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魯曼專欄/微軟興衰啟示錄
| ||
| ||
微軟執行長鮑默爾意外宣布準備退休,引發各界議論紛紛。雖然我不是科技鬼才或管理大師,無法提供什麼見解,但從經濟學和歷史觀點來看,鮑默爾的聲明讓我聯想到網絡外部性和赫勒敦(Ibn Khaldun)。這些思考有助我們從企業內部的巨變中學到教訓。
先談網絡外部性。回顧大約2000年的電腦業情況,當時微軟股價攀抵高峰,幾乎稱霸科技市場,也引發反托辣斯執法單位高度關切。
奇怪的是,似乎沒有人喜歡微軟的產品,大家都說蘋果電腦比搭載Windows作業系統的個人電腦(PC)好,但多數人還是使用Windows系統PC和筆電,原因何在?
答案很間單,因為大家都在用Windows系統。如果你的電腦需要修理時,只要求助隔壁同事或樓下技術人員,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當時軟體的設計都為了適用於PC;周邊裝置的設計也適用於PC。這就是外部網絡的力量,它讓微軟成為壟斷者。
說蘋果錯估情勢並不為過,蘋果以為普通消費者和他們一樣,會看重產品的較優越的品質,並且採用高價格策略。等他們意識到許多人會選擇較便宜但堪用的電腦時,微軟已奠定穩固的龍頭地位。
微軟的問題出在輕忽了新裝置崛起,因而招致往後一連串的困境。鮑默爾2007年宣稱:「iPhone不可能搶下大幅市占率。」
微軟怎麼會如此盲目?這時候就要談到赫勒敦。他是14世紀的伊斯蘭哲學家,堪稱現代社會科學之父。他從北非的祖國歷史領略到,所有王朝都有起伏興衰的節奏。
他主張,蠻族比文明世界更具勇氣和社會凝聚力,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征服上位者腐敗自滿的國家。他們創立新王朝,但也隨著歲月推移變得墮落自滿,成為其他蠻族推翻的目標。
用這個例子形容微軟的處境並不誇張;這家公司在作業系統市場呼風喚雨、享有獨占地位,最後營運重心失焦。在此同時,多年來徘徊在化外之地的蘋果,一直伺機而動,蠻族終於長驅直入。
有趣的是,現在蘋果在行動裝置市場的地位,和過去微軟稱霸作業系統市場如出一轍。蘋果的產品的確品質一流,但外界普遍認為只略優於其他對手,而且價格貴許多。
那麼為什麼人人還是愛買蘋果? 又是外部網絡效應:許多人使用「i」裝置,iOS系統應用程式也較多,所以蘋果變成安全又簡單的選擇。
我們從上所述能否得到什麼教訓?即使微軟終究沒能攻占全世界,反壟斷的顧慮並非多餘。微軟曾經是壟斷者,並藉此謀取高利,且阻礙了創新的腳步。
創造性破壞意味壟斷勢力不可能屹立不搖,但這不表示壟斷存在期間不造成傷害。這是昨日微軟的寫照,卻同樣可能適用於明日的蘋果、Google或其他公司。
(作者Paul Krugman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2013/08/27 經濟日報】
|
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克魯曼專欄/微軟興衰啟示錄
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
券商防弊 強化內控
券商防弊 強化內控
| ||
| ||
台股市場中,由於主管機關從過往經驗中汲取教訓,設下層層防護關卡,券商並強化相關內控與防弊機制,使得近來台股不再出現大型撼動市場的烏龍交易事件。
事實上,主管機關設下的防護關卡主要有三。首先,即是要求券商內部利用電腦對每個交易員、投資人的下單,要嚴控額度。 其次,則是證交所接受每家券商受託買賣的額度,依各券商的淨值等條件不同,設下可動用資金淨額不同倍數的限制。 第三,則是祭出瞬間價格穩定措施,也就是當接下來一盤的撮合價格,較目前的成交價格異常暴漲或暴跌3.5%時,將立即暫停撮合2至3分鐘,讓下錯單的機構法人有時間重新檢視,並有取消、重新改單的機會。 證交所指出,相關三道關卡作業,已降低錯帳烏龍事件再干擾台股行情異常波動的機率,且相關要求,也是平常前往各券商查核的重點,相信各券商近期也會特別要求相關控管作業,以共同維護市場的正常交易秩序。
【2013/08/26 經濟日報】
|
台灣7月景氣亮黃藍燈
只綠一個月… 7月景氣亮黃藍燈
| ||
| ||
盼了23個月,好不容易在6月看到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不料,7月景氣急轉直下,綠燈只亮了一個月,隨即轉壞、打回黃藍燈。這是燈號系統自1984年創編以來,第三度演出景氣看似回升,隨後又轉壞的綠燈失守戲碼。
7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是20分,較6月掉了3分,主要是出口、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製造業銷售值與商業營業額指數衰退失分,惟新加入燈號系統的台經院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呈現綠燈,加了1分。
值得注意的是,7月領先指標在回溯修正後,出現連續三個月下滑;同時指標上升,但力道逐月放緩。
上月特別穿綠衣慶賀綠燈的經建會經研處長洪瑞彬昨天感嘆,本來希望綠燈不要曇花一現,但以當今復甦情況來看,綠燈實在撐不住。年底前能否收復綠燈?他不敢打包票。
經建會認為,美日兩國成長動能可望逐季回穩,歐元區經濟衰退現象也已止穩,加以大陸十一長假、歐美年底採購旺季即將來臨,有助擺脫出口頹勢。
【2013/08/28 經濟日報】
|
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三巨頭 掌美ETF80%市場
三巨頭 掌美ETF80%市場
| ||
| ||
金融時報引用晨星公司研究報告報導,貝萊德(BlackRock)、道富(State Street)及先鋒集團(Vanguard)掌控大部分美國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市場,其他基金公司很難打入這個被動投資市場。
根據報告,ETF市場三巨頭過去五年席捲美國ETF業務,囊括美國境內逾八成的ETF資產,總價值達1.26兆美元,使外人難以進入這個有利可圖的市場。著重於主動投資的基金公司正苦於客戶不願付出高手續費,無法投資ETF更是一大打擊。 晨星股市分析師華倫表示,被動型投資基金已成為投資人投資股市的不二選擇。他說:「投資顧問建議投資人買進ETF及其他指數型基金,理由是成本較低且容易撤出。」
根據晨星,今年以來約1,758億美元投入美國ETF及其他指數型基金市場,是投入主動型投資股票型基金571億美元的三倍有餘。
貝萊德透過旗下iShare控制將近四成的ETF市場,ETF資產總值6,030億美元。道富透過旗下SSgA持有3,644億美元,占24%。先鋒持有2,942億美元,占19%。緊追在三巨頭之後的景順(Invesco)透過旗下PowerShares持有744 億美元,占5%。
【2013/08/26 經濟日報】
|
BlackRock趁金融海嘯向Barclays買iShare,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台灣業者普遍看不上這種經理費才0.X%的ETF,這種細水長流的賺錢方法,可能只適合做大事業的人吧。
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高盛發出錯誤期權指令 擾亂市場價格
高盛發出錯誤期權指令 擾亂市場價格
高
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在周二早間向股票期權市場發送了大量錯誤指令。這是最新一起擾亂市場價格,并且令交易員和監管部門苦惱不已的技術故障。
Getty Images
高盛將此次事故歸咎於內部軟件程序。圖為高盛總部。
然而據知情人士說,這次故障給高盛帶來的潛在損失可能高達數億美元。
高盛一位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說,交易所正在致力于解決這一問題,風險和潛在損失均不會對高盛的財務狀況產生實質性影響。
此次交易失誤凸顯出,全球金融市場不斷增加的風險越來越多的由電腦造成,而不是人為造成。自2010年“閃電暴跌”以來的一系列交易事故已經令投資者對全球市場系統的信心受挫。“閃電暴跌”中的交易事故在短短幾分鐘內就導致股票和ETF暴跌。
據知情人士稱,高盛通過追蹤這些錯誤指令發現,這一事故與周一對一個內部軟件程序的修改有關,這個程序幫助決定該公司從客戶那里購買或者出售期權的價格。這個程序錯誤地基于相關數據發出指令,但指令價格為默認價格,在一些情況下,這些默認價格遠低于市場價格。一位知情人士說,高盛解決了這個問題,并且正在研究錯誤出在哪里。
這一事故導致一些期權價格在周二早間跌至1美元,促使包括Nasdaq OMX Group的納斯達克期權市場(Nasdaq Options Market)、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NYSE Euronext)的全美證券交易所(NYSE Amex)以及CBOE Holdings Inc.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就這一問題向交易員發出警告,并提醒他們下單時間在紐約時間上午9:30至9:47之間的部分交易可能會被取消。
據一位知情人士稱,高盛已經將此次故障通知監管部門。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發言人內斯特(John Nester)說:我們一直在監控事態發展,并且正在酌情與交易所和其他市場參與者進行溝通。
知情人士說,高盛總的損失可能在數百萬美元至幾億美元之間,具體取決于交易所允許多少交易保持生效。公司在出現錯誤交易時也可以通過與對手達成交易來減少潛在損失。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的官員在通知中說,他們預計大多數受到影響的交易都會被取消。
這一事故是一系列市場事故中的最新一起。這些事故都是由旨在提高市場效率的技術導致的。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曾在4月25日發生過系統中端,這迫使其將開盤時間延后了三個多小時。
2012年2月份,一個存在缺陷的交易程序導致美國期權市場出現3萬筆錯誤交易,促使交易所管理人員取消了部分交易,并對其他交易予以調整。
納斯達克在2012年5月份Facebook Inc.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期間出現的問題導致試圖買賣該公司股票的華爾街公司遭遇了估計5億美元的損失。2012年早些時候,電子交易所運營商BATS Global Markets Inc.取消了自身的IPO,因為此前一個軟件錯誤迫使交易所暫停該股交易。
Knight Capital Group Inc.曾因交易軟件存在錯誤在不到一小時的交易時間內持有了大約70億美元股票,這導致該公司遭受了4.611億美元損失。
JACOB BUNGE / JUSTIN BAER / KAITLYN KIERNAN
光大烏龍指帶給我們什麼教訓?
光大烏龍指帶給我們什麼教訓?
一
直在低迷之中苦尋突圍之路的中國股市突然被打了一劑強心針,但很快被証明是一場鬧劇。光大証券的“烏龍指”──英文原意是“胖手指”(fat finger)──攪動了投資者、交易所、和監管機構。塵埃尚未落定,各方仍在熱議。我們可以學到什麼教訓呢?
首先,只要投資決定是人做出的,錯誤就可能發生。烏龍指的可怕之處,是錯誤的瞬間決定會被實施。這種錯誤不是新興資本市場的專利。反之,此前幾次有名的烏龍指都發生在最發達的股票市場裡。2005年12月8日,日本瑞穗証券公司的一名交易員在執行客戶交易時,錯誤地將客戶要求的“以每股61萬日元賣出1手”敲成“以每股1日元賣出61萬手”。盡管此後瑞穗大量回購股票,但還是至少蒙受了270億日元(2.25億美元)的損失。
其次,有人可能會問,如果用計算機程序預設交易,是否就會避免人類類似的錯誤?不幸的是,答案是否。美國股市歷史上最大的單日百分比跌幅發生在1987年10月19日。在這個“黑色星期一”,道瓊斯指數跌幅達23%。一般認為,這個創紀錄跌幅的最大原因就是程序化交易。當時美國流行一種叫組合保險的投資策略,其要義是在股市下跌的過程中逐漸賣出或做空股票。很多華爾街的券商/投資公司都通過程序化交易替客戶開發了這個類似止損的產品。不幸的是,當很多投資者都同時在執行“組合保險”策略的時候,大量的賣盤讓股市跌得更快,而這個更快的跌勢又觸發更多的賣盤。類似的,光大烏龍指之所以能撬動股指5%的漲幅,一個可能原因就是程序化交易的跟風。
程序化高頻交易也在2010年5月6日造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單日點數跌幅。那天一個對沖基金交易員為了對沖股票風險,提交了41億美元的股指期貨賣單。大量的程序化交易自動跟進,造成股指期貨的迅速下跌;在股指期貨和股指之間套利的程序化交易進而跟進,造成了股指的下跌。這天道瓊斯指數下跌約9%(998.5點),上萬億美元的財富瞬間消失,其中7%發生在15分鐘內。
美國証交會在五個月後的調查報告中指出:“這個市場是如此分散和脆弱,以至於一個大的交易就可以把它送入漩渦。”而股指止跌的原因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熔斷機制”被觸發,期貨交易中斷了5秒鐘,從而結束了下行趨勢。那些感嘆光大70億元可以撬動中國股市的投資者,也許可以從40億美元讓上萬億美元消失的美國股市得到安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便中國股市再完善,烏龍指及其對市場的沖擊還是可能發生。
既然烏龍指不可能完全避免,那麼監管者和交易所能做什麼呢?為改進風控,美國証交會在2010年更新了“熔斷機制”。按照新規定,一般股票如果在5分鐘內價格變動達到或超過10%,將被暫停交易5分鐘。這個機制的實質不是為了預防烏龍指,而是為了切斷烏龍指效果的自動傳播和放大。
最後,光大事件最重要的收獲,可能是讓我們重溫巴林銀行的悲劇。錯誤的投資交易,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可能給投資者帶來巨大損失,而如果沒有合理的風控,犯錯誤者一再掩蓋,無意的錯誤就有可能轉化成有意的賭博。1995年,世界上最古老的商業銀行─巴林銀行─就是被這種轉化拖垮的。
巴林銀行的倒閉源自於1992年其期貨與期權交易部門兩位交易員犯下的烏龍指,一次20份期貨把買當作了賣,一次100份期貨把賣當作了買。其部門總經理裡森將錯就錯,一方面掩蓋錯誤,一方面通過自營賬戶大規模下注,試圖挽回損失。結果越走越遠,其損失從一開始的2萬英鎊增加到1995年2月23日的8.27億英鎊,是巴林銀行全部的股份資金的兩倍。這個倫敦最古老的、曾經為英國皇室服務的商業銀行終於倒閉。
在裡森從烏龍指蛻變成一個瘋狂賭徒的過程中,最觸目驚心的是公司風控的缺位。裡森本來的任務是代巴林客戶買賣衍生性商品、清算、並替巴林通過套利交易賺取低風險利潤,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風險。一般銀行給予交易員持有一定額度的風險部位的許可,但通過清算部門每天的結算工作來掌握和控制風險。不幸的是,裡森卻一人身兼交易與清算二職,這使得裡森的錯誤不能被很快發現。但即便裡森掩藏錯誤交易難以被發現,他在瘋狂賭博時必須通過總部得到大量資金來追加保証金,這個行為也就無法被掩蓋住;巴林銀行對此採取的態度是默許和容忍。
裡森在事發後說:“有一群人本來可以揭穿並阻止我的把戲,但他們沒有這麼做。我不知道他們的疏忽與罪犯級的疏忽之間界限何在,也不清楚他們是否對我負有什麼責任。但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銀行,我是不會有機會開始這項犯罪的。”
巴林銀行已經倒閉18年,但這個經典案例囊括了交易風險的大部分元素,包括無心的烏龍指,為“補償”烏龍指損失進行的高風險賭博,看似科學、復雜的套期保值金融工具背後的巨大風險,公司對交易員交易額度的失控,交易與清算不分帶來的監管漏洞,公司治理缺失帶來的賭徒孤注一擲,最後以銀行倒閉壯烈收場。
近年發生的重大交易虧損案例都可以從這些因素裡找到解釋。
2005年10月,國家發改委下屬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進出口處處長劉其兵,因在倫敦銅期貨市場上擅自違規交易,造成了6.06億美元的巨額經濟損失。
2008年1月,法興銀行期貨交易員傑羅姆•凱維埃爾在未經授權下大量購買歐洲股指期貨,形成49億歐元(約71億美元)的巨額虧空,創下世界銀行業迄今為止因員工違規操作而蒙受的單筆最大金額損失。
2011年6月至9月,瑞士銀行的一名衍生品交易人員阿德波利因巨額違規交易造成23億美元的損失。據估計,瑞士銀行對阿德波利團隊的授信為20億美元,但其真實交易頭寸卻高達100億美元。
2013年,全美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的風險管理部門遭受了逾20億美元的交易損失。根據摩根大通通報,損失發生在一個旨在“對沖本公司整體信貸風險”的投資組合當中。這些案例根本的問題,就是對沖風險的初衷已經蛻變成投機和冒險,而公司又沒有有效的監督風控體系;或者更滑稽的,出事的就是本意為對沖風險的風控部門。
1995年中國國債期貨市場關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多空雙方的實際交易數額遠遠超出了可能的交易額度,交易所缺乏規范管理和適當的預警監控體系,而交易雙方也缺乏風控體系。這個教訓的結果,是中國的國債期貨市場到現在都沒有恢復。
與瑞士銀行的案例類似,光大証券烏龍指之所以能夠發生,一個重要原因是光大的實際交易金額遠遠超出了交易額度的允許范圍,這暴露出了交易所和券商自身對自營交易額度的監管失位。由於金額巨大,在交易後很快被發現,光大利用機構投資者的優勢迅速採取了對沖行為,控制住了損失范圍。機構的這種先失誤後反向操作的行為,由於對市場的影響巨大,與操縱市場的差別已經模糊不清,而機構的優勢則讓小投資者蒙受損失。
歷史告訴我們,烏龍指不是新鮮事,也必將持續。在筆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光大又發生了在國債市場的烏龍指事件。監管機構和交易所應該自省,如何對交易機構的交易額度做有效的監控,如何在烏龍指發生後引入熔斷機制切斷後果的蔓延,保護其他投資者;交易機構當然應該反省如何提高風控,降低烏龍指的概率,但是可能需要問自己的最大問題是:如何避免做下一個巴林?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當萬國証券的管金生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曾經是中國第一大証券公司的萬國已經做了中國的巴林,被申銀接管,而中國的國債期貨市場也已經被關閉,到現在已經18年。
(本文作者陳龍系長江商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文中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
光大“烏龍指”事件給證券行業發展蒙上陰影
光大“烏龍指”事件給證券行業發展蒙上陰影
光
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Everbright Securities Co., 簡稱﹕光大證券 CN:601788 -1.50% )“烏龍指”引發的上海股市震盪凸現出中小機構難以跟上主管部門推進金融市場現代化的步伐。在上週五事件發生後,投資者對券商是否有足夠經驗和風險控制手段來處理複雜交易策略的質疑情緒加重,導致光大證券和其他同類規模券商的股票遭到拋售。
澤奔諮詢(Z-Ben Advisers)研究主管張浩川(Howhow Zhang)表示,過去幾年,中國證券監管部門一直在以較快的步伐推動金融創新,券商也在探索新業務,在這個過程中,投資、人力和基礎設施尚不到位。
光大證券是中國國有公司光大集團(China Everbright Group)旗下的子公司。該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週二開盤後不久即告跌停,報人民幣10.91元(合1.78美元)。該股上週五一度被暫停交易。
針對券商類股的拋售也不只限於小型券商。中國最大的兩家證券公司的股價也告下跌。中信證券(Citic Securities Co.)週二跌2.2%,至人民幣10.64元;海通證券(Haitong Securities Co.)跌3.3%,至人民幣10.63元。上證綜合指數週二收盤跌0.6%,至2072.59點。
由於光大證券錯誤的買入指令,上證綜合指數上週五在短短幾分鐘內上漲5.6%,但之後回落並以下跌報收。
根據中國證券監管部門的初步調查結果,這一異常交易是由於光大證券交易系統存在設計缺陷,目前尚未發現人為操作失誤。監管部門已對光大證券啟動正式調查,同時要求該公司自營業務暫停三個月。
光大證券上週五稱,交易故障導致其損失人民幣1.94億元。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Securities Association of China)的信息,光大證券成立於1996年,2009年在上海證交所上市,去年按資產規模排名為中國第九大證券公司。
分析師們表示,光大證券使用的複雜自營交易系統對缺乏經驗和專業技術的中國證券業來說是個新興事物。在這類交易系統中,機構通過先進的自動化技術使用自有資金進行投機性押注。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Morgan Stanley Huaxin Fund Management Company Limited)發表研究報告稱,該事件預計將放慢股票期權和國債期貨等金融衍生新產品的推出步伐。
摩根士丹利華鑫表示,雖然市場一直在期待國債期貨等新產品將很快推出,但烏龍指事件後推出時間可能押後。
中國有關部門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和證券行業的發展,推出了一系列創新但也存在潛在風險的產品,包括融資融券交易和資產支持貸款等。
分析師們稱,中國證券業仍然需要解決一些長期存在的問題,比如交易品種和數量不夠豐富,經營不規範等。
在去年底開始的行業整頓中,中國證券監管部門因保薦業務違法違規而處罰了5家券商,包括平安證券(Ping An Securities)、民生證券(Ping An Securities)、南京證券(Nanjing Securities)、國信證券(Guosen Securities)和光大證券,這些券商或被罰款,或被暫停保薦資格。
分析師們表示,證券公司一直熱衷於開展保薦業務,以期減少對傳統經紀業務的依賴。
中國證券公司近年來處境艱難,主要因為股票市場低迷打擊了券商主營的股票交易業務。今年券商實現了中期利潤同比增長,這至少是2009年以來首次--2009年數據是記者可以立即查閱到的最早數據。
由於股市下跌,在成交量佔多數的散戶已經不太願意交易,從而減少了券商的股票交易傭金。據中國證券業協會(Securities Association of China)公佈的數據,去年傭金收入佔券商總收入的39%,這一比例遠低於2008年的70%;2013年上半年的比例回升至43%。
群益證券(Capital Securities)分析師謝繼勇稱,儘管傭金佔總收入的比例持續下降,但目前其作用仍然非常重要。
第二大收入來源是自營業務,這正是光大證券最新出事的領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自營業務收入佔總收入的27%,上年同期的比例是28%。
謝繼勇表示,證券公司的未來方向是從傭金收入轉向新業務收入,即股票借貸和融資融券等業務的利息收入。
Shen Hong
證監會:股市異動系光大交易系統缺陷所致
證監會:股市異動系光大交易系統缺陷所致
中
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證監會)周日發布公告稱,造成周五中國股市大幅波動的原因是光大證券(Everbright Securities Co., 601788.SH)策略交易投資系統存在設計缺陷,而非人為操作差錯。證監會稱,經初步核查,光大證券自營的策略交易系統包含訂單生成系統和訂單執行系統兩個部分,存在程序調用錯誤、額度控制失效等設計缺陷,并被連鎖觸發,導致生成巨量市價委托訂單,直接發送至上交所,累計申報買入人民幣234億元(約合38億美元),實際成交人民幣72.7億元。
證監會發言人表示,在核查中尚未發現人為操作差錯,但光大證券該項業務內部控制存在明顯缺陷,信息系統管理問題較多。
證監會還稱,決定對光大證券正式立案調查。
證監會發言人表示,當前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資本充足,流動性充沛,風控合規體系健全,業務運營規范穩健。此次事件是我國資本市場建立以來的首例,是一起極端個別事件,但暴露出的問題足以引起整個證券期貨行業的高度警覺,必須以此為鑒,舉一反三,吸取教訓,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堅決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周五,上證綜合指數一度在短短幾分鐘內就飆漲5.6%,之后收盤下跌。受此影響,香港恒生指數盤中也一度上揚,但最終收盤也走低。
光大證券股票周五盤中暫停交易,該公司隨后發布公告稱,發現內部交易系統出現問題,正在展開調查。
Esther Fung
光大證券總裁辭職 或與此前交易失誤有關
光大證券總裁辭職 或與此前交易失誤有關
中
國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verbright Securities Co. Ltd, 601788.SH, 簡稱:光大證券)週四午間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接受徐浩明提出的辭去公司董事、總裁職務的申請,董事長袁長清代行總裁職責。該公司股票同時自今日13時起臨時停牌,8月23日復牌。停牌前報人民幣9.98元,已連續大跌。
公告未明確辭職原因,但市場人士表示,這可能與光大證券之前在股市和債市中的交易失誤有關。
上週五,光大證券錯誤的買入指令導致上證綜合指數劇烈波動,一度在短短幾分鐘內上漲5.6%。隨後中國證券監管部門公佈初步調查結果稱,這一異常交易是由於光大證券交易系統存在設計缺陷,尚未發現人為操作失誤。
該事件引發了監管部門和投資者對證券公司交易系統安全性的重視及擔憂。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昨日表示﹐光大證券使用的“銘創高頻交易投資系統”為其獨家使用﹐其他17家證券公司及4家期貨公司使用的銘創軟件不具備高頻交易功能﹐證監會將對證券公司使用的程序化交易系統的風險隱患進行排查﹐防止發生類似事件。
光大證券曾稱,此前A股交易故障導致的當日盯市損失約為人民幣1.94億元(約合3,170萬美元)。
本週一,光大證券在債券市場再擺烏龍。該公司金融市場總部在銀行間本幣交易系統進行現券買賣點擊成交報價時,誤將12附息國債15債券賣價收益率報為4.20%(高於前一日中債估值約25個基點),債券面額為1000萬元,後被交易對手點擊成交。
雖然經協商後該筆債券不進行交割,但中國銀行間交易商協會認為,近日光大證券出現的交易異常事件反映出公司在內控合規、風險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大問題,要求光大證券對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業務相關業務流程等體系自查,認真查找問題,並提出相應的整改方案。
受上述事件影響,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證券自營業務被暫停三個月,其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業務也被暫停。
上述事件反映目前中國證券公司在風險控制方面仍需加強,而這也可能對券商創新業務發展步伐形成拖累。
據《中國證券報》此前報導,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本月初在一座談會上指,券商在創新發展過程中要把風險控制放在創新發展的首要位置。
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2年,在全國114家證券公司中,光大證券按總資產規模排名為第九大證券公司,按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排名則分列第12位和11位。
Jessie Zhou 發稿
技術問題導致那斯達克掛牌證券暫停交易
技術問題導致那斯達克掛牌證券暫停交易
那
斯達克證交所週四因“技術問題”暫停交易,這對市場造成了大範圍的干擾,導致數千只證券的交易陷入停滯,同時令外界對美國交易系統的穩定性產生了新的疑慮。相關故障導致美國股市的一大部分在午盤時段陷入了交易暫停的局面,造成那斯達克掛牌股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期權的報價停止更新,同時也促使其他交易所停止了那斯達克掛牌證券的交易。
上述情況意味著,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有史以來首次陷入了報價更新暫停的局面。交易是在美東時間下午12:14陷入暫停的。預計故障還將影響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等其他主要市場指標的計算。
交易所管理人士急於著手恢復交易,同時也急於瞭解是何種問題導致那斯達克交易暫停。監管人士表示正在與市場人士進行溝通,但他們未透露任何相關細節。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言人John Nester稱,該機構正在監控形勢,並在與交易所進行密切接觸。
Nasdaq OMX Group Inc. (NDAQ)於週四午後不久宣佈暫停交易,隨後其他交易所也宣佈暫停那斯達克掛牌證券的交易。另外,那斯達克還宣佈暫停期權市場的交易。該交易所的一位發言人不願進一步置評。
交易所在發給交易員的通知中稱,問題出在一條數據傳輸專線上,該專線負責提供那斯達克上市證券的市場數據。
By Jacob Bunge and Tomi Kilgore
程式出包 高盛恐損失上億美元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貨幣是種信心游戲
貨幣是種信心游戲
===========================
什麼是貨幣?
從貝殼、金屬到紙張,都有可能是貨幣。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約翰•凱 2013-08-14 (www.ftchinese.com)
如果本專欄有忠實讀者的話,他們應該會知道幾周前我在厄瓜多爾的加拉帕戈斯群島(Galápagos Islands)。回來時我不可避免地帶回了一大把零錢。其中有一枚一美元硬幣,還有一枚錶面上只寫著“50分”的硬幣。
50分的硬幣是厄瓜多爾政府鑄造的,不過厄瓜多爾沒有貨幣,因此這里提到的“分”並不是指厄瓜多爾“分”。厄瓜多爾選擇的貨幣體系通常被稱為“美元化”,它是世界上選擇這種貨幣體系的最大國家。
十年前,厄瓜多爾政府做出單邊決定,採用另一個國家的貨幣:該國在美國政府和美聯儲(Fed)的默許(不過沒有書面協議)下使用美元作為貨幣。我口袋里的硬幣代表50美分,但是美國並不發行50美分硬幣,美國的硬幣面值只有25美分、10美分、5美分和1美分。盡管加拉帕戈斯或厄瓜多爾首都基多的人都會收我的50分硬幣,在美國華盛頓卻沒人會收這種硬幣。令人好奇的是,真正由美國財政部鑄造的1美元硬幣在美國並不受歡迎,卻在厄瓜多爾廣泛流通。
“美元化”沒有美元也可以。黑山是個海灘蜿蜒、群山橫亘的美麗的巴爾乾國家,該國也沒有自己的貨幣。它使用歐元作為貨幣,盡管它不是歐盟(EU)成員國,在可預見的將來也不太可能成為歐盟成員國,而且黑山這麽做並沒有得到歐洲央行(ECB)的許可。與厄瓜多爾類似,黑山自己並不印刷貨幣,而是僅僅為了借用某種貨幣的面值而引進該貨幣。
就在我更仔細地觀察我的50分厄瓜多爾硬幣時,蘇格蘭首席大臣亞歷克斯•薩爾蒙德(Alex Salmond)在馬恩島發表了一個講話,贊美該島與英國關系的種種好處。這是一種很復雜的結構。與包括澤西島和根西島的海峽群島一樣,馬恩島不屬於英國,也不屬於歐盟,不是英國的附屬國或殖民地,擁有自己的政府。
然而沒有國家會把這些島嶼視為單獨的國家,它們的居民持有英國護照,英國承擔防衛責任。(這個防衛責任履行得不是太有效。海峽群島距離諾曼底海岸很近,二戰時被德國占領,而即使在法國解放之後,德國軍隊仍然控制著該群島,直到簽署停戰協定。第三帝國(the Third Reich)從未吞並馬恩島,我猜這個在愛爾蘭海中央的島嶼及島上不到10萬的人口,在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的全球稱霸計劃里分量不會太重。)
與澤西島和根西島相同,馬恩島自己也印鈔。這些鈔票錶面印著“1鎊”(one pound)。但是,和厄瓜多爾硬幣一樣,這個“1鎊”含義十分含混。島上的銀行在你的要求下會為你把它們換成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發行的鈔票,不過它們不是必須要這麽做。正如厄瓜多爾硬幣,馬恩島的鈔票通常在島內可以流通,而在其他地方則不被承認。
這些紙幣表示什麽?它們表示馬恩島鎊,還是表示英鎊,或者說兩者其實是一回事?這些問題沒人問到,因為答案似乎並不重要。而且正如厄瓜多爾的50分硬幣,英鎊的監管機構對此並不擔心,因為相應的流通量太小了。
還有一種蘇格蘭鈔票,不過這種鈔票和馬恩島或澤西島發行的鈔票不同。蘇格蘭鈔票由蘇格蘭銀行(Bank of Scotland)、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和克萊德斯戴爾銀行(Clydesdale Bank)發行。鈔票上印著“1英鎊”(one pound sterling,馬恩島和澤西島的鈔票只印著“1鎊”),並且得到英國央行等值鈔票的支持。然而2008年當蘇格蘭最大的兩家銀行倒閉時,這些鈔票的持有者曾面臨一種可能,這就是他們錢包或錢夾里的錢,不過相當於清盤過程中無擔保債權人的追索權。如今,這些鈔票的價值由英國政府擔保。
不過這種擔保的意思不過是說,一旦蘇格蘭某家銀行未能履行付款承諾,金融服務補償計劃(Financial Services Compensation Scheme)會給你換一張英國央行發行的鈔票。而貨幣卻是個信心游戲,鈔票的價值完全依賴於其他人有多願意接受這種鈔票。貨幣之所以成為貨幣是因為你選擇了它。獨立可能也是如此。
譯者/簡易
本文的網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1957
什麼是貨幣?
從貝殼、金屬到紙張,都有可能是貨幣。
Lex專欄:利豐——看不懂的收購
Lex專欄:利豐——看不懂的收購
英國《金融時報》 Lex專欄 2012-11-05 (www.ftchinese.com)
收購很容易讓人上癮:通過收購帶來增長可催生亮麗的業績數字。問題在於,如果投資者縱容這種習慣,要打破這種習慣將比以往難得多。為塔吉特(Target)和沃爾瑪(Walmart)供貨的採購業集團利豐(Li & Fung)就是一個例子。上周,由於投資者預期該集團發債所籌的5億美元將用於更多收購,利豐的股價為之一振。
對局外人來說,要理解那些被收購的業務是有難度的;這類業務越多,理解起來難度就越大。這就是為什麽8月份利豐公佈的上半年業績未達預期時,它的股價會出現暴跌。過去四年裡,利豐斥資50億美元進行了33宗收購。但這些交易到底對利豐有何貢獻,目前還說不清楚。以今年迄今的四宗交易為例:盡管被收購進來的公司凈利潤率達7%(是利豐集團自身利潤率的兩倍),但假如今年1月1日就把這四宗收購都考慮進來,凈利潤本會更低。
至少,股東們沒有對利豐的行為照單全收。8月份以來,利豐的預期市盈率約為19倍——大大低於25倍這一此前七年的平均值。然而,投資者對利豐上周發行混合債券(對評級機構來說,這些債券是看似為股本的債務)行為的明顯認可,卻讓該集團從事更多收購成為了可能。
我們有理由認為利豐的盈利狀況會改善:原材料成本已經降低;美國的量化寬松有助於改善利豐客戶的資金狀況。但投資者應當對利豐之前完成的收購交易多問幾個問題。
來看一下2011年以來採購業的營業利潤率,它至少為利豐自身利潤率的三倍。對於一個資本不那麽雄厚的行業來說,這樣的利潤率是令人矚目的。投資者如果真想理解利豐正在收購什麽樣的企業,他們首先應對這些利潤率頗高的企業對收購它們的企業產生的影響做更多瞭解。
Lex專欄是由FT評論家聯合撰寫的短評,對全球經濟與商業進行精闢分析
譯者/簡易
本文的網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7312
Lex專欄深度分析:為利豐估值
Lex專欄深度分析:為利豐估值
英國《金融時報》 Lex專欄 2013-02-01 (www.ftchinese.com)
參觀利豐(Li & Fung)香港總部一間間宛如精品店的商品陳列室,你會感到仿佛置身於西方的購物中心,不過惱人之處在於你無法確定自己究竟身處哪一家百貨公司。之後你終於恍然大悟,利豐是所有這些品牌的供貨商。
如果你曾買過卡爾文•克萊恩(Calvin Klein)或者蔻馳(Coach)的鞋履,DKNY的牛仔褲,美國鷹派服飾(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或是Aéropostale的服裝,以及湯米•希爾菲傑(Tommy Hilfiger)、Helly Hansen、橘滋(Juicy Couture)、凱特•斯貝德(Kate Spade)等品牌的任何產品,那麽你就擁有了一件由利豐組織生產並負責供貨的產品。利豐是全球許多極具知名度的品牌和零售商的供貨商,包括沃爾格林(Walgreens)、沃爾瑪(Walmart)、瑪莎百貨(Marks and Spencer)、森寶利(J Sainsbury)等。當你看到馬克•雅可布(Marc Jacobs)香水瓶上奪人目光的花朵型瓶蓋,或者香奈兒(Chanel)邂逅(Chance)香水瓶身上的金屬環時,可曾想過是誰找到了生產它們的材料?從迪奧(Dior)的睫毛捲燙器到以美元標價的Hello Kitty系列產品,利豐很可能是唯一年銷售額達200億美元、而消費者卻從未聽說過的消費品外包供貨商——即使該公司現已成為市場寵兒,並由於將戰略型思維用於亞洲地區供應鏈管理,而成為備受商學院推崇的案例研究對象。
但投資者對利豐的喜愛正逐漸轉為懷疑。該公司是香港恆生指數(Hang Seng index)過去一年當中表現最為疲軟的成分股——下跌幅度達到30%。該公司本月警告稱,營業利潤可能下降五分之二,其股價則在近三年低點徘徊。此次業績預警是否會像利豐所說的那樣,是由業務結構調整帶來的高昂成本導致的,而這番調整將使該公司未來能夠更好地為其占主要的西方客戶群服務?或者在其背後隱藏了更加嚴重的問題?
利豐與中國的關系
回答以上問題需要對利豐的發展歷程有所瞭解。該公司於1906年在廣州成立,從事瓷器、絲綢、玉石、竹器貿易,1949年後轉型為一家香港出口商,現在則發展成為了囊括15000家供應商的強大網絡。利豐是當今亞洲中間商的典型代表。
當利豐1973年上市時,其創始人馮柏燎(Fung Pak-liu,另一位創始人的李氏家族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賣出了全部股份)的孫輩馮國經(Victor Fung)和馮國綸(William Fung)從哈佛大學(Harvard)學成歸來,幫助父輩打理公司事務。馮氏兄弟現在分別擔任利豐名譽董事長及董事長,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他們一直積極並購,試圖藉此加強及擴大公司的供應鏈網絡並進軍新的業務領域。其中包括生產專賣商品——例如詹尼弗•洛佩茲(Jennifer Lopez)為科爾(Kohl's)百貨商店設計的服飾系列——以及收購碧昂絲•諾裡斯(Beyoncé Knowles)開發的時尚品牌。
利豐的這一系列收購似乎取得了成功,該公司收入和利潤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20%。但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業績應該放在中國崛起成為全球製造業強國的背景下考察。目前利豐仍將一半以上的產品外包給中國內地的企業生產,而美國市場占其銷售額的五分之三。自2002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利豐的年均收入增速為15%,與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持平。
但美國消費者的購買力目前受到抑制。除此之外,近三年來中國企業進軍美國市場的進程趨於停滯,市場份額穩定在五分之一左右,與此同時它們的成本則顯著上漲,尤其是勞動力成本。中國的平均工資年增長率達25%,幾乎已經回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之前的水平。那麽利豐作為中國出口貿易的重要推動者,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答案是,該公司將更加依賴收購,因其希望保持銷售收入持續增長,同時努力將外包服務多元化,並開拓新的業務條線。
收購依賴型增長模式
任何嚴重依賴收購的經營戰略都應引起投資者的註意。利豐收購的不是單純的實體零售店,該公司旗下沒有自己的工廠,也不保有庫存。正相反,該公司的專長在於,瞭解哪些企業有生產能力,並通過收購具有專業技能或者人脈的公司,完成整個供應鏈的構建。利豐僅在2007年以來就進行了50餘次收購,2010年收購的香水瓶配件採購和生產企業Jackel只是其中一例。在那段時間里,利豐在收購方面支出了約500億港元(合64億美元)。近期利豐斥資1.9億美元收購了化妝品集團Lornamead,該集團旗下擁有Lypsyl品牌以及Yardley品牌的美國業務部分。
投資者關註的問題在於,長期以來的收購習慣使得評估利豐的內生增長率非常困難。但總體而言,在該公司自2007年以來實現的高達三分之二的銷售額增幅當中,有一半來自每年進行的收購交易。剔除掉後續年份中被收購企業貢獻的收入增長(假設被收購企業銷售額與收購當年持平),則利豐的核心收入增速僅約為每年3%。必須承認,以上分析沒有考慮利豐商業版圖擴張帶來的成本協同效應或者交叉銷售效應。不過若是假設被收購企業提升了利豐的收入,那就意味著利豐內生業務的表現更為疲軟。
另一種方法是分析每名員工創造的銷售額。利豐的人均銷售額並未上升,盡管如果交叉銷售效應確能帶來更高的銷售額,該指標本應有所增長;但這沒有考慮一種可能性,即該公司確實售出了更多商品,只不過商品單價有所下降。以上並不是問題的關鍵。不論究竟是哪種情況,利豐在實現規模擴張的同時未能實現人均銷售額同步增長。事實上,人均銷售額從2009年的700萬港元降至2011年的500萬港元,盡管這部分是由於利豐收購的物流公司IDS雇有大量倉庫工人。
投資者對於利豐的收購戰略應該思考的最後一個問題是,該公司是否有能力如此隨心所欲地大舉收購?毫無疑問,利豐的經營活動現金流與銷售收入之比,相對於PVH和VF Corporation等美國服裝外包集團來說仍然偏低。PVH旗下擁有卡爾文•克萊恩和湯米•希爾菲傑,VF Corporation則擁有North Face、Vans、Timberland等品牌,其中Timberland也是利豐的客戶。利豐能將約5%的銷售額轉化為現金,僅為PVH或VF 的二分之一。這表明,利豐銷售額增長略有放緩就可能導致內部流動性緊張。但該公司認為將約80%的凈利潤用於發放股利非常理所應當——其股利水平至少為同類公司的兩倍——並且幾乎沒有表現出任何調整股息支付率的意向。但這種做法迫使該公司完全依賴外部融資來籌集收購所需資金,進而推動業績繼續增長。有鑒於此,強勁的股價走勢和較高的信用評級對於利豐而言愈發重要。
為收購依賴型增長模式辯護
幸運的是,利豐的股價一直偏高。該公司的融資模式非常簡單:借助自身股票估值較高以及信用評級穩健的優勢,通過增資擴股或者發行債券的方式為收購交易融資。來自資本智商公司(Capital IQ)的數據顯示,該公司過去十年間的平均預期市盈率高達23倍。但高信用評級、募集資金、對外收購,如此往復的循環只有在投資者相信利豐具備獲得高信用評級的資質時才是良性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近期的收購還產生了一項有利影響:有助於提升利豐低得可憐的利潤率水平。
利豐的營業利潤僅為銷售額的約4%,尚不及PVH或VF的二分之一,同時也低於同為香港上市公司的裕元集團(Yue Yuen),該公司為耐克(Nike)、阿迪達斯(Adidas)等品牌代工生產運動鞋。通過採用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剔除掉不同公司之間房產及設備折舊情況不同的影響,可以看到利豐的利潤率水平僅為同類企業的四分之一。雖然目前利豐的業績表現相對來說仍然較為疲軟,但較往年已有顯著提升;過去十年間該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上升了三分之二,營業利潤率則上升了三分之一,這表明規模效應確實存在。從這個角度來說,通過收購實現增長就更具合理性了,例如利豐試圖通過與詹尼弗•洛佩茲以及碧昂絲•諾裡斯的合作,進入利潤率更高的設計業務以及時尚品牌經營領域。亞洲企業不是一直都被教導說,要努力向價值鏈上游發展嗎?
缺乏可比公司但估值偏高
如果說市場對於利豐集團的收購主導型發展戰略褒貶不一,那麽市場對於其估值的看法則高度一致:該公司股價偏高。與利豐相似的企業很少,這使得橫向比較的難度很大。但如果就此認為,該公司應較處於消費品供應鏈中其他環節的公司具有顯著溢價,則似乎缺乏合理性。確實,利豐不用承擔由其負責供貨的零售商的存貨風險,也無需面對其外包生產工廠的房產和設備折舊。該公司同樣也不具備像PVH或VF那樣的品牌集中度。但這兩家公司和快速時尚品牌Zara的所有者Inditex集團以及裕元集團一樣,構成了行業參照系。利豐的企業價值倍數(EV/EBITDA)相對於所有上述企業均顯著偏高。該公司在過去五年中的平均市盈率也遠高於上述企業。
對利豐估值溢價的一種寬容解讀是,這是對該公司在一個競爭高度激烈的行業中實現利潤增長的獎勵,同時還體現了市場對其保持勢頭的信心。另一種較為苛刻的觀點則認為,較快的業績增速以及極高的股息支付率,分散了市場對於該公司依賴投資者提供保持增長所需的更多資金的關註。自2007年以來,該公司已通過募股籌集了135億港元資金,導致股權被稀釋了五分之一,此外舉債規模與之相當。全部融得資金在支付收購活動開支之後,僅剩7.9億港元。
利豐偏高的企業價值倍數不僅不合理,還使該公司目前絕無犯錯的餘地,但供應鏈領域的利潤水平正不斷受到擠壓,並且中國對於西方消費者來說已不再像十年前那樣神秘,中國的製造成本也不再像當時那樣便宜。
因此,如果要在當前的估值水平下買入利豐的股票,投資者還必須對該公司未來持續實現增長的能力充滿信心。該公司進入據稱利潤率水平較高的業務領域的多元化嘗試——例如開發以及運營品牌——從理論上來說足夠精明。但拖累該公司2012年業績的業務結構調整成本來自其品牌業務的美國分公司LF USA。利豐很有信心未來不會再受此類成本影響。但這種看法或許有些過於樂觀。投資者應當記住的是,來自瑞銀(UBS)的數據顯示,在過去五年中,該公司曾經兩次超越盈利預期,兩次恰好達到預期,未能實現預期則有七次之多——去年就曾有兩次。要麽利豐的管理層與市場溝通不佳,要麽該公司的業務過於短期化,以至於無法做出準確的長期預測。不論究竟是哪種情況,都不是有利於投資買入的信號。
利豐確有其投資價值——幾乎沒有公司有能力或者有勇氣復制該公司在供應鏈管理領域的技術專長。該公司作為商學院戰略研究寵兒的地位也無損於它在西方投資者心目中的形象。但現實是,精明而清晰的戰略思維以及龐大的供應商網絡,不足以支撐利豐目前的高溢價水平,特別是當公司處在一個低利潤率、低現金流的全球化行業中時。
譯者/馬拉
本文的網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791
自動減支措施並未打擊美國消費
自動減支措施並未打擊美國消費
人
們原本預計,今年春天生效的聯邦支出自動削減措施,會令已經因工資稅下調政策到期和一系列增稅舉措而受到拖累的美國消費再遭打擊。但現實情況卻是,美國實際零售額在春季突破衰退前的高點並在之後進一步走高。
定於週二公佈的7月份零售額將是自動減支生效之後第五次發佈該數據。預計該月零售額經通貨膨脹因素調整後將連續第四個月增加。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調查的經濟學家給出的預期為較上月增長0.3%。6月份零售額環比增長0.4%。
怎麼解釋預期和實際結果之間的這一差異呢?簡而言之就是有影響力更大的因素在起作用。這主要涉及住房價格回升產生的財富效應。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對現金流帶來的影響目前可能正由負轉正。零售額花費那麼久才回到危機前峰值的一大原因就是在繁榮期時被非正常推高。在危機爆發前的幾年,住房實際成為消費者的提款機。
那時,美國人通過抵押住房獲得的貸款達到可支配收入的約7%,而目前他們正減少這些貸款,削減幅度為收入的3%左右。這一10個百分點的落差意味著可用於其他方面消費的現金有所減少,但在這一變化過程中收支平衡狀況有所改善。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美聯儲)的定量寬鬆政策和極低的利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這方面的影響。還貸支出佔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近期降至10.3%,為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不到6年前,這一比例曾處在14%的峰值。
雖然償還房貸和支付利息仍是一個負面因素,但來自房屋市場的拖累可能正在逐漸減弱。由於許多房屋所有者已經獲得處在紀錄低點的房貸利率,另外一些人則已經違約並了結交易,在房屋價格再度上漲的情況下,住房市場的表現將為未來個人消費的增長奠定基礎。
儘管與房價息息相關的支出無法再達到此前繁榮時期的水平,應該也不會持續降低。
現在的情況已越來越明朗:消費者去購物時並不顧及美國財政方面的消息。
Spencer Jakab
黑莓正式宣佈“待售”
黑莓正式宣佈“待售”
如
果說黑莓公司(BlackBerry)去年所稱的戰略評估還不夠明確,那麼這次所說的“待售”夠明瞭了吧。在距離首次宣佈聘請投行人士幫助尋找“戰略選擇”近15個月之後,黑莓公司週一宣佈,公司董事會已成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並在“戰略選擇”清單上加入了更加明確的出售選項。
Associated Press
黑莓公司首席執行長Thorsten Heins曾說過,出售不是他的第一選擇。
黑莓公司週一對出售的可能性說得更加明確了,將出售列入了潛在選項清單,生怕有潛在買家認為該公司的意圖還不夠明確。該公司還宣佈,公司最大股東Fairfax Financial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Prem Watsa將從董事會辭職,以回避出售進程中的利益衝突。
外界一直認為出售黑莓並非易事。微軟(Microsoft)和諾基亞(Nokia)曾在2011年考慮過聯合收購黑莓,但隨後放棄了。中國的聯想集團(Lenovo)是另一家潛在競購者,但分析師們提出了對美國和加拿大是否會批準該交易的擔憂。
Hudson Research的創始人Daniel Ernst在週一早間向CNBC電視頻道表示,中國買家是“絕對”不會被允許收購黑莓的,他指出軟庫(SoftBank)收購Sprint時所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因為軟庫與中國供應商華為(Huawei)有聯繫所致。
之前的戰略評估已促使黑莓公司出售了多項資產,同時導致該公司似乎不可避免地將公司名稱從Research in Motion Ltd.改為黑莓公司。此外,黑莓的業績也在惡化,而且黑莓10沒有達到市場的預期。
David Benoit
================================
黑莓要出售了,宏達電呢?
Google買了Motorola,拖了大半年才推出新機。
基於黑莓與Windows Phone均是獨立Android與iOS的另類系統,個人認為MSFT與NOKIA應該會有興趣。
宏達電如果要出售恐怕會越來越困難。
GDP數據的重要性可能被嚴重高估
GDP數據的重要性可能被嚴重高估
投
資者對當前經濟狀況的瞭解可能過分倚重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報告,而且他們甚至都不應該看這個數據。這是Columbia Management的資深利率策略師Zach Pandl在週一發佈的《為什麼GDP不值得那麼關注》(Why GDP Deserves Less Attention)一文中所陳述的觀點。
Pandl寫道,不幸的是,關於法律和香腸的說法也適用於GDP數據:你對製造過程多了幾分瞭解,就會少了幾分胃口。
基於新獲數據進行的定期修正,有助於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更加全面地衡量國內經濟狀況。但該部負責編制GDP指標的經濟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表示,其報告是對及時性、準確性和可靠性進行權衡的結果。包括經濟分析局在內的多數統計機構發佈的報告均是基於不完整的數據,然後會進行修正。
季度GDP數據會在數月之後進行修正,年度GDP數據每五年進行全面修正。上個月,經濟分析局發佈了回溯至1929年的增長數據,並發現經濟衰退不是那麼嚴重,而且隨後的復蘇也比此前以為的要強。
Pandl總結道,GDP數據對於衡量經濟週期以及比較各國的收入水平是很重要的。
不過,為幫助投資者更加準確地掌握經濟狀況,他提出了三點建議:
1. 剔除貿易和庫存等噪聲最大的數據,這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它們無助於預測未來經濟增長模式。相反,應該考慮不包括上述變動較大的因素、被稱為“國內最終銷售” 的計算方法。
2.追蹤國內總收入,該數據以收入而不是支出來衡量經濟狀況。雖然這兩個數據應該是相近的,但近來的國內總收入顯示出了增長更強的跡象。
3. 直接關注其他的數據。Pandl稱,他的公司使用自己的統計分析,授予有更高信噪比內容的經濟指標更大的權重,而不考慮它們是否計入GDP。
Pandl表示,更全面的這套經濟指標表明美國經濟還不錯。但經濟分析局此前表示,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速度折合成年率平均僅1.4%。
他認為,GDP作為一個衡量經濟增長的總結性指標不值得通常那麼多的關注。
Sarah Portlock
==================================
如何準確預測GDP已經成為經濟研究人員的聖杯。
不過就連官方統計單位的專家們每個月都在修正GDP的數值,我們這些外部人(外行人)又怎能準確做到呢?
2013年8月13日 星期二
日上季GDP增2.6% 不如預期
日上季GDP增2.6% 不如預期
| ||
| ||
受企業削減投資影響,日本第2季經濟成長不如預期,可能抑制消費和削弱政府增加支出以擺脫通縮的努力,也讓提高消費稅增添變數。 日本內閣府12日公布,第2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化後比上季成長2.6%,增幅不如第1季的3.8%,也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3.6%。 這個數據加深連日來的激辯,日本經濟是否強到足以在明年4月調高消費稅3個百分點;首相安倍晉三將在未來幾個月作這項決定。雖然消費者支出持續提供經濟復甦助力,但企業尚未擁抱安倍經濟學,已連續六季削減資本支出。 根據安倍政府之前擬定的計畫,日本預定明年4月將消費稅由目前的5%提高到8%,2015年10月再調高至10%。 曾任職日本央行的第一生命首席執行經濟學家熊野英生說:「反對者將獲得阻撓調高消費稅的動力,支持者的論點則會強調消費者支出與物價數據好轉。拋開辯論不談,數據顯示日本經濟已朝擺脫通縮邁進。」 受經濟成長欠佳影響,日經225指數12日下挫95.76點(跌幅0.7%),收13,519.43點;日圓匯價盤中跌0.3%,成為96.50日圓兌1美元。 日本經濟大臣甘利明表示:「以決定是否提高消費稅的標準來看,這些數據仍然不錯。若採取推動稅務、財政與金融等所有措施,我預期企業將擴大資本支出。」 GDP數字也提供一些證據,證明安倍欽點的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對抗通縮的努力逐漸收效。 反映物價漲跌變動的第2季GDP平減指數較去年同期下滑0.3%,寫下2009年第3季來最小減幅。 法國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會田卓治表示,這個變化顯示日本終於成為正常的經濟體,但要說這個趨勢能否持續仍言之過早,因為政府支出與貨幣寬鬆帶來的弱勢日圓等暫時性因素仍是提振經濟的主因。 日企 獲利動能續升溫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 日本主要上市公司上季獲利較去年同期躍增一倍,超越市場已偏於樂觀的預估值,為首相安倍晉三的經濟復甦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日經225指數成分股企業幾乎都已公布財報,根據彭博資訊彙編的資料,這些企業獲利成長103%,而且比分析師的預估高16%,差距是兩年來之最。獲利優於預估的企業包括豐田汽車、Sony、資生堂到神戶製鋼所等各類產業。 獲利攀升既高且廣,意味日本主要企業擁有資金,可透過投資、分發股息與調高薪資來帶動經濟,這有助安倍突破日本20年來經濟停滯的努力。 瑞穗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青木隆說:「會計年度的第1 季有好的開端。資本支出必然會增加,支出增加將進一步刺激經濟。」
【2013/08/13 經濟日報】
|
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日本二季度GDP折合成年率增長2.6%
日本二季度GDP折合成年率增長2.6%
截
至6月份的3個月日本經濟增長遜於預期,這使得日本政府是否會調高消費稅來加強其財政實力的意願更加不明朗。日本政府週一公佈,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折合成年率增長2.6%。接受《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調查的經濟學家的預期為增長3.6%。
日本第一季度GDP增幅也向下修正為3.8%,初值為增長4.1%。第二季度GDP初值已經引起了市場的密切關注,因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曾表示,是否會在明年4月份調高消費稅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第二季度GDP增幅。調高消費稅的決定被視為可以檢驗他是否會履行控制日本巨額公共債務的承諾。
雖然今年年初以來,日經指數上漲30%,日圓兌美元貶值12%,但第二季度GDP數據表明,安倍晉三實施的經濟增長刺激措施尚未像之前預計的那樣引發經濟強勁復蘇。
數據顯示,儘管許多公司公佈了強勁的盈利結果,但第二季度資本支出較前一季度降低0.1%。
Takashi Nakamichi / Eleanor Warnock
自由經濟示範區 陸資大鬆綁
自由經濟示範區 陸資大鬆綁
| ||
| ||
示範區不僅鬆綁陸資來台投資規定,目前限制來台的大陸農工原料,也將有條件解禁來台加工。此外,示範區企業將可協助陸籍商務客申請三年多次入境簽證。
行政院長江宜樺昨天拍板示範區第一階段行動計畫上路,他指示內閣團隊再接再厲,在年底前完成示範區特別法,以便明年送入立法院審議,加速台灣經濟自由化轉骨工程,也為日後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等區域經濟整合創造條件。
經濟部長張家祝表示,示範區上路後,陸資將可比照現行外資來台待遇,不受業別與股權比率限制來台投資。不過,為確保我產業利益與關鍵技術主導權,經濟部會針對每一宗陸資進入示範區案,實施嚴謹的事前專案審查。
經濟部官員補充,示範區針對外商與陸資採雙軌制。外資可享超「世貿組織」(WTO)優惠,陸資則儘可能給予WTO平級待遇,精準來說是「在示範區投資製造業的陸資,參照現行外人投資規定;投資區內服務業的陸資,則參照WTO承諾,但有涉及國家安全者除外。」
經濟部官員表示,進入示範區時代,我對陸資、陸籍白領及大陸農工原料來台加工,均有不同程度解禁,這並不是全面不設防,而是針對產業發展現況,以及日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需要,預先在示範區試驗看看。透過示範區的產業合作,也有助催生兩岸乃至台日中混血企業,做大國際商機。
【2013/08/09 經濟日報】
|
金融納示範區 「全區開放 分級管理」
金融納示範區 「全區開放 分級管理」
| ||
| ||
自由經濟示範區今天起上路,金管會和經建會下午針對金融納入自由經濟示範區首次會商。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下午會討論大方向,先設立單一窗口,以利後續相關作業處理,今天不會討論細項內容。另因涉及相關外匯業務,所以金管會必須和央行進一步溝通,尋求共識。
曾銘宗指出,金管會對於金融納入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原則是「全區開放、分級管理」,而境外基金和境外結構型商品等限制,擬優先透過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對於外國人及國際證券業務分公司(OSU)及專業投資人鬆綁。依據現行法規,境外基金必須經過核准才能銷售,而境外結構型商品連結標的也有不少限制,像是無法連結大陸股價指數和人民幣匯率等,金管會是否都會考慮放寬?曾銘宗強調,下午和經建會只是初步想法交流,是否放寬還言之過早,但會在一個月內提出做法。 在OSU方面,金管會考慮允許券商客戶的資金,可先停在券商做短期資產運用;另外,現行規定境外結構型商品不能連結大陸股價指數、債券等相關利率指標及人民幣匯率指標等,也都研擬鬆綁。
【2013/08/09 聯合晚報】
|
示範區9處點火 主打「境內關外」
示範區9處點火 主打「境內關外」
| ||
| ||
行政院長江宜樺昨天在行政院會拍板示範區第一階段方案上路,毛治國會後率領經建會、經濟部、財政部、金管會、交通部、農委會、衛生福利部等七部會首長,共同宣布新實施的「經濟引擎」。
毛治國說,第一階段示範區方案多不涉及修法,即日起可分批上路。初期最大創舉,就是讓現行的「境內關外」業務可以擴大且常態化實施。他舉例,過去財政部對於自貿港區前店後廠委外加工業務,多採有限度、專案辦理,今後港務機關將採通案性管理,有助提振前店貨運量與後廠生產規模,「示範區等於是讓自貿港區升級、加強了。」
第一階段示範區方案即日起上路,智慧運籌選在「六海一空」自貿港區上路,即基隆港、台北港、台中港、高雄港、蘇澳港、安平港及桃園空港;國際醫療初步先以松山、桃園兩座空港作前店,轉介國際客到後廠50多家國際醫療院所與健檢機構消費。
農業加值選定屏東農業園區作為前店,協助業者整合境外原料品種、與技術,以台灣MIT品牌行銷全球。在產業合作上,暫未選定前店,不過,經濟部表示,在第二階段特別法時代,將會針對日本、大陸推出「特區對特區」合作。
經建會估算,第一階段示範區「四加N」方案陸續上路後,可為明年國內生產總額帶來300億元活水,其中有200億元來自民間投資,100億元來自「法規鬆綁」造福企業可發展創新業務。
「四加N」方案是指,在示範區上路的示範產業初期包括智慧運籌、國際醫療、農業加值與產業合作,但未來進駐產業不限四個,可N個,開放外界與各部會新增提案,如下月將定案的金融業。總統府昨天下午舉行財經月報,也邀請經建會報告「自由經濟示範區推動作法」。馬英九總統表示,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啟動,是我國未來驅動經濟成長重要引擎,並多把受惠實例向社會大眾及企業界宣傳。
【2013/08/09 經濟日報】
|
櫃買集資平台 公信力高
櫃買集資平台 公信力高
| ||
| ||
櫃買中心將與民間群眾集資平台業者合作,將業者集資網站上的集資專案訊息同步揭示於「創意集資資訊揭露專區」中,以提高集資專案曝光率,並透過第一銀行成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取及支付群眾捐贈款項,增加平台業者公信力。
櫃買中心建置的「創意集資資訊揭露專區」將於8月19日啟用,初期先與平台業者FlyingV合作,未來所有在FlyingV網站上的發想案件,都會同步在櫃買中心的創意集資資訊網站揭露。
依照程序,未來創意提案者可以透過創意集資資訊揭露專區,將提案提至群眾集資網站平台上,集資平台業者先審核並無違反法令或公序良俗情事後,將提案上架,並開始進行集資,一旦獲得市場認同得到募款,創意就有機會可以實現,進一步衍生商機,讓創意者夢想成真,也讓資本市場有更多元的中小企業進駐。櫃買中心強調,「創意集資資訊揭露專區」僅具資訊揭露功能,並不涉及創意提案者、捐贈者及群眾集資平台業者三方之交易,有捐贈意願的群眾仍須至群眾集資網站完成捐贈程序。 此外,櫃買中心設置此專區並未對創意提案者、捐贈者及群眾集資平台業者收費。基於此架構下,創意提案的執行成功與否、涉及法律或稅務責任,及平台業者自身的經營狀況,皆非屬櫃買中心管理範圍。
不過,櫃買中心也指出,相關集資專案審核過程及金流的處理,攸關捐贈者權益,櫃買中心將適度扮演監督集資專案審核、交易金流及集資專案執行控管角色。
櫃買中心指出,未來加入「創意集資資訊揭露專區」的群眾集資平台業者,將會對其設定資格條件,如收取集資成功手續費率以10%上限、須建立集資資金撥付控管與創意提案審查等制度及健全網站環境等。
【2013/08/12 經濟日報】
|
以後創投業者又多一個找案源的地方。
櫃買中心在興櫃之後,又往高風險的地方再進一步。
投資人要跟進嗎?
台銀海外布局 李紀珠不亂槍打鳥 改善ROE、ROA
台銀海外布局 李紀珠不亂槍打鳥
| |||||||
| |||||||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7月初一度代理台灣金控董事長,當時宣示將加速台灣銀行的海外布局,新任台灣金董事長李紀珠持不同看法,昨(9)日強調東南亞是否都要布點,要作深入評估後再決定布局計畫。
她進一步強調,「公司經營絕對不是Me too.(我也是),不能因為別人有,我也要有。」而是要先認清自己、找到真正的利基與強項,要先「定位清楚」才能掌握金融優勢,成為市場的領導品牌。
【2013/08/10 經濟日報】
============================
|
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
這些官來來去去,真的有辦法制定長遠的策略規劃?
這恐怕也是投資官股行庫的風險之一。
2013年8月8日 星期四
7月出口沒力 財部:大陸是最大變數
7月出口沒力 財部:大陸是最大變數
| ||
| ||
7月我國對主要出口市場多為正成長,對歐美、日本與東協六國的出口年增率,最少1.2%,最多則有8.6%,唯獨對香港與中國大陸出口衰退。財政部統計處長葉滿足表示,下半年出口還不到「看壞」的地步。
葉滿足分析,觀察7月的表現,第3季要達到主計總處預估出口金額799億美元、年增率4.1%的目標,代表未來二個月,每月出口需超過273億美元,確實「必須努力一點」。
7月出口呈現拉回調節,會不會連帶使下半年出口「旺季不旺」?葉滿足認為,仍言之過早。不過,對對岸出口衰退「是無法漠視的警訊」,中國大陸經濟表現將是影響下半年出口最大的變數。
中國大陸及香港占我國出口比重近四成,是我國最大的出口市場,稍有滑落即會影響我國貿易擴張的力道。7月對其出口衰退,是排除2月農曆春節的季節因素後,自去(2012)年9月以來首度負成長。
財政部表示,出口中國大陸及香港表現最差的貨品,首推資訊及通信產品,7月出口較去年同月減少0.7億美元,減幅達23.9%。7月對對岸出口年減0.9億美元,減額絕大部分都落在資通信產品上。
財政部昨(7)日發布2013年7月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單月出口253億美元,比6月減4.4%,較去年同月成長1.6%;進口220.9億美元,減幅更大,比6月減少4.9%,年減達7.6%。
累計前七個月,出口總值1,757.4億美元,年增2.3%,以礦產品、電子產品、光學器材與電機產品增加較多,但是其他貨品多數呈現減少。機械出口仍衰退。
【2013/08/08 經濟日報】
|
美原油產量預估 10月超越進口
美原油產量 10月超越進口
| ||
| ||
EIA上月原估今、明年原油生產將分別增加12.6%及10.6%。
今年美國石油需求可望溫和成長0.8%至每日1,869萬桶,增幅大於原估的0.6%;使用最廣的汽油需求將減少0.1%,降至每日869萬桶的12年低點,明年再減至每日867萬桶,原因是汽車燃料里程持續提升。
美國原油價格指標西德州中級原油(WTI)今年底可能下滑至每桶96.50美元,遠低於7月觸及的每桶108.05美元;與布侖特原油的價差將擴大到每桶6美元。
WTI今年平均價格預期為每桶96.96美元,高於去年的每桶94.12美元;布侖特原油將從去年的每桶111.65美元降至105.80美元。
EIA指出,美國7月原油生產達每日750萬桶,是1991年4月來最高,比去年同期增加17.4%;10月時產量可望增至每日760萬桶,超越進口原油的每日722萬桶。
另外,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7月產量減至每日2,996萬桶,為2011年10月來首度低於每日3,000萬桶。
原油產量攀升與煉油產品出口增加,將降低美國液態燃料進口,明年液態燃料淨進口量可能降為每日557萬桶,改寫1986年來新低。
EIA並預期,今年全球油需將上升1.2%,成為每日8,999萬桶;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需求將縮減0.7%至每日4,561萬桶;非OECD國家的需求將增加3.3%至每日4,438萬桶。
【2013/08/08 經濟日報】
|
屆時美國的貿易逆差應該可以再縮小。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股市觸頂前的三個徵兆
股市觸頂前的三個徵兆
當
前我們可能比大多數投資者所認為的更接近一個大的股市頂點。這是我在比較現在的股市環境和上世紀幾個大頂點時所得出的結論。當然﹐通過比較我們也發現了它們之間存在著差異。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在接近頂點。就像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的: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地相似。
本著這一觀點﹐我研究了自1920年代以來上世紀的35個牛市頂點。我在找尋股市自身和其他眾多的內部因素(比如企業盈利和市盈率)其中的規律和模式。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小公司股票、成長股以及價值股在觸頂前的幾個月的表現。
我依仗的信息源包括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教授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所建立的關於標普500指數企業盈利和市盈率的數據庫﹐以及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的尤金•法瑪(Eugene Fama)和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肯•弗倫奇(Ken French)維護的關於小盤股和大盤股、成長型和價值型股票相對表現的數據庫。至於如何定義何時是牛市和熊市的起始時間﹐我採用的則是Ned Davis Research所採用的精準釋義。
牛市破滅之前的急升
通常來說﹐在一輪超常的良好表現之後﹐牛市將會遭遇破滅。換言之﹐在牛市結束前夕有時的確能迎來最好的投資回報。在牛市的最後階段﹐股市並不會放緩﹐股市頂點的股價圖通常呈尖銳的山峰狀而並非平原狀。
自1920年代起﹐牛市平均在到達頂點前的12個月中上升超過21%──這比長期的平均水準整整高出兩倍之多。而最近的股市給投資者帶來的回報頗似頂峰前的平均水準:這階段的標普500指數已經上升近23%。
風險最大的股票大放異彩
股市在觸頂前最顯著的特性之一﹐就是風險最大的一批股票表現遠超風險上最為保守的股票。
法瑪和弗倫奇設計了兩個風險指標。一是價值股對比於成長股的相對表現。一支股票市淨率低意味著它是價值股﹐市淨率高則標志著它是成長型股票。第二個風險指標是小公司股票相對於大盤股的表現。
不幸的是﹐近期的種種情況都符合這一模式。實際上﹐在過去12個月﹐價值股和成長股之間的差額超出歷史平均值的兩倍以上(法瑪和弗倫奇認為價值股比成長股風險大)。雖然小盤股還沒有超出大盤股如此大的差額﹐但小盤股也是遙遙領先。
股市頂點的市盈率
我本以為﹐在股市頂峰的時候﹐市盈率會相當之高。然而我的研究結果卻與此大相徑庭。
標普500指數自1920年代起在牛市頂點的市盈率是18.7﹐僅比上世紀這80年的平均值16.8高一點點。
從另一方面來說﹐標普500指數現如今的市盈率並不十分高。從過去12個月直至今年6月30日﹐以每股的盈利來算﹐現在市盈率為18.5(注:對於還未提交六月季度報表的公司以標普的估算為準)。也就是說﹐現在的市盈率僅比歷史上牛市頂點的平均值稍低一點。
而根據所謂的“希勒市盈率”(Shiller P/E)﹐情況更不妙。這個以這位耶魯大學經濟學家命名的市盈率算法﹐主要運用過去10年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平均盈利來進行計算。從歷史上看﹐它比起傳統的市盈率算法有更好的預測記錄。現在的希勒市盈率高達23.8﹐遠高於過去牛市頂點時的平均數20點。
不消多說﹐並不是所有的數據顯示的都是壞消息。領先經濟指標指數並沒有顯現在近期內會有任何經濟衰退的跡象。而在利率上漲的同時﹐歷史記錄上曾有效預測未來的收益率曲線現如今依然保持著高漲的勢頭。這些都是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我們正離開經濟轉折期﹐而只有在轉折的時候﹐經濟才有極高的下行風險。
當然﹐在下一個熊市之後﹐該熊市形成的原因會瞬間變得清晰明瞭。到時候我們將會為沒有提早預測到它感到悔痛萬分。
其實現在情況已經非常清晰明瞭。誠然﹐參照歷史記錄的預測並不是百分之百的科學之舉。我們現在只能說﹐當我們把眼下的股市和歷史上的股市頂點相比較的時候﹐它們之間存在著一些讓人擔憂的類似之處。
這並不說明現在的牛市必然要馬上終結。但這也意味著我們不能盲目自信了。
(本文譯自《巴倫週刊》)
=============================================
這一次會不一樣嗎?
美聯儲官員不排除9月開始收縮QE的可能
美聯儲官員不排除9月開始收縮QE的可能
芝
加哥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行長Charles Evans週二表示,他不會排除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美聯儲)在9月份的政策會議上收縮每月購買850億美元債券計劃(QE)的可能性。在一次與記者召開的早餐會上,當被問及美聯儲是否可能在9月17至18日的會議上開始縮減債券購買計劃時,Evans稱,他顯然不會排除這一可能。
Evans表示,美聯儲很可能在今年晚些開始收縮資產購買,但他無法說出具體會在哪個月。
他稱,考慮到2012年9月份以來經濟狀況不斷好轉,美聯儲的資產購買計劃可能在失業率降至7%左右時結束,預計這會發生在2014年。
Evans還表示,收縮資產購買計劃并不意味著美聯儲將加息;實際上,只要通貨膨脹受到控制,利率可能一直維持不變,直至失業率降至7%以下。
他稱,一旦失業率跌破6.5%,美聯儲將更加密切地關注與利率決策有關的信息。
Evans表示,假設通貨膨脹率為1.5%,相比於2%的目標而言這一水平過低,也許需要採取更多寬鬆舉措。他還稱,在某些狀況下,失業率甚至可能跌破6%。
Evans現在是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有表決權的成員。
Evans目前預計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美國經濟實際增長率分別為約2.5%和3%。他預計今年年底前失業率可能降至7.2%,明年年底前降至7%。
Ben Kesling
新興經濟體商業活動 萎縮
新興經濟體商業活動 萎縮
| ||
| ||
滙豐銀行調查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綜合新興市場指數(EMI)在7月跌到49.4,不如6月的50.6,而且是2009年3月至今首次低於象徵景氣榮枯分水嶺的50。
此外,巴西、中國、俄羅斯和印度這四大新興經濟體的產出全面衰退,是四年來僅見。
EMI由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衍生而來,調查16個新興市場7,500家企業的採購經理人,並以Markit公司的資料計算。
滙豐亞洲經濟研究共同主管紐曼(Frederic Neumann)說,新興市場還沒有感受到美國、歐洲和日本需求穩定帶來的提振效果,「此刻新興市場面臨的主要風險,是製造業的周期性衰退與服務業活動疲軟,這些最終會導致就業市場趨於疲弱。」
這份報告與先進國家情況大不相同。日前的數據顯示,美國7月製造業景氣達到兩年來最高,歐洲工廠生產也終止兩年來的萎縮。
【2013/08/07 經濟日報】
|
全球景氣,新興市場熄火,換先進國家接棒?
澳洲經濟疲乏 二度降息
澳洲經濟疲乏 二度降息
| ||
| ||
澳洲央行宣布降息至空前新低,是今年來第二度降息,但暗示可能不會再調降利率,澳幣應聲走揚。
澳洲央行6日調降隔夜現金利率1碼至2.5%,符合經濟學家預期,但央行總裁史蒂文斯這次不像上個月,說物價展望「可能提供一些繼續寬鬆的空間」,暗示不會再降息,激勵澳幣走高,盤中一度升值0.85%至0.9005美元左右。過去三個月來澳幣已跌13%。
澳洲有90%的房貸戶的貸款採機動利率,總理陸克文可望因利率下降提高政治聲望,但反對黨則認為降息反映出經濟疲軟。
麥格理駐新加坡外匯策略部門主管佛瑞斯特說:「澳洲央行並未指明有更多降息空間,這被視為較中立而非寬鬆的看法,我認為澳幣將升值。」
【2013/08/07 經濟日報】
|
美6月貿易逆差 三年半新低
美6月貿易逆差 三年半新低
| ||
| ||
但美股6日早盤下挫,道瓊工業指數跌138點,三大指數跌幅介於0.4%到0.9%,原因是市場認為貿易收支好轉,將替聯準會(Fed)在未來數月縮減量化寬鬆(QE)再添動力。另外,亞特蘭大聯準銀行總裁洛克哈特(Dennis Lockhart)6日受訪說,聯準會(Fed)可能最快9月開始縮減購債計畫。
油金也連袂走低。紐約西德州輕原油9月期貨6日盤中跌1.05%,報每桶105.44美元,連三日挫跌;紐約黃金12月期貨跌1.5%至每英兩1,282.9美元,邁向11周來最長跌勢。
商務部公布,6月貿易逆差比前月大減22.4%,成為342億美元,優於5月的441億美元和經濟學家預期的435億美元,為2009年10月來新低,減幅也創2009年2月來最大。
經通膨調整後,6月貿易逆差為432億美元,低於5月的519億美元,創2010年1月來最低。
6月出口較前月增加2.2%至1,911.7億美元,經通膨調整後改寫歷來新高,並創去年9月來最大增幅;進口則下滑2.5%至2,254億美元,顯示復甦依舊不平穩。
這意味政府可能調升上周公布的第2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初估值。TD證券公司分析師穆連恩說:「這是格外好的消息,國內生產毛額(GDP)最多可能因此擴增1%。」
【2013/08/07 經濟日報】
|
看來,等待已久終於看到支撐美元的基本面因素出現了。
年初即預期在美國頁岩氣開採技術突破之下,美國的經常帳赤字應該可以縮減,但上半年的經常帳數據卻不如預期,直到這個月終於看到比較符合預期的數據了。
美國貿易逆差縮減加上QE縮手,這二大因素都在支持美元走強。
不過追蹤美元指數的ETF-UUP卻依然在低檔鬼混,仍看不到反彈回升的跡象。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