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人物/米勒 成也金融股、敗也金融股


人物/米勒 成也金融股、敗也金融股
 
米勒(Bill Miller)。
圖/經濟日報提供
英雄與狗熊差別何在?米勒(Bill Miller)最清楚。
明年4月退休
曾經備受尊崇的共同基金經理人米勒將於明年4月卸下美盛資本管理價值信託公司(Legg Mason)投資長職位。共同基金因為明星操盤手的人氣,維持數十年榮景,沒有一個選股高手比米勒還要神準,但也沒有一個人摔得比他重。
從1991至2005年,米勒操盤的基金表現打敗標普500指數,即使是富達(Fidelity)前操盤手林區(Peter Lynch)也自嘆不如。
基金研究業者晨星(Morningstar)估計,如果這段期間初期投資米勒基金10,000美元,到最後已漲至98,079美元,遠高於標普500的51,354美元。
堅持信念、處變不驚的米勒,是個絕對的離經叛道者。他經營的基金名稱有價值二字,瞄準一般選股專家不敢碰的科技股。他在網路泡沫化之時買進亞馬遜;Google首次公開發行新股(IPO)他大舉進場,當時很多人認為該股高估得離譜。
一般基金管理人多在大學主修經濟,取得企管碩士,直接進入金融管理市場。
米勒完全不同,他在陸軍擔任情報官,取得哲學博士,擔任聖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所長,這是一個探討自然與社會錯綜複雜狀態的智囊機構。
問米勒賴何者為生?他會告訴你:「我們思考思想問題。」
與他交談可能觸及天體物理學、蟻群、氣象學、棒球,打撲克牌的科學及「物極必反」(enantiodromia)的自然恢復平衡哲理。
哥倫比亞商學院價值投資學教授葛林華德說,米勒「在課堂上比較想要表現他是最聰明、而非最富有的人」。
輸在愈攤愈平
然而,米勒終究被金融危機愚弄。他的金融股跌愈深,他買愈多。米勒有回打趣說,股價下跌,唯一能讓他停止買進的,「就是不再有報價的時候」。
近20年來讓他投資科技與工業股無往不利的同一原則,套用於金融危機時卻慘敗。米勒說: 「我的哲學是不時進場買進問題部門的股票,但近來這招失靈。」
若米勒虧損在先,成為明星選股專家在後;而非現在的先盛後衰,又當如何?
戴維斯顧問公司總裁、也是米勒朋友兼競爭對手的戴維斯說: 「如果以顛倒的順序呈現相同的結果,人們現在會崇拜他。」
然而,對於那些在2008年眼見米勒大虧55%、驚恐贖回基金的投資者來說,更長期的表現數字毫無意義。米勒旗艦基金資產2006年為208億美元,現銳減至28億美元,投資者贖回超過百億。
是否可能出現新的基金經理人、締造像米勒那樣維持15年佳績不墜的紀錄?戴維斯認為「非常困難」,因為現今市場由短期交易主控。
對美盛來說,米勒王牌鎩羽,造成公司一年蒸發掉數以億美元計的手續費用收益,這種損失讓其他所有基金公司莫不銘記在心。在此情況下,未來除非奇蹟出現,恐怕再也不會有大公司會把經理人捧成大明星。
悄悄慘賠或默默海賺,誰都不會注意到。一旦成大明星卻賠了大錢,恐怕誰都忘不了。
(取材自華爾街日報)
【2011/12/19 經濟日報】
==============================
打敗市場的經理人究竟是靠運氣還是靠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