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整理的數據顯示,逾四分之一在美國上市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與交易所交易票據(ETN)吸收的資產規模不夠大,因而缺乏經濟存活能力。
由於可交易指數追蹤基金市場的飛速發展帶來了慘烈的競爭,基金發起機構更加難以彌補經營成本,有些基金被迫清盤。
隨著基金數量的增多,資產在大量產品之間攤得更薄,迫使基金發起機構為了競爭需要而進一步降低管理費。
幾周前,指數提供商Russell和零售經紀商Scottrade承認了自己的失敗,它們清盤了多支被動ETF基金,盡管過去兩年曾為進入該市場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其他基金發起機構的高管也在私下裡承認,他們為了擴大市場份額,目前都在承受虧損。
今年迄今總共有71支產品宣佈清盤,這已比先前2008年創下的58支ETF和ETN產品清盤的紀錄高出約五分之一。
“我們預計將會看到更多產品清盤,這是因為成本是許多公司最優先考慮的因素,而市場上有大量的基金尚未達到盈虧平衡點,”咨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負責追蹤ETF和ETN行業的奧格登•哈蒙德(Ogden Hammond)表示,“隨著行業日趨成熟,這構成了產品‘自然優勝劣汰’的一種表現。”
自2008年以來,跟蹤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等指數回報率的ETF和ETN在美國的資產規模已增長一倍以上,達到1.2萬億美元。ETF和ETN依靠低管理費和可隨時贖回的特點吸引了散戶和機構投資者。
然而,英國《金融時報》進行的研究發現,在所有在美國上市的、存續時間超過半年的交易所交易產品之中,約27%不具有經濟生存能力。追蹤行業數據的Invest with an Edge表示,相比2010年底的14.5%,這個比例已有所升高。
調查中的377支投資產品,不是過去兩個月資產規模未超過2500萬美元,就是並未實現每日交易股票規模始終超過10萬美元。這些基金給基金發起機構帶來的年均營收額僅為3.5萬美元。
銀行等金融行業的公司已大舉投資快速增長的ETF行業。
在2010年開始涉足ETF之後,Russell雇用了40名員工和營銷顧問。該公司的25支被動基金僅吸引到了3.1億美元資金。鑒於管理費的平均水平為客戶資產規模的0.5%,這意味著Russel每年營收額僅為150萬美元。
還有16家基金發起機構的交易所交易產品的資產規模也不到3.1億美元,不過在高盛(Goldman Sachs)和富達(Fidelity)等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其ETF虧損可以靠其他營收來源彌補。
譯者/邢嵬
本文的網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634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