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很容易讓人上癮:通過收購帶來增長可催生亮麗的業績數字。問題在於,如果投資者縱容這種習慣,要打破這種習慣將比以往難得多。為塔吉特(Target)和沃爾瑪(Walmart)供貨的採購業集團利豐(Li & Fung)就是一個例子。上周,由於投資者預期該集團發債所籌的5億美元將用於更多收購,利豐的股價為之一振。
對局外人來說,要理解那些被收購的業務是有難度的;這類業務越多,理解起來難度就越大。這就是為什麽8月份利豐公佈的上半年業績未達預期時,它的股價會出現暴跌。過去四年裡,利豐斥資50億美元進行了33宗收購。但這些交易到底對利豐有何貢獻,目前還說不清楚。以今年迄今的四宗交易為例:盡管被收購進來的公司凈利潤率達7%(是利豐集團自身利潤率的兩倍),但假如今年1月1日就把這四宗收購都考慮進來,凈利潤本會更低。
至少,股東們沒有對利豐的行為照單全收。8月份以來,利豐的預期市盈率約為19倍——大大低於25倍這一此前七年的平均值。然而,投資者對利豐上周發行混合債券(對評級機構來說,這些債券是看似為股本的債務)行為的明顯認可,卻讓該集團從事更多收購成為了可能。
我們有理由認為利豐的盈利狀況會改善:原材料成本已經降低;美國的量化寬松有助於改善利豐客戶的資金狀況。但投資者應當對利豐之前完成的收購交易多問幾個問題。
來看一下2011年以來採購業的營業利潤率,它至少為利豐自身利潤率的三倍。對於一個資本不那麽雄厚的行業來說,這樣的利潤率是令人矚目的。投資者如果真想理解利豐正在收購什麽樣的企業,他們首先應對這些利潤率頗高的企業對收購它們的企業產生的影響做更多瞭解。
Lex專欄是由FT評論家聯合撰寫的短評,對全球經濟與商業進行精闢分析
譯者/簡易
本文的網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73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