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睿博(音譯)是台灣最後一批被徵入伍的新兵中的一員。這名大學生對即將開始的一年期強制兵役十分期待,盡管他認為國家並不需要自己。
許睿博說:“說句實話,如果中國和台灣真的打起來,我們幾乎不可能打贏。”
明年1月起,台灣將停止徵召年輕男性進入現役部隊,開始轉向募兵制,希望通過募兵制建立一支“更強、更精簡、更整齊”(如一位退役軍官所說)的職業化軍隊。從那以後,台灣將需要說服像許睿博這樣的年輕人相信,國家需要他們來組建一支將更有力地遏制中國的軍隊(如一些戰略家所說)——盡管中國的現役總兵力逾230萬人,是台灣的十倍以上,中國的國防預算也是台灣的14倍以上,並且還在逐年追加。
中國聲稱對目前處於自治狀態的台灣島擁有主權,臺海兩岸的緊張關系長期以來被視為最有可能引發中美沖突的因素。在台灣總統馬英九(Ma Ying-jeou)任內,兩岸的緊張關系有所緩解。馬英九一直主張拉近台灣與大陸的關系,並簽署了一系列雙邊貿易與投資協定。然而,中國仍持續加大對其軍事力量的投入,包括對部署於台灣島對岸海岸線上的炮台進行投入。
台灣兵役制度改革將成為文化及戰略上的一次重大轉變。一些前官員及分析人士認為,這一轉變仍面臨許多挑戰,例如如何湊到足夠的預算來支付兵餉,從而吸引年輕人從軍。
按照這一計劃的設想,最終的職業化軍隊兵力將為約21.5萬人,比目前的27萬人要少,不過,士兵們將更加訓練有素,他們的服役期限也將不少於四年。從明年開始,1994年以後出生的男性不再需要像現在的應徵入伍者一樣服役一整年,但他們仍必須參加為期四個月的“軍事徵訓”。
現役和退役士兵們表示,強制徵兵制的終結將改變台灣社會,因為男人們之間將不再有戰友情誼可以分享。許睿博說,長期以來,這種戰友情誼是人們聯絡情感一個“非常好的常用話題”。
台灣一位反對黨領導人、前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張旭成(Parris Chang)表示,從戰略上說,這一改變意味著台灣能專註於訓練精英化並能長期服役的士兵——比如使用台灣高科技武器系統的空軍飛行員或海軍士兵。
然而,研究軍事事務的學者丁樹範(Arthur Ding)表示:“事實上,我對這一點不是很有信心。”
丁樹範和張旭成都認為,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台灣對改變兵役制度所需成本準備不足。在中日韓等國家大幅提高了軍費開支的同時,台灣的軍費開支卻略有下降,去年僅為100億美元,低於2008年的108億美元。
因為支付給志願兵的薪水要比支付比義務兵的更高,兵餉開支已經增加。即便不考慮軍隊職業化將會帶來的財政壓力,兵餉成本在2012年國防預算中已占到49%,這一比例預計還會增加。美國國會無黨派研究機構的一份報告指出,以上數字令美國一些官員發出警告稱,不斷增長的兵餉成本可能擠占訓練和軍備準備的資金配額。
另一個問題是台灣人是否願意志願從軍。台灣立法機關的研究發現,去年軍隊募兵人數剛過4300,只完成募兵計劃的一半。
一名義務兵說:“有些人真的會想學習……如何射擊,另外,當然了,因為志願兵的福利真的非常不錯……有些經濟狀況比較糟糕的人可能會選擇當志願兵。”
在台灣,有祖祖輩輩生活在台灣的本省人,也有上世紀40年代為逃避戰亂從大陸遷來的外省人。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間的關系在歷史上曾經非常緊張,但如今,這種緊張關系已逐漸消失。不過,台灣北部與南部經濟發展的不均衡仍然非常明顯。
曾經當過義務兵、現在在讀研究生的吳敬傑(音譯)表示,共同的服兵役經歷有助於部分消除這種差異。他說,原本幾乎不可能會相遇的人,可能會因一起服兵役而成為戰友。“我服兵役時,最好的朋友是一個比我小八歲、從來沒上過高中的人。”吳敬傑補充說,不必服兵役的年輕一代“有得有失,失去的多於得到的”。
譯者/何黎
本文的網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7689
我個人也贊同最後一句:「失去的可能多於得到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