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名家觀點/經濟復甦中 別心急亂投醫

名家觀點/經濟復甦中 別心急亂投醫
 
主計總處昨(30)日公布今年首季經濟成長率為1.54%,不但比原先預估的3.26%明顯下滑,也和中華經濟研究院預測的3.28%,也有相當大的差距,確實令人感到意外。然而,環球透視機構(Global Insight, GI)4月預測中國大陸首季經濟成長率可達8.1%,實際統計卻僅7.7%;而美國預測可達2.1%,實際值也只有1.8%,顯示首季的意外表現,不僅在台灣發生,而是國際的普遍現象。
主計總處公布數據欠佳的原因,一是出口數字難看,二為內需不振。先談出口,歐洲和美國是國際兩大主要市場,但今年歐元區可能繼續呈現衰退,未能如原先認為的持穩,更遑論小幅復甦。至於美國,雖然景氣逐漸回溫,但3月自動減赤措施生效後,餘波不斷,壓抑了民間消費復甦動能。這兩大市場需求疲軟,是造成我國首季出口受挫的主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5月將再面臨舉債上限的談判協商,若未能妥善處理,將來聯邦政府每年恐減少850億美元支出。萬一真發生這樣的事,據GI預測,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會下修。
從我國的立場來看,若美國減支侷限在國防經費上,對我國衝擊將不會太大,但若大幅刪減社會福利等移轉性支出,恐壓抑美國民間消費,讓我國下半年出口續蒙上陰影。
再談內需方面。首季民間消費僅小增0.35%,低於原先預期的1.57%。推測原因,可能受上市櫃股票成交值年減逾三成,使券商手續費大減,以及日圓驟貶後日客來台人次減少影響所致。此外,今年1-2月實質薪資仍呈負成長,也壓抑民間消費意願。
儘管內外需市場表現均欠佳,但仍有好消息。我發現今年民間投資更為暢旺,在半導體等大廠領頭擴大資本支出下,台灣首季資本財進口值翻升、新設公司和新登記工廠家數,1、2月平均也有兩位數成長,顯示廠商看好未來表現,亦暗示下半年景氣可期。因此民眾和政府,莫對於今年景氣過於氣餒或憂慮,政府更應趁此時機,找出調整台灣經濟體質的藥方。
台灣目前仍還在復甦的軌道之中,以GI和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期,下半年景氣才可望明顯好轉。在此之際,最忌病急亂投醫。以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歐元區國家為例,就是過於運用財政措施,刺激經濟,最後落得負債累累,問題也不見解決。
以台灣金融市場和財政現況觀察,雖然目前利率處於低檔、資金相對寬鬆,但政府的財政赤字和舉債部位都不低,不能再採砸錢式的刺激措施。政府應該做的是,可由提升經貿自由化、法規鬆綁和提升行政效率三大方向著手,為經濟轉骨。
更進一步說,國際經濟復甦腳步勢不由我,民間消費政府亦難著力,因此民間投資為政府最能使力的焦點。上述三大方向,都是用來提升投資意願,加速投資進程,也比過去發消費券和擴大公共建設,更加有用。
的確,目前政府的作為,這三帖藥都已著手執行,其中自由經濟示範區方案,更指向法規的大幅鬆綁和經貿自由化。但我要提醒的是,政府在態度上應該更積極,畢竟你能端出什麼具體措施,吸引投資、增進信心,大家都在看。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口述,記者邱建業整理)
【2013/05/0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