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繆爾森的啟發
在其執政時,撒切爾夫人曾有句名言傳世:當人們把他人的錢給用完(run out other’s money),到了某個地步,社會主義的災禍就來臨了。她批評的,自然是指“有英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歐美許多國家的經濟面臨的困境目前正是如此。
五月初法國的奧朗德在總統大選中勝出,同時希臘的民意公決及隨後它將被攆出歐元同盟,再次明白無誤地增強了一年多來傳遞的信息,西方世界的經濟政治生態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意大利、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倫敦市等地方)的選舉顯示出的,不妨簡稱為“民眾不選擇短痛”。 對於美國大選和經濟政策的走向,不啻是個預兆。
美國的經濟對策的論辯,日漸分化並趨向極端化,我將介紹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克魯格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科本(美國參議員)的對峙立場和訴求來說明這個走向。在此之前,先試圖建立一個理解的框架,這將有助於我們做健全的判斷。
西方打通各國市場區隔,令其平坦化的努力,基點是資本的無滯阻流轉和能通暢逐利,如果發達國家的消費者能不斷享用價格低廉的進口消費品,而公司能源源獲取豐厚的利潤,該有多棒。始料未及的是,製造消費品的就業機會也一並轉移出走了。而沒了工作收入,連正常的消費都是“透支”的,何況過度的消費。相伴隨的,是技能、工作倫理、和財富的轉移。過去20年來人們看到的是 “虹吸”現象:財富從歐美市場被搬運到了亞洲市場(或許還有南美一些資源豐富的國家)。
歐美的明達之士對此漸漸清醒;然而他們的呼籲和處方,能否為大眾所認識,則還是個大問號。對中國的影響,同樣至為關鍵,實在說來,西方的失衡和中國的失衡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中國以辛勞和環境的透支所換來的貨幣財富,能不能轉化成為實質的財富,能不能提升國民的素質和幸福,尚在未定之天。
筆者的判斷是,這筆積存的貨幣財富——歐美的積欠,遲早只會用貶了值或縮了水的美元和歐元來結清的(逃廢賬的可能不是沒有)。尤其在美元,這是二位一體的,因為美元的通貨膨脹和匯價貶值是同一件事,而決定“折現率”的主動權和規則,都操在美國手裡。就好比碗(銀行賬面)里的肉,中國人吃不吃得到嘴裡,問題大矣哉! 實際的情況是,我們還很瘦,非常需要肉的滋養,只是盼望靠出口多積一點,慢慢來吃。換句話說,中國的失衡,看起來似乎還不那麽惡性,可迴旋的餘地其實也很小。
如果是說市場是人類所能建立的最精巧的機構,那麽貨幣就是其中最精妙復雜的構件。要把握它十分難,即使一等一的專家,事後來看,在理解、判斷、預測貨幣的行為,錯誤頻頻,何況你我?所以不如簡單為之,用寫新聞報道的原則來解析:一篇好文章的幾個元素:what、when、where、who、what都要照顧到,然後才是how,搞不清楚前幾項元素,你恐怕只會落得 don’t know-how。
能想到這個思路, 我還是受了堪稱偉大的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的啟發。同在MIT教經濟的索羅(另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在薩繆爾森逝世的紀念會上談到一個小故事。五十年代初索羅到MIT求職,薩公帶著去午餐,告訴索羅一個終身難忘的秘訣:經濟研究實質上是把商業新聞故事編寫得更好 (good business journalism)!
你能把前面幾個W搞透徹,後面的H應當是水到渠成的。況且,無論你對自己擬出的H多有把握,做選擇和實施的人都不是你。而那幾個W要沒真正弄對的話,連你自己都無法堅持,照你自己定出的H做下去!
撒切爾夫人深刻的地方——盡管她沒學過經濟,對貨幣的奧妙更是疏遠——在於她直搗問題的核心:Who 裡面的你、我、他,間接她也說到了When 。我們將不斷回到並討論這方面的內容。囿於篇幅,本篇無法展開,先舉一個小例子,能同時觸及通脹和匯率變動的利弊,供大家來思考。
在撒切爾的話里,人們和別人應該都是英倫島的人;假設英國人用完的是印度殖民地人的錢,雖說同是女皇的臣民,她就不用擔心有社會主義的危險。一樣的道理,當美國人透支消費入超纍纍,在擔憂欠下的巨額債務,會迫使自己的子孫來還,其實可能性並不很大。因為債主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國人,外國人的子孫也會被迫一起來還。
此話怎講?比如中國人,在美國有名義上的4兆美元,相當於半年的GDP。他們會跟子孫講,老爸老媽辛苦了大半輩子,沒捨得用,給你們留下的這24兆人民幣(6:1),你們得好好用啊。若乾年後,孩子們拿到了美國人子孫的還款,4兆美元換成的12兆人民幣(匯率貶值一半成3:1),而那時房子的人民幣價格,從過去的每平米2萬元上漲到了8萬元(物價指數+100%,而房價更飆升了兩倍)。也就是,父母的積累縮水成十六分之一。不過從美國子孫的角度,情況則好得多:匯率(-50%)加上通脹(+100%)的結果,等於才還了父母欠賬的“實際值”的四分之一。
不論你是否真有能力確定貨幣的“實際值”,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不管是通貨膨脹還是美元貶值,天枰都將向債務人及其子孫偏斜。我們下期接著討論。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本文為孫滌系列經濟評論《拒絕短痛》 之一,FT中文網今後會陸續推出後續)
本文責任編輯 徐瑾 jin.xu@ftchinese.com
本文的網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49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