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層原因


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層原因
2012年 12月 06日 07:38
YUKON HUANG / CLARE LYNCH

4
00年前﹐在中國全球貿易高峰時期﹐中國的銅幣曾在亞洲各地和更遠的地方被用作國際交易媒介。如今﹐由於西方經濟問題不斷﹐而中國表現相對強勁﹐許多經濟觀察人士預測中國將恢復其在貨幣上的突出地位﹐具體地說就是人民幣的國際化。

這種說法遠非信口閑談。中國重新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是世界最有活力的貿易區域的支點﹐在這種形勢下﹐北京方面已經採取一系列措施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中國與數十個國家進行了貨幣互換﹐放開了外國投資者的準入條件以及香港的人民幣計價基金﹐並允許外國央行有限地參與國內銀行間拆借市場。

Getty Images
一艘1800年左右的中國商船。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關於人民幣的大量討論主要集中在中國應當怎麼做。很少有人問及中國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做。

從北京方面的角度來看﹐人民幣國際化的好處並不明顯。中國務實的領導層歷來十分重視保持經濟穩定性。但隨著決策者放鬆對資本流動以及利率和匯率的控制﹐貨幣國際化和隨之而來的金融自由化無疑將導致更大的震盪。

如此一來﹐決策者還將不得不放棄對貨幣政策的部分控制﹐因為保持人民幣作為全球貨幣的幣值和實用性的壓力可能與國內需求相矛盾。在歷史上﹐國際貨幣需要通過保持龐大預算赤字或經常項目赤字來擴大其在國外的供應﹐而這兩種做法都是北京方面十分厭惡的。這些代價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日本和德國過去為何雙雙反對將自己的貨幣國際化。

那麼﹐中國為何要考慮人民幣國際化?一些人認為﹐更高的鑄幣稅(發行本國貨幣獲得的利益)和以本國貨幣為進口商品定價(並避免國際收支危機)的好處對中國具有吸引力。但中國曾經激烈抨擊美國利用這種“過分的特權”。

還有人認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只是一種“特洛伊木馬式的改革”。也就是說﹐中國的改革者並非將人民幣國際化作為最終目的﹐而只是推行更多市場改革的托辭。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人民幣國際化需要改善中國尚處於初級階段的金融市場﹐並從根本上解除其資本管制措施。

讓我們深入瞭解這些改革到底是怎麼回事。深入探究之後﹐我們發現這些改革本身是有益的﹐而不僅僅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提條件:

──匯率自由化。經過多年穩步升值﹐人民幣已經接近均衡水平。在美元和歐元波動性增加、中國貿易前景惡化的情況下﹐人民幣沒有明顯的升值或貶值壓力。現在是中國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進一步提高人民幣匯率對市場信號靈敏度的好時機。

──放鬆資本管制。資本賬戶自由化常被說成是改革進程中的絆腳石﹐因為它意味著資本可以逃離中國。過去一年已有一些人對中國“資本外逃”敲響警鐘。但中國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國內的高儲蓄率和相對亮麗的增長前景降低了這種風險。

事實上﹐允許更多資本外流對中國來說有多種好處﹐比如增加中國企業和家庭的投資選擇﹐使之不再侷限於國內房地產市場和影子銀行產品的危險炒作。允許資本流到國外﹐還會給國內金融市場帶來更多競爭﹐從而促進它的發展。

──利率自由化。這方面改革在短時間內的實現難度更大。沒有發達的資本市場﹐在中國形成真正由市場驅動的利率就找不到切合實際的途徑。只要政府繼續把國有銀行當作準財政工具來分配資源、忽視加強財政系統對於資源分配的必要性﹐那麼利率管制就有可能繼續存在下去。

這些行動將耗費時間和精力。暫時來看﹐北京應該多注重這些一項一項的改革﹐少關注人民幣國際化的長遠目標。不過在接下來要說的一個領域裡面﹐人民幣國際化的某些實驗可以帶來一些短期利益﹐同時為將來提供一些經驗。這個領域就是區域貿易。

中國接近一半的貿易都是加工貿易:從東亞其他國家進口零部件﹐在中國組裝﹐然後出口到西方。亞洲多國貨幣與人民幣的聯動已經超過與美元的聯動﹐這意味著東亞的生產協作網絡可以將人民幣用為“參考貨幣”。

中國以及整個亞洲都將受益於人民幣使用的擴大﹐從而在亞洲區內貿易中提高貿易效率、減少交易成本、降低匯率風險。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經驗。

中國對大部分亞洲伙伴都維持著較大的貿易逆差﹐也就是說﹐人民幣在亞洲各地都有需求。這意味著﹐協調亞洲貨幣在短期內有望提高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甚至區域儲備貨幣的用途﹐正如美國貿易逆差有助於美元維持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如此一來﹐人民幣在亞洲貿易區的角色變化﹐將為展望人民幣更全面國際化的實際影響提供一個有用的機會。

(作者黃育川(Yukon Huang)是華盛頓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高級研究員﹐Clare Lynch是該研究院初級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