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克魯曼專欄/低估長期失業殺傷力…笨!

克魯曼專欄/低估長期失業殺傷力…笨!
 
自從金融海嘯爆發、聯準會開始「印鈔票」以圖控制損害之後,各界便不斷警告此種措施將引發通貨膨脹。例如2009年極具影響力的保守派經濟學家梅爾策就曾警告,美國很快將成為「通膨國家」。2010年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也要求聯準會提高利率,以消弭通膨風險。2011年共和黨眾議員萊恩曾痛斥柏南克,對根本不存在的通膨提出警告,還強調美元貶值會造成可怕的結果。
時至今日,聯準會的確非常擔心通膨,但擔心的是通膨率實在太低了。
這些人為何要擔憂通膨?聯準會為提振經濟,先後共買進逾2兆美元的資產,包括民間債務、住宅機構的債務及公債;聯準會在購買這些資產時,實際的作法是把私人銀行存在聯邦準備銀行的準備金數字提高,而非真的印鈔票,但效果十分接近。於是惡性通貨膨脹之說便不脛而走。
其實並非如此。金融海嘯從一開始便使我們陷入「流動性陷阱」之中,許多人寧願緊抱現金不放。美國1930年代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流動性陷阱」困境,日本是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現在美國又再次陷入。
經濟學者們,包括柏南克和我在內,都知道只要我們還在陷阱之中,尋常的經濟法則便喪失作用。舉例而言,預算赤字並不會拉高利率,印鈔票也不會造成通膨;削減政府支出只會對所得與就業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懷疑論者普遍都不理會這些分析,一些學者更稱此為「流動性噱頭」。但經過四年後,「流動性陷阱」的主張者們似乎正確無誤。
另一項值得密切注意的問題,是如何衡量通膨趨勢。聯準會所用的衡量工具中排除了食品及能源價格,因為這兩項的波動過於劇烈。許多評論者都嘲笑聯準會只聚焦於「核心」通膨率,尤其是當2011年初食品及能源價格一度飆漲,使「整體」通膨率超過4%、而核心通膨率仍然偏低之際。但後來通膨當然又告回落。
所以所有這些對通膨的憂慮皆大錯特錯,而在後面為通膨煽風點火者的經濟主張也完全不對。目前以聯準會常用的衡量工具來看,通膨率僅略高於1%,實在是低到危險的程度。
通膨偏低將打擊借款及支出,鼓勵人們坐擁現金。由於我們最嚴重的經濟問題就是總需求不足,因此通膨下降將使問題更惡化。
通膨偏低也使償債負擔加重,使民間的債務困境惡化,這也是造成總需求過低的原因之一。
通膨何以會下降?原因是經濟持續疲軟,勞工無法要求加薪,許多業者被迫降價求售。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即經濟疲軟造成通膨偏低,而通膨偏低又使經濟更疲軟。
我們現在再不採取行動來促進經濟,實屬愚不可及。每當有人主張必須採取更多貨幣及財政措施以減少失業時,一些自認聰明的人總是強調應該聚焦於長期措施,而非只用短期處方。然而事實是如果無法解決短期的難題,我們將會掉入長期、慢性的經濟鬱卒之中。
我們坐視長期失業者不顧,等於是在美國社會中製造了一個「永久失業階級」;這與通膨偏低的意義相當類似:如果聽任短期經濟問題化膿生蛆,將使我們陷入長期、甚至永久性的經濟敗局。
我們對經濟挑戰所採取的因應行動已連番慘敗,因此在未來許多年間我們須為這些失敗付出代價。
(作者Paul Krugman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2013/05/0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