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大宗商品價格與實際需求脫鉤?

大宗商品價格與實際需求脫鉤?


2010年05月31日15:03

數週前在阿拉斯加州的莫比爾市﹐記者目睹了一座造船廠的拍賣過程。拍賣會上﹐軸裝銅線獲得的競價直讓一些參與者搖頭嘆息。經過瘋狂角逐﹐一位買家以100萬美元的總價一軸不剩地買下了所有銅線。然後他把這些銅線裝上一艘開往中國的輪船﹐到岸之後就將把它們拆卸下來熔成新的金屬體。

就在此時﹐金融市場的銅價(以及一系列其他大宗商品的價格)正因為交易員擔心歐洲金融危機打壓全球需求而大幅下跌。

那麼到底是誰對呢?莫比爾市的這位買家還是金融市場?從波羅的海幹散貨航運指數(Baltic Dry Index)來看﹐前者的判斷是正確的。

波羅的海幹散貨航運指數衡量的是全球大宗商品的航運價格。自5月初以來﹐這一指數已經上升22%﹐達到六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由於對全球物流的需求非常敏感﹐它往往能夠很好地反映出全球經濟是在升溫還是在冷卻。

波羅的海幹散貨航運指數和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分化屬於一種異常情況﹐各種大宗商品價格近幾年齊漲齊跌同樣並不尋常。中國人民大學的湯珂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熊偉最近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分析各種大宗商品價格之間、大宗商品與股票價格之間的關聯性是怎樣變得越來越高的。

兩位經濟學家認為﹐原因在於交易所交易基金出現之後﹐投資者能夠很容易地買進賣出﹐使得大宗商品的“金融化”程度越來越高。所以當投資者擔憂於歐洲債務危機等情況時﹐就算實際需求有可能是在不斷增強﹐大宗商品的價格仍有可能急劇下挫。

Justin Lahart
========================================
Tim say:
波羅的海散貨航運指數的上揚是否反映全球運能的下降呢?
如果將各種商品包裝成ETF,是否其與股票價格就會同漲同跌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