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日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突破了今年初的高點8395點。
而 MIKE ON 也一如先前所承諾的,為了GDP理論破功而跟大家道歉。
所謂的GDP理論,可以分為兩部份,第一部分是「同步理論」,第二部份是「均值回歸理論」。
所謂「同步理論」,係認為股價指數與GDP成長率(這裡指的是實質GDP年增率)是同步的。
也就是說,股價指數的高點會出現在GDP成長率最高的那個季度出現。
而「均值回歸理論」則係而GDP成長率亦受到基期影響而有均值回歸的特性,使得某年度最高成長率的那個季度,會是下年度最低成長的季度。
舉例來說,依照「均值回歸理論」,2009年的最低成長季度發生在第一季,則可以預期2010年最高成長季度會是第一季;而2009年最高成長季度是第四季,則預期2010年最低成長季度是第一季。故再依「同步理論」推估,今年加權指數的高點會出現在第一季,而低點在第四季。
但2010年11月1日(第四季)加權指數突破了1月19日的高點8395點,宣告GDP理論破功。
有些人用技術分析的假突破說來為GDP理論護航。
另外有些人還提出歷史資料,說這種情形過去沒有發生過,今年這種情形屬於特例,GDP理論依然有效。
首先,技術分析就不討論了。因為這種東西很難有扎實的理論基礎。
另外,過去沒有發生過,就代表未來不會發生嗎?
君不見,基金的廣告最後都一定會說「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打遍(騙)天下無敵手的期貨基金AHL也在2009年股市的大多頭年慘遭滑鐵盧,出現首次的年度負績效。
其實,GDP理論會破功是必然。
是因為GDP理論的兩大重心股價指數與實質GDP是不同的衡量單位。
套用總體經濟學的說法,股價指數是名目的經濟變數,而實質GDP卻是實質的經濟變數。(此外,前者是存量,後者則是流量。)
亦即,股價指數並未將物價上漲的效果給平減掉,會受到貨幣數量的影響。
反觀實質GDP所衡量的是實質的產出,在計算的過程中會將物價上漲的效果給平減掉,不會受到貨幣數量的影響。
很明顯的,一個變數會受到貨幣數量的影響,而另一個不會。
舉例來說,老王公司生產牛肉麵為業。
00年生產最高品質的牛肉麵300碗,物價指數為100,每碗售價100元,成本90元,獲利10元,每股獲利亦為10元,本益比5倍,股價為50元。
01年生產同品質牛肉麵也是300碗,物價指數為200,每碗售價200元,成本180元,獲利20元,每股獲利亦為20元,本益比5倍,股價100元。
以這個案例來說,00到01年的牛肉麵實質產出都是300碗,因此GDP的成長率為0%。但股價卻由50漲到100。
這是一個實質產出沒有增加,但股價上漲的案例。
再舉個實質產出減少,但股價上漲的案件。
03年同品質牛肉麵僅生產200碗,物價指數為400,每碗售價400元,成本360元,獲利40元,每股獲利亦為26.66元,本益比5倍,股價133元。
以本例來說,02到03年的牛肉麵實質產出由300碗降為200碗,因此GDP的成長率為 -33.33%。但股價卻由100 漲到133。
雖然,GDP理論有以上盲點。
但是,在物價、貨幣供給平穩,沒有熱錢大量進出的時期,GDP理論還是個不錯的進出參考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