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重出口/劉憶如:像小弟養家 3大哥睡覺
| ||
| ||
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江宜樺都釋出要檢討證所稅方向,曾任經建會主委、財政部長的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昨天表示,「證所稅課徵和八千五百點指數連動非常怪,全世界只有台灣這樣做」;當初她就是不同意這版本,才會閃辭財長。
台灣經濟表現不佳,她直指問題在於「台灣經濟成長有結構性錯誤」,政府過於偏重出口產業,忽略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就像四兄弟,最小的弟弟去速食店打工養家,三個大哥卻在家睡覺。」
她認為,要提振台灣經濟,必須啟動內需、外需成長「雙引擎」,並師法泰國、菲律賓等,這些國家發展服務業有成,近期內需和經濟成長表現都很不錯。「台灣經濟成長七成靠出口,這句話是錯的。」劉憶如表示,國內生產總值(GDP)公式,進出口會互相抵銷,淨出口(出口減進口)對經濟成長的貢獻比重只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民間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占比高達百分之九十三;內需才是經濟成長的要角,而非出口產業。
首季經濟成長率腰斬,企業大老「貶值救出口」聲浪不斷湧現,劉憶如說,因為三個老大哥(指民間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沒貢獻,只有「老四」(指出口產業)在養家,這些企業自然認為自己很重要,他們要求新台幣貶值是為自己的利益,「就這一點,我認同央行看法。」
劉憶如還說,二○一○年台灣因簽署ECFA(兩岸經濟協議)而增加投資信心,帶動當年經濟成長率達百分之十點七,其中有四分之三是來自消費與投資的貢獻,這是不錯的經驗,可惜只有曇花一現。劉憶如強調,好好經營離岸人民幣市場,也是擴大內需的方法。台灣以製造業起家,出口大廠全球布局,可吸引東協、亞洲甚至是歐美的企業法人來台發人民幣債券籌資。
【2013/05/09 聯合報】
|
印象中政府大約是從1998年開始「提振內需」,但觀察迄今這效果似乎不大。
當時製造業拼命往大陸跑,國內就業問題嚴重,勞工薪資所得不增加怎麼增加內需。
當時的政府也不敢以租稅手段來平衡所得差距。
現時馬政府所推的奢侈稅、證所稅似乎只做做樣子。
奢侈稅所實際貢獻之稅收有限。
證所稅更慘,國庫連收都還沒開始收就要被檢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