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主計處:通縮遠離 通膨也很遠

主計處:通縮遠離 通膨也很遠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9.06.16 03:35 am 兩、三個月前擔心通縮,現在擔心通膨,轉眼間物價情勢出現了重大變化?主計處第三局管物價的科長吳昭明昨(15)日說:「台灣離通膨太遠,也已經脫離通縮現象,目前出現從未有過的經濟現象,還待定義。」 吳昭明說,當前經濟大衰退,經濟負成長幅度史上未有,按各種數字研判,物價應該下跌,物價卻出現僵硬性。所以,出現反向的通膨預期。 經濟兩位數負成長,工資大跌,失業率上升,但物價沒跌,實質薪資負成長,經濟上出現「停滯性通膨」痛苦現象,購買力下降、失業率升高…。吳昭明這樣描述新經濟現象。 吳昭明認為,兩端的擔憂都不符合實情,台灣不可能出現通膨,也沒有通縮。 吳昭明說,物價下跌是通縮定義之一,但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連漲三個月,物價下跌現象並不存在。2月指數是102.84,3月是102.96,4月103.75,5月上升到104.19。指數月月高,說明「台灣已經脫離通縮現象。」 但通膨又離得太遠,吳昭明說,起碼要先看到物價上漲,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要轉呈正值。去年下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在106、107的水準,今年內要看到指數上升到108應該不容易。 從各種指標推斷,物價應該下跌,需求下跌、躉售物價下跌、工資下跌、租金下跌,不管從成本面、從需求面看,物價應該跌的。尤其和去年同期相比,躉售物價下跌幅度達兩位數,大跌時間長達半年以上,零售物價應反映上游物價。 預期零售物價下跌而未跌,這是目前急需解釋的命題,吳昭明指出,主計處在找尋物價出現僵硬性的原因,也歡迎各界指教。通縮說之後,快速出現通膨說,他個人判斷,並不是物價情勢出現重大變化,而是對同一個經濟現象,出現不同解讀,學者各自從不同角度,看到他們認為該擔心的事。 【2009/06/1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