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警惕央行行長聲譽泡沫


警惕央行行長聲譽泡沫
2012年 12月 17日 12:33
界人士對央行行長表達過多讚賞很少是個好兆頭。

賦予央行行長在貨幣政策方面的獨立性就是為了抑制政界人士的通脹傾向。因此﹐如果﹐首先就意味著政治家的這種傾向會受到抑制。 因此﹐鑑於英國財政部(U.K. Treasury)在下一任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行長Mark Carney上任前就將其描述為“他所在時代的傑出央行行長”﹐Carney還是應當小心自己聲譽的破裂。

Bloomberg News
Mark Carney
別忘了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簡稱Fed)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就曾被冠以類似名號﹐他的政策決定曾獲得政界人士的推崇﹐但最後卻引發了信貸泡沫。而格林斯潘的前任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敢於面對政界人士的壓力﹐採取措施消除了通貨膨脹﹐但他的聲譽卻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投資者也應當對未來的風險保持警覺。由於受到政界人士的鼓動﹐央行行長們似乎在爭先恐后地大規模的貨幣寬鬆政策。Carney暗示﹐要解決英國等經濟面臨衰退的國家的問題﹐可以採用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目標的辦法﹐以此來指導貨幣政策的制定。Carney近期表示﹐加拿大不適用於這種做法。

誠然﹐設置年度名義GDP增長目標的做法顯然具有欺騙性﹐這會使央行行長在實體經濟增長緩慢時對階段性的高通貨膨脹視而不見。但這是一種危險的做法。眾所周知﹐GDP的統計難度很大﹐通常會進行大幅度的修正。

什麼是恰當合適的名義GDP目標也不明確﹐因為這取決於對不引發通貨膨脹前提下經濟產值增長速度的預測﹐而這又是很難預測的。此外﹐如果公眾注意到價格上漲﹐公眾會推測央行已失去對價格的控制﹐並會作出相應的反應。

由於英國央行在2011年通貨膨脹率升至5%上方時仍在繼續發行貨幣﹐因此許多人懷疑該央行早已秘密採用了名義GDP目標。在這一問題上英國央行一直都在謹慎行事﹐該央行以相當於GDP 30%的資金購買了國債市場不超過40%的資產。

除了在貨幣政策上的謹慎態度外﹐外界對造成英國經濟黯淡的另一種解釋是﹐政界在英國經濟深層結構性問題方面的不作為。供應面面臨的挑戰包括﹕規模佔GDP超過50%的公共部門不產生積極效益﹔社會福利體限制了勞動力的流動性﹔赤字削減策略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銀行及規劃系統功能失常。

選擇忽視供應面的問題而專注於利用貨幣政策提振需求﹐這種做法反映出一種全球性的傳統觀點。在政界人士回避經濟改革的情況下﹐很少有央行行長能夠頂住打破禁忌採取非常規政策的壓力。

日本自由民主黨(LDP)領袖安倍晉三(Shinzo Abe)在週末舉行的日本眾議院選舉中獲勝。如果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不採取更多經濟刺激措施的話﹐安倍晉三可能會調整央行的職責。美國方面﹐Fed目前已決定將失業率目標作為上調利率的前提條件﹐其他央行迫於壓力可能也會採取類似措施。

如果這些政策最終失敗﹐討論焦點可能將轉向採取更為極端的做法﹕取消債務、直接向實體經濟注入現金以及為確保競爭力而干預匯市等。只要不存在通貨膨脹的跡象(使用傳統方式衡量的通貨膨脹)﹐政治家們就會盡量避開艱難抉擇﹐而央行行長們則會順著他們的意思去行事。

只有等到通貨膨脹最終重新出現時﹐投資者才會明白誰才真正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央行行長。

Simon Nix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