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危機為何連綿不絕


危機為何連綿不絕
2011年 11月 14日 07:16
希臘火光初現到現在已經有兩個年頭了﹐火災還沒有被撲滅。如今﹐意大利也被卷了進來。


從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到現在已經有五個年頭了。美國經濟表現如此糟糕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房地產市場。

不管是在歐洲大陸還是在美洲大陸﹐所有人都不再懷疑威脅的嚴重程度﹐所有人都瞭解推出更有力政策的緊迫性。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政治家們似乎都還不能採取行動。

到底是什麼事要花這麼長時間呢?

那就是決定最終由誰來埋單。

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的法律教授、前財政部官員蓋本(Anna Gelpern)說﹐不管哪一次危機﹐損失都要由債務人、債權人和納稅人來分擔。這是一個極其簡單的概念﹐絲毫不容變通。

她補充說﹐從定義上來看﹐這是一個政治問題。就算你的分擔方案是最優的﹐但如果在政治上沒有人買賬﹐那也行不通。

這一次的損失大得讓人望而生畏。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預計﹐在這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中﹐美國的住房抵押貸款和其他債務的持有人損失了2.7萬億美元﹐而一部分的損失已經轉嫁到了納稅人的頭上。與五年前相比﹐美國住房市場總值下降了近7萬億美元﹐降幅達25%。將近23%的美國人的抵押貸款餘額高於手頭住房的價值。

為了降低某些人每月支付的抵押貸款的額度﹐為了給高利率抵押貸款再融資﹐為了確保止贖不出差錯﹐為了對銀行進行資本重組(以便讓這些銀行消化掉損失)等等﹐什麼辦法都想盡了。然而還有一個重大舉措沒有出台:降低抵押貸款的本金的額度。主要的困難:誰來埋單?銀行?住房抵押貸款投資者?納稅人?

在歐洲﹐由於遲遲不肯承認希臘借了太多的債﹐結果一個困難但卻還有能力解決的問題演變成了一場災難。拖延的一大原因:決定由誰來埋單。德國的納稅人?持有法國銀行股票的股東?外國債券持有人?

一旦借款者(比如一個銀行、一個企業、一個國家)陷入困境﹐人們最初的反應都是﹐沒關係﹐他們會還錢的﹐只是眼下缺少現金而已。通常來說﹐這也是事實。於是放貸者決定稍微放借貸者一馬﹐企業抵押一些應收賬款﹐或者由作為最後貸款人的中央銀行提供緊急貸款﹐因為它相信這些錢最終會得以償還。據說﹐這只是個“流動性”的問題(意思是最後沒有人會虧錢)﹐而不是“償付能力”問題(意思是有些人會虧錢)。

這一邏輯很容易被向外擴展至超出理性的範圍。比如﹐承認某些歐洲政府無法全額償債﹐或是承認某些住房抵押貸款的價值並不像銀行的賬本上記錄的那麼高﹐那就等於是要強迫放貸者承擔損失。如果損失太大﹐那麼銀行的償付能力就會成疑。在法國﹐儘管市場對政府可能要花很多錢救助買入了太多外國政府債務的銀行一事頗有微詞﹐但對政府的償債能力和支付利息費用的能力並沒有太多的懷疑。

這樣的話﹐銀行和投資者依舊向外貸款﹐貸款的利率往往能夠反映出這筆貸款還不上的風險程度。如果一切順利﹐他們就會大賺特賺。如果不順利﹐很多錢就會打水漂﹐最終由納稅人埋單。

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經濟學家凱恩(Edward Kane)稱﹐因為契約原因造成虧損的締約方通常會試圖把損失轉嫁到交易對手身上﹐特別是納稅人。只有還存在讓納稅人承擔損失的機會﹐危機就可能還會持續下去。

先是否認﹐接下來是拖延﹐然後是掩飾﹐套路就是如此。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Fannie Mae, 簡稱:房利美)﹐這個已經被國有化的美國抵押貸款業巨頭本週稱﹐需要政府再提供78億美元的救助款來彌補它所擔保的貸款造成的虧空﹐而它無需再經過國會決議即可獲得資金。與要求國會拿出78億美元來削減某些購房者的貸款餘額相比﹐這件事在政治上沒有那麼大的爆炸性。在歐洲﹐除了德國的納稅人之外﹐所有人都意識到了如果歐元還要繼續存在的話﹐德國的納稅人就有大麻煩了。

一味磨磨蹭蹭是要付出代價的。首當其衝的就是銀行借貸。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研究員、對沖基金Caxton Associates的負責人馬金說﹐銀行並不急於放貸﹐因為銀行並不知道在刨除目前尚未獲承認的損失後手里還剩下多少資金﹐而且銀行籌資也很困難﹐因為投資者對銀行的財政狀況心存疑慮。

意大利也要為此付出代價。意大利也許有能力還債﹐但前提是他能夠以與其背景相似的國家相同的借款利率舉債。與希臘不同的是﹐刨除利息支付不計﹐意大利目前尚有預算盈餘。但如果意大利需要持續以7%的水平支付利息的話﹐恐怕也撐不了多久。毫無疑問﹐意大利曾犯過錯誤﹐但歐洲在處理希臘無力償債問題時的拖拉行徑使得市場對歐元區半數國家的主權債務產生了疑問。

納稅人是要承擔損失了。但這個損失有多大呢?在這一問題得到解答之前﹐危機還會繼續﹐損失仍將增加。

DAVID WESSEL

========================================
經濟持續動盪是因為這些龐大的損失還找不到人買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