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生活經濟學/外銷訂單熱 為何出口復甦冷

生活經濟學/外銷訂單熱 為何出口復甦冷
去年11月,經濟部公布外銷訂單金額刷下史上單月最高紀錄,更首次超越400億美元大關,總接單金額407.3億美元(近新台幣1.2兆元)。但對照國內出口復甦卻是「有氣無力」,難道外銷訂單做為「出口風向球」的功能,真的失靈了?
出口是台灣主要經濟命脈,主要出口國家,如歐美只要「一打噴嚏」,台灣可能就得「重感冒」。若能事先從訂單變化嗅出海外景氣消長,讓廠商及時調節產能,提早擬定因應策略,便顯得格外重要。
外銷訂單是經濟指標中的「領先指標」,接單好壞攸關廠商投資、生產及出口等整套生產作業,更預告未來數個月的出口冷暖。
為反映國內出口,經濟部1981年開始發布外銷訂單統計,1984年改為每月統計一次。不過,隨台商進行全球布局,「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現象愈趨明顯,逐步拉大接單金額統計與出口之間差距,經濟部1999年起也開始發布海外生產比率的統計。
截至去年11月,我國海外生產比創下51.7%新高,超過一半產品都是海外生產;1999年台灣海外生產比為12.2%,2010年首度突破五成,海外生產比自此走高。
此外,我出口主力產品,包括資訊通信、電子與面板等產品,海外生產比也長期居首,舉資通訊產品為例,接單100億美元金額裡,對台灣出口貢獻可能不到兩成。
日前經濟部也坦言,外銷訂單金額「失真」,「出口風向球」功能逐漸勢微。經濟部正研擬,排除海外生產金額,讓接單更貼近現實,才不會發生接單金額屢創新高、國內卻冷感的矛盾現象。
【2013/01/15 聯合報】
=======================================
這也是我不特別去追蹤台灣外銷訂單數據的原因。
除了「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結構性因素之外。
因為是訂單,日後也有可能被客戶取消。
另外,受訪廠商也有可能為了迎合官方而刻意虛增數值。
因此,我還是寧願僅關注在每月7日左右公佈的海關出口統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