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溫州之困不僅源自信貸緊縮



溫州之困不僅源自信貸緊縮
2011年 10月 28日 07:42

CHRISTOPHER CAROTHERS

國政府領導人在談到讓中國向價值鏈上遊轉移的時候總是滔滔不絕,但他們是否願意接受這樣的經濟變革則是另外一回事。對中國資本主義復興搖籃溫州的訪問告訴我,其實他們不想。

溫州最近因為一場據說困擾民營中小企業的信貸危機引發了普遍關注。這些中小企業無法以合理的貸款利率從銀行獲得貸款,他們因此只好求助於所謂高利貸放貸機構。隨著中央政府提高利率抗擊通脹,高利貸利率也小幅上漲,許多借款人因此傾家盪產。近幾個月來,約有90位企業主逃跑,還有幾人自殺。到明年1月前,高達40%的工廠可能不得不停產。

中央政府鼓勵這樣一種觀點,即這些企業是不受政府控制的國內資金勢力的受害者,且政府知道如何幫助他們。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趕赴溫州承諾紓困,具體措施有:給困難企業減免稅費;責令銀行以較低的利率向中小企業貸款;官員承諾,如果借給中小企業的貸款中最終有較高比例無法收回,他們不會處罰銀行負責人。

問題在於,溫州最近的困境可能根本不是貨幣政策造成的。相反,要怪就怪全球競爭吹來的寒風吧。
出口企業浙江迷西仕服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葛樹文(音)最近總是失眠,但這並非因為公司缺乏信貸,而是因為來自越南的競爭。

葛樹文的意思是說,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正在上升。人民幣升值以及工人工資上漲正在擠壓迷西仕這樣的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與此同時,像越南這樣的亞洲其它國家正陸續加入到制造業中心的競爭隊伍中來,尤其是在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溫州傳統核心產業之一的服裝貿易正遭受最嚴重的沖擊。

迷西仕到現在一直都是溫州模式乃至中國模式成功的典范。1994年成立之初,這家企業只有幾名員工,受惠於溫州開放型經濟的迷西仕迅速成長。如今其員工總數達到1,200人,為世界多個品牌生產服飾。

葛樹文說,收入受到了影響。公司不再擴張。她解釋說,手裡的錢比以往緊得多,由於競爭更加激烈,我們可能沒法做未來五年想做的事。

葛樹文指出,不只是溫州這樣。中國其它地方的公司也出現了同樣局面。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說,溫州的情況還不是最嚴重的。他表示,福建的廈門和江蘇的蘇州在處境上甚至更加危險。

這並不是說,中國的信貸狀況與溫州的商業環境無關,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準確解釋了加息何以導致這種產業亂象的出現。信貸緊縮正在拖累那些受競爭壓力影響的企業。而且,這些溫州的好市民實際上也沒有表面看上去那麼單純。

雖然民間市場的貸款利率遠遠高於官方利率,但北京方面實行的寬鬆貨幣政策近年來已讓官方利率低於其本來應有的水平。這就使得有些企業因為拿到了貸款而不必考慮其日益下滑的國際競爭力,借此渡過了難關。

此外,低利率還助長了商人利用貸款投機的行為,特別是進行房地產投資。溫州的“牛仔式資本主義”文化要對這種冒險精神負有一定責任。餐館老板劉貝(音)說,溫州人如果有1萬塊買車,他們就會去買輛4萬塊的。正如另一個溫州人所說,信貸危機主要是讓我們終於知道誰是真正的有錢人,誰只是裝有錢人。這樣說來,似乎很多人都是在裝。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如果緊縮信貸是溫州困境的導火索而不是根本原因,北京應對此採取什麼措施呢?巧妙的回答應該是,什麼也不做。市場力量目前發出的信號是:溫州的傳統行業正越來越沒有競爭力。葛樹文等精明的溫州老板早已看明白了這一點,他們正在考慮如何退出。

這些老板要麼是可以找到融資,對廠房設施進行升級(即向高附加值的制造業轉型),要麼就是關門大吉。讓不再有競爭力的企業倒閉可釋放資金,用以投向更好的項目。雖然民間市場的貸款利率可能很高,但至少這是市場定的,所以是更為可靠的信號,投資者可借此看清楚哪些是合算的投資,哪些不是。

如果北京方面認真對待有關企業向價值鏈高端移動的現象,那麼這正是決策者希望看到的情況。但是,北京方面卻在進行市場幹預,以半救助的拙劣方式幫助陷入困境的低端制造商。這表明中國政府擔心,大批企業倒閉會造成社會不穩定,而這種擔心依然勝過經濟改革的決心。
Christopher Carothers是《華爾街日報》社論版“普林斯頓亞洲”(Princeton-in-Asia)的研究員。

======================================
貨幣升值、工資上漲...
這一切過去曾經發生在台灣,如今搬到溫州上演。
當時,台灣廠商在產業轉型與產業出走的兩難之中,大多數選擇了產業出走,這個選擇部分造就了中國今日的榮景。
如今,溫州商人也面臨產業轉型的轉捩點,而他們的選擇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