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二次衰退的真實性
| ||
| ||
全球是否面臨二次衰退?許多評論直指其發生的機率日漸提高,然而對於金融機構決策者、投資者與政府主管機構如何判斷經濟衰退的程度與衝擊範圍,仍然有需要提出更細部觀察指標。有鑑於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震央是歐美金融股,本文順藤摸瓜持續觀察從2008年下半年至今年9月中旬,歐美五國18家大型金融股與股市大盤的走勢,讓讀者瞭解目前全球面臨經濟發展問題的嚴重程度。
長期觀察股價走勢的特點是可持續判斷市場交易者對於未來經濟、金融的看法,而且由於股價是透過集中交易成交,因此其代表眾多買、賣雙方依其本身所持有訊息公開競價的結果,因此所反映的訊息更具代表性。
2008、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歐美大型銀行股下跌最大幅度發生於2009年3月初,美國的花旗銀行、美國銀行、富國銀行、美國合眾、摩根大通銀行分別下跌94.4%、90%、70.4%、70.3%、60%;英國的蘇格蘭皇家銀行、駿懋銀行、巴克萊、豐銀行、渣打分別下跌90.7%、85.6%、80.9%、54.9%、50.6%;德國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分別下跌89.1%、68.5%;法國外貿銀行、興業銀行、巴黎銀行、農業信貸銀行分別下跌84.4%、66.8%、65.5%、55.6%;瑞士銀行、瑞信銀行分別下跌55.6%、54.6%。
持續到今年初,歐美銀行股的走勢已經露出經濟、金融前景不安的警訊,特別是歐洲的大型銀行股。直到今年9月中旬,相對2008年7月底的股價,德國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分別下跌91.5%、56.8%,前者跌勢更甚於2009年3月;法國的外貿銀行、興業銀行、巴黎銀行、農業信貸銀行分別下跌54.4%、67.1%、53.5%、60.7%,興業銀行、農業信貸銀行跌勢更甚於2009年3月;瑞士銀行、瑞信銀行分別下跌50%、55.1%,後者的跌勢更甚於2009年3月。德、法、瑞士的大型銀行股價似乎有重現2009年3月全球金融海嘯慘狀的跡象,其緣自於歐元區的主權債務危機與相關併發之經濟衰退症狀。
英國除了海嘯期間發生財務問題的蘇格蘭皇家銀行、駿懋銀行的股價從2009年3月低點至今未改善與巴克萊的跌幅較大外,豐與渣打受影響的跌幅較小。而美國除了在海嘯期間發生財務問題的花旗銀行股價從2009年3月低點至今未見改善與美國銀行跌幅較大外,富國銀行、合眾銀行與摩根大通銀行雖然今年呈現下跌的現象,但下跌幅度離2009年3月的慘狀仍有一段距離。
若觀察股市大盤的走勢,美國、英國的大盤股價指數9月中旬仍遠高於金融海嘯時期之最低點,甚或不低於海嘯發生前。而9月中旬歐元區與瑞士之綜合股價指數表現,以海嘯時期或之前為基準,遠比美、英差,大約比金融海嘯低點高約14%至27%,但遠遜海嘯發生前。
未來全球經濟、金融不穩定的核心在於歐元區的主權債務危機,而且此危機仍然需持續急救中。二次衰退的真實性值得細膩判斷,至少其對經濟、金融的衝擊仍是夠嗆的。相較德、法、瑞、英等國,美國的經濟、金融狀況目前並沒有那麼差,但是投資人普遍對歐巴馬政府是否能夠提振經濟與改善就業仍然存有疑慮。
最後,由於上述根本問題仍然威脅全球經濟與金融發展,因此觀察最近二個月股價走勢發現只要有風吹草動的負面或未改善的訊息,全球股價隨之大跌;一旦局勢稍穩,股價又漲上來,但接下來仍然禁不起考驗,此一脆弱的盤勢一直重覆上演。
目前與2008、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時期並不完全相同,而有浮現二次衰退跡象的是歐元區,引爆點是主權債務是否終究發生違約,而全球其他地區忍受的是較明顯的經濟成長趨緩。
(作者是金管會委員。本文為個人意見,不能引述為任職機關之意見)
【2011/09/23 經濟日報】
|
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名家觀點/二次衰退的真實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