重要影響。

普勞瑟還認為﹐通脹率近期出現的下降是虛幻的﹐這很大程度上是受住房成本不正常降低的影響﹐住房成本在許多物價指數中的權重都很高。如果不包括住房成本﹐今年二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將比去年同期高3.4%﹐能源價格一定程度上對此起了推動作用。

如果不包括食品、能源和住房價格﹐美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比去年同期高2.6%。

舊金山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研究人員週一將發表報告反駁這種觀點。報告將顯示﹐用從電腦到酒店和珠寶的50種不同類別消費者支出來衡量﹐通貨膨脹率在過去18個月中確實出現了下降。

美聯儲已表示﹐只要通脹形勢溫和﹐通脹預期穩定﹐且經濟繼續疲軟﹐它就將把短期利率在低位保持“相當長一段事件”﹐這意味著美聯儲至少幾個月內不會上調利率。

通貨膨脹率持續下降有可能進一步推遲美聯儲加息的時間﹐導致美國可能要到2011年才會上調利率。但如果美聯儲官員們不認同近期的通貨膨脹數據﹐或者物價上漲呈現加快之勢﹐美聯儲則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加息。

期貨市場的交易員們預計﹐今年11月前美聯儲將把其基準的聯邦基金利率上調50個基點至0.5%﹐該利率自2008年12月以來一直處於接近於零的水平。

眾多類型的企業最近都表示﹐它們在提價方面有困難。比如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Co.)就在一次與分析師舉行的電話會議上說﹐因為供應過剩﹐火車頭引擎的價格正在下降。負責為美國全國賽車協會(Nascar)運營賽道的Speedway Motorsports Inc.說﹐它今年將把觀看賽車的票價下調4%至5%。

但供應管理學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上週對工廠經理進行的調查顯示﹐有越來越多的受訪者表示正在用更高的價格購買原材料。今年三月﹐有53%的受訪者說他們正付更多的錢購買原材料﹐這些受訪者主要是需要使用石油產品、木材和初級原料的企業。

雖然消費者價格指數受到的公眾關注更高﹐但美聯儲更願意用個人消費支出指數來衡量通貨膨脹形勢。

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的該指數目前較上年同期高1.3%﹐該指數的上漲速度放緩之勢正在加劇:過去三個月中﹐這一指數折合成年率的升幅只有0.5%﹐美聯儲官員們已經注意到了這一增速放緩現象。美聯儲認為該物價指數理想的漲幅應在1.5%至2%之間。

Jon Hilsenrath

(更新完成)

貝南克﹕美國必須解決公共債務飛速增長問題

貝南克﹕美國必須解決公共債務飛速增長問題


2010年4月8日 05:58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美聯儲)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週三稱﹐美國必須開始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挑戰做準備﹐為此要制定可行的計劃來逐步削減飛速增長的公共債務。

貝南克警告稱﹐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美國的長期醫療保健支出必將上升﹐從而對已然吃緊的財政狀況構成挑戰。

貝南克在達拉斯商會(Dallas Chamber of Commerce)舉行的一次活動上表示﹐除非美國表現出強大的財政責任感﹐否則﹐從長期來看﹐財政穩定和經濟健康增長都將不保。

貝南克稱﹐雖然美國經濟已開始恢復增長﹐但仍遠未擺脫困境。貝南克表示﹐他對失業率居高不下尤其感到擔心﹐並預計失業率只會緩慢回落。

他警告稱﹐如果美國政府不制定切實計劃來削減債務﹐那麼長期利率可能會上升。

在被問及政府財政赤字增加是否會導致通脹上升這一問題時﹐貝南克表示﹐這不是他目前擔心的問題﹐因為美聯儲不會通過增發貨幣來彌補預算赤字。

但貝南克警告稱﹐預算失衡可能會導致投資者對美國償還債務的能力喪失信心﹐進而推動國債收益率上升﹐而這可能會給仍顯脆弱的經濟復甦形勢帶來衝擊。

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經濟仍脆弱」 美維持超低利率

「經濟仍脆弱」 美維持超低利率


【聯合晚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16日報導】 2010.03.17 03:38 pm

美聯準會(Fed)16日決定,聯邦資金利率續維持0至0.25%,同時發布利率政策聲明,幾點值得關注:

一,這次政策聲明基調,與前幾次大致相同;這次對勞工市場、企業開支似比上次樂觀,但對房市著墨,較為悲觀;總的來說,Fed對美經濟復甦持「審慎」態度,認為還很脆弱,仍須「呵護」這是它續維超低利率根本原因。

低利率會「再維持一段時間」

二, 聯準會於2月18日調升重貼率一碼,雖強調為技術性回歸市場機制,但仍引人聯想為「升息」前兆,今天不調聯邦資金利率,且再度聲明超低利率將「維持一段時間。」讓市場放了心。

三,宣佈3月31日結束房地美、房利美1.25兆美元房貸抵押證券收購計畫,標識停止挹注流動性。這是必要之舉。但經濟學家擔心,可能導致貸款利率上升,阻礙蹣跚中的房市回穩。聯準會因而「下保單」,表示一旦情況不對,隨時恢復收購,也反映聯準會對經濟復甦的審慎態度。

0-0.25%歷史谷底 已15個月

美自2007年12月正式陷衰退,聯準會自2008年12月起,維持聯邦資金利率在0-0.25%歷史谷底,至今15個月;從去年3月起,每次利率政策聲明都宣稱,超低利率將「維持一段時間,」但市場心知肚明,這種情況不可能長存。

維持超低利率時間過長,蘊釀通膨風險,終將傷及整體經濟健全與金融穩定,因此超低利率有如二面刃。聯準會除維持經濟健康成長外,另一大任務是壓抑通膨,必然了解超低利率過長帶來的通膨風險。

預估下半年才會升息

去年第四季美GDP耀眼成長5.9%,但預期今年首季緩升2.8%,降了一半,美經濟目前仍在「復甦起步」階段,如聯準會解讀,「還很脆弱,仍待呵護,」但隨著經濟步伐愈走愈穩,不須扶持時,聯準會即將擇時升息,預期就在下半年。

【2010/03/17 聯合晚報】

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閱報秘書/聯邦資金利率與重貼現率

閱報秘書/聯邦資金利率與重貼現率




【經濟日報╱謝璦竹】 2010.02.20 03:47 am





聯邦資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是美國民間存款機構相互拆款(期間通常為隔夜)所收取的利率,該利率由雙方根據聯準會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訂定的聯邦資金目標利率(federal fund target rate)協調後決定。Fed則透過公開市場操作來調整貨幣供給,確保銀行同業拆借利率能追隨目標利率。



聯邦貼現利率(Federal Discount rate,又稱重貼現率)民間存款機構如果無法透過同業拆款時,最後手段是拿商業票據向各區域聯邦準備銀行的貼現窗口貼現。該利率比聯邦資金利率高,以鼓勵銀行透過同業拆款。





【2010/02/20 經濟日報】

2010年1月29日 星期五

美不升息 聯準會「經濟將緩步復甦」

美不升息 聯準會「經濟將緩步復甦」 【聯合晚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二十七日電】 2010.01.28 03:06 pm 美國聯準會27日結束今年首次利率政策會議,會後發布聲明,指美經濟將持續「緩步復甦」、通貨膨脹將「持續平抑」。聯準會「公開市場操作委會」(FOMC)決定暫不調利率,聯邦資金利率仍維持0%至0.25%區間歷史谷底,並將持續「一段時間」(an extended period)。 聯準會於2008年底將利率降至0%到0.25%,至今逾一年,聯準會27 日表明,經濟復甦緩和、通膨不是威脅,因此繼續維持低利率水平;華爾街預期,超低利率可能持續至下半年。 聯準會這次利率會議另有二點值得注意: 一,未提房市情勢好轉。 這顯示美房市雖已渡過最低點,但情勢仍低迷;二,與會一成員、堪薩斯市聯準銀行行長何尼反對繼續維持超低利率。顯示隨著復甦起步,聯準會反通膨鷹派逐漸抬頭。 聯準會在聲明中,詮釋經濟情勢好壞參半,一方面稱「經濟活動繼續強化」、「勞工市場惡化情況紓緩」;但也指出,「家庭開支成長緩和,仍受限於勞動市場疲軟、收入不振、房屋市值下滑及信貸緊縮」。 聯準會強調,「長期通膨預期穩定、通膨可望繼續平抑一段時間」。復甦緩和未過速、通膨未構成威脅,這是聯準會維持超低利率二大前提。 聯準會並表明,為提振房市而收購1.25兆美元房貸擔保證券及1750億元機構債,預定3月底結束,聯準會退場機制如期實施。 華爾街股市正面解讀聯準會聲明,股市三大指數在聯準會發布聲明後轉跌為升,最後小漲收盤。聯準會定3月16日召開下一次公開市場操作委會利率會議。 另一方面,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任命案定28日在參院進行程序投票,決定是否中止辯論,當天或29日正式表決。預期柏南克將順利過關。但反對票可能創近年聯準會主席連任案新高。 【2010/01/28 聯合晚報】

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美聯準會提紓困退場

美聯準會提紓困退場 【聯合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16日電】 2009.12.18 03:58 am 美國聯準會16日結束今年最後一次利率會議,會後政策聲明二大要點:超低利率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低通貨膨脹也將持續一段時期。 聯準會如預期未調利率,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為0至0.25%,此一歷史谷底利率從去年12月16日迄今,維持一整年,可能持續至明年中。 除低利率與低通膨二大關注點外,聯準會也具體提出明年初紓困退場方式。 華爾街對紓困退場感不安,認為是「升息前奏曲」。股市在聯準會下午2點15分發布聲明後,從小漲轉勢衰,收盤時道瓊指數小挫、那斯達克指數與史坦普500指數微升。 聯準會聲明基調,與前幾次會議雷同,認為經濟「持續好轉」,但復甦疲軟,為持續振興經濟,將續壓低利率「相當一段時間」,自三月以來,聯準會即作此陳述。 至於通貨膨脹,聯準會也維持一貫看法,認為工業產能利用率下降、就業市場疲弱等因素,將會壓制通膨一段時期。因此有足夠籌碼延長低利率時期。 聯準會聲明再次反映,目前政策優先順序是:「刺激經濟成長高於壓制通膨。」 華爾街關注紓困退場、收回流動性問題。聯準會表明,部份紓困計劃明年初陸續退場。最大宗是房貸擔保證券收購計畫,依原訂計畫於明年3月底前收購總額1兆2500億美元房地美、房利美房貸擔保證券,迄今已收購8450億美元。 【2009/12/18 聯合報】

Fed:維持超低利率

Fed:維持超低利率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9.12.18 03:58 am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對美國經濟更表樂觀,同時宣布之前為對抗危機所推出的救市措施,多數將如期於明年初結束,但重申將維持「超低」利率水準一段時日,顯示官員對復甦仍不敢大意。 Fed決策小組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16日會後發布的聲明和上次決策會後的相去不遠,但對經濟的看法比上次樂觀,表示勞動市場惡化的情況減緩,且金融市場的狀況能對經濟成長提供更多支撐,代表對復甦的一大威脅逐漸消退。 因通膨低、失業率高,官員無異議通過維持基準利率在零到0.25%的區間不變,重申低利率水準仍將再維持一段時間,代表幾個月內都還不會升息。 但Fed表示,在金融風暴最危急時所推出的多個緊急融資方案,因「金融市場的功能逐漸恢復」,將如期在明年初結束,包括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倒閉時對貨幣市場提供的援助、去年10月開始的收購商業票據或短期公司債、以及2008 年3月起實施的援助債券交易商方案,都會在明年2月1日結束。Fed和其他央行的換匯協議,也將同時結束。 RDQ經濟學公司創辦人兼首席經濟學家賴丁表示,這些救市方案退場,代表Fed認為如今經濟已脫離緊急且異常的狀況,雖然利率水準還得維持在趨近於零一段時間。 Fed另訂明年3月底結束收購上看1.25兆美元抵押擔保證券(MBS)方案,分析師預期,接下來Fed就會思考如何收回金融體系中的流動性;或許直接出售資產,也可能透過更多暫時措施,但唯有完成這些行動後,Fed才會開始升息。部分官員認為,通膨還會在低檔,到2011年才需升息;部份則希望升息腳步快些。金融市場預估,Fed到2010年中後會把基準利率調高到0.5%。 不過,退場過程中充滿變數,尤其是購買MBS的計畫。Fed已是MBS市場大戶,其減少收購規模是希望給市場轉換調適的時間,但若方案結束後房貸利率飆高,可能扼殺房市好不容易冒出的復甦幼苗,進而拖累整體經濟復甦的腳步。 富國銀行(Wells Fargo)首席經濟學家希爾維亞稱收購抵押擔保證券方案的命運,是Fed收緊貨幣政策的「真正試驗」。 【2009/12/18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