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投資組合中隱藏的四大風險


投資組合中隱藏的四大風險
2011年 08月 31日 07:47


日來﹐焦慮不安的投資者時而逃離股市﹐轉向債券和現金﹐時而又回歸股市懷抱。但專家稱﹐面對市場每日的波動﹐投資者通常反應過度﹐就算市場只出現幅度較小、不明顯的調整﹐投資者也會大驚小怪一番。

投資本來就伴隨著風險──股價會下跌﹐公司債券會違約﹐就連現金也難免會因通貨膨脹而貶值。對投資者來說﹐多數風險都是不可控的﹐比如美國政府債券評級有史以來頭一次被下調﹐再比如前一段時間市場意外出現暴跌。不過即便如此﹐投資者還是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防範風險﹐比方說﹐應該確保投資組合足夠多元化﹐以避免投資產品全盤下跌﹐還應該制定清晰的長期計劃﹐這樣﹐當短線狀況不理想時﹐長線投資計劃能為你提供參考。Vanguard旗下投資策略集團的高級投資分析師克里斯口菲爾普斯(Chris Philips)表示﹐“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完全能夠把握的重要因素上﹐那麼成功的機會就會很大。”

完全消除投資風險顯然是不可能的。有時候﹐挺過市場風暴感覺就像劫後餘生﹐但我們沒有理由把情況弄得更糟。下面我們來談談投資者常犯的四個錯誤﹐它們為投資組合增加了不必要的風險﹐我們還要談談如何克服這些誤區。

誤區之一:債券等同於安全

事實是:債券的安全性各不相同

直到不久前﹐美國國債還被視為零風險產品﹐人們認為發行人(也就是山姆大叔)絕對不可能沒錢還債。在美國國債評級下調之後﹐投資者的認識也許能夠上升至更高層面﹐看到無論什麼債券都隱藏著風險。投資顧問們說﹐債券在投資組合中的地位仍然不容否定﹐持有債券通常是為了產生收益並保證投資穩定──當股票下跌時﹐債券通常會上漲﹐至少跌幅不會像股票那麼大。但不同債券的風險水平差異很大﹐一些債券發生巨額損失的幾率比其他債券要大得多。請注意:債券收益率越高﹐風險就越大。比方說﹐高收益公司債(一般被稱為“垃圾債”)的收益率平均比美國國債高6.6個百分點﹐它們違約的風險也要高一些。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 & Poor's) 旗下Global Fixed Income Research的數據顯示﹐過去12個月﹐高收益債券的違約率為2.2%﹔而同期投資級債券的違約率為零。

正解:不要追求高收益

就算投資高收益債券﹐賺錢比賠錢的幾率還是要大一些﹐但這類債券波動較大﹐價格的漲跌幅度與起伏不定的股票更類似﹐而不像一般債券那樣平穩。Wells Fargo Private Bank投資策略部董事總經理羅恩口弗洛蘭斯(Ron Florance)稱﹐要降低風險﹐投資者債券投資組合中高收益債券的比例不應超過7%﹐投資組合應該多元化﹐既要有高收益債券﹐也要配置市政債券、投資級公司債和海外債券。此外﹐針對投資者無法控制的利率上升風險(會讓債券價值縮水)﹐佛羅倫斯建議堅持投資期限較短的債券(7年期或以下)﹐因為這類債券在利率上升時損失較小。

誤區之二:認為你的投資組合已經夠多元化了

事實是:持有十幾只基金(或者同時持有股票和債券)不一定等於投資多元化

共同基金行業組織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 2010年數據顯示﹐投資共同基金的家庭平均每戶持有七只基金。這夠可以﹐夠多元化了吧?但事實並非如此﹐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即使持有一大批基金﹐投資組合的集中度可能仍比你最初想象的高得多。標準普爾證券研究(S&P Equity Research)的共同基金分析師托德口羅森布盧斯(Todd Rosenbluth)表示﹐投資者通常認識不到他們可能會持有兩只或更多投資策略非常相似的基金﹐一只基金的名稱或投資歷史並不總能反映出其投資策略。比方說﹐標準普爾的數據顯示﹐資產管理規模610億美元的富達逆勢基金(Fidelity Contrafund)與資產管理規模240億美元的T. Rowe Price成長型股票基金(T. Rowe Price Growth Stock)的主要投資目標都是信息技術類股和非消費必需品類股﹐投資者同時持有這兩只基金其實就是對以上兩類股雙倍下注。

與此同時﹐總部位於馬里蘭州貝塞斯達(Bethesda)的財富管理公司Absolute Investment Management 的董事總經理羅伯特口維德默(Robert Wiedemer)表示﹐有一些資產品種能在股票和債券等一般主流投資產品走勢欠佳時提振投資組合表現﹐但太多的投資者卻把它們給忽視了。他表示﹐他通過交易所交易基金將客戶投資組合約20%的資產配置到黃金和白銀中﹐在股票下挫時﹐黃金和白銀往往能保持堅挺。非盈利性投資顧問認證機構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Board of Standards的消費者維權專員埃莉諾口布萊尼(Eleanor Blayney)稱﹐在美國經濟增長疲弱之際﹐擴大海外股票敞口也許是個明智的選擇。

正解:掀開面紗﹐看看基金真面目

羅森布盧斯表示﹐投資者應該看看自己所持的共同基金到底投資些什麼﹐注意其中是否有重復的行業或公司名稱。他表示﹐一只基金的網站上應該會列出這只基金的前10大持股以及投資行業分佈。晨星公司(Morningstar)和標準普爾公司還提供在線工具﹐幫助投資者查看投資組合的構成。

誤區之三:你知道什麼時候該賣

事實是:多數人都拋得太遲

沒有人情願握著一只不斷下跌的股票一路走到黑﹐其實許多投資者都計劃在一只股票或股指跌破一定水平時平倉。但用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資深衍生品分析師納特口彼得森(Nate Peterson)的話來說就是﹐到了該拋售的時候﹐投資者卻下不了手了。結果情況只會越來越糟﹐最後投資者只得忍痛拋售﹐巨大的損失讓他們深受打擊﹐太長時間都不願回歸市場。CFA Institute私人財富管理業務負責人斯蒂芬口霍蘭(Stephen Horan)稱﹐這樣一來﹐光是恢復到不賠不賺的狀態就得花很長時間。

正解:建立自動拋售機制

你不是計劃在一定水平拋售嗎?那就為你的股票或基金頭寸設定止損指令吧﹐讓券商在股票跌破一定價位時自動拋售。彼得森稱﹐設定止損指令是免費的﹐有了止損指令﹐你就不至於在該出手時受情緒影響而猶豫不決了。不過止損指令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米爾谷(Mill Valley)的投資顧問公司Asset Dedication總裁布倫特口伯恩斯(Brent Burns)稱﹐使用止損指令的投資者如果沒有制定策略﹐確定何時回歸市場﹐往往會錯過市場回升的時機。霍蘭稱﹐投資者應該將投資產品的止損位設在較買入價下跌10%-30%的水平﹐並在市場大幅波動後調整投資組合﹐以維持資產配置目標。他還稱﹐投資虧損並不完全是壞事﹐因為投資者可以用部分投資損失來抵稅。

誤區之四:以為自己有計劃

事實是:你作投資決定只是心血來潮

霍蘭稱﹐8月初市場受到重挫﹐單日跌幅之大歷史罕見﹐許多投資者或許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了。他還稱﹐多數投資者可能根本沒有長期投資計劃。就連那些有專業人士助陣的投資者也發現自己並沒有可靠的具體計劃。KRC Research 6月份為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Board of Standards所作的一項覆蓋1,011名成年人的調查發現﹐僅有42%的受訪者以書面文檔方式列出了自己的投資計劃﹐另有11%的人僅有幾條筆記和幾點構想。但專家提醒道﹐從長遠來看﹐總是改變主意對投資者自身不利。Vanguard的菲爾普斯稱﹐“如果只關注眼前的得失﹐而忽視了長遠目標﹐最終是弊大於利的。”

正解:寫出書面計劃

霍蘭稱﹐列出你的投資偏好﹐列舉你想為投資組合設置的參數﹐這些都有好處。要確定自己能承受多大規模的股票風險敞口﹐還要確定最少須持有多少債券或現金等其他投資品種。霍蘭表示﹐你還可以在理財計劃中預先制定詳細的投資調整方案﹐為市場可能出現的大幅波動作準備﹐“作計劃可以幫助你更好地駕馭投資。”

JONNELLE MARTE

本文譯自SmartMone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