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路透專欄/IPO淘金夢 其實不可靠…

路透專欄/IPO淘金夢 其實不可靠…
趁著推特(Twitter)順利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不妨再檢視一下,IPO到底是不是投資的好機會?
當上市的激情過後,推特能否繼續成為社群媒體討論的熱門話題?這家公司未來的獲利成長、管理層決策、服務能否成長且更加普及,沒有人能說得準。審慎看待IPO,分散投資,才是良策。
可別忘了,散戶和華爾街專業投資人對IPO採取的是截然不同的策略。短線交易者可能過幾天甚至幾小時就「變臉」,去年臉書(Facebook)上市的教訓,則讓散戶想到投資IPO就怕。臉書去年上市後,花了一年股價才重回IPO的水準。
投資IPO股票的成績取決於持股多久,但也牽涉到賣出的時機,最讓人飲恨的也是時機。
短期來看,當投資人熱情高漲,整體投資環境也穩定時,IPO股票往往會有令人驚喜的報酬。網際網路瀏覽器業者網景(Netscape)1995年上市時,上市價為28美元,同年年底股價漲到174美元。
但隨競爭加劇,網景市占率由80%減到10%,後來併入美國線上(AOL),但瀏覽器業到了2008年已經過時。有數不清的IPO股票走了同樣的路,所以寧可投資一籃子小型股指數,最好少碰IPO為妙。
但像IPO股票一樣,投資像小型股ETF的波動仍比大型股大得多。譬如iShares Microcap基金的5年標準差(波動指標)為23,標普500指數為16。
至少短期而言,IPO成功的關鍵在於市場的樂觀,和對這檔股票所代表產業的信心。網路股一度暴紅,但網路泡沫在2001年破滅。社群媒體股票是否也走向同樣的命運?
洛杉磯專業財務規劃師朱克曼(David Zuckerman)說:「IPO有可能成為不錯的投資,但與市場比較起來,它們的長期表現不太行。我一般會勸客戶不要買這類股票。」
看看今年掛牌上市的股票,並評估它們長遠的潛力。整體來看,華爾街今年算是IPO的好年,第2季和第3季有111家公司上市,今年內還有11家等著掛牌。
第4季以生技股為主,一共有八家,占IPO件數的14%;其次是軟體公司,有六家。第4季每家平均上市市值將近4億美元,高於第2季的2.28億美元。
有人擔心,最近這波IPO熱潮或許是泡沫化心理的結果,也就是說,新股票在熱捧下可能高估。不過,若檢視股價淨值比(price-to-book),這種擔心顯然是過慮。
股價淨值比低,顯示股票或產業的股價在市場偏低。股價淨值比並非完美的指標,但多少反映生技股偏高而科技股還算便宜。
集中投資於單一股票的風險更高。要預測股市盤勢已幾乎不可能,要預測單一公司的股價前景更難上加難,不管多吸引人的股票都一樣。
(John Wasik是路透專欄作家/編譯劉忠勇)
【2013/11/08 經濟日報】

這篇報導的觀點似乎與我個人的經驗不是很相符。
FPX是美國一支以購買IPO為主的ETF。
依據美國Morningstar的統計,FPX的績效似乎比S&P 500還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