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華南某城市的一名富裕退休人員,決定將錢借給華北一家自己幾乎毫不瞭解的困難煤礦企業。這看上去或許是一場危險的賭博。
但王女士不這麽認為,至少直到數周前她還不這麽認為。王女士是工商銀行(ICBC,以資產規模計為中國最大的銀行)深圳一家分行的VIP顧客,2011年,她購買了一款特殊的投資產品。這款3年期、300萬元人民幣(合50萬美元)起售的投資產品,承諾10%的年收益率。她說,當時工商銀行的客戶經理還向她擔保這款信托產品非常安全。
王女士對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說:“那是我頭一回買信托產品,以前從沒買過股票或共同基金。我知道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危機的事情,所以非常仔細地審查了這款產品,就是因為它看起來沒風險才投錢的。”與其他許多投資者一樣,她錯誤地以為這款信托產品是由“中國最大的銀行擔保的”。
但王女士、以及其他700名購買該款信托產品的投資者,都低估了它的風險。上周,工商銀行告知這些投資者,他們可能拿不回本金,而且與許多人認為的相反,工商銀行從未擔保過該產品。這款名為誠至金開1號(Credit Equals Gold No. 1)的信托產品有可能在數日內違約,而王女士可能損失幾乎所有本金。
對全球市場而言,這款陷入危機的信托產品預示了中國不斷膨脹的影子銀行部門所蘊含的風險。對那些在監管機構看來風險過高、不適於從銀行獲得貸款的企業來說,信托公司之類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今扮演著重要的資金提供者角色。2013年,來自正規銀行系統之外的融資,占到中國17萬億新發信貸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今年,在銀根緊張的狀況下,還會有大約4萬億元人民幣(合6610億美元)信托到期,許多人預計會出現更多問題。瑞銀(UBS)經濟學家汪濤說:“市場已經覺察到風險升高,並正在根據更高的風險調整定價。”
就誠至金開1號而言,這款信托產品由中國一家大型“影子銀行”機構中誠信托(China Credit Trust)銷售,工商銀行的客戶在該款信托產品上總共投資了30億元人民幣,這相對於中國1.2萬億美元的信托市場而言只是個小數字。該款產品完全依靠對煤礦企業山西振富能源集團(Shanxi Zhenfu Energy Group)的貸款、以及該集團的股權提供支撐。煤價暴跌、沉重的債務壓力壓垮了山西振富,讓這款產品變成了一筆糟糕的投資。
然而,在該產品到期4天前的本周一,工行告訴投資者,相關方面已達成一項協議,投資者可收回全部本金,但可能損失第三年約四分之一的利息。目前細節尚不完全清楚,但有中國媒體報道稱,工行、中誠信托或地方政府都可能參與接盤。
部分投資者已發誓要爭取到更多利益。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上海投資者說:“這是一場消耗戰。我們已經得到最大的山頭,現在必須發起進攻,奪取其餘的小山包。”
這個在最後一刻達成的救助方案引出了一個有關中國經濟未來的棘手問題。該方案是不是印證了一種普遍看法,即政府將不惜一切代價化解危機,因此將鼓勵更多冒險行為?抑或,這次“準違約”將給投資者一個教訓,讓他們明白高收益總是伴隨著高風險?
瑞穗證劵(Mizuho Securities)分析師沈建光說:“這對政策制定者而言一直是個兩難的抉擇。最終解決方案可能加強人們的一種信念,即通過銀行購買的信托產品肯定會有人兜底。但這次的事件也讓許多人看到,這樣的產品並非毫無風險。”
樂觀的情況是,政府會讓影子銀行體系學乖。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北京方面已出台了一系列約束銀行表外放貸行為的規定。
悲觀的看法是,現在為時已晚——隨著銀根收緊,今後出現違約的信托產品將讓投資者蒙受比王女士大得多的損失,導致整個金融體系出現動盪。
大和資本市場(Daiwa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賴志文(Kevin Lai)說:“我們相信,中國最近的信托危機不過是冰山一角。”
董慧(Emma Dong)補充報道
譯者/曲雯雯、邢嵬
本文的網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466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