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大銀行正在調查顧客針對一種理財產品的投訴,該產品已遭受大幅虧損。作為中國金融業一個快速擴張的板塊,理財產品近來遭遇一系列醜聞的沖擊,上述事件是最新的一起。
按資產規模計是中國第二大銀行的中國建設銀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成為本月第三家報告理財產品出現問題的機構。近年來人氣急升的理財產品,被視為替代普通銀行存款的收益率較高的金融產品。
雖然孤立地看,這些案例的規模都較小,但分析師警告稱,它們暴露了中國金融業的更深層風險。目前中國各銀行正展開更加激進的競爭,市場力量削弱了實施數十年之久的利率管制。
據中國媒體報道,在最近的案例中,建行吉林省一家支行的顧客向監管部門投訴稱,該行向他們銷售了一種“理財產品”,這種本應帶來有保證回報的產品卻遭受了30%以上的虧損。
上周晚些時候,大型金融集團中信(Citic)旗下的一家投資公司報告,該公司的一個產品處境危險,該產品無法按期付息,當期未支付利息逾7000萬元人民幣(合1120萬美元)。
本月早些時候,中等規模的華夏銀行(Huaxia Bank)銷售的一種理財產品發生違約,給顧客帶來至多1億元人民幣的損失。
中國銀監會對商業銀行提供的存款利率設定上限。為規避限制,各銀行近年來開始推出所謂的理財產品。此類產品一般提供4%至5%的收益率,比存款利率上限高出大約1個百分點。
為獲得更高回報,銀行將儲戶的資金投入風險較高的投資,這些投資大部分不在它們的資產負債表上。建行的上述產品是由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組成的一個混合體支持的。中信的產品基於向一家煉鋼企業發放的一筆貸款,而華夏的產品得到一家當鋪和一家汽車經銷商營收的支持。
近年來,中國儲戶大舉購買理財產品,使其成為中國增長最快的投資工具。監管部門數據顯示,截至第三季度末,此類產品的餘額總計達到6.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底高出47%。
此前銀監會對理財產品的增長一直給予支持,認為風險處在可控範圍內。此類產品的餘額占銀行體系存款總額的不到10%。
但是,隨著違約擔憂浮出水面,該監管部門已勒令銀行就其已經出售的所有產品提交詳細報告。官方的新華社稱,銀監會上周發布了這項命令,銀行有30天時間執行。
惠譽(Fitch)負責中國金融機構評級事務的朱夏蓮(Charlene Chu)本月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風險正在蓄積。她說:“管理理財產品的發行和償付,正成為一項越來越大的後勤挑戰。”
譯者/和風
本文的網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23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