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外匯存底增加代表本國貨幣有升值壓力?

假設A經濟體中,商品勞務可以自由貿易、無資本進出,而且中央銀行允許匯率自由浮動。


在這個經濟體中,外匯的供給與需求來自於商品與勞務的進出口活動。進口廠商因為進口商品而有支付的義務,因此有外匯的需求。出口廠商因為出口商品而收到外國貨幣,因此有外匯的供給。這種外匯的供給與外匯的需求在外匯市場中形成價格,也就是匯率。這是一個相當簡化的經濟狀況。

因為匯率自由浮動而且中央銀行不干預外匯市場,所以市場機能可以發揮,匯率由出口商的外匯供給與進口商的外匯需求所共同決定。

因此,可以發現,當一國出口實力強勁時,外匯供給增加,將使得外國貨幣貶值,本國貨幣將升值。相反的,當一國進口大於出口時,外匯的需求較大,將使得外國貨幣升值,本國貨幣將貶值。

假設另一個經濟體B,該國的商品勞務可以自由貿易、且允許資本進出,另外中央銀行允許匯率自由浮動。

在這個經濟體中,外匯的供給與需求除了來自於商品與勞務的進出口活動之外,還包括外國人對本國的直接投資、證券投資等以及本國人的對外投資。外國人對本國市場的直接投資或證券投資都為本國帶來外匯的供給。相反的,本國人的對外投資則是帶來外匯的需求。而匯率將由資本活動與貿易活動所帶來的外匯供給與外匯需求共同決定。

因此,假設貿易活動的外匯供需可自行達成均衡下。當本國的投資環境較外國佳、預期投資報酬率較外國高時,將吸引外國資金,增加外匯市場的供給,也使得外國貨幣貶值,本國貨幣升值。相反的,當本國的投資環境惡化、預期投資報酬率下跌時,外資陸續撤資,而本國人也向外尋找投資機會,使得外匯的需求增加,外國貨幣將升值,而本國貨幣將貶值。因此,一國整體的預期投資報酬率相對於其他國家的高低亦將影響該國貨幣的升貶。

關於國際收支帳
國際收支帳用來記錄一國與其他國家的外匯收支關係。
經常帳:是記錄因為商品、勞務等貿易活動而產生的外匯收支關係。經常帳為正,代表一國的出口金額大於進口金額,亦即貿易出超,因此有外匯淨流入。
資本帳:是記錄非生產性、非金融性資產(如專利權、商譽等無形資產)的取得或處分,而產生的外匯收支關係。本項通常很微小,在此忽略。
金融帳:是記錄因為投資活動而產生的外匯收支關係。這投資包含機器設備等直接投資,以及證券投資等。
以上台灣中央銀行的網站上有簡要的說明:http://www.cbc.gov.tw/public/data/economic/statistics/bop/cappendix.pdf
因此,在經濟體A中,外匯的收支僅由貿易活動產生,而且中央銀行也不干預外匯市場,因此經常帳恆等於零。
在B經濟體中,外匯的收支同時受貿易活動以及投資活動而影響,因此經常帳與金融帳相加等於零。
 
國際收支與外匯存底
外匯存底代表一國中央銀行所持有的外匯數量。
因此,外匯的供需除了由貿易活動與投資活動來產生之外,中央銀行也可憑藉其所持有的外匯存底來干預外匯市場,以達成穩定金融的目的。
以台灣2010年第二季台灣的國際收支帳(http://www.cbc.gov.tw/public/data/economic/statistics/bop/cAQ.pdf)為例,經常帳為 +208.57億美元,資本帳為 -0.72億美元、金融帳為 +85.81億美元、誤差與遺漏項為 -5.88億元。
代表第二季台灣因商品與勞務的貿易活動而流入了 208.57億美元、因非金融性與生產性資產的買賣而流出了 0.72億美元、因投資活動而流入了85.81億美元。以上活動合計共流入 293.66億美元,也就是外匯市場有 293.66億美元的超額供給。
市場有超額供給,照理說價格應該下跌,也就是美元應該貶值而台幣應該升值。
然而中央銀行為了金融穩定,也買進 287.78億美元來消除這些超額供給,這287.78億美元也就成為外匯存底,躺在中央銀行的戶頭底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