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效應 糧價大起大落
| ||
| ||
氣候劇烈變化傷害了糧食生產,使世界各地農民飽受衝擊,除全球飢荒問題更加惡化外,反映在食品價格上,橙汁、玉米、小麥、黃豆、蔗糖近三年來的行情波動最為劇烈。
中國繼2010年遭遇半世紀最寒冷的冬季後,去年5月又因降雨過多,被迫從全球次大玉米生產國成為淨進口國。美國中西部連年乾旱,已使畜牧業規模在去年初降到1967年來最低,將導致牛肉生產大減。英國2012年創下史上第二潮濕的天候,也讓麥農無法播種。各國農業代表上周在全球糧食暨農業論壇(GFFA)上,疾呼應提高農業生產力並栽種多元化作物,以協助解決全球饑荒問題。 極端氣候也嚴重影響糧食行情,在旱災推升小麥、黃豆價至空前新高後,從印度、巴西到美國在災後擴大生產又讓價格大跌。
英國全國農民聯盟(NFU)主席坎達爾說:「極端氣候事件對農業是巨大的風險。農夫能適應溫度逐漸升高,但極端氣候卻有可能完全破壞生產。無論是乾旱或雨水過多,『極端』才是傷害的來源。」
聯合國估計,全球糧食生產足以提供70億人口每日約2,700卡熱量。但德國農業部長弗列茲說,世界上仍有8.4億人承受饑荒之苦,還有20億人營養不良。
除了食品成本上升外,去年中歐的洪災、德國的雹暴、耶路撒冷暴風雪和日前肆虐北美的北極渦旋等,也造成慘重損失。
紐約保險資訊協會(III)經濟學家哈特維格說:「毫無疑問,天氣的變化與波動逐年加劇,災難性氣候事件的案例與成本持續增加…能肯定的是未來災害損失的規模、強度與頻率,將比今日所見都大。」
慕尼黑再保公司(Munich Re)指出,去年造成保險損失的氣候事件與地震攀升至880件,比過去30年來平均值高出40%。光是德國雹暴損失就達37億美元。
【2014/01/20 經濟日報】
|
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極端氣候效應 糧價大起大落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