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失業率不降… 升息有得等
失業率不降… 升息有得等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
2009.06.21 04:12 am
在美國總統歐巴馬身邊擔任重要經濟幕僚的羅默女士(Christina Romer)表示,依照大蕭條時期的歷史教訓,失業率是經濟能否恢復健全的重要指標,擴張性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不可過早撤離。
羅默擔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與擔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的桑莫斯同為左右歐巴馬政策的首席顧問。她的上述看法暗示,在美國失業率預估仍將繼續惡化到明年的情況下,美國的貨幣與財政寬鬆措施也將維持一段很長的時期。
羅默在最近一期的《經濟學人》署名發表文章,《經濟學人》的文章一般都不具名,署名的客稿非常罕見。
羅默與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一樣,都是研究1930 年代經濟大蕭條的重量級學者,她的這篇文章便以〈1937 年的教訓〉為題。
羅默說,當年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新政」,其實是以驚人的速度出現巨大的成效。
在羅斯福1933年上任後的四年內,美國失業率從25%急速降至14%,經濟年成長率高達9%。這樣的經濟表現只比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略為遜色。
但接下來,羅默指出,美國政府犯下過早「退場」的錯誤。憂慮財政赤字,美國在1937年開徵社會福利稅,1936年發放的一戰退伍軍人福利金也沒有後繼,這些財政緊縮政策估計減少了2.5%國內生產毛額(GDP)的赤字,卻也對經濟造成巨大的緊縮壓力。
貨幣政策同步緊縮更雪上加霜。聯準會在1936年開始討論到「退場機制」,隨後把銀行的準備率提高一倍。財政與貨幣政策聯袂緊縮,造成1937年到1938年間的「人為」經濟蕭條,失業率隨即回升至19%。
羅默引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Milton Friedman)與史瓦茲女士(Anna Schwartz)的經典研究指出,聯準會緊縮貨幣政策是造成大蕭條惡化的禍首。柏南克看法相同,他曾在傅利曼的紀念會上說:「您是對的,我們(聯準會)當年錯了,我們不會重蹈覆轍。」
因此,長期寬鬆的政策看來已是白宮共識。美國財長蓋納在本月曾說,現在談「退場機制」言之過早。美國總統歐巴馬上周強調,目前9.4%的失業率很可能繼續上揚。
【2009/06/21 經濟日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