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經濟成長上修 找到新動能

經濟成長上修 找到新動能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 2010.08.20 03:34 am

在大幅上修經濟成長率過程中,行政院主計處這次找到了「失落的拼圖」,也可以說找到新的成長來源。一塊是國際大廠經營策略調整的釋單,一塊是崛起中的新興國家。

環球透視(GI)8月最新預測的全球經濟成長率和5月是一樣的,都是3.7%。在過去,全球經濟成長率沒有太大變化時,國內經濟成長率不會出現這麼大的修正,因為內需市場波動較小,出口才是波動大的變數,而出口是跟著全球貿易量變動。

主計處第三局局長蔡鴻坤說,隨第二季實際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出爐,再去比對預測值,終於找到了「被忽略的成長來源」。

蔡鴻坤說,第一個新的成長來源是國際大廠經營策略改變。比如英特爾決定減少持有資產的風險,關掉兩座晶圓廠、三座封測廠。

日本做半導體設計的瑞薩裁員4,000人。這些消失的產能,單子都轉到台灣來,不僅出口大幅增加,國內廠商也必須擴廠因應。

他指出,台積電原來規劃今年投資金額是30億美元,幾個月不到,迅速加碼到59億美元,投資金額在前十大半導體廠商中居第二大。上游投資一啟動,下游封測等也跟著動。

蔡鴻坤說:「這種國際大廠經營策略轉變所帶來的影響,以前不在主計處的預測模型中。」

第二是崛起的新興國家帶動國內平價電子商品出口。蔡鴻坤說,外需變數在整體方面會帶入全球的經濟成長。個別經濟體部分,只帶入美國、中國、日本和歐盟;忽略了東協、俄羅斯、南美等其他新興經濟體。

蔡鴻坤說,主計處忽略新興經濟體崛起對台灣的影響。新興、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的GDP,過去十年出現很大的變化。2000年新興與開發中國家GDP只占全球的20%,2009年已提高到30.9%,十年內提高10個百分點。

【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昨(19)日說:「內需強勁,第二季的經濟成長中,內需貢獻了三分之二,真的是雙引擎。」

劉憶如昨天傍晚拿著主計處公布的數字詳細解讀。她首先說:「哇,上修到8.24%,感到壓力滿大的。」

劉憶如說:「看到第二季民間消費也站起來,尤其感到高興,民間消費既然啟動了,未來成長動力會更強。」「真的輪到我們了,輪到我們成長。」

【2010/08/2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